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風起雲湧

關燈
高寵來說,許貢是下在孫策腹地的一枚重要的棋子。

    同時,為穩固九江、丹楊兩郡的基礎,高寵又任命顧雍為長史,處理官吏的任命、屯田措施的推行、治安整訓等事務,一大批有實幹經驗的官吏先後被從豫章抽調過來,在有序的選拔考察之後,分派到各郡縣擔任令、長。

     其中,尤以劉馥為最。

     馥字元穎,沛國相人,為大賢者管甯所力薦,在考察選派之際,旁人都争着留在富庶的秣陵、曲阿一帶,唯有劉馥語中驚人,說道:“富國強兵的要領,在于每一月每一天,溪水從高崇的深壑墜落,經數年可以滴穿堅石,同樣,要讓民衆歸心,就要時時的讓農器齊備,沒有缺少的時候,蠶麥預備充足,沒有雨水淋濕的苦惱——。

    ” 在向高寵谏議了這段話後,劉馥更是主動要求往施水與淝水間的逍遙津一帶督造新城,經一月半餘,城初成,取名為合肥。

     在高寵積極備戰的同時,孫策也沒有閑着,除了加緊時間整訓新卒外,孫策納長史張昭“遠交近攻”的意見,于建安三年七月下旬,遣正議校尉張纮往許都遊說曹操,秦松、嚴畯往彭城、下蔡遊說呂布、袁術。

     面對淮南這一塊肥肉,看破了孫策心思的曹操隻是遣了孔融南行了一回,目的是試探高寵的實力與野心,而素存并吞徐揚之心的呂布和試圖光複壽春的袁術顯然沒有曹操那般的見識。

     淮南,轉眼之間,烽煙又起。

     這一次等待着高寵的勁敵,不是日暮西山的袁術,而是縱橫中原的獨狼——呂布。

     而促成高呂相争的,是不甘失敗、圖謀東山再起的孫策,北有呂布、南有孫策,剛剛獲得喘息之機的高寵要想打破被夾攻的被動局面,實是艱難。

     建安三年八月十日,盛夏。

     吳郡,穹窿山,點将台。

     三千孫策軍精甲手持刀槍,分成左右兩隊,整齊的站在烈日炎炎的空曠演軍場上,從上午操練開始,這一批新近招募的兵士已整整訓練了二個時辰。

     帶領這二支軍隊的一個是身材高大,滿面焦黃,一個是身材短小,精悍異常,此兩人正是孫策軍中有數的大将陳武和淩操。

     觀陣台上,讨逆将軍吳侯孫策在長史張昭、主薄張允、太守許貢等人的陪同下,正興緻勃勃的觀看這兩支軍隊的對戰,經過一個來月的調養,孫策的氣色已是大好,在兩道斜插入鬓劍眉之下,一雙如老鷹般銳利的眼睛炯炯有神。

     許貢顫動着颌下幾根屈指可數的胡須,滿面媚笑道:“吳侯,有此等雄兵助陣,那高寵安是敵手?” 孫策一皺眉,對于許貢這等見風使舵的小人孫策着實是厭惡之至,若不是見着許貢在剿滅嚴白虎餘黨時出了大力,這個吳郡太守之位豈會給許貢這等貨色。

     許貢見拍馬屁的話換來孫策的白眼,頓時面紅耳赤有些下不了台,正這時,陳武淩操全身甲衣,手持令旗,精神抖擻的跨步上台禀道:“主公,三千繞前精甲已訓練完畢!” 孫策神色稍霁,環顧全場軍卒,大聲道:“七百年前,此處為先祖孫武潛廬著書之所,今吾為破高寵,練兵于此,求祖先神靈顯聖,賜我強兵,佑我子弟!” “賜我強兵,佑我子弟!”随着孫策的話音,陳武、淩操帶頭振臂高呼,三千吳中健兒呐喊聲回蕩在穹窿山間,久久不絕。

     孫策決定在穹窿誓師,是采納了同鄉孫河的建議,在孫河看來,孫策據吳郡、會稽,高寵占丹楊、豫章、廬江、九江、廬陵諸郡,正好又是東西對峙的局面,這與七百年前吳楚争霸的情況極為相似,當年孫武、伍子胥以三千精甲大敗強楚,今日身為孫武的後人,孫策亦當如是。

     要想重新振作低落的士氣,非如此不可。

     這不止是孫河的意見,更是孫策屬下衆多将士的一緻呼聲。

     在陣陣呼喊聲中,一騎飛奔而來,馬上一名斥候未等座騎停穩,即雙腳一蹬,飛身而下,随後急速的向觀陣台跑來。

     “主公,神亭嶺急報!”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