第十回 諸葛亮登台拜将 張翼德怒闖轅門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回諸葛亮登台拜将 張翼德怒闖轅門
劉備立即命令周倉速即回去複命雲長,說我等随後便來。
他馬上低頭向着坐在車子上的孔明問道:&ldquo啊呀,先生!今有曹兵十萬殺到,這便如何是好?&rdquo 隻見諸葛亮,把頭搖搖,回答劉備說:&ldquo難了!&rdquo 張飛在旁一聽,開口說話:&ldquo沒得用的!&rdquo 劉備想,孔明先生啊!你也太不争氣了,明明知道我家三弟同你不對,看你不起,即使真的困難,也不要當了他的面,說什麼難,何必給他當面譏笑呢?但是,劉備相信諸葛亮一定有辦法。
因為,當年徐庶尚且不怕曹兵,何況你這位卧龍先生。
所以,皇叔再次請教先生,連問幾聲,孔明隻是搖頭,沒有一句說話。
張飛想,大哥啊!這個人早已被我看出來了,是個吃飯擺架子的人物,真正逢到大事情,他隻會裝聾作啞的辦法。
俗語說,&ldquo石子裡榨不出什麼油來&rdquo。
這時候,張飛突然笑着同劉備說:&ldquo大哥啊!你放心便了,沒得關系的;十萬曹兵殺來,隻要用水将他們沖掉好了。
&rdquo 劉備一下子還不懂得張飛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要緊間道:&ldquo三弟這是什麼意思呀?&rdquo 其實,張飛是在諷刺孔明先生,又是在譏笑劉備。
因為過去弟兄三人去卧龍崗三請諸葛亮時,張飛聽到自己大哥劉備連連對孔明先生說&ldquo如魚得水&rdquo這句說話。
三将軍想,大哥啊!你既然得到了水,一直沒有用處,現在十萬曹兵殺來,那末,你就用這水将他們沖掉算了,否則也是浪費。
但是,這時皇叔并沒有理會到。
孔明就勸劉皇叔回轉新野縣再說,此地非說話之地。
因此,趙雲在前帶路,孔明的四輪車也緊緊相随,很快到了新野。
關将軍出衙門迎接。
皇叔等陪同孔明一起上堂坐定。
這時,先生還是以上賓的身份坐在旁邊。
劉備會聚文武,皇叔首先問孔明道:&ldquo先生,夏侯惇帶兵十萬殺到,這便如何是好?&rdquo 諸葛亮:&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 劉備:&ldquo先生。
你看如何?&rdquo 諸葛亮:&ldquo那個&hellip&hellip&rdquo 劉皇叔心裡想,諸葛先生啊,你到底有沒有辦法,總要說一聲。
獨自&ldquo這個&rdquo、&ldquo那個&rdquo,能解決什麼問題呢?旁邊張飛想,我早說他是沒有用的,現在,你打死他也是沒有辦法的。
劉備繼續再要問下去,隻見諸葛先生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一聲吩咐車輛伺候,兩個小僮把四輪車推到大堂外面。
孔明走下大堂,上了車輛回府去了。
皇叔被弄得莫名其妙,回頭問兩旁文武,可是大家一時并無辦法。
劉備隻得退堂。
他回到内堂書院之中,急得坐立不安,走來踱去。
正在這個時候,從外面進來一個人,便是推孔明的四輪車的小僮。
他見過皇叔之後,便向劉備禀告,說道諸葛先生回到府中,忽然生病,毛病共有三樁:第一,是頭痛腦脹;第二,是胸中昏悶;第三,是四肢無力。
準備回歸卧龍崗去養病一個月,等到病痊愈再來新野縣相助你皇叔。
小僮說完,便将孔明的一張辭帖送給劉備看。
