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臨淮魯肅
關燈
小
中
大
已。
”徐庶眼眶微紅,低聲道。
徐庶至孝,聽高寵問及家人,藏匿在心底深處的思母情結被觸動,不覺黯然垂淚。
高寵勸慰道:“元直放心,寵即差人往穎上一趟,将汝之母親接來,讓其瞻養天年。
” 徐庶感激道:“寵帥如此待我,庶肝腦塗地也不能報此大恩!” “諸位将軍,從今往後,凡我軍陣亡之将士,家中老弱幼小無人供養者,由所屬郡、縣從府庫中拔出怃恤金供養,此為律令,若有違反者,定嚴懲不貸。
”高寵轉過身,對着衆将大聲道。
建安三年七月五日,高寵率甘甯、黃忠、朱桓等将領,起大軍三萬餘人,向袁術的老巢壽春開進。
壽春,地處淮水南岸,南引汝、颍兩水,東連三吳富庶地區,北為中原腹地,西接陳、許,外有江湖為阻,内有淮、淝水利,扼南北往來之要沖。
在壽春之南有芍陂,土地肥沃,可灌溉良田萬頃,足以為戰守之資。
與逍遙津那場大戰形成對比的是,壽春的袁術軍現在士氣低落,他們幾乎是沒有怎麼抵抗,就棄守了高聳堅固的城垣了,守将張勳在被高寵還沒有進城之前就慌忙北竄。
壽春城作箕形,周圍約十多裡,外郭則有二十餘裡,在主城的四周還建有四個附城,以作屏護,建安二年十月曹操為了攻下壽春,率上将數十員,近十萬大軍,親冒矢石,連斬數員偏将,方始破城而入,由此可見壽春城垣之堅固。
然而,事隔不到一年,當高寵率軍來到壽春城下時,這裡隻空餘下塊塊青石供人紀念,整個壽春城已是一座沒有防禦的城池了。
高寵軍進城時,見到的景象是一片的破敗與狼籍。
曾經是春秋五霸之一強楚都城的壽春,早已不複當年的模樣,那些曾位于中央内城的宮殿、台榭、倉廪,府庫、祖廟、祀社、神稷,官員的邸第、驿館,以及分布在外城的民居、墟市、旅館、店鋪,一切的一切都伴着連年的戰火而深埋在廢墟之中了。
對于壽春這座城市來說,曾經的繁華與榮耀已成了過去。
壽春,議事廳。
高寵正再一次招集衆将,商讨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丁奉換了一身新的铠甲,得意洋洋的站在衆将的最後,這是他第一次被允許參加讨論軍隊作戰方略的會議中,年輕的臉上充滿了驕傲的神色。
“寵帥,袁術那老小子跑得不快,我們隻要揮師北追,就一定能擒殺袁術殘部!”黃忠摟了一把胡須,沉聲道。
黃忠部已搶占了淮水上的渡口,隻等着高寵一聲令下,便舉兵北上,在黃忠看來,自已這一邊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戰果,但與甘甯、朱桓相比,總覺得要差了一些。
“若能追上袁術的話,便可以奪到玉玺了!”和洽谏道。
“軍師以為如何?”高寵見衆将齊聲請戰,遂将目光投向徐庶。
徐庶思慮了一下,谏言道:“諸位将軍說和是,我軍之勝全有賴廣大将士的浴血奮戰,現在袁術已是衆叛親離,草木皆兵,我們隻要再加把力,整個淮上就都是我們的了。
” “我看末必!”徐庶話音未落,隻見多日未見的劉晔陪同着一個二十七八左右的男子大步跨入廳堂。
而說出這句話的,正是這個貌不驚人的年輕文士。
“子揚回來了!”高寵大喜道。
自朱桓與劉晔領兵占領臨淮後,劉晔便在留了一封書信後不知去向,隻是在其信中說了要去尋訪一位能夠扶佐高寵的智謀之士,莫非說劉晔信中所說的智囊便是眼前的此人。
“禀寵帥,晔給你推薦一人,姓魯,名肅,字子敬,臨淮東川人也,此人胸懷韬略,腹隐機謀,乃當世之俊傑,宜當大用。
”劉晔手指向身旁之人,谏道。
“先生既有才略,何以年介而立,乃是布衣之身?”高寵譏諷道。
要是換了往常,以高寵對待賢士的态度,是斷然不會如此嘲諷的,但适才魯肅一進來就駁了徐庶的話頭,此刻又是縛手而立,擺出一副自負的神情,正處在大戰告捷喜悅中的高寵心态已有了偏差。
魯肅聞言大笑道:“昔馬援對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在肅眼中,天下群雄無一可佐之明主,故不投矣!” 高寵見魯肅出言雖傲,但卻言簡意赅,條理清晰,遂異道:“先生适才所駁之言寵有不明之處,可否一一詳解?” 魯肅大笑道:“這有何難!将軍置軍淮南,師勞遠襲,此為兵家之大忌。
今若再揮師北上追擊袁術,則全軍遠離豫章已有千裡之遙,将軍難道不懼豫章生變嗎?倘若豫章萬一有失,将軍南北難以兼顧,軍隊糧草無繼,軍心不穩,桂陽、零陵、廬陵三郡遠懸嶺南,又鞭長難及,如此則離大潰不遠矣。
” 魯肅的話着實石破天驚,在此之前還沒有人如此對高寵嚴厲警示過,即便是徐
