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

關燈
就在此時,劉備耳際忽地響起一聲嬌喚,劉備不由怔了怔,又定了定神,先向窗外天際瞥了一眼,那懸于天際的白兔光華,此時早已消逝不見。

    劉備不由喃喃說道:“夫人啊!你可見到外面天際的奇景?” 發着嬌喚的是孫夫人,也聽劉備的喃喃自語,不由微吃一驚,她仰起光裸的玉體向窗外瞧了瞧,不由又嬌慎說道:“夫君啊!妾身正沉迷于夫君的歡愛,怎會分神窗外啊!你莫非有甚難言心事另行通知?”孫夫人冰雪聰明,很快便窺中劉備的心思。

     劉備一聽,心中不由吃了一驚,他尚未摸透孫夫人的心意,慌忙掩飾道:“夫人多心了!劉備在此間快樂無比,怎會有甚難言心事呢?劉備因夫人你太迷人了,心神才有點迷醉罷了。

    ” 劉備說罷,也不敢再分心冷落了孫夫人,大手一環,将孫夫人嬌美的玉體抱住,情意綿綿的重新親熱起來。

     在劉備心中,極不尋常的一晚很快過去了。

     第二天一早,劉備正與孫夫人在新房調笑,一名侍婢匆匆而進,向劉備報道:“禀新貴人,宮外趙子龍說有緊急事求見。

    ” 劉備一聽,似乎立刻觸動了什麼,神色先是微微一變,随又向侍婢含笑道:“原來是我的愛将趙雲,他必定是怕我終日飲酒大多,前來相勸。

    他一番心意倒不可令他失望,這便請他人外堂相見吧。

    ” 劉備說罷,便與侍婢一道出去外堂,不一會,趙子龍大步走進來,先向劉備拜見,待劉備摒退侍婢,才忽地驚惶說道:“主公深居華堂,難道已忘記荊州了麼?” 劉備甚少見趙子龍如此驚惶神态,不由吃了一驚,忙道。

     “荊州有孔明坐鎮,我心甚安,可有甚事發生呢?” 趙子龍道:“昨晚軍師派人潛入東吳,報說曹操欲報赤壁敗折之仇,起精兵五十萬,一路殺奔荊州而來!事勢危急,軍師促請主公速回荊州議事。

    ” 劉備心中不由一動,他出乎趙子龍的意料,竟毫不猶豫,立刻便道:“子龍,我也正有此意!但須先與夫人商議妥當,才方便行事。

    ” 趙子龍未知劉備的心思,忙道:“主公若和夫人商義,夫人乃孫權之妹,必維護東吳的利益,她怎會甘心放主公回去呢?不如今晚便速離去,遲則生變埃”劉備卻從容的微笑道:“子龍放心,此事我自有主意,你且先返軍營,靜候消息便是。

    ” 趙子龍心中不安,又報說一番荊州軍情的危急,這才悶悶不樂的告退,先行返回駐地去了。

     劉備返回内堂,入見孫夫人,并且面容憂傷,雙目流淚,卻無片言隻語。

     孫夫人吃驚道:“夫君,剛才趙子龍求見,莫非真有緊急事麼?” 劉備搖搖頭,道:“非也,劉備隻因念及半生漂泊異鄉,生不能侍奉雙親,死不能祭祀宗祖,乃大逆不孝也。

    如今年近歲晚,因此感觸而已。

    ” 孫夫人嗔道:“夫君休得瞞我!剛才侍婢已報知,趙子龍來說荊州軍情危急,你欲回去,為甚卻推說祭祖思鄉?” 劉備一聽,不由大吃一驚,他尚未摸透孫夫的心思,唯恐她向孫權密告,那他便決計不能生返荊州了!劉備惶急之下,不由跪在孫夫人面前,流淚哭告道:“夫人既然知悉,劉備怎敢隐瞞?隻因劉備不返荊州,令荊州陷于曹操之手,劉備必被天下人恥笑,但欲返又舍不得夫人相離,因此心中煩惱,不知如何取舍?” 不料孫夫人一聽,竟毫不猶豫道:“若然為此,夫君又何必煩惱?妾已事君為夫,當伴君左右,你去哪兒,妾亦相随便了。