劉備一聽,心裡想孔明剛才還是精神很好,緣何現在忽然有病,其中必有原因。
他也來不及多想,要緊接過辭帖對上面一看,果然帖上寫得清清楚楚── 皇叔:亮有病三樁。
頭痛腦脹;腦中昏悶;四肢無力。
欲返隆中 養息一月,病體複健再助皇叔。
特此告辭,伏乞應允。
劉備看完這張字帖,心裡想,正在緊要關頭他生起病來。
再說,等你相隔一個月來新野時,恐怕我劉備早已不在人世了。
不管怎樣,讓我先去探望一下。
因此回答小僮說:&ldquo小僮聽了,你先回去,待劉備前去探望先生。
&rdquo 小僮:&ldquo皇叔若要去的話,請馬上就去,否則我家先生今天就準備動身了。
&rdquo 劉備:&ldquo孤立即就到!&rdquo 小僮回了出去。
劉皇叔放下辭帖,略微整頓一下冠袍,匆匆地出得衙門,上馬執鞭,趕到孔明住的公館,丢鞭下馬。
大門前有兩個小僮迎接,他們便将劉備的龍馬拴好。
因為,此地劉備常來,所以,不須要家人帶路,直闖先生卧室,走到房間門口,對裡面一看,隻見窗子都關上,光線不足,床上帳子兩邊挂起。
現在正當農曆四月初,天氣已經很暖了。
但隻見諸葛先生睡在床上,蓋着厚厚的兩條被頭,加高着枕頭,閉着雙眼安息在那裡。
侍奉的幾個家人都放輕手腳不敢高聲。
劉備看到這種情景,确象床上的人病重如山倒。
家人們上來迎接,皇叔對他們雙手亂搖,意思是不要客套了,以免驚動了床上的先生。
他便跨進門來輕輕地走到先生的床前,也不須家人擺座送茶,皇叔小心翼翼地在床邊上坐了下來,側着身體,對孔明把手一拱,輕輕地叫了一聲:&ldquo啊!先生,備在此有禮了!&rdquo 隻見床上的孔明漸漸地睜開雙眼,他見到皇叔已經坐在自己的床邊上,要緊想坐起身來迎接,很快地被劉皇叔将他按住了。
諸葛先生帶有不安的神情說:&ldquo亮有病在身,不能迎接皇叔。
望勿見怪!&rdquo 劉備:&ldquo哎!先生哪裡話來,自己人何必客套呢!備接到辭帖,方知先生有貴恙在身,特來探望。
不知先生如今感覺怎樣了?&rdquo 諸葛亮:&ldquo亮患病三樁,辭帖上早已寫清。
諒必皇叔亦見過的了!&rdquo 劉備:&ldquo劉備看得清楚。
但是感到先生之病來得好快呀!&rdquo 諸葛亮:&ldquo皇叔言之有理。
但常言道:&lsquo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rsquo。
&rdquo 劉備一聽,心裡想,你的話雖然不錯,俗語說來,&ldquo人吃五谷,難免生病&rdquo 。
誰也免不了的!但現在皇叔說這句話,是因為看到孔明先生的雙眼,仍舊黑白分明,炯炯有神,說明他精神尚好。
再說,真正病重的人,嘴唇幹燥,或是發白。
現在,見孔明先生唇紅齒白,說話聲音雖低,然而清脆有力。
照這幾點看來,不象有重病在身。
所以,說了聲&ldquo來得好快!&rdquo其實,劉備心中已經開始懷疑了。
他在想,孔明啊!你到底有沒有病,别人好騙,可難瞞過我劉備。
所說,皇叔早年亡父,老母在堂。
他是個孝子,因家境貧寒,劉備便編織草席扶養老母。
所以,大家知道他是織席販屢出身。
後來母亡,劉備拜盧植為師,學習醫術,往後行醫四方。
這時,正當黃巾作亂,天下不安。
他一心想平定天下,重興漢室。
後巧遇關、張二人,志同道合,便在桃園之中結拜為生死之交。
從此,桃園弟兄,天下皆知。
所以,劉備對醫學一道,也懂得一二。
雖然脫離長久,畢竟從小學的本領,還是不會忘記的。
我隻要同你一診脈,便可知道。
