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霸王末日
關燈
小
中
大
晚霞日落,點點的磷光将江水映得眩目神移,與許無名的這一次秘談對于高寵來說,雖然有見不得人的陰謀,但帶來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
面對孫策與呂布兩面夾擊的局面,高寵首當其沖的選擇是集中優勢兵力,先打垮一個,呂布的目的是要占據兩淮,稱霸徐泗,孫策的意圖則是東山再起,一舉将高寵趕回到群山閉塞的豫章,有可能的話,讓高寵如袁術般覆亡自是更好。
兩相權衡,孰輕孰重,高寵自然拈量得出。
淮南方面,黃忠在撤退中将袁術最後的一點家底殺得人仰馬翻之後,退到逍遙津一線固守,這裡既有劉馥督造的合肥城可倚靠堅守,又離巢湖很近,水師可以從長江直接駛入施水增援,高順、張遼若想攻取,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況且,在揮師占領了空虛的壽春、成德後,呂布軍倏然間吃下這麼大一塊地盤,隻憑三千兵力守住幾座大城已是不易,更莫說舉兵南侵了。
江東方面,孫策、周瑜、程普一方面以主力牽制住陸遜大軍,另一方面遣出黃蓋、呂範、淩操等作戰經驗豐富的将領,從多路襲擾陸遜大軍的側冀,時值九月中旬,離十月初稻谷收獲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候其将熟未熟之際,割而收之,這是最狠毒也最有效的一招,一旦軍糧供應不濟,軍隊的士氣就會低落,失敗也就不可挽回了。
面對孫策的挑釁,高寵自然不甘被動防禦,甘甯的錦帆軍已從長江開進太湖,深入到吳興、烏程、湖熟一帶,一直以來被冠以魚米之鄉的江南重又陷入到了吳楚争霸的紛亂之中。
最堅利的拳頭從來隻有一個,無論哪一方被擊中,都再沒有翻盤的機會,所以,一絲一毫的失誤都會導緻整個戰局的變動。
楓橋,與太湖通壤的這個埠頭現在已成為了連接孫策軍前後方的中轉站,吳郡、會稽一帶征集到的辎重經由這裡輾轉到神亭嶺前線,那裡駐守着孫策的精銳——二萬三千餘的江東勇士。
鑒于甘甯錦帆船隊不斷的深入腹地襲擾和楓橋的重要性,孫策将中軍設在楓橋,作為拱衛。
點點的漁火映着皎潔的月色,将河流縱橫的平原劃分為一小塊一小塊的窪地,孫策卸下沉重的戰甲,換上平素穿戴紅色錦袍,帶着輕松的笑容舉步出帳。
方才,派往秣陵的暗探帶回了好消息,高寵在兩軍對戰的緊要關頭居然有閑情逸緻到攝山遊玩,從敵方軍隊調動的迹象看,甘甯軍近日減少了對沿湖一帶的襲擾,似乎有回兵秣陵的意圖,估計是要增援淮南,這樣的話——,神亭嶺戰場的壓力将大大減輕。
“來人,與我備馬!”孫策擡頭看了看夜色,興緻正濃。
朦胧中,一人踏月色赤足而來,手中倒提着一個半空的酒罐,邊走邊歌曰:“聞延陵之理樂兮,睹吾之治《易》;觀雕摩之益光兮,乃知東南之美!” 孫策定神看去,原是功曹虞翻,翻字仲翔,屬會稽郡馀姚人氏。
前會稽太守王朗命其為功曹,待孫策征伐會稽時,虞翻正好父親亡故,守孝在家,聽說孫策舉兵來伐後,虞翻立即脫下孝服去見王朗,并勸說其南避孫策,王朗不納結果在查渎被孫策擊破,敗亡海上,後王朗歸降,孫策聞虞翻之名,複任用為功曹。
不過虞翻生性狂直,放浪形骸,最見不得無義背信之小人,歸孫策後僅與張昭、張纮寥寥幾人相合,并著有《易注》一書,其才識為北海孔融所稱道。
“明府欲往何處?”遠遠的瞧見孫策身影,虞翻白眼看了看空空如也的酒罐,問道。
