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卧龍鳳雛
關燈
小
中
大
”
阚澤道:“我不笑你,隻笑黃蓋空負一腔誠意,卻不帶眼識人埃”曹操道:“我如何不識人?”
阚澤道:“要殺便殺好了,何必多問。
” 曹操道:“我深知奸僞之道,你這條計,瞞别人可以,豈能瞞我?” 阚澤道:“我等如何用計?” 曹操冷笑道:“我說出來,教你死而無怨!黃蓋既然有心降我,為何書上不約定時日?這分明是其心不誠,教你前來詐降。
” 阚澤一聽,又仰大大笑,曹操被他笑得疑心更重,怒道:“你的破綻已被我識破,還敢笑麼?” 阚澤停住不笑,轉而肅然說道:“丞相豈不聞‘背主之約,不可定期’兵法麼?若約定日期,屆時卻不能動手,新主又不來接應,事必洩漏,因此隻能尋機而行,方可成事,你不明此理,枉殺好人,我為何不笑?” 曹操一聽,沉吟不語,他的疑心似被阚澤肅然罵去一半,但仍存一半,一時間難于決斷。
阚澤心中亦開始有點忐忑不安了。
就在此時,有人入帳,在曹操耳邊悄語一句,又呈上一封書函。
曹操立刻拆開細閱,神色逐漸舒緩,轉而欣然自得了。
阚澤暗道:“這必是詐降的蔡和、蔡中二人,有密函送到,報知東吳軍中發生的動态了。
” 果然曹操閱罷書函,就連其餘的一半疑心亦打消了,離座下階親自替阚澤松綁,日中道:“我國東吳有孔明、周瑜聯合為謀,不得不防,誤犯尊駕,請勿介懷,你二人建此大功,日後受封,必在衆人之上。
” 阚澤知曹操已入局,仍道:“我等非為封賞而來,實乃應天順勢,以助漢室一統而已。
” 曹操大喜,吩咐置酒款待阚澤,席間,曹操又對阚澤道:“請先生再回江東,與黃蓋約定,若打算出降,先報訊來,我當以兵接應。
” 阚澤答應了,曹操又賜大批金帛,阚澤卻一概不受,隻說尚未建功,不敢收此大禮,當晚,阚澤又駕快船返回江東。
不久,在甘甯水寨的蔡和、蔡中二人,又說動甘甯,答應降曹,蔡和、蔡中見立此大功,又連忙寫信去給曹操,報知喜訊。
曹操接蔡和、蔡中二人密函,心中又驚又喜又疑,接而又有黃蓋的書函送到,說現下未能尋到機會,不久但見有戰船上插青牙旗的,便是他來降的訊号。
曹操連接兩封密函,心中驚喜交集,疑心又起,連忙召集衆謀士商議,如何證實黃蓋、甘甯二人是否真降。
座中蔣于正為前次入東吳之事惴惴不安,此時見有機會将功補過,便連忙道:“我願再去江東探聽虛實,誓死探悉實情,回報丞相。
” 曹操大喜,當即令蔣于即日啟程,駕船赴三江口東吳水寨而去。
此時,在長江三江口長江與漢水交彙之處一帶數百裡地域,戰雲密布,驚世大戰一觸即發。
一面是長江北岸的烏林山,山上是曹操連營數百裡的陸寨,山下長江江面,是曹操的龐大水寨,以及數百艘戰船、戰艦、兵力達二十萬,再加上漢水西面,鎮守樊城、襄陽一帶的曹洪大軍,曹操用以南攻的部隊水陸大軍,便約達八十萬。
八十萬大軍,展開一個扇形之網,罩向荊州東部的江夏、夏口,以及江東六郡八十一州。
曹操的中軍大營,有時設于烏林山上,有時又移到山下的江邊水寨。
另一面是長江南岸的赤壁山,在聳于江邊的峭壁下面,是東吳軍的水寨,以及百餘艘戰船,戰船比曹操的戰艦細小,但速度卻比曹軍快,東吳水軍統帥是周瑜,此時他統率隔江與曹操對峙的兵力隻有三萬餘人,相較于曹軍,兵力十分懸殊,但在保家衛國有激勵下,軍心卻十分堅穩,戰意亦十分高昂。
再一面是扼守鄂州東長江南岸的樊口的劉備、劉琦軍。
劉備與劉琦合計的兵力隻得二萬餘人,戰船僅得三十餘艘。
劉備抗曹的司令部便設在樊口,與三江口東面的赤壁山的東吳大軍相隔五十裡,與三江口北岸的烏林山曹操大軍相距亦僅數十裡。
長江三江口一帶數百裡的地域上,北面是烏林的曹操大軍,東面是赤壁的周瑜水軍,南面則是最弱的樊口劉備軍。
一強一弱,隔了一道大江,虎虎相對,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猶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這一場大戰,于曹操而言,是急欲吞并天下之戰,對孫權的東吳而言,則是保家衛國的艱苦抗戰;而對劉備來說,卻是一場事關自身之生死存亡的哀兵之戰。
曹操得意洋洋、傲視天下;孫權力保國衛家,苦苦抗争;劉備已再無退路,決心以哀兵一戰,以求生存。
此時此刻,三分天下的天機大勢,其演進的勢格,更是顯得非常的神秘奧妙。