劉備想到這裡,就對孔明說道:&ldquo先生,我劉備過去從盧植為師,略知醫道,可要備與先生來診脈?&rdquo 諸葛亮聽到劉備要為他看病,心裡想,我就是要給一個謎你猜猜,而且知道你是個英明能幹的人,一定會猜出來。
現在,聽到這樣說,心中更笃實了。
但是孔明做功甚好,一隻右手便從被窩裡伸出來,放到皇叔面前,一面嘴裡客氣地說道:&ldquo有勞皇叔了!&rdquo 劉皇叔将身體在床邊上坐一坐正,起隻左手用中間三個指頭在孔明先生的脈門上搭了上去。
然後右手撩須,一對龍自閉上,擺出了一副醫大夫的姿勢來。
當時,房中更是寂靜無聲。
沒有多少時間,劉備險些笑出來。
為什麼?因為搭到先生的脈搏上,感覺到六脈調和,照這種脈搏可以斷定他吃得進,拉得出,半點沒有毛病。
到這時,劉備完全證實了孔明是裝病。
因此,就要研究他為什麼要詐病呢?是不是見殺來的曹兵害怕了,因此他托病回去?絕對不可能!因為,過去徐庶并沒有諸葛先生這樣的威望,當時隻有六百兵馬,他尚且能殺死曹仁前後三萬三千人馬。
何況孔明号稱伏龍,名聞四方,山林隐士,無論老少,都稱贊于他&ldquo用兵能定天下&rdquo。
所以,說他懼怕夏侯惇這一點,完全可以否定掉了。
那末,為啥要回去呢?是否我劉備虧待于他?也不可能!自從他來到新野縣,我敬如上賓,終日相伴。
尤其他早已知道我劉備力量有限,他絕不會嫌我窮酸而離此新野。
既然我沒有待虧于他,為什麼要走呢?可有别人得罪先生?想想沒有!老實說,我劉備如此擡舉他,那還有誰人敢冒犯他呢?皇叔想到&ldquo冒犯&rdquo二字,他猛然想着了自己三弟張飛;一想到三将軍,便一連串的事情出現了。
首先想到張飛不但輕視孔明,主要對先生出言不遜,出口傷人,雖然當面不罵,可是在先生背後或孔明走過之後,什麼&ldquo妖道&rdquo、&ldquo牛鼻子&rdquo、&ldquo懶夫&rdquo、&ldquo吃飯擺架子&rdquo等等,罵了已不知有多次。
想到孔明說第一樁毛病是&ldquo頭痛腦脹&rdquo。
對了!看來不是真正的毛病,而是指我家三弟罵得他真夠頭脹的了。
所說頭難頭難,任何事情隻要開一個頭,下面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孔明先生說第二樁毛病是&ldquo胸中昏悶&rdquo,事實上他心中有着好計謀,但他還是一個賓客的身份,不是這裡的主帥,有了辦法也隻好悶在腹中,由此而使他&ldquo胸中昏悶&rdquo。
即使他把辦法講出來,也要文武一齊聽他指揮,才能把敵人打退。
因為他是個文人,不可能親自去戰場殺敵。
現在他的身份,不可能去調兵遣将,差不動别人,豈不是象&ldquo四肢無力&rdquo一般?這前後三樁毛病,歸根結蒂,隻有一個&ldquo權&rdquo字。
常言道:&ldquo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rdquo一切都好按他的計劃來指揮。
皇叔完全猜中了孔明托病的這個謎。
他便回過頭去對諸葛亮看看,心裡想,你這位先生倒也古怪得很!我記得你在剛到新野的第一天,就和我講過,我說:&ldquo過去徐庶來此,也沒有多大的禮節,一句話便當上了軍師。
因為我劉備窮,各方面隻好馬虎一點。
&rdquo可是孔明先生立即回答說:&ldquo我雖然出山到此,是否助你皇叔還在考慮,豈有憑這一句話便當軍師之理?&rdquo哦──對了!這一句話,當時我沒有引起重視。
