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奪權機謀

關燈
到第四十次時,盤龍山西面,卻沖起萬千血箭,将半空青龍射倒……莫非主兆曹丕當真有天子之貴,但卻不能長久,于中途夭逝麼? 司馬懿心中轉念,充滿驚疑。

    但他深知,這一切決不可洩漏半句,否則必惹殺身之禍……他隻能因勢而行,好好善加利用。

     “少傅快來……吓煞孤也……”此時,在墓前拜祭的曹丕,忽然驚呼道。

     司馬懿心頭不由又一凜,他也不敢猶豫,按捺心中的震驚,慌忙奔了過去。

    他若無其事的慰道:“魏王不必驚慌,四周一片平靜,絕無異樣。

    ” 曹丕卻心有餘悸,屏退湧上來救護的侍衛,才悄聲說道:“少傅……我所見十分恐怖……”曹丕将他拜祭時朦胧中所見的怪象,向司馬懿道出,未了道:“少傅……先是天現青龍,接而是萬道血箭射跌青龍……這到底主何征兆?” 司馬懿心中一陣凜然,暗道:曹丕所見,不料與我所察一般無異……看來曹丕難逃貴中伏兇的厄運了。

    ……但這是決計不可直言的! 司馬懿微吸日氣,神色一舒,一派從容的含笑道:“臣司馬懿恭喜魏王殿下……此乃大喜大貴之兆埃”曹丕迷惑道:“我正為此暗憂,又何喜之有?” 司馬懿道:“天龍行空,乃天子當現世之兆也!魏王殿下祖脈現此大貴之兆,乃主殿下有帝君天子之福,當真可喜可賀。

    ” 曹丕卻狐疑的說:“雖然如此,但孤分明看見血箭将青龍射落,我後隐入墓中不見,此非不祥之兇兆麼……少傅以為如何?”司馬懿心中一凜,暗道:曹丕果然有乃父遺風,疑心甚高,且亦有見地,在他面前決不能袒露此不祥兇兆……司馬懿心中轉念,便微微一笑,道:“不然,血者赤也,赤者刀兵之象;此非乃主先王經數十年南征北戰,才創下魏國的根基,奠定魏王稱帝登天子位的萬世基業也。

    ” 曹丕一聽,不由又驚又喜又奇,目灼灼的盯着司馬懿,道:“少傅,真的如此嗎?” 司馬懿此時已再無回旋的餘地,隻好咬一咬牙,道:“确然如此,一切必會應驗……”司馬懿一頓,又斷然說道:“事不宜遲,殿下宜速作登基稱帝的準備。

    ” 曹丕大喜,他再不猶豫,決然說道:“少傅所言,甚合孤意!少傅返許都後,便可代孤行事!孤登基之日,必重重封賞少傅。

    ” 司馬懿一聽,連忙恭謹的說:“此乃殿下天命所歸,臣不過順天而行,何功之有?臣必竭盡全力,輔殿下稱帝登基。

    ” 當下在曹丕的先墓前,借祭祖之機,司馬懿為曹丕定下登基稱帝的大計。

    然後曹丕便率衆下山,再轉赴故鄉谯縣而來。

     谯縣城的鄉親父老,聞曹操的大公子曹丕衣錦還鄉,紛紛出來迎接,一時間塵揚道遮,萬民跪迎,奉筋進酒,極盡尊榮。

     曹丕雄心勃勃,信心十足。

    他返回邺郡之後,便示意司馬懿,密謀以魏代漢的大計。

     司馬懿出于一種極深遠的目标,對曹丕稱帝之事,十分積極。

    返邺郡的第二天,便即趕赴許都,密謀朝中擁魏的大臣,加緊進行以魏代漢的大計。

     司馬懿首先與中郎将李伏、大史丞許芝商議。

    司馬懿斷然說道:“種種瑞兆,許多天征,均主魏當代漢之應也!我等須順應天心民意,力勸漢帝将天下禅讓魏王。

    ” 李伏、許芝忙道:“少傅所議甚是!未知如何進行?” 司馬懿詭然的笑笑道:“我身為太子少傅,朝中皆知我乃魏王心腹,又是先王的遺命大臣。

    因此不便出面,須請諸位為此事謀策。

    ” 李伏、許芝二人早已歸心于曹魏,隻是曹丕繼位魏王後。

     未得封賞。

    此時眼見為魏王曹丕建功的良機已至,均不由大喜過望,不約而同的齊聲道:“我等必竭盡綿力,為魏王效勞。

    ” 李伏執掌朝廷的禁衛軍,負責鎮守漢帝的皇宮;而許芝則是執掌司天、曆法的太史官,由二人來擔任發起禅讓之人,司馬懿助曹丕密謀以魏代漢的大計,開始便已十拿九穩了。

     李伏、許芝二人,依司馬懿的密計,在朝中四出串聯,與衆大臣密謀商議。

     不久,李伏、許芝二人,便聯同魏相國華歆、禦史大夫王朗、大尉賈诩,以及兵部尚書陳矯等一班朝中顯貴大臣,入宮進闖内殿,面見漢獻帝劉協。

     衆人入見漢獻帝,漢獻帝根本不由他見與不見。

    因為衆人之中,便有中朗将李伏,負責禁衛皇官,有李伏同行,皇宮中的禁衛誰敢阻攔?同時亦決不會阻攔。

    因為禁衛軍的糧饷是由魏國的官吏發出,軍士有糧饷便是娘,管任準人當皇帝!而這也不難解釋,司馬懿為何要先與禁衛軍将領李伏密謀。

    曆史上的宮廷政變,必定從宮中的禁衛軍開始,這幾乎已成了一個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