”徐庶眼眶微紅,低聲道。
徐庶至孝,聽高寵問及家人,藏匿在心底深處的思母情結被觸動,不覺黯然垂淚。
高寵勸慰道:“元直放心,寵即差人往穎上一趟,将汝之母親接來,讓其瞻養天年。
” 徐庶感激道:“寵帥如此待我,庶肝腦塗地也不能報此大恩!” “諸位将軍,從今往後,凡我軍陣亡之将士,家中老弱幼小無人供養者,由所屬郡、縣從府庫中拔出怃恤金供養,此為律令,若有違反者,定嚴懲不貸。
”高寵轉過身,對着衆将大聲道。
建安三年七月五日,高寵率甘甯、黃忠、朱桓等将領,起大軍三萬餘人,向袁術的老巢壽春開進。
壽春,地處淮水南岸,南引汝、颍兩水,東連三吳富庶地區,北為中原腹地,西接陳、許,外有江湖為阻,内有淮、淝水利,扼南北往來之要沖。
在壽春之南有芍陂,土地肥沃,可灌溉良田萬頃,足以為戰守之資。
與逍遙津那場大戰形成對比的是,壽春的袁術軍現在士氣低落,他們幾乎是沒有怎麼抵抗,就棄守了高聳堅固的城垣了,守将張勳在被高寵還沒有進城之前就慌忙北竄。
壽春城作箕形,周圍約十多裡,外郭則有二十餘裡,在主城的四周還建有四個附城,以作屏護,建安二年十月曹操為了攻下壽春,率上将數十員,近十萬大軍,親冒矢石,連斬數員偏将,方始破城而入,由此可見壽春城垣之堅固。
然而,事隔不到一年,當高寵率軍來到壽春城下時,這裡隻空餘下塊塊青石供人紀念,整個壽春城已是一座沒有防禦的城池了。
高寵軍進城時,見到的景象是一片的破敗與狼籍。
曾經是春秋五霸之一強楚都城的壽春,早已不複當年的模樣,那些曾位于中央内城的宮殿、台榭、倉廪,府庫、祖廟、祀社、神稷,官員的邸第、驿館,以及分布在外城的民居、墟市、旅館、店鋪,一切的一切都伴着連年的戰火而深埋在廢墟之中了。
對于壽春這座城市來說,曾經的繁華與榮耀已成了過去。
壽春,議事廳。
高寵正再一次招集衆将,商讨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丁奉換了一身新的铠甲,得意洋洋的站在衆将的最後,這是他第一次被允許參加讨論軍隊作戰方略的會議中,年輕的臉上充滿了驕傲的神色。
“寵帥,袁術那老小子跑得不快,我們隻要揮師北追,就一定能擒殺袁術殘部!”黃忠摟了一把胡須,沉聲道。
黃忠部已搶占了淮水上的渡口,隻等着高寵一聲令下,便舉兵北上,在黃忠看來,自已這一邊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戰果,但與甘甯、朱桓相比,總覺得要差了一些。
“若能追上袁術的話,便可以奪到玉玺了!”和洽谏道。
“軍師以為如何?”高寵見衆将齊聲請戰,遂将目光投向徐庶。
徐庶思慮了一下,谏言道:“諸位将軍說和是,我軍之勝全有賴廣大将士的浴血奮戰,現在袁術已是衆叛親離,草木皆兵,我們隻要再加把力,整個淮上就都是我們的了。
” “我看末必!”徐庶話音未落,隻見多日未見的劉晔陪同着一個二十七八左右的男子大步跨入廳堂。
而說出這句話的,正是這個貌不驚人的年輕文士。
“子揚回來了!”高寵大喜道。
自朱桓與劉晔領兵占領臨淮後,劉晔便在留了一封書信後不知去向,隻是在其信中說了要去尋訪一位能夠扶佐高寵的智謀之士,莫非說劉晔信中所說的智囊便是眼前的此人。
“禀寵帥,晔給你推薦一人,姓魯,名肅,字子敬,臨淮東川人也,此人胸懷韬略,腹隐機謀,乃當世之俊傑,宜當大用。
”劉晔手指向身旁之人,谏道。
“先生既有才略,何以年介而立,乃是布衣之身?”高寵譏諷道。
要是換了往常,以高寵對待賢士的态度,是斷然不會如此嘲諷的,但适才魯肅一進來就駁了徐庶的話頭,此刻又是縛手而立,擺出一副自負的神情,正處在大戰告捷喜悅中的高寵心态已有了偏差。
魯肅聞言大笑道:“昔馬援對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在肅眼中,天下群雄無一可佐之明主,故不投矣!” 高寵見魯肅出言雖傲,但卻言簡意赅,條理清晰,遂異道:“先生适才所駁之言寵有不明之處,可否一一詳解?” 魯肅大笑道:“這有何難!将軍置軍淮南,師勞遠襲,此為兵家之大忌。
今若再揮師北上追擊袁術,則全軍遠離豫章已有千裡之遙,将軍難道不懼豫章生變嗎?倘若豫章萬一有失,将軍南北難以兼顧,軍隊糧草無繼,軍心不穩,桂陽、零陵、廬陵三郡遠懸嶺南,又鞭長難及,如此則離大潰不遠矣。
” 魯肅的話着實石破天驚,在此之前還沒有人如此對高寵嚴厲警示過,即便是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