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

關燈
魯肅引領吳中,從都督府乘馬直奔孫權的吳候宮而來。

     抵吳侯宮中門,守門的兵将見是魯肅,便任由他和吳中馳馬直入。

     孫權聞報,魯肅在宮外求見,心中不由一動,暗道:“我送書函往都督府不久,魯肅便到,莫非他此行與劉備招親之事有關麼?”于是即出議事廳,等候魯肅。

     不一會,果見魯肅走進,他身後卻跟随一位道士打扮的中年男子,孫權并不認識,不由微感奇怪。

     吳中一見廳中站立一位紅光滿面,甚有威儀的王者,知他必是吳侯孫權,便連忙奔上前去,俯身拜道:“貧道吳中拜見吳侯。

    ” 孫權微一怔之間,魯肅已向孫權介紹道:“這位是東吳異士吳中,他奉了周都督的令旨,前來面谒主公,并有都督的密函呈送。

    ” 孫權聽說周瑜有密函送來,所托的人又是這位陌生的吳中,他心中好生奇怪,也顧不得詢問吳中的來曆,當即道:“吳先生有都督的密函麼?這便呈上給我看看吧。

    ” 吳中不敢怠慢,将周瑜的密函取出,雙手向孫權呈送。

     但密函裡面到底說什麼,吳中一路有魯肅随行,根本毫無機會也不敢窺看。

     孫權接周瑜密函,即拆而細視。

    但見周瑜的密函道:“吳侯謹鑒:瑜所謀之事,不料竟生變故,今既已弄假成真,唯有另以妙計應付。

    瑜以為,劉備乃當世之雄,既有關羽、張飛、趙雲之武,又有諸葛亮奇謀之才,必不甘居人下者也。

    送書之人,乃東吳異士吳中,依臣觀察,他确實有玄學之術,更可以其風水妙法之術揚孫抑劉,消去劉備的王者之氣,令其甘心作東吳之臣屬,若如此,則荊州五郡必重歸東吳手中。

    我以為,主公一面可采納吳中之法,另一面以色刀削志之計,為劉備築宮室,供其居住,更多選美色玩好,以喪其心志,令其與諸葛、關、張、趙等疏遠,進而向來吳臣服,乖乖獻回荊州五郡。

    劉備非池中之物,切勿放縱離去,否則如龍得雲雨,一旺而不可制控。

    草草不恭,望主公明察。

    ” 孫權閱罷,周瑜的用意,他已了解在胸,唯一不明白的是,周瑜素來不信鬼神之道,如今怎會如此重用此道中人呢? 孫權目注吳中,道:“周都督力薦先生給我,且請先生細析,何謂揚孫抑劉之風水妙法呢?” 吳中一聽,知周瑜已欣然采納其法,更向孫權推許。

    他心中不由暗喜,連忙向孫權道:“回吳侯,貧道所施之風水大法,乃以強陰吸弱陽龍氣之妙用也。

    ”于是他将勘察孫、劉兩家的祖宗龍氣強弱之分,再以彼以嫡親血脈合體,便可達其陰陽吸納的風水大法,詳細向孫權析述一番。

     孫權認真的傾聽吳中的陳述,中途不見插話,顯得十分耐心。

    中青年時期的孫權,在處政的态度上,雖不能稱英明果斷,但卻的确是聽賢納谏,這也是東吳在孫權手上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孫權沉吟思忖,好一會,才忽地欣然點頭道:“吳先生所言,雖然玄妙,令我難于盡信。

    但既然周都督亦贊同先生之法,想必不虛也。

    但我妹雖然是孫氏的嫡親血脈,同出于先父,但她為女陰之屬,難道亦可如男陽子孫一般,吸納祖宗龍脈地力嗎?” 吳中欣然說道:“因吳侯,于風水地脈而言,能吸承祖宗元龍之氣之人,不分男女陰陽,但看其自身本命。

