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軍機風雲

關燈
“主公切勿大意,劉備此人,按我觀之,柔中帶剛,深不可測,宜小心防範為妙。

    ” 劉璋卻欣然笑道:“你等太多疑矣,玄德兄又豈有異心啊!” 張任等無奈,隻好歎息而退。

     當晚劉備與龐統、劉封等兵将,回返涪江畔的大軍營地。

     龐統問劉備道:“主公今日席上見到劉璋的動靜麼?” 劉備道:“果然是一位誠實人埃” 龐統不以為然的呵呵一笑,道:“劉璋性雖善,但他身邊的将領張任等人,我察覺均有怨恨神色,其中隐伏兇險也。

     以我之見,不如擇日設宴,請劉璋赴席,暗中埋伏刀爺手,主公以擲杯為号,刀斧手擁出,将劉璋殺了。

    随後即迅速進軍成都,則益州三日可定也。

    ” 劉備一聽,卻搖頭道:“此議決不可行!劉璋乃我同宗,他誠意侍我,怎可傷他?再說我初到蜀中,思信未立,即行屠戮其主,此舉上天不容,下民生怨,雖強霸者亦不為也!我又怎可在益州立足?” 龐統見劉備有責怪之意,又忙道:“此計非龐統所謀,乃法正有密函至此,教如何行事,則益州可早日平定。

    ” 說時,法正亦奔迸,向劉備拱手道:“我等非謀一己私利,實力益州軍民着想,亦為順應天命也。

    ” 劉備依然搖頭道:“劉璋乃我同宗,我決不忍傷他。

    ” 法正道:“若不如此,漢中張魯與蜀中有殺母之仇,必來攻取,曹操亦必窺伺,皇叔遠涉千裡,既抵此地,進則可建大業,退則一事無成,若猶豫不決,拖延時日,悔之晚矣。

    且若被人識破機謀,必反被暗算,不如趁此良機,當斷而斷,出其不意,早立基業,方為上策。

    ” 龐統又趁機再勸。

     劉備依然堅決不從,神态寸十分堅定,并無絲毫動遙第二天,劉璋又設宴于涪城,邀劉備赴會。

    龐統與法正商議,暗中定計,召魏延随行。

     劉備欣然赴會,席間與劉璋談笑甚歡,一片兄弟深厚情義。

     龐統向魏延目示,魏延會意,即出堂中,拔劍道:“席間小樂,我願舞劍助興。

    ”說即舞劍旋動,步步逼近劉璋,欲趁機殺他。

     劉璋的大将張任見狀,亦一躍而出,道:“舞劍須有對手,我願與魏将軍共舞。

    ” 魏延便向劉封示意,劉封拔劍在手,亦出逼近劉璋。

     堂上劉璋大将冷苞、鄧賢等一見,亦一齊拔劍躍了出來,大聲道:“我們亦願助興,舞劍為樂。

    ” 霎時,劉璋與劉備的“兄弟聚宴”上,一片刀光劍影,猶如當年漢室的開國帝王劉邦所赴的鴻門宴。

     劉備見狀,不由大吃一驚,他立刻站起,喝斥道:“我兄弟歡宴,絕無猜忌。

    又非什麼鴻門宴,舞甚劍助興?堂上諸人,不棄劍返位飲酒者斬。

    ” 劉璋亦拆道:“兄弟相宴,何必帶刀?”又令侍衛盡去佩劍。

    魏延、劉封、張任、鄧賢、冷苞等将,無奈隻好放下利劍,回位飲酒。

     劉備吩咐向諸将賜酒,告誡道:“我兄弟同宗骨肉,共議抗敵大計,并無二心,切勿生疑。

    ” 劉璋大為感動,竟握着劉備的手,哭道:“我兄恩德,弟誓不忘也。

    ” 劉備和劉璋,再一同歡飲,一直至晚,才回歸本寨。

     劉備回到營地,責龐統道:“公幾乎令劉備成不義之人! 今後切勿魯莽行事也。

    ” 龐統無言以對,心中又惋惜又敬佩,暗道:主公果然心性仁厚,仁義劉備之名決非幸至也,但今日若不早決,則益州之事必生阻滞矣!他無奈向劉備告退。

     劉璋返回涪城行府,張任向劉璋道:“今日堂上情形,主公必已目睹,宜早返成都為妙,免遭暗算。

    ” 劉璋道:“我兄決非寡情薄義之人。

    ” 張任、鄧賢、冷苞諸皆勸道:“劉備雖然仁厚,但他手下之人皆欲并吞益州,以圖一己富貴,主公切勿輕忽大意也。

    ” 劉璋依然不聽,留在涪城,每日與劉備歡聚飲宴,在劉璋心中,已視劉備為一大靠山。

     又過了幾日,邊關突然飛報,漢中張魯已出兵直犯葭萌夫。

    葭萌關即今四川紹化縣境内的劍門關,位于四川北部邊唾,三國時代與北面的漢中張魯相鄰。

    張魯若攻蜀川,必先攻陷葭萌關。

    而葭萌關南距成都四百裡,東距涪城達八百裡,而且沿途山路十分崎岖險峻。

     劉璋接報,他果然十分懦弱,自己不敢抵禦張魯,卻去請求劉備相助援救,劉備卻毫無懼意,欣然答允,即日率大軍向北面六百裡外的葭萌關開赴,他就連半分的猶豫也沒有。

    相形之下,劉璋與劉備性格的強弱立判。

    顯然,張松、法正、孟達等主迎劉備入川派之人斷定劉璋早晚必失益州的見解,是極有根據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