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瞞天過海

關燈
一陣寒喧過後,高寵将孔融一行讓進秣陵城中,安頓在驿館之中,待孔融沐浴更衣之後,擺下酒宴歡迎孔融及其随從。

     孔融也不客氣,酒過三巡,即向高寵宣讀了天子的禦诏:“诏命:揚州刺史高寵在豫章屬郡收攏流民、廣墾屯田、甚有功績,本應予以嘉獎,然近一年來,江東戰亂不斷,百姓多遭殺戳,前有監天官觀天象,乃白虎沖日之卦象,若再行圖戳,必有天譴,故使将作大匠孔融南行,期息江東之争戈,還蒼生之活路。

    欽旨!” 孔融宣旨的聲音抑揚頓挫,如生生之重錘,一字一句直撞在聽者的胸口。

     這個禦旨雖然冠冕堂皇,但在高寵聽來,與其說是皇帝的意思,還不如說更體現了曹操的想法,當初,在高寵勢力不及之時,曹操借着朝廷的名頭,扶植高寵、力壓孫策,現在形勢逆轉,曹操又使出了同樣的方法,出面調停,壓強扶弱。

     這一切的目的隻是一個:就是曹操希望能在江東維持兩強争霸的局面,隻要高寵與孫策相互敵對,勢均力敵,對中原的威脅就可以忽略。

     高寵面無表情的聽着帝诏中的每一個字,心頭卻是暗自冷笑,亂世争雄——,隻有擁有實力才有更大的支配權,至于皇命禦诏,環視天下諸豪,又有幾人還放在心上? 在禦诏的字裡行間充斥着憂國憂民的感懷,而身在局中的高寵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種心情,皇帝——,本是至高無上、權力最大的唯一一個人,現在卻不得不淪落到聽從權臣曹操擺布的角色。

     江東百姓要想安定生活,唯有統一一途,而孔融宣的帝诏中卻口口聲聲的要高寵與孫策擺戰休兵,這種暫且将矛盾轉移的做法,雖然暫時能赢得和平,但随後帶來的卻是更大的争鬥,秦皇漢武,王者霸業,隻有在經曆了流血死亡之後,和平才會真正來臨。

     對于這一點,高寵從來沒有懷疑過。

     “皇上在我臨走之時,特意囑咐要多為江東的黎民蒼生計,大人與吳侯相互争鬥不休,苦的可是江東的百姓呀!”孔融一臉的沉重模樣,語重心長道。

     高寵不動聲色道:“這一次多謝大人辛勞了!” 孔融聽高寵言語平和,似有一點為聖意說動的意思,遂展顔道:“帝聽聞江東之事後,每日為之憂心,大人身為人臣,當為國分憂才是。

    ” 孔融是擁漢派的代表人物,曹操谏議讓孔融出使,手段相當的高明,一方面可以堵死那些危言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另一方面也可将高寵推到了一個兩難的境地,若高寵抗旨不遵,必然會得罪以孔融為首的擁漢人物,若高寵依旨停戰,那麼曹操的維持江東兩強争霸的目的就達到了。

     曹操的如意算盤打得相當精,也許是高寵的迅速崛起讓他感受到了壓力,在半年前還結盟共抗劉表的曹操對高寵已起了戒心。

     孔融身後,虎豹營的随從與其說是護送,莫如說是監視,相信在這群人中,定是布下了曹操的暗探,自已現在的一舉一動,曹操都會知道。

     高寵的臉上露出一絲譏諷之色,要想夾縫求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曹操生性多疑,要想粉碎曹操的企圖,瞞過遠在許昌的那一對利眼,必須行非常手段方可。

     想到這裡,高寵忽然臉色一變,對着孔融沉聲道:“前些日,寵聽聞孫策遣正議校尉張纮帶了大量的綢布金銀往許昌,不知大人可曾見着?” “汝是在質疑融之為人嗎?”沉浸在宣诏得意中的孔融臉色大變,勃然動怒道。

     高寵這一句實是突兀,隐隐中似有懷疑孔融也收了禮金的意思,這讓一向自诩廉潔心高氣傲的孔融如何不怒,正如高寵所說,張纮的确是帶着禮物去的許昌,朝中的那些所謂大夫議郎也大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好處。

     畢竟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戰争年月,連皇帝都免不了挨餓逃亡的命運,更何況官員,在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