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力延龍脈
關燈
小
中
大
,太後請勿輕往臣府,且侍主上先去,丞相若再輕怠,太後再召丞相入太廟斥之不遲。
” 太後同意了,劉禅隻好親赴丞相府,他車駕來到相府門前,守門兵将慌忙跪迎。
劉禅道:“丞相在何處?”門将道:“小人不知,但接丞相令旨,教擋住百官求見,不得入内。
皇上大駕親至,恭請進内。
” 劉禅走下車駕,步行入府。
他單獨一人,走進第三重門,卻見一人倚在池邊,正用心釣魚。
劉禅不敢驚擾,悄悄接近,在那人身後伫立了好一會。
見那人依然用心垂釣,渾忘了一切似的,才忍不住輕聲道:“丞相感到安樂麼?” 原來垂釣之人竟是孔明,孔明一聽,慌忙将手中魚竿一抛,伏地拜迎道:“主上親臨,臣接駕稍遲,罪該萬死……主上請進府内。
” 劉禅卻不動,他伸手扶起孔明,迷惑說道:“相父!你可知道?曹丕令五路兵馬,攻蜀來了……相父,這如何是好?”孔明就近目注劉禅一眼,但見他命宮山林依舊一片灰暗,毫無起色,而灰暗之氣卻一直延伸,至主兆六十五歲的彼鵝位,孔明心中不由微歎口氣,暗道:劉禅年值十七登帝位,其壽可延續四十八年;但先主下葬白龍龍脈至今已達半年,劉禅這位長子卻毫無承納龍氣之兆,顯然他絕非複興漢室的天命人選矣……而次子劉永、三子劉理,亦非複興漢室的天命中人,莫非那白龍龍脈的龍氣旺發,隻能應驗于先生的孫兒一輩身上麼? 他接而又暗道:先生的兒輩天命如此,先生複興漢室的遺志,看來隻可容托于他的孫兒輩了……而我亦唯有竭力延續三分天機勢的勢格,以保那複興漢室的天命之人誕生……孔明心念電轉,便再無猶豫,呵呵笑道:“主上放心,五路來兵,臣怎會不知?臣非觀魚,實靜思破敵之策。
” 劉禅道:“相父計将如何?” 孔明從容笑笑道:“五路來兵,其勢淘淘,實乃表面之象,魏國欲令我首尾不能相顧而生亂地罷了!羌王金必能、蠻王孟獲、反将孟達、魏将曹真,此四路我已有破敵之策。
但第五路吳國之軍,我雖有退敵之計,可惜仍缺一能言善辯子才,未得其人,故須詳加思慮。
” 劉禅仍帶疑慮,忙道:“五路奇兵來犯,蜀國兵力薄弱,相父有何妙計退敵呢?” 孔明微微一笑,道:“先帝以陛下忖托于臣,臣怎敢絲毫怠慢?朝中諸官,多不曉兵法之妙,貴于神速而不為敵之所測,因此不可輕洩。
” 孔明說罷,即親自扶持劉禅入内堂,君臣二人單獨相對。
孔明這才将他的破敵之計,向劉禅詳釋一番。
關于鮮卑國和金必能率兵攻打西平關,孔明早就派密使到馬超軍營,令馬超鎮守,而且馬超的祖輩屬西川人,極得西羌鮮卑人的敬畏,因此,由馬超鎮守,西面的一路奇兵,可不戰而退。
第二路是南蠻王孟獲所統的十萬南蠻大軍,孟獲已兵犯南面蜀國四郡,孔明接報,即調魏延率軍前去反擊,但教他隻疑兵布陣,左出右入,右入左出,令蠻兵心疑,不敢放膽進攻,這一路亦已保不敗之地。
第三路是叛将孟達之軍,出兵欲攻漢中。
孔明知李嚴與孟達有生死之交,便立刻派李嚴東赴白帝城鎮守,孟達見守邊之将是李嚴,即推病收兵,不再進攻漢中。
第四路是曹真率領的魂軍,為數十萬,最難對付。