    ” 劉備一聽,心中稍安,但仍不放心,又道:“夫人雖有此心,但國太與吳侯怎肯放夫人遠走?夫人若明大義,便容我暫時向夫人辭别吧。

    ” 孫夫人道:“夫君放心,母親鐘愛于我,我必求得母親允準,随君同返荊州。

    ” 劉備仍猶豫道:“就算國太肯放我夫妻離去,吳侯亦必定阻止!屆時我的生命就不保了。

    ” 孫夫人怒道:“有我在,誰敢傷害于你?夫君既然怕我兄阻擋,不如趁年終歲晚,推說拜祭先祖,悄悄到江邊登船離去也可。

    ” 劉備不料孫夫人已傾心相待,不由大喜謝道:“得夫人如此深明大義,此恩此德,劉備必永世難忘也。

    ” 夫妻二人商量妥當,即分頭行事。

     劉備派人請趙子龍到來,密告道:“過幾天便是大年初一,我已與夫人商量妥當,趁此推說往祭先祖,趁機離去!你可先引軍兵打獵為名,出城于官道等候,與我和夫人會合後,一同速返荊州。

    ” 趙子龍一聽,心中不由大喜,暗道:諸葛義兄果然神機妙算,他的青犁符——錦囊妙法果然奏效,雖然僅過了三日三夜,但主公的雄心鬥志又再重振也!趙子龍此時也不敢說話,隻是欣然的答應道:“主公放心,趙子龍必保你和夫人安然回返。

    ” 趙子龍拜辭劉備,先行返回駐地,準備一切去了。

     另一面,孫夫人與劉備一同前去拜見吳國太。

    吳國太見女兒與劉備十分恩愛,不由老懷大慰,吩咐于内堂設安宴,款待女兒和女婿。

     席間,孫夫人趁吳國太高興,向她求告道:“母親啊,夫君的先祖父母,均葬于故鄉涿郡,千裡迢迢,未能往祭,心中傷感。

    欲趁正月初一,前去江邊,望北遙祭,請母親恩準。

    ” 吳國太一聽,即欣然道:“此乃大孝之道也,我豈會不允? 你雖然未識翁姑之面,同夫君前去拜祭,亦是孝婦之道也。

    ” 劉備和孫夫人向吳國太拜辭,返回新宮,秘密收拾行裝細軟,準備動身。

     眨眼已過了三日,這一天,便是正月初一。

    依慣例,吳侯孫權大宴群臣。

    說也奇妙,孫權曆年新春之宴,均僅飲數盅酒,自始至終十分清醒,今日的新春大宴,不知為甚,也許是見劉備已受困于他的美人陰陽計,荊州複歸有望,心中欣喜,多喝了幾杯,不覺沉沉大醉,孫權這一醉,便由早至晚不醒了。

     周瑜、魯肅等大臣不覺甚感驚奇,暗道:吳侯平日酒量極佳,今日怎的喝了數杯,便如此沉醉不醒?但孫權身力一方之主,他飲醉了酒,連周瑜、魯肅等心腹大臣亦不敢去驚擾。

     魯肅已甚信服那精幹玄學的道士吳中,眼見劉備忽然有此異變,欲尋他詢問。

    但吳中自獲孫權厚賞大批财物後,早就離開柴桑,到各地風流快活享受去了。

    因此魯肅雖然為孫權擔憂,卻束手無策。

     就在當天上午,劉備和孫夫人告準吳國太後,便藉往江邊祭祖為名,悄悄的乘車騎馬,僅帶數名恃從,便離開新宮,出了柴桑城,來到城外的官道。

     城外的官道上,趙子龍和司馬芝早率領五百軍士,乘馬、步行,在此等候。

    與劉備和孫夫人的車駕會合後,一路向北面的江邊疾速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