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機傳人
關燈
小
中
大
何應付?”崔涼道:“可将計就計,先禀告都督夏侯琳,再告知孔明,說願獻城。
待蜀軍入城,即全部擊殺,再趁勢出擊,孔明軍必敗。
” 崔諒大喜,先行出城,向孔明報述,道:“楊陵願獻城,擒捉夏侯琳。
但楊陵手下武士不多,難于行事。
” 孔明微笑道:“如此容易之極,我可令原安定降兵百人,内伏我大将,随崔太守入城,先伏于夏侯琳府四周;再約楊陵于夜半時分,獻城打開城門,我即親率大軍殺入,裡應外合,必建奇功。
” 崔諒心道:若不答應,必惹孔明生疑,不如先行答應,待誘孔明入城,再一并擊殺,則大事成矣!于是一口答應。
孔明又囑道:“我差大将與你同去,為恐夏侯琳生疑,可推說是救援武都兵馬。
到半夜舉火為号,我必親入城中,大事一舉可成。
” 崔諒見孔明中計,心中大喜,毫不猶豫,即率他的原安定降兵百人,向武都進發。
到抵武都城下,讓崔諒率軍進入。
一面密令伏百餘刀斧手在他府中,待誘得蜀将進入,便關城門,先殺蜀将,再誘孔明入城斬殺。
楊陵此時亦已抵城門,親自迎接崔諒,以便接應。
崔諒率軍入城,楊陵下來迎接。
就在此時,蜀軍中暗伏的大将蕭侯儀,閃電而起,一劍斬掉楊陵,崔諒知計敗,慌忙搶奔入城。
但蕭侯儀的劍快如閃電,劍光一吐,崔諒背心被穿透,立刻倒地而死。
蕭侯儀令随行混入的蜀兵,把守城門,他獨自一人,躍上城樓,以閃電之勢,将城樓上敢于抵抗的魏兵斬殺,其餘魏兵吓得四散奔逃。
蕭侯儀也不追殺,在城樓上施展千裡傳音神功,仰大長嘯,聲傳十裡之外。
嘯聲剛響一會,趙子龍一馬當先,率五千精騎,飛馳而進。
沖入城内,往來馳騁,但有敢于反抗的魏軍兵将,即被趙子龍一槍刺死。
蕭侯儀亦率一百蜀軍,直闖城中的都督府,打算生擒魏軍都督夏侯琳。
不料夏侯琳驚悉蜀軍入城,根本不敢抵抗,搶先逃命,從城西門馳奔天水郡去了。
孔明親率大軍,随後亦至,迅速平定武都城内的戰事。
在一夜之間,即兵不血刃,一舉攻陷久攻不下的中原邊關重鎮武都城。
趙子龍十分佩服孔明的妙計,他特地拜見孔明,向他詢教。
孔明道:“崔諒欺我軍力弱少,根本無心降我。
我便将計就計,利用崔諒急于将功補過的心理弱點,故意讓他有機可乘,以為我中其計。
利用他将武都城門誘開。
我則伏下子龍和候儀二路奇兵,侯儀就在城門斬崔諒、楊陵二人,再奪城門,讓子龍你率伏兵攻人。
我料夏侯琳未曆戰陣,膽小如鼠必不敢抵抗,因此兵行險着,一舉攻取武都城也。
” 趙子龍不由歎道:“義兄用兵,已達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我軍今有備而來,又有又兄督師,必可一舉平定中原,複興漢室大業。
” 孔明卻微歎口氣,意味深長的說:“子龍弟,你我皆天機運勢中人,豈能違逆天機大勢的演行呢?……我之所以力主北伐,不過是實行以攻為守、力保蜀川的戰略罷了!而也不會如你想像般,真能一舉平定中原、恢複漢室大業矣!” 孔明意猶未盡,正想再解釋什麼。