如此說來,我不可再輕描淡寫地對待這件事了!其實,我早想把大權交付于你。
誰知,今天你居然會詐起病來了,這不是笑話嗎!再一想,大概孔明在過去這一段時間裡,還在觀察我劉備是否真的尊重于他。
同時,他要在這緊要關頭方肯掌權而拿出他的本領來。
照這樣看來,此,是否助你皇叔還在考慮,豈有憑這一句話便當軍師之理?&rdquo孔明的性格确實不同于徐元直。
幸得我劉備一向敬賢,請你不必考驗我的。
怕的是今天我要是猜不出這個謎,豈不要贻誤大事了嗎?事實上,孔明料到你就會明白的。
他的辦法多得很,絕不會誤事。
所說諸葛亮一生之中,假病要裝兩次,現在一次,今後為了阻止劉備出兵伐吳,要想挽回不利的局勢,他便二次詐病。
目前,倒并非隻為權而托病,實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年輕,少不了文武對他不夠服從。
張飛便是一個例子。
因此,不管皇叔的條件如何有限,禮節上一定要隆重。
這樣,文武受命,我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目的是為了顧全劉備的大局,漢室之興旺,絕不能看作孔明是架子十足。
這是他一種巧妙的安排。
現在他從劉備的臉上看出來,知道皇叔心中已經有了數了,但他還是裝得很象,把右手縮回來,改換了一隻左手伸向劉皇叔身旁。
因為中醫看病,往往兩隻手都要搭過脈搏。
這時的劉備不覺笑了出來,心裡想你的做功太好了,敵人将要殺到,你還在這裡串戲,我真佩服你!皇叔便站起身來,笑着對孔明說道:&ldquo好了!好了!先生,千不是萬不是,全是我劉備的不是。
賊兵臨近新野,那今日夜晚在西門外校場建造将台,制造轅門,請先生連夜登台拜将。
拜為大漢的軍師,相助劉備殺退曹兵,感恩不淺。
如今時光不早了,少頃再見,劉備告退了!&rdquo皇叔說罷,便将龍袍一提,出門匆匆而去。
孔明準備要與他談話,可是已經走遠了。
諸葛亮聽說皇叔準備這樣大的場面,請我拜為軍師,說明确實誠心。
既然他如此尊重于我,那我怎麼辦呢?當然我隻有拿辦法出來,把殺來的曹兵曹将打一個落花流水。
再說,也不能怪文武不服于我,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我的才幹,尤其在我剛出山第一次用兵,一定要殺得曹操今後不敢輕易來犯。
同時,使自己手下将士從此受命于我。
實際上,孔明先生早有計謀,為了軍事上的必要秘密,在任何人面前不可預先透露。
因為劉皇叔兵不滿千,将不滿十,依靠實力是不可能戰勝敵人的。
所說善于用兵的人有着各種殺敵的策略,可以借用各種自然條件來抵擋敵人,消滅敵人。
徐庶說,諸葛亮善用水、火,這倒是事實。
因為以少勝多,隻有用埋伏來彌補其兵力上的不足。
那末,此番用水還是用火攻呢?所說自從出山到此之後,經常同劉備去新野遠近四方察看地形。
不懂的人以為孔明吃飽飯以後總是遊山玩水。
其實,他是在看哪裡利于用水,哪裡符合火攻的條件。
不要說孔明是一位重興漢室的有名主帥,即使一個人要搞好一個家庭,也要做到心中有數,沒有領先的計劃和準備,不論大小事情都是幹不成的。
現在,諸葛先生早已看中一個地方,名謂博望坡,就是在西門外離城二十裡左右的山套之中,裡面樹木森森,茅草叢叢。
孔明準備把夏侯惇的十萬曹兵用火攻消滅在那裡。
現在,時間比較緊張,事态亦如此複雜,軍情又那樣急迫。
孔明早已從床上起來了。
