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軍機風雲

關燈
人的口實呢?” 龐統一聽,不由心中微微一笑,暗道:“孔明師兄果然洞翻悉主公的肺腑,他早料他心中仍有疑慮也!呵呵,孔明師兄雖然料事如神,但處事稍嫌太過謹慎,未能決而斷之也。

     且看我如何打消主公的疑慮吧。

    龐統自投入劉備帳下,一直未展露他的才華智略,因此有點急于建功了。

     他心念電轉,便呵呵一笑,決然的對劉備道:“主公所言,雖合乎天道公理,但大亂之世,豈可自困其中,而自取滅亡之道?須知弱肉強食,生存競争,此亘古不變的道理,若行愚仁之道,必陷強權之争。

    況且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他日事成,一統天下,對劉璋以王侯之位,仁厚善待,又豈失信義哉?今日主公不取,益州必陷曹操、張魯手上,屆時悔之晚矣!望主公三思之。

    ” 劉備聽罷,好一會沉吟不語,他猛地一拍案桌,決定說道:“先生所言,乃金石良言,我當銘記肺腑!一切便依二位先生定計行事吧。

    ” 原來自張魯窺伺益州,劉璋派張松入許都見曹操始,孔明與龐統便密切監視張松的一舉一動,到後來迎接張松,隆重相待,終打動張松,令其獻出益州軍機圖,均是二人的精心布局。

    目标隻有一個,便是為進圖益州創造一切有利條件。

     到此,一切均最終成熟了。

     第二天,劉備即召集諸将商議。

     劉備向衆文武道:“我決計出兵西川!如何進取?請諸公暢發高論。

    ” 龐統急于建功,一聽便斷然說道:“我以為目下一切已齊備矣,益州軍機圖在我手中,益州的地理形勢,遠近關隘,山川險要,軍機布防,均已了如指掌,不必猶豫,我料大軍到處,益州必如探囊取物,手到擒來也。

    ” 孔明卻十分謹慎,深知雖然目下已俱備戰略大勢,但具體的戰術仍須小心應付,他十分重視進取益州的大業,因此絕不希望中途有任何差錯,便婉轉的啟導龐統道:“進取益州固然已萬事俱備,不必猶豫,但荊州地位亦十分重要,如何确保,尚須詳細商議,不可輕忽。

    ” 龐統一聽,卻有點不悅,呵呵笑道:“師兄所言甚是,荊州地位十分重要,非留下能士守不可,我以為,師兄乃最合适人選也。

    ” 孔明微笑不語,似無可無不可。

     劉備知二人有競争出師益州之意,他又不便責備。

    心想:孔明的心性淡泊,從不強求一己私利,處事又謹小慎微,由他留守荊州,的确是最佳人眩劉備打定主意,便斷然說道:“龐統所言甚是,便請孔明統領雲長、子龍、翼德鎮守荊州。

    我與龐統,以及黃忠、魏延諸将前往西川。

    ” 孔明欣然答應,負責留守荊州。

     劉備則任令黃忠為前鋒,魏延殿後,他與劉封、關平兩将作中軍,合計統領馬步軍五萬,從荊州南郡出發,就近直插西川。

     劉備大軍抵西川境内三十裡,益州的将領孟達已前來迎接,說劉璋令他率五千兵前來接受,劉備甚喜,即派人先入益州報知劉璋。

    劉下令沿途各州郡負責接應,并供給錢糧。

    因此劉備大軍沿途均十分順利,不久便抵益州的東南重鎮——涪城。

     在益州郡治城成都,劉璋聞報劉備已抵涪城,便有赴涪陵親迎劉備入川的打算。

    成都距涪城遠達四百裡,劉璋不辭勞苦,親赴涪城迎接劉備,顯然劉璋邀劉備入川助抗曹操、張魯之意甚誠,他對劉備亦十分信任。

     劉璋親迎劉備入川的主意卻并不順利,因為他的臣屬多持反對意見。

    其中又以黃權、李恢、王累等人最劇烈,王累在劉璋出城時,甚至将自己倒挂城樓上,聲言若劉璋出城赴涪城迎接劉備,他便自斷繩索,撞死劉璋眼前。

    劉璋依然不聽,王累便真的自斷繩吊,撞死在劉璋的馬前。

     劉璋在張松、法正、孟達等“主迎派”的鼓動下,決心迎劉備入川,他在親赴涪城迎接劉備時,帶了滿載一千輛馬車的錢糧,作禮物贈送劉備。

     劉璋抵達涪城時,見劉備并無擅自進城,在城外三十裡外的涪江沿岸駐紮,不由更相信劉備的信義。

    劉璋便派人迎劉備入城,劉備随行僅帶了劉封等親兵将護送,以及身為軍師的龐統。

     劉璋與劉備在涪城内見面,劉璋見劉備随行僅帶了五十餘親兵,心中更感激劉備此行果然是仗義相助,他甚至流出熱淚,猶如兄弟相見。

     劉璋招待劉備在城内飲宴,直到深夜,十分歡愉,劉備也不打算留在城内歇息,向劉璋告辭,返回江邊的營地去了。

     劉璋心中十分欣慰,他對随行的益州大将張任、冷苞、鄧賢等人歎道:“素聞劉備仁義之人,今日一見,果名不虛傳! 我有玄德兄為外援,又何懼曹操、張魯的來犯呢?” 張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