孔明調派魏軍最畏懼的虎威大将軍趙子龍,親赴陽平關鎮守。
趙子龍的神威,就連當日的曹操亦十分怯懼,更何況是曹操的子侄輩曹真?孔明又授計趙子龍,在陽平關多布旗号,堅守不出。
曹真果然不敢貿然輕進,等待其他四路的動靜,再作打算。
因此魏軍被擋在陽平關前,不敢進攻。
孔明将他的部署,告知劉禅。
劉禅不由驚歎道:“相父用兵,果然神鬼莫測礙…但未知東吳一路,相父如何克破?” 孔明沉吟道:“東吳有陸遜為帥,此人深通兵略,不可輕視。
但陸遜用兵謹慎,他此時必在等待;若四路兵馬取勝,他必出兵;但四路不成功,他便必按兵不動。
但五路兵馬中,以東吳一路最為重要,我須先行瓦解,以穩定東面。
但派赴東吳的使者十分關鍵,我此時又決不可能抽身前去,因此一時之間,尚未有決斷。
” 劉禅一聽,才完全放心,他心性又很坦白,便向孔明笑道:“太後亦十分擔心,打算見相父問清楚呢!但相父已伏下萬全之策,朕已如夢初醒,不再憂慮啦。
” 孔明見劉禅毫無心機,暗道:他畢竟是十七歲的少年人。
也不忍令他太難做,便又安慰幾句,更與他一同飲了幾杯酒。
讓他安心而去。
孔明送劉禅出府。
府外朝中百官仍在守候,環立于門外,但見後主面有喜色,心中皆不明其故,卻準也不敢詢問。
因為百官多感驚惶,誰也沒有主意。
孔明送走劉禅的車駕,返回府外,但見百官神色猶豫不定,皆有驚惶之心,其中卻有一人,正欣然而笑,似已窺破其中的奧秘,原來此人是朝中的吏部尚書鄧芝。
孔明送走百官,卻暗中令人留住鄧芝。
孔明邀鄧芝入相府,直抵他書房密室,請鄧芝坐下,才道:“當今之勢,魏、蜀、吳三國鼎立,若求一
” 太後同意了,劉禅隻好親赴丞相府,他車駕來到相府門前,守門兵将慌忙跪迎。
劉禅道:“丞相在何處?”門将道:“小人不知,但接丞相令旨,教擋住百官求見,不得入内。
皇上大駕親至,恭請進内。
” 劉禅走下車駕,步行入府。
他單獨一人,走進第三重門,卻見一人倚在池邊,正用心釣魚。
劉禅不敢驚擾,悄悄接近,在那人身後伫立了好一會。
見那人依然用心垂釣,渾忘了一切似的,才忍不住輕聲道:“丞相感到安樂麼?” 原來垂釣之人竟是孔明,孔明一聽,慌忙将手中魚竿一抛,伏地拜迎道:“主上親臨,臣接駕稍遲,罪該萬死……主上請進府内。
” 劉禅卻不動,他伸手扶起孔明,迷惑說道:“相父!你可知道?曹丕令五路兵馬,攻蜀來了……相父,這如何是好?”孔明就近目注劉禅一眼,但見他命宮山林依舊一片灰暗,毫無起色,而灰暗之氣卻一直延伸,至主兆六十五歲的彼鵝位,孔明心中不由微歎口氣,暗道:劉禅年值十七登帝位,其壽可延續四十八年;但先主下葬白龍龍脈至今已達半年,劉禅這位長子卻毫無承納龍氣之兆,顯然他絕非複興漢室的天命人選矣……而次子劉永、三子劉理,亦非複興漢室的天命中人,莫非那白龍龍脈的龍氣旺發,隻能應驗于先生的孫兒一輩身上麼? 他接而又暗道:先生的兒輩天命如此,先生複興漢室的遺志,看來隻可容托于他的孫兒輩了……而我亦唯有竭力延續三分天機勢的勢格,以保那複興漢室的天命之人誕生……孔明心念電轉,便再無猶豫,呵呵笑道:“主上放心,五路來兵,臣怎會不知?臣非觀魚,實靜思破敵之策。