今天天氣又特别炎熱,一看外面,剛才因為裝病連窗戶都沒有打開。
雖說是心靜自然涼,孔明即使在
他馬上低頭向着坐在車子上的孔明問道:&ldquo啊呀,先生!今有曹兵十萬殺到,這便如何是好?&rdquo 隻見諸葛亮,把頭搖搖,回答劉備說:&ldquo難了!&rdquo 張飛在旁一聽,開口說話:&ldquo沒得用的!&rdquo 劉備想,孔明先生啊!你也太不争氣了,明明知道我家三弟同你不對,看你不起,即使真的困難,也不要當了他的面,說什麼難,何必給他當面譏笑呢?但是,劉備相信諸葛亮一定有辦法。
因為,當年徐庶尚且不怕曹兵,何況你這位卧龍先生。
所以,皇叔再次請教先生,連問幾聲,孔明隻是搖頭,沒有一句說話。
張飛想,大哥啊!這個人早已被我看出來了,是個吃飯擺架子的人物,真正逢到大事情,他隻會裝聾作啞的辦法。
俗語說,&ldquo石子裡榨不出什麼油來&rdquo。
這時候,張飛突然笑着同劉備說:&ldquo大哥啊!你放心便了,沒得關系的;十萬曹兵殺來,隻要用水将他們沖掉好了。
&rdquo 劉備一下子還不懂得張飛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要緊間道:&ldquo三弟這是什麼意思呀?&rdquo 其實,張飛是在諷刺孔明先生,又是在譏笑劉備。
因為過去弟兄三人去卧龍崗三請諸葛亮時,張飛聽到自己大哥劉備連連對孔明先生說&ldquo如魚得水&rdquo這句說話。
三将軍想,大哥啊!你既然得到了水,一直沒有用處,現在十萬曹兵殺來,那末,你就用這水将他們沖掉算了,否則也是浪費。
但是,這時皇叔并沒有理會到。
孔明就勸劉皇叔回轉新野縣再說,此地非說話之地。
因此,趙雲在前帶路,孔明的四輪車也緊緊相随,很快到了新野。
關将軍出衙門迎接。
皇叔等陪同孔明一起上堂坐定。
這時,先生還是以上賓的身份坐在旁邊。
劉備會聚文武,皇叔首先問孔明道:&ldquo先生,夏侯惇帶兵十萬殺到,這便如何是好?&rdquo 諸葛亮:&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 劉備:&ldquo先生。
你看如何?&rdquo 諸葛亮:&ldquo那個&hellip&hellip&rdquo 劉皇叔心裡想,諸葛先生啊,你到底有沒有辦法,總要說一聲。
獨自&ldquo這個&rdquo、&ldquo那個&rdquo,能解決什麼問題呢?旁邊張飛想,我早說他是沒有用的,現在,你打死他也是沒有辦法的。
劉備繼續再要問下去,隻見諸葛先生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一聲吩咐車輛伺候,兩個小僮把四輪車推到大堂外面。
孔明走下大堂,上了車輛回府去了。
皇叔被弄得莫名其妙,回頭問兩旁文武,可是大家一時并無辦法。
劉備隻得退堂。
他回到内堂書院之中,急得坐立不安,走來踱去。
正在這個時候,從外面進來一個人,便是推孔明的四輪車的小僮。
他見過皇叔之後,便向劉備禀告,說道諸葛先生回到府中,忽然生病,毛病共有三樁:第一,是頭痛腦脹;第二,是胸中昏悶;第三,是四肢無力。
準備回歸卧龍崗去養病一個月,等到病痊愈再來新野縣相助你皇叔。
小僮說完,便将孔明的一張辭帖送給劉備看。
劉備一聽,心裡想孔明剛才還是精神很好,緣何現在忽然有病,其中必有原因。
他也來不及多想,要緊接過辭帖對上面一看,果然帖上寫得清清楚楚── 皇叔:亮有病三樁。
頭痛腦脹;腦中昏悶;四肢無力。
