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揚州刺史

關燈
知道江東的戰局後,一定會有所行動的,畢竟高寵獨霸江東的局面曹操是不願見到的。

    ”周瑜大聲說道。

     與張昭關系不錯的正議校尉張纮點頭說道:“公謹所言甚是。

    纮願再往許昌一趟,遊說朝廷派使者調停江東戰事,隻要能有一年左右的喘息時間,主公就可以利用吳郡、會稽兩郡的富庶東山再起。

    ” “太好了,那高寵雖占了丹陽、豫章、廬陵等幾郡,但那些地方又怎比得上吳郡、會稽的富庶,隻要假以時日,我軍必能重振旗鼓!”孫權大聲道。

     見諸将個個精神振奮,孫策慘白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意,他咬牙道:“公謹、子布、子綱之見甚合我意,往許昌去的話,陸路要過高寵、陳登的地盤,還是走海路來得方便,事不宜遲,明日子綱就出發吧。

    另外,袁術、呂布處仲謀你遣兩個能言善辨之士,多備些金銀珠寶,去遊說兩人襲擾淮南,我要讓高寵日日夜夜都不得安甯!” 就在孫策與衆謀士商讨對付高寵的良策時,占據了丹陽郡的高寵則正式将刺史治所從豫章遷到了秣陵。

     得到陳登相助的高寵實力大漲,陳登的歸附表明徐州地方士族中的中堅力量在經曆了陶謙、劉備、呂布、孫策多個權力更替的過程後,最終把寶壓到了高寵的頭上,這倒并不表明選擇高寵就是現階段最好的選擇,不過陳登相信唯有投靠高寵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自已的利益,寒門出身的高寵雖然得到了魯肅、徐庶、甘甯、太史慈、顧雍等人的相助,但他最缺乏的還是士族大夫的支持。

     在這個重視門弟出身的時代,高寵曾經淪落為家奴的那一段經曆在許多自命清高的士大夫看來,是不能忍受的,所以,他們是不會選擇這樣一個毫無背景的寒門主子作為依靠的,即便這個人的能力是如何的強大。

     在高寵取得大勝後的第二天,已心屬高寵的陳登提出了這一個重要的提議,之所以選擇秣陵,而不是曲阿,也是源于陳登的一段話:“秣陵北接長江,南有小江百餘裡,可以安大船,而我錦帆水軍,可移而據之,秣陵并蕪湖近濡須,寵帥他日欲圖徐淮,宜近下也,故此地乃屯兵之上佳所在也。

    ” 但遷移治所不是那麼容易的,且不說高寵對豫章的感情,單是如何面對數萬豫章百姓的質問就夠高寵受的了。

     在那些百姓的心中,高寵天生就是他們的父母官、守護神。

     而神是絕對不能離開屬于自已的地方的。

     而真正讓高寵下定決心的,是魯肅。

     “寵帥,你是揚州刺史,不是豫章太守?”對于治所遷移,具有戰略眼光魯肅面對高寵的猶豫不決,谏言是如此的毫不客氣。

     在他看來,高寵身為揚州刺史,統轄的應該是揚州下屬的九江、丹陽、豫章、廬江、會稽、吳六郡,而位于這六郡中心的是丹陽,隻有把治所搬到秣陵,才能向朝廷和世人表明,高寵才是揚州真正的擁有者。

     當然,把治所從豫章城搬遷到秣陵的這一舉措,除了上面的這個原因外,還出于兩個基本的考慮:一是出于軍事上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縮短訊息傳送的行程,現在高寵的大敵是孫策,前線有什麼異動等斥候到達千裡之外的豫章,極容易誤了戰機;二是出于進一步團結和融合徐揚兩州士族勢力的目的,陳登的歸附雖然可以保證大多數士族豪強轉向了高寵這一邊,但保不證另有一些人會被孫策所說動,另外,淮南現在僅有黃忠一部守着,高寵駐守秣陵的話,增援也會更加的方便。

     建安三年九月,初秋。

     在高寵忙着遷移治所的時候,廣陵太守陳登卻在為如何接待朝廷來的使者而大費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