大機大勢到底如何變,未到最後的一刻,似乎仍然是一個無
” 曹操道:“我深知奸僞之道,你這條計,瞞别人可以,豈能瞞我?” 阚澤道:“我等如何用計?” 曹操冷笑道:“我說出來,教你死而無怨!黃蓋既然有心降我,為何書上不約定時日?這分明是其心不誠,教你前來詐降。
” 阚澤一聽,又仰大大笑,曹操被他笑得疑心更重,怒道:“你的破綻已被我識破,還敢笑麼?” 阚澤停住不笑,轉而肅然說道:“丞相豈不聞‘背主之約,不可定期’兵法麼?若約定日期,屆時卻不能動手,新主又不來接應,事必洩漏,因此隻能尋機而行,方可成事,你不明此理,枉殺好人,我為何不笑?” 曹操一聽,沉吟不語,他的疑心似被阚澤肅然罵去一半,但仍存一半,一時間難于決斷。
阚澤心中亦開始有點忐忑不安了。
就在此時,有人入帳,在曹操耳邊悄語一句,又呈上一封書函。
曹操立刻拆開細閱,神色逐漸舒緩,轉而欣然自得了。
阚澤暗道:“這必是詐降的蔡和、蔡中二人,有密函送到,報知東吳軍中發生的動态了。
” 果然曹操閱罷書函,就連其餘的一半疑心亦打消了,離座下階親自替阚澤松綁,日中道:“我國東吳有孔明、周瑜聯合為謀,不得不防,誤犯尊駕,請勿介懷,你二人建此大功,日後受封,必在衆人之上。
” 阚澤知曹操已入局,仍道:“我等非為封賞而來,實乃應天順勢,以助漢室一統而已。
” 曹操大喜,吩咐置酒款待阚澤,席間,曹操又對阚澤道:“請先生再回江東,與黃蓋約定,若打算出降,先報訊來,我當以兵接應。
” 阚澤答應了,曹操又賜大批金帛,阚澤卻一概不受,隻說尚未建功,不敢收此大禮,當晚,阚澤又駕快船返回江東。
不久,在甘甯水寨的蔡和、蔡中二人,又說動甘甯,答應降曹,蔡和、蔡中見立此大功,又連忙寫信去給曹操,報知喜訊。
曹操接蔡和、蔡中二人密函,心中又驚又喜又疑,接而又有黃蓋的書函送到,說現下未能尋到機會,不久但見有戰船上插青牙旗的,便是他來降的訊号。
曹操連接兩封密函,心中驚喜交集,疑心又起,連忙召集衆謀士商議,如何證實黃蓋、甘甯二人是否真降。
座中蔣于正為前次入東吳之事惴惴不安,此時見有機會将功補過,便連忙道:“我願再去江東探聽虛實,誓死探悉實情,回報丞相。
” 曹操大喜,當即令蔣于即日啟程,駕船赴三江口東吳水寨而去。
此時,在長江三江口長江與漢水交彙之處一帶數百裡地域,戰雲密布,驚世大戰一觸即發。
一面是長江北岸的烏林山,山上是曹操連營數百裡的陸寨,山下長江江面,是曹操的龐大水寨,以及數百艘戰船、戰艦、兵力達二十萬,再加上漢水西面,鎮守樊城、襄陽一帶的曹洪大軍,曹操用以南攻的部隊水陸大軍,便約達八十萬。
八十萬大軍,展開一個扇形之網,罩向荊州東部的江夏、夏口,以及江東六郡八十一州。
曹操的中軍大營,有時設于烏林山上,有時又移到山下的江邊水寨。
另一面是長江南岸的赤壁山,在聳于江邊的峭壁下面,是東吳軍的水寨,以及百餘艘戰船,戰船比曹操的戰艦細小,但速度卻比曹軍快,東吳水軍統帥是周瑜,此時他統率隔江與曹操對峙的兵力隻有三萬餘人,相較于曹軍,兵力十分懸殊,但在保家衛國有激勵下,軍心卻十分堅穩,戰意亦十分高昂。
再一面是扼守鄂州東長江南岸的樊口的劉備、劉琦軍。
劉備與劉琦合計的兵力隻得二萬餘人,戰船僅得三十餘艘。
劉備抗曹的司令部便設在樊口,與三江口東面的赤壁山的東吳大軍相隔五十裡,與三江口北岸的烏林山曹操大軍相距亦僅數十裡。
長江三江口一帶數百裡的地域上,北面是烏林的曹操大軍,東面是赤壁的周瑜水軍,南面則是最弱的樊口劉備軍。
一強一弱,隔了一道大江,虎虎相對,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猶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這一場大戰,于曹操而言,是急欲吞并天下之戰,對孫權的東吳而言,則是保家衛國的艱苦抗戰;而對劉備來說,卻是一場事關自身之生死存亡的哀兵之戰。
曹操得意洋洋、傲視天下;孫權力保國衛家,苦苦抗争;劉備已再無退路,決心以哀兵一戰,以求生存。
此時此刻,三分天下的天機大勢,其演進的勢格,更是顯得非常的神秘奧妙。
大機大勢到底如何變,未到最後的一刻,似乎仍然是一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