欲返隆中 養息一月,病體複健再助皇叔。
特此告辭,伏乞應允。
劉備看完這張字帖,心裡想,正在緊要關頭他生起病來。
再說,等你相隔一個月來新野時,恐怕我劉備早已不在人世了。
不管怎樣,讓我先去探望一下。
因此回答小僮說:&ldquo小僮聽了,你先回去,待劉備前去探望先生。
&rdquo 小僮:&ldquo皇叔若要去的話,請馬上就去,否則我家先生今天就準備動身了。
&rdquo 劉備:&ldquo孤立即就到!&rdquo 小僮回了出去。
劉皇叔放下辭帖,略微整頓一下冠袍,匆匆地出得衙門,上馬執鞭,趕到孔明住的公館,丢鞭下馬。
大門前有兩個小僮迎接,他們便将劉備的龍馬拴好。
因為,此地劉備常來,所以,不須要家人帶路,直闖先生卧室,走到房間門口,對裡面一看,隻見窗子都關上,光線不足,床上帳子兩邊挂起。
現在正當農曆四月初,天氣已經很暖了。
但隻見諸葛先生睡在床上,蓋着厚厚的兩條被頭,加高着枕頭,閉着雙眼安息在那裡。
侍奉的幾個家人都放輕手腳不敢高聲。
劉備看到這種情景,确象床上的人病重如山倒。
家人們上來迎接,皇叔對他們雙手亂搖,意思是不要客套了,以免驚動了床上的先生。
他便跨進門來輕輕地走到先生的床前,也不須家人擺座送茶,皇叔小心翼翼地在床邊上坐了下來,側着身體,對孔明把手一拱,輕輕地叫了一聲:&ldquo啊!先生,備在此有禮了!&rdquo 隻見床上的孔明漸漸地睜開雙眼,他見到皇叔已經坐在自己的床邊上,要緊想坐起身來迎接,很快地被劉皇叔将他按住了。
諸葛先生帶有不安的神情說:&ldquo亮有病在身,不能迎接皇叔。
望勿見怪!&rdquo 劉備:&ldquo哎!先生哪裡話來,自己人何必客套呢!備接到辭帖,方知先生有貴恙在身,特來探望。
不知先生如今感覺怎樣了?&rdquo 諸葛亮:&ldquo亮患病三樁,辭帖上早已寫清。
諒必皇叔亦見過的了!&rdquo 劉備:&ldquo劉備看得清楚。
但是感到先生之病來得好快呀!&rdquo 諸葛亮:&ldquo皇叔言之有理。
但常言道:&lsquo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rsquo。
&rdquo 劉備一聽,心裡想,你的話雖然不錯,俗語說來,&ldquo人吃五谷,難免生病&rdquo 。
誰也免不了的!但現在皇叔說這句話,是因為看到孔明先生的雙眼,仍舊黑白分明,炯炯有神,說明他精神尚好。
再說,真正病重的人,嘴唇幹燥,或是發白。
現在,見孔明先生唇紅齒白,說話聲音雖低,然而清脆有力。
照這幾點看來,不象有重病在身。
所以,說了聲&ldquo來得好快!&rdquo其實,劉備心中已經開始懷疑了。
他在想,孔明啊!你到底有沒有病,别人好騙,可難瞞過我劉備。
所說,皇叔早年亡父,老母在堂。
他是個孝子,因家境貧寒,劉備便編織草席扶養老母。
所以,大家知道他是織席販屢出身。
後來母亡,劉備拜盧植為師,學習醫術,往後行醫四方。
這時,正當黃巾作亂,天下不安。
他一心想平定天下,重興漢室。
後巧遇關、張二人,志同道合,便在桃園之中結拜為生死之交。
從此,桃園弟兄,天下皆知。
所以,劉備對醫學一道,也懂得一二。
雖然脫離長久,畢竟從小學的本領,還是不會忘記的。
我隻要同你一診脈,便可知道。
劉備想到這裡,就對孔明說道:&ldquo先生,我劉備過去從盧植為師,略知醫道,可要備與先生來診脈?&rdquo 諸葛亮聽到劉備要為他看病,心裡想,我就是要給一個謎你猜猜,而且知道你是個英明能幹的人,一定會猜出來。