” 劉禅道:“相父計将如何?” 孔明從容笑笑道:“五路來兵,其勢淘淘,實乃表面之象,魏國欲令我首尾不能相顧而生亂地罷了!羌王金必能、蠻王孟獲、反将孟達、魏将曹真,此四路我已有破敵之策。
但第五路吳國之軍,我雖有退敵之計,可惜仍缺一能言善辯子才,未得其人,故須詳加思慮。
” 劉禅仍帶疑慮,忙道:“五路奇兵來犯,蜀國兵力薄弱,相父有何妙計退敵呢?” 孔明微微一笑,道:“先帝以陛下忖托于臣,臣怎敢絲毫怠慢?朝中諸官,多不曉兵法之妙,貴于神速而不為敵之所測,因此不可輕洩。
” 孔明說罷,即親自扶持劉禅入内堂,君臣二人單獨相對。
孔明這才将他的破敵之計,向劉禅詳釋一番。
關于鮮卑國和金必能率兵攻打西平關,孔明早就派密使到馬超軍營,令馬超鎮守,而且馬超的祖輩屬西川人,極得西羌鮮卑人的敬畏,因此,由馬超鎮守,西面的一路奇兵,可不戰而退。
第二路是南蠻王孟獲所統的十萬南蠻大軍,孟獲已兵犯南面蜀國四郡,孔明接報,即調魏延率軍前去反擊,但教他隻疑兵布陣,左出右入,右入左出,令蠻兵心疑,不敢放膽進攻,這一路亦已保不敗之地。
第三路是叛将孟達之軍,出兵欲攻漢中。
孔明知李嚴與孟達有生死之交,便立刻派李嚴東赴白帝城鎮守,孟達見守邊之将是李嚴,即推病收兵,不再進攻漢中。
第四路是曹真率領的魂軍,為數十萬,最難對付。
孔明調派魏軍最畏懼的虎威大将軍趙子龍,親赴陽平關鎮守。
趙子龍的神威,就連當日的曹操亦十分怯懼,更何況是曹操的子侄輩曹真?孔明又授計趙子龍,在陽平關多布旗号,堅守不出。
曹真果然不敢貿然輕進,等待其他四路的動靜,再作打算。
因此魏軍被擋在陽平關前,不敢進攻。
孔明将他的部署,告知劉禅。
劉禅不由驚歎道:“相父用兵,果然神鬼莫測礙…但未知東吳一路,相父如何克破?” 孔明沉吟道:“東吳有陸遜為帥,此人深通兵略,不可輕視。
但陸遜用兵謹慎,他此時必在等待;若四路兵馬取勝,他必出兵;但四路不成功,他便必按兵不動。
但五路兵馬中,以東吳一路最為重要,我須先行瓦解,以穩定東面。
但派赴東吳的使者十分關鍵,我此時又決不可能抽身前去,因此一時之間,尚未有決斷。
” 劉禅一聽,才完全放心,他心性又很坦白,便向孔明笑道:“太後亦十分擔心,打算見相父問清楚呢!但相父已伏下萬全之策,朕已如夢初醒,不再憂慮啦。
” 孔明見劉禅毫無心機,暗道:他畢竟是十七歲的少年人。
也不忍令他太難做,便又安慰幾句,更與他一同飲了幾杯酒。
讓他安心而去。
孔明送劉禅出府。
府外朝中百官仍在守候,環立于門外,但見後主面有喜色,心中皆不明其故,卻準也不敢詢問。
因為百官多感驚惶,誰也沒有主意。
孔明送走劉禅的車駕,返回府外,但見百官神色猶豫不定,皆有驚惶之心,其中卻有一人,正欣然而笑,似已窺破其中的奧秘,原來此人是朝中的吏部尚書鄧芝。
孔明送走百官,卻暗中令人留住鄧芝。
孔明邀鄧芝入相府,直抵他書房密室,請鄧芝坐下,才道:“當今之勢,魏、蜀、吳三國鼎立,若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