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義士歸心
關燈
小
中
大
說出來。
周瑜明白,下蔡拿下之後,夏侯淵若能回師的話,淩操、淩統就會有脫身的機會,但若是夏侯淵不回師呢? 這個問題,周瑜無法回答,高寵同樣也無法回答。
兩人一時皆黯然無語。
建安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太史慈率丹楊精銳沿穎水南下,在夏侯淵走後,守城的曹軍多是些老羸士卒,那裡又能與善戰骁勇的丹楊兵抗衡,這兩日間,太史慈幾乎是勢如破竹,連克汝陰、穎上、下蔡三城。
淮水南岸,壽春。
籠罩在一片暮色中的城池顯得死氣沉沉,街上除了來回巡邏的兵卒外,幾乎看不到一個行人,在經過袁術、高寵、呂布三輪更替之後,曾經繁華一時的揚州治所——壽春已經風光不在,隻剩下片片殘磚破瓦猶在回憶過去。
張遼一人一馬屹立在北山之上,高大的身軀顯得是那般的孤單寂寥,那一天,突然聽到主公呂布戰敗覆亡的消息,張遼大驚之餘,一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許久以來,呂布在張遼的眼中,已成為了不可戰勝的象征,那個武藝蓋世的呂布、俾倪天下諸侯的溫侯、風流潇灑的呂奉先死了。
盡管幾路派到徐州打探的斥侯都這麼回報,但張遼不信,直到二天前,陳登的到來。
陳登是來為高寵作說客的,他不僅帶來了呂布陣亡的确切消息,而且也帶來了二主母貂蟬和呂姬小姐的信物。
那是一把小巧玲珑的胡刀,刀鞘上還嵌着璀燦奪目的寶石,張遼識得這把刀,那是呂布當年在洛陽贈給貂蟬的,隻有在北方的并州,才能打造出這樣一把刀。
器物不會說慌,那一時張遼虎目中噙滿了淚水,刀還在、人已亡,重傷的高順還不知道這個惡耗,如果他知道了,會怎麼樣? 張遼不敢想,卻又不得不想。
北風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一如呂布其人一樣,象一道暴烈無比的旋風,無可阻擋的席卷一切,隻可惜來得快、去得也快。
遠眺北方,一時風雲際會。
随着呂布的魂歸,屬于他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而下一步将何去何從,張遼一時還拿不定主意。
身後,馬蹄聲響,張遼尋聲看去,卻是陳登正疾步上山而來。
“元龍怎麼也來了?”張遼問道。
陳登近得跟前,大聲說道:“文遠剛毅果敢、沉謀有略,有古之名将遺風,我家寵帥傾慕久矣,昔一直無緣得見,今溫侯已逝,文遠孤軍駐守壽春,苦也,莫如就此依了江東。
” 這二日來,陳登心急如焚,張遼的複雜心情他雖能理解,但眼下高寵主力尚滞留在豫徐揚三州交界處,曹軍三面圍堵形勢嚴峻,如果張遼能明确态度歸附,那麼對處在困境中的高寵軍來說,也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安慰。
孤軍之苦,陳登說得沒錯,自從蕭關兵敗之後,高順受傷不起,領軍的擔子一下子都壓到了自己的身上,面對夏侯淵咄咄逼人的猛攻,張遼幾乎使盡了全部的本事,才險險的保住了淮水南面這一小塊的立足之地。
現在,溫侯不在了,一支無依無靠的敗軍要想生存下去,也隻能依附于周圍的強大勢力了。
“我家主母與小姐可安好?”張遼心有所動,嘴上依舊淡淡。
陳登急道:“将軍若有不放心的,待與我軍會合之處一見便知。
” “這件事情,我還需與高順将軍商量,待再過幾日一定給先生回複。
”張遼遠眺北方,緩緩說道,他的目光投向滔滔奔流的淮水北岸。
高順秉性忠烈,對于這樣一個關系前途命運的重大決定,張遼知道必須經得高順同意後方可,這也是他一直遲疑的原因之一。
“登臨走之時,我家寵帥特意囑咐告兩位将軍一聲,溫侯夫人與小姐他一定會加以厚待,絕不會讓她們流離失所,孤苦無依。
”陳登見張遼語氣已有所松動,遂趁熱打鐵道。
“遼替溫侯謝過!”張遼遙遙一揖,神情莊重。
