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反客為主
關燈
小
中
大
兵二萬,連夜急進,直搗定軍山。
孔明接着又令劉封、孟達二将,統領三千步兵,前往葭萌關四周山中險要處,遍立旌旗,各處升起煙火,以迷惑曹軍,以為蜀川兵馬十分壯盛。
孔明又令嚴顔,趕赴巴西扼守關隘,替換張飛、魏延二将回來,投入漢中戰役。
又派人前往下辦,向鎮守下辦的馬超授計。
孔明調度完畢,劉備卻仍有疑惑之處,他忙向孔明道:“軍師,諸将均已動用,為甚獨将子龍隐于山口不出?子龍之能,并不下于三弟翼德埃”孔明一聽,不由微歎口氣,感慨的說:“我又豈會不想向曹軍擺出雄兵,以龐大軍勢令其蹑服?可惜蜀川初定,尚須留下五萬大軍鎮守,加上各處關隘的守軍,我軍北征漢中,可以動用的兵力,不過是十五萬而已。
而曹軍兵力雄厚,我怎能不用奇兵取勝呢?” 劉備深知目下是攻取漢中的唯一良機,若此時不能取,隻怕便再無機會了!他因此吃驚道:“軍師親臨北征漢中前線,目下漢中的守軍僅得十萬而已,張郃的三萬兵力,又已被翼德和黃忠殲滅,軍師還憂慮什麼呢?” 孔明肅然說道:“不然,用兵之道,知敵弱而須料其強也。
目下漢中曹軍雖隻得十萬,但若不能迅速攻取漢中的關鍵重地,拖延時日,曹操必率大軍赴援,若曹操大軍西上,必陷我軍于兩面受敵。
一面是漢中正面受壓,另一面是孫權見曹操退兵,必趁機攻擊荊州,如此則我軍勢危呀。
” 劉備一聽,不由亦大驚道:“若然如此,則不但不能攻取漢屯甚至連荊州亦會失去,豈非危之極矣?此番北征漢中,又是否失策呢?” 孔明卻從容一笑道:“主公勿過于憂慮,我剛才所論,亦是料敵于先而已。
我料曹操必會親赴漢中援救,但他此時身在合肥,與儒須的孫權對峙,曹操就算抽出身來,西上援救,亦必耗一段時日。
我便趁此空隙,突出奇兵,搶占漢中險要重地。
曹操未抵漢中,漢中險要重地已失守,曹操必定心怯,怕重蹈赤壁慘敗的覆轍,必萌退意,我再趁其猶豫不決之際,迅速平定漢中,則大局定矣。
” 孔明一頓,又微笑道:“因此趙子龍這一路伏兵,須用于刀刃鋒口上面,不出則已,一出勢必取勝。
” 劉備這一聽,這才完全明白孔明的整個戰略部署,他不由贊歎道:“先生用兵,部署精密,算無遺策,又處處料敵機先,真不愧一代卧龍先生埃”曹操與劉備的漢中争奪戰,由孔明親手啟導,迅速拉開序幕。
另一面,張郃、夏侯尚逃回定軍山,二人急報夏侯淵。
夏侯淵知天蕩山已失,劉備親統大軍抵葭萌關,有奪取漢中的意圖。
夏侯淵不敢大意連忙飛報曹洪。
曹洪接報,眼見劉備和孔明均已親赴葭萌關,知此事非同小可,連忙親赴合肥,向曹操報訊求援。
曹操接報,慌忙召集軍中文武,商量軍情,其中包括曹操特地帶在身邊的行軍司馬——司馬懿,以及曹操目下最信任的謀臣劉晔。
劉晔立刻向曹操進言道:“漢中失,必令中原震動!主公宜親統大軍,西上征讨。
” 曹操猶豫道:“但我若離合肥,孫權乘虛來攻,我後方受壓,如何是好?” 曹操此言一出,在座文武均默然不語,就連剛才主張曹操親征漢中的長史劉晔亦無言以對,因為衆人皆知,曹操若分兵征讨漢中,漢中與合肥相隔千裡,孫權目下已在五十裡外的儒須屯兵,見勢必攻合肥,若合肥有失,則許昌勢危,這彌天重責,誰敢肩負? 曹操見衆文武面有難色,鴉雀無聲,心中不由十分惱怒。
暗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你等平日口若懸河,到此關鍵時刻,竟無人為我分憂,可恨可惱……曹操欲發作之時,行軍司馬——司馬懿卻從容站起,向曹操道:“主公勿憂,隻須略施計謀,必令孫、劉兩家自相殘殺,而不敢輕舉妄動。
” 曹操一聽,心中不由一動,暗道:司馬懿當日曾進計取漢中,到功成之日,又勸我趁勢進軍蜀川,消滅劉備,可惜我當日急于穩定朝政,回師中原,才有了今日漢中之危!看來司馬懿甚有見地,其才華并不下于英年早逝的郭嘉呀!曹操欣然道:“噢?司馬仲達有何妙策?” 司馬懿道:“主公隻須修書一封,說會表奏朝廷,将荊州全境封讓東吳統轄。
如此孫權的注意力必從合肥轉入荊州。
合肥必可保無恙。
” 曹操一聽,不由大喜道:“仲達所謀,甚合我心!合肥防守之事,便由你全權負責,我再留下五萬大軍,及張遼、曹仁諸将相輔,務必保住合肥不失。
” 曹操令旨既下,司馬懿立刻便由一位行軍司馬,一躍而升為地方的最高軍政長官了。
