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龍脈之移

關燈
魏相國華歆、太尉賈诩、禦史大夫王朗、禁衛軍左中郎将李伏、太史許芝等一班大臣,直闖漢獻帝的寝宮,宮中侍衛無一敢阻攔。

     漢獻帝無奈,隻好出來接見,華歆等人,假意依足禮儀,跪拜漢獻帝。

     然後華歆也不待漢獻帝宣示衆人平身,便高聲向漢獻帝奏道:“陛下,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施萬民,其賢明德政,古往今來,唯堯、舜可比也。

    朝中大臣一緻商議,皆言漢室國運已終,氣數當荊望陛下效法堯、舜,以江山社稷,禅讓魏王。

    此乃上合天心,下順民意之舉。

    陛下從此亦可安享清福,無複憂愁。

    天下和平,則祖宗幸甚;百姓幸甚! 請陛下明斷。

    ” 漢獻帝劉協,在曹操的羽翼下,戰戰兢兢過了數年的傀儡皇帝,雖無可戀,到底仍有不甘。

    他不由大驚道:“朕之先執三尺劍,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下漢室基業,世傳四百年矣。

    朕雖然無德無能,但亦無大過,卿等怎又将朕江山基業,讓與他人?望卿等鑒察。

    ” 漢獻帝說得十分委婉,甚至是委曲求全,哀求華歆等人,容他續當傀儡皇帝。

     不料華歆毫不動心,他伸手一指李伏、許芝二人,大聲道:“李、許二位同僚,知天心民意,陛下如若不信,可問他二人。

    ” 李伏也不待漢獻帝詢問,便即大聲道:“陛下!自魏王即位以來,臣知麒麟降生,有鳳凰來儀,更有黃龍出世,此乃上天示祥瑞之兆,魏當代漢之象也。

    ” 許芝亦緊接道:“臣職掌司天,夜觀天象,見炎漢氣數己盡,陛下帝星隐匿不明;而魏國帝星,卻耀灼天地,此乃當興之象。

    天意如此,逆之必出兇禍,生靈塗炭,望陛下三思。

    ” 漢獻帝被逼急了,怨恨道:“天兆之言,皆虛妄之事,怎可以虛妄之事,逼朕禅讓江山呢?卿等難道不容朕再延漢室氣運嗎?” 禦史大夫王朗立刻應聲道:“古往今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怎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漢室相傳至陛下,氣數已盡,宜早退讓,不可遲疑,否則必生禍變。

    ” 漢獻帝被逼得放聲大哭,黯然退入後殿,衆人心中輕視,均譏笑而退。

     第二天,又聚集于大殿,令宦官入請漢獻帝出見。

     宦官不敢推辭,入内催請漢獻帝,漢獻帝此時正與皇後曹氏(曹操之女、曹丕之妹),在内殿中長籲短歎。

    宦官奏請漢獻帝出見群臣,漢獻帝不敢答話。

     曹後問道:“百官請陛下臨朝,為何不出呢?” 漢獻帝哭道:“你兄長魏王欲篡朕位,令百官相逼,朕甚惶恐,怎敢出見?” 曹後畢竟是将門之女,她嫁與漢獻帝,即為皇後身份,其心早已向附漢獻帝。

    她因此不由大怒道:“兄長為何作此亂逆之事。

    ” 曹後說時,曹洪、曹休二将,已帶劍而入,立而不跪,厲聲請漢獻帝出殿。

     曹後眼見事實,罵道:“都是你等作亂,貪圖富貴,謀叛逆之事!我父功高蓋世,威震天下,尚不敢謀逆漢室江山,兄長繼位不久,即思篡漢,天必不保你等長久。

    ”曹後說罷,知大勢已去,她根本無力挽救,痛哭入内宮去了。

    左右宮侍均心酸流淚,但誰也不敢作聲。

     曹休厲聲道:“皇後出言無狀,若非是其乃先王之女,我必一劍斬殺!陛下還拒絕出殿嗎?” 漢獻帝萬般無奈,隻好勉強抑淚,更換帝服,出殿臨朝。

     他戰戰兢兢,身邊連一位心腹侍衛也沒有,猶如待宰的羔羊似的。

     漢獻帝剛出來坐下,華歆便立而不跪,厲聲道:“陛下請依從臣等昨日之議,免遭大禍。

    ” 漢獻帝痛哭道:“衆卿家中不乏漢室功臣之後,難道亦甘作此謀逆之事嗎?” 華歆冷笑道:“陛下若不從衆議,恐生命甚虞,非臣等不是也。

    ” 漢獻帝心中大駭,但仍作最後掙紮,哭道:“誰敢殺天子呢?” 華歆厲聲道:“天下人皆知陛下無人君之福,以至四方大亂!若非魏王在朝,陛下隻怕已死千百次矣!陛下尚不醒悟?” 漢獻帝惶然無言,忽然站起,欲避而抗拒。

    華歆一步躍前,扯住漢獻帝的龍袍,喝道:“答不答應,快作決斷!怎可逃避?”漢獻帝身子抖顫,默然不語。

     曹洪、曹休見狀,即猛地拔出利劍,大喝道:“掌玺官何在?” 掌玺官應聲而出道:“掌玺官在此。

    ”曹休道:“速将玉玺獻出。

    ”掌玺官道:“玉玺乃天子之物,豈得妄索。

    ”曹休大怒,猛揮一劍,将掌玺官斬死。

     掌玺官飛濺的鮮血,把漢獻帝的龍袍亦染紅。

    漢獻帝但感心頭一陣劇痛,再望向廷下,隻數百宮中侍衛,均已換上魏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