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再窺星鬥
關燈
小
中
大
探此天機奧秒了。
……師妹留在成都并無要務,可随我一行。
” 雕雪一聽,不由大喜,在她的芳心深處,與孔明攜手并肩行走江湖,暢遊名山大川,早已是渴盼已久的心願。
她因此連忙格格嬌笑道:“師哥。
就你和我一同去闖江湖麼?” 孔明點點頭道:“此行乃深人民間察訪,須秘密行事,人多反而不妙。
” 趙子龍一聽,不由大驚道:“義兄乃蜀國丞相,國之棟梁,怎可獨闖?萬一有甚差池,蜀國危矣。
”雕雪心中渴盼能與孔明攜手共闖江湖,見趙子龍有勸阻之意,趕緊連忙道:“子龍放心吧。
當日孔明師哥與我赴江東,上有孫權、周瑜謀算,下有江東十萬雄兵環伺,于千軍萬馬的危險境地,依然安如泰山,穩如盤石,子龍擔心什麼?”趙子龍決然說道:“不然。
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蜀國大勢未成,東吳又面臨強敵,因此尚對義兄留三分情面。
但如今三國鼎立之勢己成,無論魏國曹操,還是東吳孫權,均視蜀中為潛在對手,義兄的行蹤萬一被兩大強敵發現,則生命堪慮矣。
”趙子龍一頓,又斷然說道:“若義兄真的出川,我必放下軍務,便服随行,作義兄的貼身護衛。
” 司馬芝一聽,亦連忙道:“好埃若子龍哥哥随行護衛,怎可缺少我司馬芝的份兒埃”雕雪心中不情不願,但又不敢替孔明定奪,無奈隻好向孔明道:“師哥之意如何?” 孔明微一沉吟,便決然說道:“子龍和司馬姑娘均同屬天機勢格中人,且蜀川暫時并無急務,他二人可随我一行也。
”趙子龍和司馬芝一聽,不由大喜,也不再異議。
特别是司馬芝,她這位含笑春花龍脈的後人,一代歡樂之女,近年被困在蜀川,雖然有她的子龍哥哥相伴,但趙子龍忙于征戰,兩人聚少離多,怎及和上二人行走江湖大地,日夕相處?因此她芳心欣慰極了。
孔明主意已定,也不再遲疑,當即派人送書函往法正的府上,委托他暫代丞相職務,處理蜀國的日常軍政事務。
第二天一早,孔明即以“返鄉祭祖”的私人理由,向漢中王劉備辭行。
劉備聽孔明說是返鄉祭祖,心中雖然不舍,卻也不便反對攔阻,無奈隻好道:“先生返鄉祭祖,乃先生家族大事,我不好反對。
但先生乃蜀國之棟梁,我的臂膀,我實不舍一旦分開埃……先生此行,打算花多少時日呢?” 孔明微笑道:“主公放心,我已判斷,目下三國鼎立大勢已定,暫時可保平安,我多則一月,少則十日,必重返蜀川。
” 劉備見孔明已定下時限,心中稍安,但仍不放心的說:“先生返鄉祭祖,打算帶多少兵馬随行護送?” 孔明道:“我此行乃秘密返鄉,不必張揚,因此我決定隻攜同師妹雕雪赴山東足矣。
” 劉備一聽,不由大吃一驚,連忙道:“這怎麼可以。
先生乃蜀國的梁柱,決不容有絲毫折損。
……我決不同意先生孤身兇險。
” 孔明見劉備倚重之情溢于言表,便不忍令他擔憂,含笑道:“那主公如何才可安心呢?” 劉備想了想,道:“先生不帶兵馬随行護送,我勉強答應,但有一人,先生卻決不準拒絕。
” 孔明一聽,便知劉備所指的人是誰了,不由笑道:“主公所指,莫非是虎威大将趙子龍麼?”劉備道:“子龍一身是膽,且可力敵千軍,有他随行護送先生,我心方可稍安也。
