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反客為主
關燈
小
中
大
凡的際遇,與三王鼎立的天機大勢亦是密不可分的。
因為天機大勢若非演行至三王鼎立的奇格,司馬懿根本不可能有所作為,終其一生,不過是曹操身旁的一名幕僚。
不過,另一方面,假如沒有司馬懿此人,那天機大勢也就不會由三王鼎立,演進到天下一統的勢格。
或者,這便是“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的最佳印證吧。
當下司馬懿不由大喜,連忙向曹操的重用拜謝。
曹操也不敢再有絲毫的猶豫,立刻傳令下去,調兵三十萬,分作三路,前鋒大軍為夏侯惇統率,曹操坐鎮中軍,從軍則由曹休統領。
曹操在中軍,騎白馬、套金鞍、纏玉帶、穿錦衣。
近身護衛手擎大紅羅傘,左右金爪銀錘,護駕龍虎衛隊達二萬五千人,分作五隊,每隊五千人,分靛黃赤白黑五色旗号,當真光輝燦爛,極其雄壯。
曹操自己大概也意識到,這已經是他縱橫天下一生中,最後一次的率軍親征,因此十分隆重,浩蕩大軍,令天下震動。
這其中亦有向天下作最後一次示威的含義。
曹操的西征大軍,從許昌出發,一路挺進,出了潼關,便進入漢中地界。
曹操抵達南鄭,曹洪迎人城中,曹洪向曹操呈報張郃輕率戰敗,失去瓦口關及天蕩山,更折兵三萬。
不料曹操偏愛張郃,不以為然的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關張郃之罪呀。
我今統大軍至此,傳令三軍振作精神,痛擊劉備,以保漢中不失。
” 曹洪又道:“目下劉備令黃忠攻打定軍山,夏侯淵知主公到來,因要待令,固堅守未出戰。
” 曹操道:“若不出戰,乃示敵以弱也。
我三十萬大軍已抵漢中,還怕劉備軍嗎?可派人傳我手谕,着夏侯淵主動出擊,先敗劉備的先鋒部,再趁勢向其大營發起進攻。
” 随軍長史劉晔道:“夏侯淵性太剛烈,不可輕出,恐中孔明奸計。
” 曹操大笑道:“漢中之役是陸戰,并非赤壁的水戰,孔明亦無所施其詭計也!不必猶豫,我今番西征,不但保漢中不失,更要順勢攻取蜀川,消滅劉備,好教天下一統。
” 當下曹操親寫手谕一封,派人送去夏侯淵的軍營。
夏候淵拆閱,隻見曹操寫道:“我今率大軍屯南鄭,欲觀你的将才,勿負我所望。
”原來夏侯淵是曹操同宗一脈,曹操此時正急欲為其夏侯氏一族,一統天下,建立王者之業,因此十分希望夏侯淵能建功立業,以振其宗族的聲威。
夏侯淵閱書,領會了曹操的深意,不由大喜,對張郃道:“主公已親率大軍到了!我等久守定軍山,豈能不建功立業? 明日我便出戰,務必生擒黃忠。
” 張郃卻被黃忠打怕了,勸夏侯淵道:“黃忠有勇有謀,又有法正助謀,不宜輕敵,此地險峻,易守難攻,宜先堅守,待敵軍懈怠,再行出擊。
” 夏侯淵一聽,不以為然的嘿嘿笑道:“被别人搶占頭功,我等有何面目見主公?你便在山上堅守,我自己出戰好了。
” 夏侯淵說罷,便決然的向部将叫道:“我明日決戰黃忠,誰敢為我先打頭陣?” 夏侯尚一聽,怕折了夏侯氏族的聲威,便應聲道:“我願打頭陣。
” 夏侯淵見夏侯尚自告奮勇,大振夏侯氏族的威風,不由大喜道:“好極!你明日出戰,與黃忠交鋒,隻宜輸,不宜赢,自有妙計破敵。
” 第二天一早,夏侯尚便率三千精兵,離定軍山大營,向西進擊。
此時,黃忠大軍已抵定軍山口多日,多次向定軍山曹軍挑戰,曹軍卻決計不出。
黃忠欲攻上山去,又怕山路兇險,遇伏則難于抗敵,便隻好在山口紮營,據守下來,再作打算。
這一天早上,探子回報,說定軍山上有曹軍下山前來挑站。
黃忠大喜,正欲領兵迎擊,偏将陳式道:“将軍乃統帥,不宜輕出,我願先打頭仗。
” 黃忠欣然同意,令陳式率一千軍馬,出山口列陣迎戰。
夏侯尚率軍趕至,陳式出馬迎戰夏侯尚,鬥了數回合,夏侯尚卻敗退而回。
陳式不舍,率軍追殺。
走到半路,夏侯淵突然率大軍殺出,陳式手忙腳亂,被夏侯淵生擒活捉,所率一千兵馬,亦全部向曹軍投降,夏侯淵初戰告捷,十分得意,回定軍山大營去了。
黃忠接報,連忙與法正商量,黃忠道:“我今先折一将,如何是好?” 法正道:“黃将軍不必憂慮,夏侯淵心性浮躁,恃勇而少用謀,不足成大事。
現下他既堅守不出,我可以反客為主之計,逼他出戰,伺機破之。
” 法正因是軍師孔明親派,黃忠不敢輕慢,忙向法正請教,道:“先生且詳述,何為反客為主之計?” 法正道:“客者,遠來之人也。