孫策一展劍眉,持馬缰大笑道:“秋遊狩獵,正是時也,仲翔可有意同往?” 虞翻聽罷,忽收斂嘻笑放浪之态,正容谏道:“明府自渡江
面對孫策與呂布兩面夾擊的局面,高寵首當其沖的選擇是集中優勢兵力,先打垮一個,呂布的目的是要占據兩淮,稱霸徐泗,孫策的意圖則是東山再起,一舉将高寵趕回到群山閉塞的豫章,有可能的話,讓高寵如袁術般覆亡自是更好。
兩相權衡,孰輕孰重,高寵自然拈量得出。
淮南方面,黃忠在撤退中将袁術最後的一點家底殺得人仰馬翻之後,退到逍遙津一線固守,這裡既有劉馥督造的合肥城可倚靠堅守,又離巢湖很近,水師可以從長江直接駛入施水增援,高順、張遼若想攻取,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況且,在揮師占領了空虛的壽春、成德後,呂布軍倏然間吃下這麼大一塊地盤,隻憑三千兵力守住幾座大城已是不易,更莫說舉兵南侵了。
江東方面,孫策、周瑜、程普一方面以主力牽制住陸遜大軍,另一方面遣出黃蓋、呂範、淩操等作戰經驗豐富的将領,從多路襲擾陸遜大軍的側冀,時值九月中旬,離十月初稻谷收獲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候其将熟未熟之際,割而收之,這是最狠毒也最有效的一招,一旦軍糧供應不濟,軍隊的士氣就會低落,失敗也就不可挽回了。
面對孫策的挑釁,高寵自然不甘被動防禦,甘甯的錦帆軍已從長江開進太湖,深入到吳興、烏程、湖熟一帶,一直以來被冠以魚米之鄉的江南重又陷入到了吳楚争霸的紛亂之中。
最堅利的拳頭從來隻有一個,無論哪一方被擊中,都再沒有翻盤的機會,所以,一絲一毫的失誤都會導緻整個戰局的變動。
楓橋,與太湖通壤的這個埠頭現在已成為了連接孫策軍前後方的中轉站,吳郡、會稽一帶征集到的辎重經由這裡輾轉到神亭嶺前線,那裡駐守着孫策的精銳——二萬三千餘的江東勇士。
鑒于甘甯錦帆船隊不斷的深入腹地襲擾和楓橋的重要性,孫策将中軍設在楓橋,作為拱衛。
點點的漁火映着皎潔的月色,将河流縱橫的平原劃分為一小塊一小塊的窪地,孫策卸下沉重的戰甲,換上平素穿戴紅色錦袍,帶着輕松的笑容舉步出帳。
方才,派往秣陵的暗探帶回了好消息,高寵在兩軍對戰的緊要關頭居然有閑情逸緻到攝山遊玩,從敵方軍隊調動的迹象看,甘甯軍近日減少了對沿湖一帶的襲擾,似乎有回兵秣陵的意圖,估計是要增援淮南,這樣的話——,神亭嶺戰場的壓力将大大減輕。
“來人,與我備馬!”孫策擡頭看了看夜色,興緻正濃。
朦胧中,一人踏月色赤足而來,手中倒提着一個半空的酒罐,邊走邊歌曰:“聞延陵之理樂兮,睹吾之治《易》;觀雕摩之益光兮,乃知東南之美!” 孫策定神看去,原是功曹虞翻,翻字仲翔,屬會稽郡馀姚人氏。
前會稽太守王朗命其為功曹,待孫策征伐會稽時,虞翻正好父親亡故,守孝在家,聽說孫策舉兵來伐後,虞翻立即脫下孝服去見王朗,并勸說其南避孫策,王朗不納結果在查渎被孫策擊破,敗亡海上,後王朗歸降,孫策聞虞翻之名,複任用為功曹。
不過虞翻生性狂直,放浪形骸,最見不得無義背信之小人,歸孫策後僅與張昭、張纮寥寥幾人相合,并著有《易注》一書,其才識為北海孔融所稱道。
“明府欲往何處?”遠遠的瞧見孫策身影,虞翻白眼看了看空空如也的酒罐,問道。
孫策一展劍眉,持馬缰大笑道:“秋遊狩獵,正是時也,仲翔可有意同往?” 虞翻聽罷,忽收斂嘻笑放浪之态,正容谏道:“明府自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