魏延已疾奔而進,向孔明請戰道:“丞相神機妙算,一舉攻陷武都、安定兩郡!天水郡如今已成孤城,為甚不趁此良機進擊呢?” 趙子龍見魏延打斷了孔明的思緒,心中不悅,冷哼一聲,正欲出言斥責。
孔明卻向魏延含笑點頭道:“魏将軍既有請戰之心,我便令吳懿代你守武都,派你率軍攻取天水郡。
” 魏延見孔明肯依從其計,又有建功機會,不由大喜,即拜謝而去。
趙子龍道:“義兄既力主穩紮穩打,魏延又急功冒進,為甚派他去攻打天水郡呢?” 孔明道:“魏延雖然躁急,但其戰意甚旺,不可令其淡化也。
而且我下一目标,亦正是天水郡,隻要攻下天水郡,與武都、安定二郡成犄角之勢,我軍便立于不敗之地了。
” 于是孔明不再猶豫,令魏延率軍向天水郡挺進。
不料魏延卻被天水郡的一位年輕将領殺敗。
魏延回來向孔明禀告。
孔明吃了一驚,暗道:天水郡為甚竟有這般能人?他派人找來當地的土人,細詢之下,才知這年輕将領,原來是天水郡人,姓姜名維,表字伯約,極富智勇、膽略。
孔明猛地憶起,他早年曾與雕雪一道,在隴西之地,替一位姓姜的當地人堪察了一處龍脈之地,莫非姜維即姜姓人的後裔嗎? 于是孔明親自抵臨戰場,當面考察姜維,他終于斷定,姜維必定是當年姜姓龍脈的子孫。
他便設計,令天水郡中的夏侯琳,對姜維生疑,姜維被逼得走投無路之際,孔明又親自現身,向姜維曉以大義,再表露身份。
姜維得知,孔明便是他的先父遺訓,要他設法投效的那位諸葛先生,終于下馬,向孔明拜服。
孔明在姜維的相助下,迅速攻占了天水郡,但卻被夏侯琳逃到大漠去了。
魏延有點抱怨,怪孔明行動遲緩,放走了夏侯琳。
孔明卻大笑道:“我放夏侯琳,如放一鴨,今得姜維,如得一鳳,二者豈能相比。
” 魏延見孔明對姜維十分重用;心中不悅,但這是孔明的主意,他
待蜀軍入城,即全部擊殺,再趁勢出擊,孔明軍必敗。
” 崔諒大喜,先行出城,向孔明報述,道:“楊陵願獻城,擒捉夏侯琳。
但楊陵手下武士不多,難于行事。
” 孔明微笑道:“如此容易之極,我可令原安定降兵百人,内伏我大将,随崔太守入城,先伏于夏侯琳府四周;再約楊陵于夜半時分,獻城打開城門,我即親率大軍殺入,裡應外合,必建奇功。
” 崔諒心道:若不答應,必惹孔明生疑,不如先行答應,待誘孔明入城,再一并擊殺,則大事成矣!于是一口答應。
孔明又囑道:“我差大将與你同去,為恐夏侯琳生疑,可推說是救援武都兵馬。
到半夜舉火為号,我必親入城中,大事一舉可成。
” 崔諒見孔明中計,心中大喜,毫不猶豫,即率他的原安定降兵百人,向武都進發。
到抵武都城下,讓崔諒率軍進入。
一面密令伏百餘刀斧手在他府中,待誘得蜀将進入,便關城門,先殺蜀将,再誘孔明入城斬殺。
楊陵此時亦已抵城門,親自迎接崔諒,以便接應。
崔諒率軍入城,楊陵下來迎接。
就在此時,蜀軍中暗伏的大将蕭侯儀,閃電而起,一劍斬掉楊陵,崔諒知計敗,慌忙搶奔入城。
但蕭侯儀的劍快如閃電,劍光一吐,崔諒背心被穿透,立刻倒地而死。
蕭侯儀令随行混入的蜀兵,把守城門,他獨自一人,躍上城樓,以閃電之勢,将城樓上敢于抵抗的魏兵斬殺,其餘魏兵吓得四散奔逃。
蕭侯儀也不追殺,在城樓上施展千裡傳音神功,仰大長嘯,聲傳十裡之外。
嘯聲剛響一會,趙子龍一馬當先,率五千精騎,飛馳而進。
沖入城内,往來馳騁,但有敢于反抗的魏軍兵将,即被趙子龍一槍刺死。