    先朝西周犬戎國之女褒拟,不正是承納了褒氏一族的淫羊龍脈地力,以其強陰之氣,一舉克滅周幽王之弱陽,緻令西周傾覆嗎? 如今吳侯孫氏一脈與劉氏一脈,其陰陽相吸的原理,亦一般如是也。

    ” 孫權一聽,心中不由一動,因為西周犬戎國之女褒拟,當年我烽火戲諸侯,令西周一朝亡國的史實,是千真萬确的奇聞,孫權自幼博覽群書,怎會不知道?他當下不由欣然笑道:“昔時褒拟烽火戲諸候,令西周亡國奇聞,我亦知之甚詳。

    但如此一來,我妹豈非成了當年的妖姬褒拟,而劉備則變作周幽王嗎?我的施為,天下人又将如何評斷?” 吳中呵呵笑道:“如今天下群雄競逐,但能穩疆固土、興旺國家之法,皆無不可為也。

    ” 孫權一聽,不由又點了點頭。

    他仍有點猶豫,便轉向魯肅,道:“子敬乃老實人,且如實告知孤,吳先生此法是否可行?” 魯肅沉吟不語,好一會,才決然說道:“我雖不懂此等玄學之法,但此法若能奏效,則既可顧全孫、劉聯盟大局,令曹操不敢輕易南犯;又可和平得回荊州五郡,孫、劉兩家成了自家人,必可合力抗曹,不失為目上唯一可行之辦法也。

    ” 孫權一聽,即呵呵大笑,道:“子敬如此判斷,我就無疑慮了!一切就依周都督和吳先生之法行事吧。

    ” 第二天一早,孫權即入内宮拜見吳國太。

     孫權向吳國太道:“兒近日與劉玄德相處,甚覺融洽,看來母親招他為婿,乃獨具慧眼也,兒對此亦再無疑慮,為表心意,我決定為劉玄德造一所華美宮室,供玄德和我妹夫婦居停;更廣設玩好,令玄德有如在家之感、他留在柴桑居住,豈非可以與母親日夕相見,承歡膝下麼?母親之意如何?” 吳國太一聽,不由大喜,欣然笑道:“好!權兒這般處置,甚合我心,這才是我的孝順兒,令臣民景仰啊!我女和劉備的親事一切便由你辦理吧。

    ” 孫權心中亦一陣欣慰,暗道:“此計不但可讨母親歡心,又可發旺東吳王氣,更可得回荊州五郡,實一舉三得之妙法也! 他拜辭了吳國太,返回侯宮,即毫不猶豫下令速造宮室,廣設玩好,力求令劉備留連忘返。

    一面又下令為劉備和孫妹籌辦婚禮。

     很快,一切便籌辦妥當,孫權又請吳中擇了吉日,舉行隆重盛大的國婚喜事。

     大婚當日,宮中廣設盛宴一百席,所有東吳重要的文武大臣,幕僚貴賓,以及趙子龍、司馬芝等劉備的随從均為座上客。

     孫權又以兄長的身份,與吳國太、喬國老一同為孫妹和劉備主持婚禮。

     這一場孫、劉聯婚的大禮,十分隆重,十分盛大,連身為當事人的劉備,亦為之由衷贊歎。

     吳國太亦老懷大慰,深慶孫家得此乘龍怏婿。

    趙子龍見婚禮十分隆重認真,吳國太和喬國老又同為劉備的主婚人,料想其中絕無虛詐,心中也十分放心。

    他放開疑慮,與司馬芝開懷暢飲。

     司馬芝亦是平生第一次參加這等隆重、熱鬧、盛大的國婚大宴,她但感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心中充滿驚喜;身邊又有趙子龍作伴,令她備感歡欣。

    這位含笑春花龍脈快樂之女,平生第一次嘗到什麼是真正的快樂了。

     最快樂的當然是新郎劉備,他鐘愛的甘夫人病逝,雖然是大業未成,不敢過于縱情酒色,但劉備正當壯年,血氣仍旺,自然不可一日無妻。

    今番東吳招婿,雖然隐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