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

關燈
容納皇叔?” 孔明道:“吳臣處雖難久居,但為勢所逼,不得不往投奔,然後再思别策。

    ” 魯肅有心與劉備聯合抗曹,然後趁勢奪取荊州,如今見孔明卻有害怕曹操之意,準備北逃,心中不由着急,忙道:“江東孫将軍虎踞九郡,兵精良足,又極敬賢禮士,江東民心歸附,根基穩固。

    我為皇叔着想,不如派心腹之人,到江東一行,與孫将軍聯合,共抗強曹,方為上策。

    ” 孔明心中微笑,但口中卻道:“皇叔與孫将軍素無交往。

     此去恐怕徒費唇舌而已,而且亦無心腹之人可差遣往江東也。

    ” 魯肅見孔明口氣已有所松動,心中大喜,忙道:“先生兄長,現正在江東任參謀之職,旦夕盼望與先生相見,若先生願去,魯肅願意向孫将軍引見先生,然後共商抗曹大事。

    ” 孔明尚未答話,劉備已急忙道:“孔明先生是我的老師,片刻不可分離,怎能赴江東?”魯肅再三相請孔明赴江東一行,劉備依然不許。

     孔明道:“事勢急迫,江東之行,隻怕不能不去了。

    ” 劉備這才依計,答應讓孔明赴江東一行,魯肅這才欣然笑了,并向劉備反覆保證,必保孔明安然無恙。

     當下,孔明向劉備、劉琦告辭,他連一個親兵也不帶,僅由雕雪以師妹的身分随行而已,魯肅見孔明對他十分信任,心中不禁甚為感動,暗下決心,無論如何亦保證孔明的人身安全。

     孔明和雕雪,登上魯肅原來的輕舟,一路向長江中遊的柴桑郡使去,長江中風平浪靜,一路十分暢順。

    快抵達柴桑郡時,魯肅特地向孔明囑道:“待會兒見到孫将軍,千萬不可洩露曹操勢大,兵多将廣。

    ” 孔明微笑道:“子敬兄放心,一切我自會妥善應對。

    ”船到柴桑郡,由于有魯肅在場相伴,江東兵将不但不加盤查,反而十分禮敬,因此一路十分順利。

     魯肅帶孔明、雕雪上了岸,進入柴桑中。

    魯肅先安排孔明和雕雪到館驿中暫歇,他自己則立刻趕去見孫權。

     此時孫權正聚集文武大臣,于朝堂中議事。

    魯肅進入尚未站穩,孫權迫不及待的探問道:“子敬往江夏,可探聽到曹軍的虛實動靜?” 魯肅道:“大略之情已知,但容後再向主公呈報。

    ” 孫權一聽,便将一封檄文遞給魯肅,道:“此乃曹操派人送來江東,我先将來使打發走了,再商議應付。

    ” 魯肅接過曹操的繳文,但見上面寫道:“孤近日奉天子之命,讨伐各等叛逆,旌旗所指,各方歸順,如今孤統兵百萬,上将千員,欲請孫将軍前來江夏,共同讨伐劉備,同分荊州土地,日後永結盟好,請勿猶豫觀望,以免自誤。

    ” 魯肅閱罷,心中怒道:此乃招降之書也。

    但亦不敢魯莽,先向孫權問道:“主公打算如何處措?” 孫權猶豫說道:“是否答應,我尚難下定論。

    ” 此時,孫權的心腹大臣張昭忙道:“曹操擁百萬之衆,挾天子之名,以征西方,拒抗則名不正,言不順也。

    而且江東之所以能北拒曹操,偏安江東,全憑長江天險。

    如今曹操已得到荊州,占據長江要津,則長江天險,已非江東獨擁,天險地利己失,勢難與曹軍相抗。

    以我之見,宜向曹操降順為上策也。

    ” 在座的衆謀士均異口同聲道:“張司馬之言,正是我等這意也。

    ” 孫權一聽,作聲不行,但似仍猶豫不決。

     張昭見狀,又連忙催促道:“主公切勿猶豫,否則必生動亂,降曹則東吳民安,江東六郡可保。

    ” 孫權垂首不語。

    一會,忽道要進内更衣。

    魯肅一見,緊随于後,孫權十分敬重魯肅,知他必有話對自己說,便入後堂,執着魯肅之手道:“子敬何以教我?” 魯肅怒道:“剛才衆人之義,并非為将軍你着想,乃以求一已之私利也。

    ” 孫權忙道:“為什麼?” 魯肅道:“江東任何人皆可以降曹,必有高官厚祿,但将軍降曹,還能安坐江東麼?荊州劉琮降曹之後,不知所蹤,或已被曹操殺害,前車可鑒也。

    ” 孫權一聽,不由長歎一聲道:“衆士所言,我亦知皆為謀自保,非為我着想也,隻有子敬你,才是忠心為我啊!不過曹操近已得荊州雄厚兵權,勢大如天,恐難抵禦。

    ” 魯肅忙道:“曹操勢雖大,不可力抗,難道不可智取麼? 我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