望先生千萬不可拒絕。
……”劉備話音未落,趙子龍已經着便服而進,他先向劉備拜見,才向孔明含笑道:“義兄若不答應子龍随行護送,主公又怎肯放你出川埃”劉備一聽,連忙接口道:“不錯。
不錯。
先生若不答應,我便決不放行。
”孔明見劉備和趙子龍,均如此維護他的安危,心中不由一陣感動。
他略一思忖,才慨然道:“主公和義弟待孔明之情,我又怎忍拒絕?我此行實乃順道窺察百年天機大勢,以便順勢而行,确保蜀國安危,因此雖然兇險,亦不得不為也。
……主公但請放心,我深知自身天命,不日必安然重返蜀川也。
”劉備一聽,才知孔明此番返鄉祭祖,隻是托辭,其實是為了他的蜀國大業,不惜以身犯險。
……劉備心中不由十分感佩,伸手輕撫孔明的肩背,歎道:“先生為國事奔勞,更不惜孤身犯險,真我的臂助,國之棟梁埃”就在當日傍晚,出川的陸路上,便出現了四位青年男女。
兩位女子一穿紫色衣裙,一穿白衣素服,更顯得倆人的清麗脫俗。
倆位男子,一位作勁裝待衛打扮,身佩一柄寶劍,顯得神威不凡;另一位男子卻頭戴綸巾,手執羽扇,顯得十分超脫潇灑。
除了另一位紫衣女子亦身佩寶劍,四人便再無任何兵器攜帶。
四人所走的路線,是從蜀川成都的北回山道,翻越劍閣山斜谷,再進入漢中的谷道,然後從漢中的斜谷東行,進入中原地帶。
蜀道的險峻,決非未親身涉曆的世人所能想像。
走在崎岖險峻的山道上,但見群峰與天際相隔不到尺許,乾枯的松樹倒挂在懸崖絕壁之上;急流、瀑布發出巨大的聲響,在山澗中回蕩,嘩嘩的洪流撞擊山崖,推倒岸石,行萬道山谷發出霄霆般的轟響回鳴。
但四人之中,就連看來
……師妹留在成都并無要務,可随我一行。
” 雕雪一聽,不由大喜,在她的芳心深處,與孔明攜手并肩行走江湖,暢遊名山大川,早已是渴盼已久的心願。
她因此連忙格格嬌笑道:“師哥。
就你和我一同去闖江湖麼?” 孔明點點頭道:“此行乃深人民間察訪,須秘密行事,人多反而不妙。
” 趙子龍一聽,不由大驚道:“義兄乃蜀國丞相,國之棟梁,怎可獨闖?萬一有甚差池,蜀國危矣。
”雕雪心中渴盼能與孔明攜手共闖江湖,見趙子龍有勸阻之意,趕緊連忙道:“子龍放心吧。
當日孔明師哥與我赴江東,上有孫權、周瑜謀算,下有江東十萬雄兵環伺,于千軍萬馬的危險境地,依然安如泰山,穩如盤石,子龍擔心什麼?”趙子龍決然說道:“不然。
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蜀國大勢未成,東吳又面臨強敵,因此尚對義兄留三分情面。
但如今三國鼎立之勢己成,無論魏國曹操,還是東吳孫權,均視蜀中為潛在對手,義兄的行蹤萬一被兩大強敵發現,則生命堪慮矣。
”趙子龍一頓,又斷然說道:“若義兄真的出川,我必放下軍務,便服随行,作義兄的貼身護衛。
” 司馬芝一聽,亦連忙道:“好埃若子龍哥哥随行護衛,怎可缺少我司馬芝的份兒埃”雕雪心中不情不願,但又不敢替孔明定奪,無奈隻好向孔明道:“師哥之意如何?” 孔明微一沉吟,便決然說道:“子龍和司馬姑娘均同屬天機勢格中人,且蜀川暫時并無急務,他二人可随我一行也。
”趙子龍和司馬芝一聽,不由大喜,也不再異議。
