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空城幻術
關燈
小
中
大
有孔明虎視中原,内有曹氏家族忌恨我掌兵權。
曹子丹、夏侯琳等打敗仗,可以輕輕放過,我稍有錯失,即有滅門之禍!因此我隻可慎守而處之,決不能輕率冒險。
你亦須堅記此自保之道。
” 司馬昭登時醒悟,他司馬氏家族,早晚必與曹氏一族火并,在此危機四伏的時刻,又怎可挑起戰火,自招滅門之禍? ……而自此之後,司馬昭亦已醒悟,司馬氏與曹氏一族,決不可和平共存,關鍵是有誰能在這場生死之戰中勝出了! 孔明率軍回返漢中,他清點損失,發覺各路兵馬均損兵折将,獨趙子龍和蕭侯儀所統的二萬兵馬,不折一兵一卒。
此時,王平、馬谡、魏延、高翔等街亭四将,亦已返回漢中,聽候發落。
孔明先召王平進帳,責道:“你跟随我征戰多年,須知防守之法,為甚不谏阻馬谡,緻令我北伐大計毀諸一旦呢?” 王平将當時情形詳細呈報,道:“此時軍中将校皆知,丞相可向他們查詢。
” 孔明早已明白,街亭之失,罪在馬谡,并不應怪責王平。
他向王平道:“我亦知你盡副将之責,可惜未能以大将之風,化危為安,因此不得不按軍法處罰。
我将你禁閉軍營三十日,一面好好調養身子,一面靜思己過,你去吧。
” 王平明白孔明的用意,其實是令他休養一番,以利再戰。
他心中感佩,拜謝退出,接受禁閉處罰去了。
孔明神色一凜,喝道:“叫馬谡進帳。
” 不一會,馬谡已自縛跪行進來。
孔明厲聲道:“你知罪麼?你失街亭,壞我大計,損兵折将,你說我應如何處置。
” 馬谡道:“我知罪了!但丞相視我如弟,望丞相照顧我子,馬谡雖死亦無憾了。
” 孔明微歎口氣,道:“你不必求我,我亦必善待你子!我心亦痛,但軍法不可廢啊,否則國亦不保!來人!将他推出去斬了。
” 武士推馬谡出帳外轅門,馬谡深知孔明軍法嚴明,又自知罪大如天,他亦無怨言,伸頸受刑。
武士将馬谡的人頭呈丘孔明見狀,不由放聲痛哭。
在他身邊護衛的蕭侯儀道:“馬谡按律當斬,丞相為甚悲痛?” 孔明道:“我非悲馬谡之死,而是痛我悔不聽先主對我的告誡!先主曾論馬谡此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
我深感痛悔,錯用此人,緻令我此伐大計毀諸一旦埃”蕭侯儀見帳中有諸将士在,不便輕洩,便以密音暗中向孔明傳話道:“諸葛大哥不必自責,或許此乃天機演行之運數作用吧!否則,為甚會在成功之際,有街亭之失?” 孔明微歎口氣,亦以密音回答蕭侯儀道:“我豈不知此乃天機運數?此乃我北伐功敗垂成之根源也!但馬谡既然已陷身于此天機運數中,與他自身本命亦有極深淵源,我不得不殺啊,否則必令軍心不穩,則蜀國危矣!哎,不但馬谡有罪,我亦有錯用人之失,若不罪己,何能服衆呢?我之所作所為,不外是勉力而行,盡力延長這天下三分之勢格而已。
”孔明即上奏章,向劉禅請求自貶三級,降為大将軍,行丞相事,依舊統率三軍。
孔明第一次北伐失敗後,兵駐漢中,并沒返回成都。
他在漢中積極訓練軍隊,廣積糧草,建造攻城渡水的器械,準備再度北伐。
兩年後,即蜀漢建興六年的冬天時分,魏、吳之間,發生了大戰争,東吳大将陸遜在石亭——即安徽桐縣,大敗魏将曹休,魏軍主力東下增援,司馬懿亦被調去東線,關中兵力空虛。
孫明判斷,再度北伐的時機到了。
但當時有大臣認為,兩年前的北伐失敗,此時不宜再動兵。
孔明為堅定朝中君臣北伐的決心,又向後主劉禅上了一個奏章,被人稱“後出師表”。
在奏章中,孔明将他的以攻為守的戰略大計,向劉禅呈報。
孔明指出,目下大勢,魏強蜀弱,如不伐魏,則魏必攻蜀,根本無法保住偏安之局。
隻有主動進攻,令魏國迷惑,才有可能化解蜀國不利的處境。
孔明在此“後出師表”最後慨然表白心迹道:“凡事如是,難可預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大義凜烈,光昭日月,孔明的高風亮節,為後世人樹立了盡忠報國的光輝典範。
孔明的第二次北伐,率數萬兵力出陝西的散關,圍攻陳倉。
守陳倉的魏兵隻有千餘人,但地勢十分險峻,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魏将郝昭又神勇無敵,孔明的數萬大軍,攻了二十多天,竟然攻不下陳倉。
此時魏軍援兵将至,蜀軍糧草也接濟不及。
孔明無奈,隻好主動退回漢中。
第二年春天,孔明又作第三次北伐。
此次他兵分兩路,令大将陳式為主将,參将蕭侯儀輔佐,率大軍先行攻取甘肅的武都、陰平兩郡。
魏軍大将郭淮從隴西進兵反擊陳、蕭軍,孔明突率主力直搗建威。
郭淮吓得慌忙退軍,堅守建成。
孔明目的是先占北伐的橋頭陣地,他派兵堅守武都、陰平兩郡,主力大軍則主動退回漢中。
再過兩年,孔明在積聚了兩年的人力、物力,又發動了第四次北伐。