這無疑是司馬懿個人運命及事業上的一大飛躍,而他這種非
孔明接着又令劉封、孟達二将,統領三千步兵,前往葭萌關四周山中險要處,遍立旌旗,各處升起煙火,以迷惑曹軍,以為蜀川兵馬十分壯盛。
孔明又令嚴顔,趕赴巴西扼守關隘,替換張飛、魏延二将回來,投入漢中戰役。
又派人前往下辦,向鎮守下辦的馬超授計。
孔明調度完畢,劉備卻仍有疑惑之處,他忙向孔明道:“軍師,諸将均已動用,為甚獨将子龍隐于山口不出?子龍之能,并不下于三弟翼德埃”孔明一聽,不由微歎口氣,感慨的說:“我又豈會不想向曹軍擺出雄兵,以龐大軍勢令其蹑服?可惜蜀川初定,尚須留下五萬大軍鎮守,加上各處關隘的守軍,我軍北征漢中,可以動用的兵力,不過是十五萬而已。
而曹軍兵力雄厚,我怎能不用奇兵取勝呢?” 劉備深知目下是攻取漢中的唯一良機,若此時不能取,隻怕便再無機會了!他因此吃驚道:“軍師親臨北征漢中前線,目下漢中的守軍僅得十萬而已,張郃的三萬兵力,又已被翼德和黃忠殲滅,軍師還憂慮什麼呢?” 孔明肅然說道:“不然,用兵之道,知敵弱而須料其強也。
目下漢中曹軍雖隻得十萬,但若不能迅速攻取漢中的關鍵重地,拖延時日,曹操必率大軍赴援,若曹操大軍西上,必陷我軍于兩面受敵。
一面是漢中正面受壓,另一面是孫權見曹操退兵,必趁機攻擊荊州,如此則我軍勢危呀。
” 劉備一聽,不由亦大驚道:“若然如此,則不但不能攻取漢屯甚至連荊州亦會失去,豈非危之極矣?此番北征漢中,又是否失策呢?” 孔明卻從容一笑道:“主公勿過于憂慮,我剛才所論,亦是料敵于先而已。
我料曹操必會親赴漢中援救,但他此時身在合肥,與儒須的孫權對峙,曹操就算抽出身來,西上援救,亦必耗一段時日。
我便趁此空隙,突出奇兵,搶占漢中險要重地。
曹操未抵漢中,漢中險要重地已失守,曹操必定心怯,怕重蹈赤壁慘敗的覆轍,必萌退意,我再趁其猶豫不決之際,迅速平定漢中,則大局定矣。
” 孔明一頓,又微笑道:“因此趙子龍這一路伏兵,須用于刀刃鋒口上面,不出則已,一出勢必取勝。
” 劉備這一聽,這才完全明白孔明的整個戰略部署,他不由贊歎道:“先生用兵,部署精密,算無遺策,又處處料敵機先,真不愧一代卧龍先生埃”曹操與劉備的漢中争奪戰,由孔明親手啟導,迅速拉開序幕。
另一面,張郃、夏侯尚逃回定軍山,二人急報夏侯淵。
夏侯淵知天蕩山已失,劉備親統大軍抵葭萌關,有奪取漢中的意圖。
夏侯淵不敢大意連忙飛報曹洪。
曹洪接報,眼見劉備和孔明均已親赴葭萌關,知此事非同小可,連忙親赴合肥,向曹操報訊求援。
曹操接報,慌忙召集軍中文武,商量軍情,其中包括曹操特地帶在身邊的行軍司馬——司馬懿,以及曹操目下最信任的謀臣劉晔。
劉晔立刻向曹操進言道:“漢中失,必令中原震動!主公宜親統大軍,西上征讨。
” 曹操猶豫道:“但我若離合肥,孫權乘虛來攻,我後方受壓,如何是好?” 曹操此言一出,在座文武均默然不語,就連剛才主張曹操親征漢中的長史劉晔亦無言以對,因為衆人皆知,曹操若分兵征讨漢中,漢中與合肥相隔千裡,孫權目下已在五十裡外的儒須屯兵,見勢必攻合肥,若合肥有失,則許昌勢危,這彌天重責,誰敢肩負? 曹操見衆文武面有難色,鴉雀無聲,心中不由十分惱怒。
暗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你等平日口若懸河,到此關鍵時刻,竟無人為我分憂,可恨可惱……曹操欲發作之時,行軍司馬——司馬懿卻從容站起,向曹操道:“主公勿憂,隻須略施計謀,必令孫、劉兩家自相殘殺,而不敢輕舉妄動。
” 曹操一聽,心中不由一動,暗道:司馬懿當日曾進計取漢中,到功成之日,又勸我趁勢進軍蜀川,消滅劉備,可惜我當日急于穩定朝政,回師中原,才有了今日漢中之危!看來司馬懿甚有見地,其才華并不下于英年早逝的郭嘉呀!曹操欣然道:“噢?司馬仲達有何妙策?” 司馬懿道:“主公隻須修書一封,說會表奏朝廷,将荊州全境封讓東吳統轄。
如此孫權的注意力必從合肥轉入荊州。
合肥必可保無恙。
” 曹操一聽,不由大喜道:“仲達所謀,甚合我心!合肥防守之事,便由你全權負責,我再留下五萬大軍,及張遼、曹仁諸将相輔,務必保住合肥不失。
” 曹操令旨既下,司馬懿立刻便由一位行軍司馬,一躍而升為地方的最高軍政長官了。
這無疑是司馬懿個人運命及事業上的一大飛躍,而他這種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