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割袍斷義(8)
關燈
小
中
大
郭懷大怒,冷笑道:“你心中就隻有你們楚家,那你置皇上于何地?皇上是一國之君,是天子!而這些世家隻知結黨營私,把持朝政,一些不學無術之徒也沐猴而冠,變成了朝廷大臣。長此下去,君将不君,國将不國。”
楚名棠也有些生氣:“各大世家族人難免良莠不齊,曆朝曆代均是如此,為兄此次将一些族人外放至郡縣正是此理。但世家中才子俊傑也是層出不窮,如楚洛水、王明遠、西線大營方統領等,如果沒有他們,我大趙國根基還能堅若磐石嗎?”
郭懷道:“楚洛水是我一手帶出來的,我當然知道,他也隻不過沾了個楚姓,跟你當年一樣,都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至于王明遠和方明,都不過是中庸之才,我北趙大營勝過他倆的比比皆是,若這些兩人也算世家的才子俊傑,那你覺得這些世家于國于民,還有什麼用處?”
楚名棠一震,森然道:“難道你郭懷想要對朝中世家發難?這是你的意思,還是皇上的意思?”
郭懷誠懇地道:“名棠,皇上對你我恩重如山,我郭懷隻不過是一介村夫,祖宗十八代都未出過個名人,但我最起碼知道忠臣不侍二主和士為知己者死。名棠你飽讀詩書,懂的道理肯定比我多。當年楚家是如何對待于你,你心中自然清楚,如今你雖是楚府宗主,但府中大權仍為楚天放所握,這樣的宗主當了又有何用。當今皇上乃是英明之主,隻是被世家束縛了手腳,你我何不效忠皇上,齊心協力逼迫各大世家交出手中權利,盡歸于皇上,使天子之命,天下無人敢違。這樣一來,皇上便可重整朝綱,清除冗兵,不出十年,我大趙定可國富民強,一統中原亦指日可待。”
楚名棠面無表情:“那幾大世家族人該如何處理?”
郭懷笑道:“我知道你擔心楚王兩家的族人,隻要他們以後安分守已,可允許兩家仍世襲侯位,領取朝廷俸祿,族人也可留有部分田地,确保他們以後衣食無憂。”
說完,郭懷滿懷期冀地看着楚名棠。
楚名棠沉默良久,歎了口氣道:“郭懷,你真的隻适合在軍中帶兵,不應在朝為官。我既已走到這一步,你今日就不該再勸我。前些日子在朝中是暗流洶湧,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但如今已日趨緩和,你為何還念念不忘鏟除幾大世家,難道非要弄得朝廷動蕩不安,天下不得安生嗎?”
郭懷道:“你我從小一起長大,親如兄弟,我郭懷才把話說得如此直白,如今這幾大世家如附在朝廷身上的幾顆毒瘤,若不清除,皇上幾乎無力可施。”
楚名棠譏道:“若楚王方三大世家退出朝廷,這些空出的大權皇上能全部收回嗎,難道皇上還能親自去考評一個縣令的優劣嗎?還不是由梁上允、成奉之等人掌控。你郭懷大肆任用北疆大營的舊部接替王明遠、方明等人,那些舊部必然以你郭懷馬首是瞻,不出十年,恐怕大趙國三大世家會由楚、王、方變成了郭、梁、成了。”
郭懷怒道:“楚名棠,你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我郭懷可對天發誓,我絕無此意。”
楚名棠道:“郭懷,我可以相信你并無此意,但你可否知道,當年先祖楚先行也曾力拒太祖封他為逍遙王的旨意,情願做個自由自在、不理政事的逍遙侯,但楚家還是成了朝中有數的世家大族。你郭懷雖無此心,但能保證你的子孫也無此意嗎,難道你會定下家規不準你的子孫入朝為官嗎?”
郭懷默然不語
“如今西秦對我朝虎視眈眈,郭大人,與其掀起一場腥風血雨,還不如維持現狀,于國于民,都是件好事。”
“而且我楚名棠也可對天發誓,此生決無反意,請郭大人轉告皇上,也請皇上寬心。”
楚名棠回到楚府,心情頗為沉重。此次拜訪郭懷,是楚名棠特意等他與皇上之間關系略為緩和後才去的,原本隻抱着叙舊之情,不想仍與郭懷大吵一場。郭懷是他這一生最好的朋友,沒想到老來卻可能成為最大的對手。
他坐到椅上,長長地歎了口氣。
楚夫人走過來問道:“怎麼,今天跟郭懷談得不太愉快?”
楚名棠苦笑道:“真是名字會取錯,綽号是絕對不會取錯的。這郭石頭果然又臭又硬,今天差點沒鬧翻了。”
楚名棠把今日之事與楚夫人說了一遍,楚夫人皺眉道:“沒想到郭懷對世家的成見如此之深,皇上都不提這事了,他還念念不忘。”
楚名棠道:“皇上恐怕隻也是嘴上不提而已,郭懷如今是他的心腹大臣,自然知道皇上的心思。當年郭懷剛到北疆時給為夫來信,就抱怨過世家子弟對他牽制甚多,你我還為此曾求過你家老爺子,王家子弟才不再與他為難。到了朝中,他雖是兵部尚書,可除了北疆大營是他舊部,各地兵權大都在楚、王、方三大世家手中,也難怪他對世家的心生怨恨。皇上既有此意,兩人當然是不謀而合。”
楚夫人冷笑道:“郭懷想讓皇上大權獨攬,是受了朝中那些儒生的影響。真是儒生誤國,卻不想想若真如此,皇上對大臣便可随意生殺予奪,若是個明君還好說,可要是碰到個昏庸無道的皇上,隻寵信奉承阿谀之徒,朝中的忠臣豈不給他殺個幹淨,那我大趙國遲早要給他國所滅。”
楚名棠也有些生氣:“各大世家族人難免良莠不齊,曆朝曆代均是如此,為兄此次将一些族人外放至郡縣正是此理。但世家中才子俊傑也是層出不窮,如楚洛水、王明遠、西線大營方統領等,如果沒有他們,我大趙國根基還能堅若磐石嗎?”