這次北伐,孔明發明了一種“木牛”作運輸工具,糧草供應因此
曹子丹、夏侯琳等打敗仗,可以輕輕放過,我稍有錯失,即有滅門之禍!因此我隻可慎守而處之,決不能輕率冒險。
你亦須堅記此自保之道。
” 司馬昭登時醒悟,他司馬氏家族,早晚必與曹氏一族火并,在此危機四伏的時刻,又怎可挑起戰火,自招滅門之禍? ……而自此之後,司馬昭亦已醒悟,司馬氏與曹氏一族,決不可和平共存,關鍵是有誰能在這場生死之戰中勝出了! 孔明率軍回返漢中,他清點損失,發覺各路兵馬均損兵折将,獨趙子龍和蕭侯儀所統的二萬兵馬,不折一兵一卒。
此時,王平、馬谡、魏延、高翔等街亭四将,亦已返回漢中,聽候發落。
孔明先召王平進帳,責道:“你跟随我征戰多年,須知防守之法,為甚不谏阻馬谡,緻令我北伐大計毀諸一旦呢?” 王平将當時情形詳細呈報,道:“此時軍中将校皆知,丞相可向他們查詢。
” 孔明早已明白,街亭之失,罪在馬谡,并不應怪責王平。
他向王平道:“我亦知你盡副将之責,可惜未能以大将之風,化危為安,因此不得不按軍法處罰。
我将你禁閉軍營三十日,一面好好調養身子,一面靜思己過,你去吧。
” 王平明白孔明的用意,其實是令他休養一番,以利再戰。
他心中感佩,拜謝退出,接受禁閉處罰去了。
孔明神色一凜,喝道:“叫馬谡進帳。
” 不一會,馬谡已自縛跪行進來。
孔明厲聲道:“你知罪麼?你失街亭,壞我大計,損兵折将,你說我應如何處置。
” 馬谡道:“我知罪了!但丞相視我如弟,望丞相照顧我子,馬谡雖死亦無憾了。
” 孔明微歎口氣,道:“你不必求我,我亦必善待你子!我心亦痛,但軍法不可廢啊,否則國亦不保!來人!将他推出去斬了。
” 武士推馬谡出帳外轅門,馬谡深知孔明軍法嚴明,又自知罪大如天,他亦無怨言,伸頸受刑。
武士将馬谡的人頭呈丘孔明見狀,不由放聲痛哭。
在他身邊護衛的蕭侯儀道:“馬谡按律當斬,丞相為甚悲痛?” 孔明道:“我非悲馬谡之死,而是痛我悔不聽先主對我的告誡!先主曾論馬谡此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
我深感痛悔,錯用此人,緻令我此伐大計毀諸一旦埃”蕭侯儀見帳中有諸将士在,不便輕洩,便以密音暗中向孔明傳話道:“諸葛大哥不必自責,或許此乃天機演行之運數作用吧!否則,為甚會在成功之際,有街亭之失?” 孔明微歎口氣,亦以密音回答蕭侯儀道:“我豈不知此乃天機運數?此乃我北伐功敗垂成之根源也!但馬谡既然已陷身于此天機運數中,與他自身本命亦有極深淵源,我不得不殺啊,否則必令軍心不穩,則蜀國危矣!哎,不但馬谡有罪,我亦有錯用人之失,若不罪己,何能服衆呢?我之所作所為,不外是勉力而行,盡力延長這天下三分之勢格而已。
”孔明即上奏章,向劉禅請求自貶三級,降為大将軍,行丞相事,依舊統率三軍。
孔明第一次北伐失敗後,兵駐漢中,并沒返回成都。
他在漢中積極訓練軍隊,廣積糧草,建造攻城渡水的器械,準備再度北伐。
兩年後,即蜀漢建興六年的冬天時分,魏、吳之間,發生了大戰争,東吳大将陸遜在石亭——即安徽桐縣,大敗魏将曹休,魏軍主力東下增援,司馬懿亦被調去東線,關中兵力空虛。
孫明判斷,再度北伐的時機到了。
但當時有大臣認為,兩年前的北伐失敗,此時不宜再動兵。
孔明為堅定朝中君臣北伐的決心,又向後主劉禅上了一個奏章,被人稱“後出師表”。
在奏章中,孔明将他的以攻為守的戰略大計,向劉禅呈報。
孔明指出,目下大勢,魏強蜀弱,如不伐魏,則魏必攻蜀,根本無法保住偏安之局。
隻有主動進攻,令魏國迷惑,才有可能化解蜀國不利的處境。
孔明在此“後出師表”最後慨然表白心迹道:“凡事如是,難可預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大義凜烈,光昭日月,孔明的高風亮節,為後世人樹立了盡忠報國的光輝典範。
孔明的第二次北伐,率數萬兵力出陝西的散關,圍攻陳倉。
守陳倉的魏兵隻有千餘人,但地勢十分險峻,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魏将郝昭又神勇無敵,孔明的數萬大軍,攻了二十多天,竟然攻不下陳倉。
此時魏軍援兵将至,蜀軍糧草也接濟不及。
孔明無奈,隻好主動退回漢中。
第二年春天,孔明又作第三次北伐。
此次他兵分兩路,令大将陳式為主将,參将蕭侯儀輔佐,率大軍先行攻取甘肅的武都、陰平兩郡。
魏軍大将郭淮從隴西進兵反擊陳、蕭軍,孔明突率主力直搗建威。
郭淮吓得慌忙退軍,堅守建成。
孔明目的是先占北伐的橋頭陣地,他派兵堅守武都、陰平兩郡,主力大軍則主動退回漢中。
再過兩年,孔明在積聚了兩年的人力、物力,又發動了第四次北伐。
這次北伐,孔明發明了一種“木牛”作運輸工具,糧草供應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