古之義士,重情重義,高寵素知高順、張遼
周瑜明白,下蔡拿下之後,夏侯淵若能回師的話,淩操、淩統就會有脫身的機會,但若是夏侯淵不回師呢? 這個問題,周瑜無法回答,高寵同樣也無法回答。
兩人一時皆黯然無語。
建安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太史慈率丹楊精銳沿穎水南下,在夏侯淵走後,守城的曹軍多是些老羸士卒,那裡又能與善戰骁勇的丹楊兵抗衡,這兩日間,太史慈幾乎是勢如破竹,連克汝陰、穎上、下蔡三城。
淮水南岸,壽春。
籠罩在一片暮色中的城池顯得死氣沉沉,街上除了來回巡邏的兵卒外,幾乎看不到一個行人,在經過袁術、高寵、呂布三輪更替之後,曾經繁華一時的揚州治所——壽春已經風光不在,隻剩下片片殘磚破瓦猶在回憶過去。
張遼一人一馬屹立在北山之上,高大的身軀顯得是那般的孤單寂寥,那一天,突然聽到主公呂布戰敗覆亡的消息,張遼大驚之餘,一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許久以來,呂布在張遼的眼中,已成為了不可戰勝的象征,那個武藝蓋世的呂布、俾倪天下諸侯的溫侯、風流潇灑的呂奉先死了。
盡管幾路派到徐州打探的斥侯都這麼回報,但張遼不信,直到二天前,陳登的到來。
陳登是來為高寵作說客的,他不僅帶來了呂布陣亡的确切消息,而且也帶來了二主母貂蟬和呂姬小姐的信物。
那是一把小巧玲珑的胡刀,刀鞘上還嵌着璀燦奪目的寶石,張遼識得這把刀,那是呂布當年在洛陽贈給貂蟬的,隻有在北方的并州,才能打造出這樣一把刀。
器物不會說慌,那一時張遼虎目中噙滿了淚水,刀還在、人已亡,重傷的高順還不知道這個惡耗,如果他知道了,會怎麼樣? 張遼不敢想,卻又不得不想。
北風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一如呂布其人一樣,象一道暴烈無比的旋風,無可阻擋的席卷一切,隻可惜來得快、去得也快。
遠眺北方,一時風雲際會。
随着呂布的魂歸,屬于他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而下一步将何去何從,張遼一時還拿不定主意。
身後,馬蹄聲響,張遼尋聲看去,卻是陳登正疾步上山而來。
“元龍怎麼也來了?”張遼問道。
陳登近得跟前,大聲說道:“文遠剛毅果敢、沉謀有略,有古之名将遺風,我家寵帥傾慕久矣,昔一直無緣得見,今溫侯已逝,文遠孤軍駐守壽春,苦也,莫如就此依了江東。
” 這二日來,陳登心急如焚,張遼的複雜心情他雖能理解,但眼下高寵主力尚滞留在豫徐揚三州交界處,曹軍三面圍堵形勢嚴峻,如果張遼能明确态度歸附,那麼對處在困境中的高寵軍來說,也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安慰。
孤軍之苦,陳登說得沒錯,自從蕭關兵敗之後,高順受傷不起,領軍的擔子一下子都壓到了自己的身上,面對夏侯淵咄咄逼人的猛攻,張遼幾乎使盡了全部的本事,才險險的保住了淮水南面這一小塊的立足之地。
現在,溫侯不在了,一支無依無靠的敗軍要想生存下去,也隻能依附于周圍的強大勢力了。
“我家主母與小姐可安好?”張遼心有所動,嘴上依舊淡淡。
陳登急道:“将軍若有不放心的,待與我軍會合之處一見便知。
” “這件事情,我還需與高順将軍商量,待再過幾日一定給先生回複。
”張遼遠眺北方,緩緩說道,他的目光投向滔滔奔流的淮水北岸。
高順秉性忠烈,對于這樣一個關系前途命運的重大決定,張遼知道必須經得高順同意後方可,這也是他一直遲疑的原因之一。
“登臨走之時,我家寵帥特意囑咐告兩位将軍一聲,溫侯夫人與小姐他一定會加以厚待,絕不會讓她們流離失所,孤苦無依。
”陳登見張遼語氣已有所松動,遂趁熱打鐵道。
“遼替溫侯謝過!”張遼遙遙一揖,神情莊重。
古之義士,重情重義,高寵素知高順、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