現在,聽到這樣說,心中更笃實了。
但是孔明做功甚好,一隻右手便從被窩裡伸出來,放到皇叔面前,一面嘴裡客氣地說道:&ldquo有勞皇叔了!&rdquo 劉皇叔将身體在床邊上坐一坐正,起隻左手用中間三個指頭在孔明先生的脈門上搭了上去。
然後右手撩須,一對龍自閉上,擺出了一副醫大夫的姿勢來。
當時,房中更是寂靜無聲。
沒有多少時間,劉備險些笑出來。
為什麼?因為搭到先生的脈搏上,感覺到六脈調和,照這種脈搏可以斷定他吃得進,拉得出,半點沒有毛病。
到這時,劉備完全證實了孔明是裝病。
因此,就要研究他為什麼要詐病呢?是不是見殺來的曹兵害怕了,因此他托病回去?絕對不可能!因為,過去徐庶并沒有諸葛先生這樣的威望,當時隻有六百兵馬,他尚且能殺死曹仁前後三萬三千人馬。
何況孔明号稱伏龍,名聞四方,山林隐士,無論老少,都稱贊于他&ldquo用兵能定天下&rdquo。
所以,說他懼怕夏侯惇這一點,完全可以否定掉了。
那末,為啥要回去呢?是否我劉備虧待于他?也不可能!自從他來到新野縣,我敬如上賓,終日相伴。
尤其他早已知道我劉備力量有限,他絕不會嫌我窮酸而離此新野。
既然我沒有待虧于他,為什麼要走呢?可有别人得罪先生?想想沒有!老實說,我劉備如此擡舉他,那還有誰人敢冒犯他呢?皇叔想到&ldquo冒犯&rdquo二字,他猛然想着了自己三弟張飛;一想到三将軍,便一連串的事情出現了。
首先想到張飛不但輕視孔明,主要對先生出言不遜,出口傷人,雖然當面不罵,可是在先生背後或孔明走過之後,什麼&ldquo妖道&rdquo、&ldquo牛鼻子&rdquo、&ldquo懶夫&rdquo、&ldquo吃飯擺架子&rdquo等等,罵了已不知有多次。
想到孔明說第一樁毛病是&ldquo頭痛腦脹&rdquo。
對了!看來不是真正的毛病,而是指我家三弟罵得他真夠頭脹的了。
所說頭難頭難,任何事情隻要開一個頭,下面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孔明先生說第二樁毛病是&ldquo胸中昏悶&rdquo,事實上他心中有着好計謀,但他還是一個賓客的身份,不是這裡的主帥,有了辦法也隻好悶在腹中,由此而使他&ldquo胸中昏悶&rdquo。
即使他把辦法講出來,也要文武一齊聽他指揮,才能把敵人打退。
因為他是個文人,不可能親自去戰場殺敵。
現在他的身份,不可能去調兵遣将,差不動别人,豈不是象&ldquo四肢無力&rdquo一般?這前後三樁毛病,歸根結蒂,隻有一個&ldquo權&rdquo字。
常言道:&ldquo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rdquo一切都好按他的計劃來指揮。
皇叔完全猜中了孔明托病的這個謎。
他便回過頭去對諸葛亮看看,心裡想,你這位先生倒也古怪得很!我記得你在剛到新野的第一天,就和我講過,我說:&ldquo過去徐庶來此,也沒有多大的禮節,一句話便當上了軍師。
因為我劉備窮,各方面隻好馬虎一點。
&rdquo可是孔明先生立即回答說:&ldquo我雖然出山到此,是否助你皇叔還在考慮,豈有憑這一句話便當軍師之理?&rdquo哦──對了!這一句話,當時我沒有引起重視。
如此說來,我不可再輕描淡寫地對待這件事了!其實,我早想把大權交付于你。
誰知,今天你居然會詐起病來了,這不是笑話嗎!再一想,大概孔明在過去這一段時間裡,還在觀察我劉備是否真的尊重于他。