郭懷道:“楚洛水是我一手帶出來的,我當然知道,他也隻不過沾了個楚姓,跟你當年一樣,都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至于王明遠和方明,都不過是中庸之才,我北趙大營勝過他倆的比比皆是,若這些兩人也算世家的才子俊傑,那你覺得這些世家于國于民,還有什麼用處?”
楚名棠一震,森然道:“難道你郭懷想要對朝中世家發難?這是你的意思,還是皇上的意思?”
郭懷誠懇地道:“名棠,皇上對你我恩重如山,我郭懷隻不過是一介村夫,祖宗十八代都未出過個名人,但我最起碼知道忠臣不侍二主和士為知己者死。名棠你飽讀詩書,懂的道理肯定比我多。當年楚家是如何對待于你,你心中自然清楚,如今你雖是楚府宗主,但府中大權仍為楚天放所握,這樣的宗主當了又有何用。當今皇上乃是英明之主,隻是被世家束縛了手腳,你我何不效忠皇上,齊心協力逼迫各大世家交出手中權利,盡歸于皇上,使天子之命,天下無人敢違。這樣一來,皇上便可重整朝綱,清除冗兵,不出十年,我大趙定可國富民強,一統中原亦指日可待。”
楚名棠面無表情:“那幾大世家族人該如何處理?”
郭懷笑道:“我知道你擔心楚王兩家的族人,隻要他們以後安分守已,可允許兩家仍世襲侯位,領取朝廷俸祿,族人也可留有部分田地,确保他們以後衣食無憂。”
說完,郭懷滿懷期冀地看着楚名棠。
楚名棠沉默良久,歎了口氣道:“郭懷,你真的隻适合在軍中帶兵,不應在朝為官。我既已走到這一步,你今日就不該再勸我。前些日子在朝中是暗流洶湧,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但如今已日趨緩和,你為何還念念不忘鏟除幾大世家,難道非要弄得朝廷動蕩不安,天下不得安生嗎?”
郭懷道:“你我從小一起長大,親如兄弟,我郭懷才把話說得如此直白,如今這幾大世家如附在朝廷身上的幾顆毒瘤,若不清除,皇上幾乎無力可施。”
楚名棠譏道:“若楚王方三大世家退出朝廷,這些空出的大權皇上能全部收回嗎,難道皇上還能親自去考評一個縣令的優劣嗎?還不是由梁上允、成奉之等人掌控。你郭懷大肆任用北疆大營的舊部接替王明遠、方明等人,那些舊部必然以你郭懷馬首是瞻,不出十年,恐怕大趙國三大世家會由楚、王、方變成了郭、梁、成了。”
郭懷怒道:“楚名棠,你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我郭懷可對天發誓,我絕無此意。”
楚名棠道:“郭懷,我可以相信你并無此意,但你可否知道,當年先祖楚先行也曾力拒太祖封他為逍遙王的旨意,情願做個自由自在、不理政事的逍遙侯,但楚家還是成了朝中有數的世家大族。你郭懷雖無此心,但能保證你的子孫也無此意嗎,難道你會定下家規不準你的子孫入朝為官嗎?”
郭懷默然不語
“如今西秦對我朝虎視眈眈,郭大人,與其掀起一場腥風血雨,還不如維持現狀,于國于民,都是件好事。”
“而且我楚名棠也可對天發誓,此生決無反意,請郭大人轉告皇上,也請皇上寬心。”
楚名棠回到楚府,心情頗為沉重。此次拜訪郭懷,是楚名棠特意等他與皇上之間關系略為緩和後才去的,原本隻抱着叙舊之情,不想仍與郭懷大吵一場。郭懷是他這一生最好的朋友,沒想到老來卻可能成為最大的對手。
他坐到椅上,長長地歎了口氣。
楚夫人走過來問道:“怎麼,今天跟郭懷談得不太愉快?”
楚名棠苦笑道:“真是名字會取錯,綽号是絕對不會取錯的。這郭石頭果然又臭又硬,今天差點沒鬧翻了。”
楚名棠把今日之事與楚夫人說了一遍,楚夫人皺眉道:“沒想到郭懷對世家的成見如此之深,皇上都不提這事了,他還念念不忘。”
楚名棠道:“皇上恐怕隻也是嘴上不提而已,郭懷如今是他的心腹大臣,自然知道皇上的心思。當年郭懷剛到北疆時給為夫來信,就抱怨過世家子弟對他牽制甚多,你我還為此曾求過你家老爺子,王家子弟才不再與他為難。到了朝中,他雖是兵部尚書,可除了北疆大營是他舊部,各地兵權大都在楚、王、方三大世家手中,也難怪他對世家的心生怨恨。皇上既有此意,兩人當然是不謀而合。”
楚夫人冷笑道:“郭懷想讓皇上大權獨攬,是受了朝中那些儒生的影響。真是儒生誤國,卻不想想若真如此,皇上對大臣便可随意生殺予奪,若是個明君還好說,可要是碰到個昏庸無道的皇上,隻寵信奉承阿谀之徒,朝中的忠臣豈不給他殺個幹淨,那我大趙國遲早要給他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