蕭侯儀亦率一百蜀軍,直闖城中的都督府,打算生擒魏軍都督夏侯琳。
不料夏侯琳驚悉蜀軍入城,根本不敢抵抗,搶先逃命,從城西門馳奔天水郡去了。
孔明親率大軍,随後亦至,迅速平定武都城内的戰事。
在一夜之間,即兵不血刃,一舉攻陷久攻不下的中原邊關重鎮武都城。
趙子龍十分佩服孔明的妙計,他特地拜見孔明,向他詢教。
孔明道:“崔諒欺我軍力弱少,根本無心降我。
我便将計就計,利用崔諒急于将功補過的心理弱點,故意讓他有機可乘,以為我中其計。
利用他将武都城門誘開。
我則伏下子龍和候儀二路奇兵,侯儀就在城門斬崔諒、楊陵二人,再奪城門,讓子龍你率伏兵攻人。
我料夏侯琳未曆戰陣,膽小如鼠必不敢抵抗,因此兵行險着,一舉攻取武都城也。
” 趙子龍不由歎道:“義兄用兵,已達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我軍今有備而來,又有又兄督師,必可一舉平定中原,複興漢室大業。
” 孔明卻微歎口氣,意味深長的說:“子龍弟,你我皆天機運勢中人,豈能違逆天機大勢的演行呢?……我之所以力主北伐,不過是實行以攻為守、力保蜀川的戰略罷了!而也不會如你想像般,真能一舉平定中原、恢複漢室大業矣!” 孔明意猶未盡,正想再解釋什麼。
魏延已疾奔而進,向孔明請戰道:“丞相神機妙算,一舉攻陷武都、安定兩郡!天水郡如今已成孤城,為甚不趁此良機進擊呢?” 趙子龍見魏延打斷了孔明的思緒,心中不悅,冷哼一聲,正欲出言斥責。
孔明卻向魏延含笑點頭道:“魏将軍既有請戰之心,我便令吳懿代你守武都,派你率軍攻取天水郡。
” 魏延見孔明肯依從其計,又有建功機會,不由大喜,即拜謝而去。
趙子龍道:“義兄既力主穩紮穩打,魏延又急功冒進,為甚派他去攻打天水郡呢?” 孔明道:“魏延雖然躁急,但其戰意甚旺,不可令其淡化也。
而且我下一目标,亦正是天水郡,隻要攻下天水郡,與武都、安定二郡成犄角之勢,我軍便立于不敗之地了。
” 于是孔明不再猶豫,令魏延率軍向天水郡挺進。
不料魏延卻被天水郡的一位年輕将領殺敗。
魏延回來向孔明禀告。
孔明吃了一驚,暗道:天水郡為甚竟有這般能人?他派人找來當地的土人,細詢之下,才知這年輕将領,原來是天水郡人,姓姜名維,表字伯約,極富智勇、膽略。
孔明猛地憶起,他早年曾與雕雪一道,在隴西之地,替一位姓姜的當地人堪察了一處龍脈之地,莫非姜維即姜姓人的後裔嗎? 于是孔明親自抵臨戰場,當面考察姜維,他終于斷定,姜維必定是當年姜姓龍脈的子孫。
他便設計,令天水郡中的夏侯琳,對姜維生疑,姜維被逼得走投無路之際,孔明又親自現身,向姜維曉以大義,再表露身份。
姜維得知,孔明便是他的先父遺訓,要他設法投效的那位諸葛先生,終于下馬,向孔明拜服。
孔明在姜維的相助下,迅速攻占了天水郡,但卻被夏侯琳逃到大漠去了。
魏延有點抱怨,怪孔明行動遲緩,放走了夏侯琳。
孔明卻大笑道:“我放夏侯琳,如放一鴨,今得姜維,如得一鳳,二者豈能相比。
” 魏延見孔明對姜維十分重用;心中不悅,但這是孔明的主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