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

關燈
在劉備和孫夫人新宮侍候的衆婢,因平日受了劉備和孫夫人的恩惠,對兩人的悄然而去,雖然有點奇怪,但一來二人乃奉了吳國太之命,往江邊祭祖,誰敢阻攔?二來感劉備的恩德仁厚,因此衆婢均詐傻扮懵,誰也沒将劉備離開的消息洩漏。

     到守城的邊将發覺劉備一路向北而行,又在官道與趙子龍的五百軍士會合,才知有異,慌忙飛報宮中的孫權,不料孫權仍沉醉未醒,誰也不敢驚擾。

     直到當晚的三更時分,孫權才悠悠酒醒,他獲知劉備和孫夫人出城望北面江邊而去,已一日一夜未歸,不由大急,召文武大臣商議,周瑜因是帶病之身,因此孫權也沒去驚動他。

     東吳的首席文臣張昭進言道:“若走了劉備,早晚必為東吳大患。

    ” 孫權一聽,立刻令武将陳武、潘漳道:“你二人率五百精兵,日夜兼程北追,務必将劉備擒捉而回。

    ” 陳武、潘漳二将,領令即率五百精騎出城,風馳電掣的向北追趕而去。

     這一面孫權見劉備居然走脫出城,不由恨怒攻心,将案上的玉硯一手給摔得粉碎。

     副都督程普道:“主公雖然恨怒,但于事無補。

    我料陳武、潘璋二人,必難擒捉劉備回來。

    ” 孫權怒道:“他二人敢違我令旨麼。

    ” 程普道:“劉備有郡主随行,即護身之符。

    郡主自幼習武,性情剛嚴,軍中諸将皆懾懼于她。

    郡主既心甘追随劉備而去,陳、潘二将,見了郡主,豈敢動武?” 孫權一聽,大怒道:“蔣欽、周泰聽令,你二人侍我佩劍,立即前去追趕,若有不從,先将我妹和劉備的人頭斬來見我,其餘人等違令者斬無赦。

    ” 蔣欽、周泰二将奉了孫權的佩劍,率一千軍馬,随後出城飛趕。

     此時,劉備的車駕,已遠在城北數十裡外了。

    劉備心中稍慰,暗道:夫人之計甚妙,想必已瞞過孫權、周瑜了,隻要再趕一日路程,東吳兵馬欲追也來不及矣。

     劉備心念未了,後面忽地沙塵大起,後軍飛報:“東吳兵馬追上來了。

    ” 劉備慌問趙子龍道:“追兵已至,如何是好?” 趙子龍道:“主公先行,我保護夫人随後而至。

    ” 劉備此時也不敢遲疑,策馬向前飛奔,他身後僅得半百軍士保護,趙子龍和司馬芝率大部軍兵在後面抵擋追兵。

     劉備騎馬,剛轉過一座山腳,突地一隊兵馬擁出,擋住去路。

    領先兩員大将,躍馬橫槍,厲聲大叫道:“劉備早早下馬受縛,我奉周都督軍令,已在此伏候多時。

    ” 原來周瑜雖然同意施行吳中的強陰吸弱陽龍氣大法,令劉備臣服東吳,以取回荊州。

    但他比孫權、魯肅更具心計,他恐怕萬一此法有失,被劉備遁逃,便令丁奉、徐盛二将,率三千精兵,伏于陸路返荊州的必經隘口,日夜嚴密戒備。

    周瑜另外又在江上伏下水軍,嚴防劉備從水陸兩路遁逃荊州,周瑜伏兵有如天羅地網,他斷定,劉備就算插翅也難飛出去了。

     劉備眼見前路已被周瑜大軍阻住去路,他此時僅得一柄佩劍,數十侍衛,如何可與丁奉、徐盛兩将交鋒,他無奈隻好撥轉馬頭,馳回趙子龍這一面。

     劉備對趙子龍道:“周瑜工于心計,早已料我從此陸路潛返荊州矣,如今前有阻截,後有追兵,前後無路,如何是好?” 趙了龍微一沉吟,便決然的道:“行前軍師曾經給我三大錦囊妙計,如今已拆了兩個,均靈驗十分,如今尚有第三個錦囊,軍師當日曾吩咐,若前二個皆已應驗,則到最危急之際,可拆第三個錦囊也。

    現下情勢危急,可拆而行之便了。

    ” 趙子龍說罷,即毫不猶豫将最後的一個錦囊啟拆,内裡原來是一封密函,道:“我料此函啟拆之日,主公必與新夫人西返荊州的路上矣,到此危急關頭,可如此如此……是為反美人計之計中計也,可依此而行,我一切自有巧妙安排。

    ” 趙子龍閱罷大喜,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