同時,他要在這緊要關頭方肯掌權而拿出他的本領來。
照這樣看來,此,是否助你皇叔還在考慮,豈有憑這一句話便當軍師之理?&rdquo孔明的性格确實不同于徐元直。
幸得我劉備一向敬賢,請你不必考驗我的。
怕的是今天我要是猜不出這個謎,豈不要贻誤大事了嗎?事實上,孔明料到你就會明白的。
他的辦法多得很,絕不會誤事。
所說諸葛亮一生之中,假病要裝兩次,現在一次,今後為了阻止劉備出兵伐吳,要想挽回不利的局勢,他便二次詐病。
目前,倒并非隻為權而托病,實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年輕,少不了文武對他不夠服從。
張飛便是一個例子。
因此,不管皇叔的條件如何有限,禮節上一定要隆重。
這樣,文武受命,我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目的是為了顧全劉備的大局,漢室之興旺,絕不能看作孔明是架子十足。
這是他一種巧妙的安排。
現在他從劉備的臉上看出來,知道皇叔心中已經有了數了,但他還是裝得很象,把右手縮回來,改換了一隻左手伸向劉皇叔身旁。
因為中醫看病,往往兩隻手都要搭過脈搏。
這時的劉備不覺笑了出來,心裡想你的做功太好了,敵人将要殺到,你還在這裡串戲,我真佩服你!皇叔便站起身來,笑着對孔明說道:&ldquo好了!好了!先生,千不是萬不是,全是我劉備的不是。
賊兵臨近新野,那今日夜晚在西門外校場建造将台,制造轅門,請先生連夜登台拜将。
拜為大漢的軍師,相助劉備殺退曹兵,感恩不淺。
如今時光不早了,少頃再見,劉備告退了!&rdquo皇叔說罷,便将龍袍一提,出門匆匆而去。
孔明準備要與他談話,可是已經走遠了。
諸葛亮聽說皇叔準備這樣大的場面,請我拜為軍師,說明确實誠心。
既然他如此尊重于我,那我怎麼辦呢?當然我隻有拿辦法出來,把殺來的曹兵曹将打一個落花流水。
再說,也不能怪文武不服于我,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我的才幹,尤其在我剛出山第一次用兵,一定要殺得曹操今後不敢輕易來犯。
同時,使自己手下将士從此受命于我。
實際上,孔明先生早有計謀,為了軍事上的必要秘密,在任何人面前不可預先透露。
因為劉皇叔兵不滿千,将不滿十,依靠實力是不可能戰勝敵人的。
所說善于用兵的人有着各種殺敵的策略,可以借用各種自然條件來抵擋敵人,消滅敵人。
徐庶說,諸葛亮善用水、火,這倒是事實。
因為以少勝多,隻有用埋伏來彌補其兵力上的不足。
那末,此番用水還是用火攻呢?所說自從出山到此之後,經常同劉備去新野遠近四方察看地形。
不懂的人以為孔明吃飽飯以後總是遊山玩水。
其實,他是在看哪裡利于用水,哪裡符合火攻的條件。
不要說孔明是一位重興漢室的有名主帥,即使一個人要搞好一個家庭,也要做到心中有數,沒有領先的計劃和準備,不論大小事情都是幹不成的。
現在,諸葛先生早已看中一個地方,名謂博望坡,就是在西門外離城二十裡左右的山套之中,裡面樹木森森,茅草叢叢。
孔明準備把夏侯惇的十萬曹兵用火攻消滅在那裡。
現在,時間比較緊張,事态亦如此複雜,軍情又那樣急迫。
孔明早已從床上起來了。
今天天氣又特别炎熱,一看外面,剛才因為裝病連窗戶都沒有打開。
雖說是心靜自然涼,孔明即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