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雙龍之鬥

關燈
之兵,攻打東吳……”不料劉備話音未落,殿外已匆匆奔進一将,但見他雖然風塵仆仆,但仍不減他的凜凜威儀。

    他快步奔到階下,向劉備參拜。

     劉備一見,不由喜道:“好啊!子龍趕來見朕,想必是助朕攻打東吳,為雲長報仇吧?有子龍助朕,朕再無憂。

    ” 不料趙子龍即朗聲道:“不然!陛下。

    當今之勢,國賊乃曹魏,而非東吳,曹丕篡漢,神人共憤,陛下宜進圖關中,進攻曹魏,曹魏若滅,東吳自會降服,目下曹操雖亡,曹丕繼位,軍心民心未服,為甚不趁此良機,早日出兵攻取關中,控制黃河、渭水上遊,以讨伐奸逆?若然如此,則天下必定響應。

    怎可于此時先打東吳,消耗軍力?此決非上策。

    ” 劉備一聽,大感失望,不悅道:“東吳奪朕荊州,殺害朕弟,切齒之仇,怎可不報?卿為何阻朕?” 趙子龍道:“陛下與曹魏之仇,乃出自公心,天下附應;兄弟之仇,乃私人之怨,怎可以私廢公呢?” 劉備恨道:“朕若不為弟雪仇,雖有萬裡江山,又有何珍貴。

    你勿再阻朕。

    ”劉備心中氣惱,若所奏之人并非曾救他生命數次的趙子龍,他早就下旨斬人了! 孔明見狀,目視趙子龍。

    趙子龍會意,不再說話,站起退到一旁。

     孔明毅然出班,向劉備道:“陛下初登帝位,就算欲讨東吳,也隻可派一上将率軍可也,何必陛下親統大軍?宜集中國力,北拒曹魏。

    ” 劉備見孔明并未阻他攻伐東吳,心中稍慰,亦感孔明所議,不失為兩全其美之策,他心中轉念,便欲答允孔明的奏請。

     不料就在此時,殿外又闖入一員黑鐵塔似的猛将,大哭而奔階下,劉備一見,連忙離座下階,與猛将抱頭痛哭。

    孔明一見便微歎口氣,心道:“主公本命之劫果然不可逆轉,我的一番努力隻怕白費了! 這員猛将,便是鎮守阆中的張飛。

    他自關羽被害,終日痛哭,竟至虎目流血。

    又狂飲烈酒,以消心愁,酒醉便以打人洩恨,兵士有被他鞭打緻死的,因此士卒見他如見猛虎。

    此時張飛咬牙切齒道:“陛下如今貴為天子帝君,早已忘了桃園結義之情也!否則二哥之仇,為何不報?” 劉備哭道:“朝中衆官勸阻,劉備不敢輕率埃”張飛恨道:“他人怎知我等情深?自然不切不痛也!若陛下不去為二哥報仇,我便單槍匹馬,殺人東吳,舍命不要,替二哥報仇雪恨。

    ” 劉備無奈道:“皇弟息怒,容朕與丞相等再商議。

    ” 張飛大叫道:“商議!商議!他們無骨肉手足之情,必不同意!張飛這便殺入東吳,甯死不與陛下相見。

    ” 劉備被張飛的怒氣激動,不由百感交集,他決然說道:“皇弟!朕意已決!即日出兵攻打東吳!皇弟可率阆中兵馬,直擊東吳,朕傾舉國之兵,與你會于江州,共伐東吳,誓報雲長被殺之仇。

    ” 張飛這才拜退,疾沖而出,返阆中點兵準備攻打東吳去了。

     劉備重返帝座,便要下旨興兵。

     學士秦宓慌忙出班,冒險奏道:“陛下以萬乘之軀、去壁報私義,此乃古人所不取也!望陛下三思。

    ” 劉備心意已決,厲聲道:“雲長與朕桃園結盟,誓同先死,大義所在,朕豈能忘卻。

    ” 秦宓伏地不起,道:“陛下不聽臣勸,恐有誤失。

    ” 劉備大怒道:“朕出兵之際,你何出此不利之言!來人! 将他推出去斬了。

    ” 秦宓被武士推出,卻面不改容,回頭望劉備呵呵大笑道:“臣雖死而無憾,但隻怕新創的基業,又将毀于一旦了。

    ”劉備更怒,令武士斬秦宓,衆官眼見劉備盛怒,竟無一敢出班勸谏。

     孔明見狀,咬一咬牙,又毅然的向劉備奏道:“陛下!荊州之失,雲長之死,固然令人傷痛;但曹魏篡奪漢室江山,陛下身為漢室宗親,乃奇恥大辱也!因此秦宓所谏,亦為金石之言,望陛下赦免其罪,采納其谏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 衆官許靖等,見孔明帶頭,才敢出班,齊為秦宓求免上奏。

     劉備怒氣稍緩,但仍餘恨未息,恨恨說道:“秦宓可惡,朕出兵之前,竟作如此不利之言!姑念丞相及卿等為他求情,暫免一死!捕入大牢,待朕報仇回來再行發落。

    ”待武士推走秦宓,劉備又咬緊牙根,斷然說道:“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