特别是司馬芝,她這位含笑春花龍脈的後人,一代歡樂之女,近年被困在蜀川,雖然有她的子龍哥哥相伴,但趙子龍忙于征戰,兩人聚少離多,怎及和上二人行走江湖大地,日夕相處?因此她芳心欣慰極了。
孔明主意已定,也不再遲疑,當即派人送書函往法正的府上,委托他暫代丞相職務,處理蜀國的日常軍政事務。
第二天一早,孔明即以“返鄉祭祖”的私人理由,向漢中王劉備辭行。
劉備聽孔明說是返鄉祭祖,心中雖然不舍,卻也不便反對攔阻,無奈隻好道:“先生返鄉祭祖,乃先生家族大事,我不好反對。
但先生乃蜀國之棟梁,我的臂膀,我實不舍一旦分開埃……先生此行,打算花多少時日呢?” 孔明微笑道:“主公放心,我已判斷,目下三國鼎立大勢已定,暫時可保平安,我多則一月,少則十日,必重返蜀川。
” 劉備見孔明已定下時限,心中稍安,但仍不放心的說:“先生返鄉祭祖,打算帶多少兵馬随行護送?” 孔明道:“我此行乃秘密返鄉,不必張揚,因此我決定隻攜同師妹雕雪赴山東足矣。
” 劉備一聽,不由大吃一驚,連忙道:“這怎麼可以。
先生乃蜀國的梁柱,決不容有絲毫折損。
……我決不同意先生孤身兇險。
” 孔明見劉備倚重之情溢于言表,便不忍令他擔憂,含笑道:“那主公如何才可安心呢?” 劉備想了想,道:“先生不帶兵馬随行護送,我勉強答應,但有一人,先生卻決不準拒絕。
” 孔明一聽,便知劉備所指的人是誰了,不由笑道:“主公所指,莫非是虎威大将趙子龍麼?”劉備道:“子龍一身是膽,且可力敵千軍,有他随行護送先生,我心方可稍安也。
望先生千萬不可拒絕。
……”劉備話音未落,趙子龍已經着便服而進,他先向劉備拜見,才向孔明含笑道:“義兄若不答應子龍随行護送,主公又怎肯放你出川埃”劉備一聽,連忙接口道:“不錯。
不錯。
先生若不答應,我便決不放行。
”孔明見劉備和趙子龍,均如此維護他的安危,心中不由一陣感動。
他略一思忖,才慨然道:“主公和義弟待孔明之情,我又怎忍拒絕?我此行實乃順道窺察百年天機大勢,以便順勢而行,确保蜀國安危,因此雖然兇險,亦不得不為也。
……主公但請放心,我深知自身天命,不日必安然重返蜀川也。
”劉備一聽,才知孔明此番返鄉祭祖,隻是托辭,其實是為了他的蜀國大業,不惜以身犯險。
……劉備心中不由十分感佩,伸手輕撫孔明的肩背,歎道:“先生為國事奔勞,更不惜孤身犯險,真我的臂助,國之棟梁埃”就在當日傍晚,出川的陸路上,便出現了四位青年男女。
兩位女子一穿紫色衣裙,一穿白衣素服,更顯得倆人的清麗脫俗。
倆位男子,一位作勁裝待衛打扮,身佩一柄寶劍,顯得神威不凡;另一位男子卻頭戴綸巾,手執羽扇,顯得十分超脫潇灑。
除了另一位紫衣女子亦身佩寶劍,四人便再無任何兵器攜帶。
四人所走的路線,是從蜀川成都的北回山道,翻越劍閣山斜谷,再進入漢中的谷道,然後從漢中的斜谷東行,進入中原地帶。
蜀道的險峻,決非未親身涉曆的世人所能想像。
走在崎岖險峻的山道上,但見群峰與天際相隔不到尺許,乾枯的松樹倒挂在懸崖絕壁之上;急流、瀑布發出巨大的聲響,在山澗中回蕩,嘩嘩的洪流撞擊山崖,推倒岸石,行萬道山谷發出霄霆般的轟響回鳴。
但四人之中,就連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