我軍進定軍山,如外來客,本該謙讓不進,以敬主人,
因為天機大勢若非演行至三王鼎立的奇格,司馬懿根本不可能有所作為,終其一生,不過是曹操身旁的一名幕僚。
不過,另一方面,假如沒有司馬懿此人,那天機大勢也就不會由三王鼎立,演進到天下一統的勢格。
或者,這便是“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的最佳印證吧。
當下司馬懿不由大喜,連忙向曹操的重用拜謝。
曹操也不敢再有絲毫的猶豫,立刻傳令下去,調兵三十萬,分作三路,前鋒大軍為夏侯惇統率,曹操坐鎮中軍,從軍則由曹休統領。
曹操在中軍,騎白馬、套金鞍、纏玉帶、穿錦衣。
近身護衛手擎大紅羅傘,左右金爪銀錘,護駕龍虎衛隊達二萬五千人,分作五隊,每隊五千人,分靛黃赤白黑五色旗号,當真光輝燦爛,極其雄壯。
曹操自己大概也意識到,這已經是他縱橫天下一生中,最後一次的率軍親征,因此十分隆重,浩蕩大軍,令天下震動。
這其中亦有向天下作最後一次示威的含義。
曹操的西征大軍,從許昌出發,一路挺進,出了潼關,便進入漢中地界。
曹操抵達南鄭,曹洪迎人城中,曹洪向曹操呈報張郃輕率戰敗,失去瓦口關及天蕩山,更折兵三萬。
不料曹操偏愛張郃,不以為然的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關張郃之罪呀。
我今統大軍至此,傳令三軍振作精神,痛擊劉備,以保漢中不失。
” 曹洪又道:“目下劉備令黃忠攻打定軍山,夏侯淵知主公到來,因要待令,固堅守未出戰。
” 曹操道:“若不出戰,乃示敵以弱也。
我三十萬大軍已抵漢中,還怕劉備軍嗎?可派人傳我手谕,着夏侯淵主動出擊,先敗劉備的先鋒部,再趁勢向其大營發起進攻。
” 随軍長史劉晔道:“夏侯淵性太剛烈,不可輕出,恐中孔明奸計。
” 曹操大笑道:“漢中之役是陸戰,并非赤壁的水戰,孔明亦無所施其詭計也!不必猶豫,我今番西征,不但保漢中不失,更要順勢攻取蜀川,消滅劉備,好教天下一統。
” 當下曹操親寫手谕一封,派人送去夏侯淵的軍營。
夏候淵拆閱,隻見曹操寫道:“我今率大軍屯南鄭,欲觀你的将才,勿負我所望。
”原來夏侯淵是曹操同宗一脈,曹操此時正急欲為其夏侯氏一族,一統天下,建立王者之業,因此十分希望夏侯淵能建功立業,以振其宗族的聲威。
夏侯淵閱書,領會了曹操的深意,不由大喜,對張郃道:“主公已親率大軍到了!我等久守定軍山,豈能不建功立業? 明日我便出戰,務必生擒黃忠。
” 張郃卻被黃忠打怕了,勸夏侯淵道:“黃忠有勇有謀,又有法正助謀,不宜輕敵,此地險峻,易守難攻,宜先堅守,待敵軍懈怠,再行出擊。
” 夏侯淵一聽,不以為然的嘿嘿笑道:“被别人搶占頭功,我等有何面目見主公?你便在山上堅守,我自己出戰好了。
” 夏侯淵說罷,便決然的向部将叫道:“我明日決戰黃忠,誰敢為我先打頭陣?” 夏侯尚一聽,怕折了夏侯氏族的聲威,便應聲道:“我願打頭陣。
” 夏侯淵見夏侯尚自告奮勇,大振夏侯氏族的威風,不由大喜道:“好極!你明日出戰,與黃忠交鋒,隻宜輸,不宜赢,自有妙計破敵。
” 第二天一早,夏侯尚便率三千精兵,離定軍山大營,向西進擊。
此時,黃忠大軍已抵定軍山口多日,多次向定軍山曹軍挑戰,曹軍卻決計不出。
黃忠欲攻上山去,又怕山路兇險,遇伏則難于抗敵,便隻好在山口紮營,據守下來,再作打算。
這一天早上,探子回報,說定軍山上有曹軍下山前來挑站。
黃忠大喜,正欲領兵迎擊,偏将陳式道:“将軍乃統帥,不宜輕出,我願先打頭仗。
” 黃忠欣然同意,令陳式率一千軍馬,出山口列陣迎戰。
夏侯尚率軍趕至,陳式出馬迎戰夏侯尚,鬥了數回合,夏侯尚卻敗退而回。
陳式不舍,率軍追殺。
走到半路,夏侯淵突然率大軍殺出,陳式手忙腳亂,被夏侯淵生擒活捉,所率一千兵馬,亦全部向曹軍投降,夏侯淵初戰告捷,十分得意,回定軍山大營去了。
黃忠接報,連忙與法正商量,黃忠道:“我今先折一将,如何是好?” 法正道:“黃将軍不必憂慮,夏侯淵心性浮躁,恃勇而少用謀,不足成大事。
現下他既堅守不出,我可以反客為主之計,逼他出戰,伺機破之。
” 法正因是軍師孔明親派,黃忠不敢輕慢,忙向法正請教,道:“先生且詳述,何為反客為主之計?” 法正道:“客者,遠來之人也。
我軍進定軍山,如外來客,本該謙讓不進,以敬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