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

關燈
此時,在江東方面,荊州被曹操進攻,劉表已死,荊州僅餘江夏劉琦未降曹操的急報,接二連三的飛傳到江東都會柴桑。

     孫權在柴桑,正驚疑間,又接報曹操連夜直取江陵長江上遊要津,以及中遊漢津渡口。

    孫權亦知曹操的下一個目标,必定是他的江東九郡,他于是連忙召集幕僚面議,如何應付目下的險惡形勢。

     孫權的大臣魯肅道:“荊州與江東相鄰,山河險固,錢糧充裕,主公若趁勢占取,乃一統天下,帝王大業之根本也,如今荊州大部已落入曹操手中,江東便定接受曹操威協,其中僅剩江夏尚為劉琦、劉備占據,可作緩沖,因此宜前去江夏,就近打探消息,若能說服劉備,與我共抗曹操,然後侍機攻取荊州、則江東大事成也。

    ” 孫權贊同魯肅的見解,于是魯肅便以劉表之死,江東向劉琮吊喪為名,乘船沿長江而進,開赴江夏。

     在江夏,孔明日夜訓練劉琦的水軍,劉琦視孔明為他的救命恩人,又知他是用兵奇才,一切均言聽計從,待孔明如師如友。

    而且劉琦亦深知,他已面臨生死關頭,他的弟弟劉琮已破暗害,令劉琦連投降的念頭也不敢萌生,他除了依靠劉備、孔明之力,抵抗曹操外,幾乎已無任何生路可走了。

     這一日,孔明與劉備、劉琦,在江夏府衙中商議抗曹大計,孔明道:“曹操勢大,憑江夏之力,恐難抵抗。

    我們唯有東聯孫權,以作援應,令江東與曹操相鬥,則我軍便可以從中伺機取得有時利機破敵也。

    ” 劉備道:“江東人才濟濟,必有深謀遠慮之士,先生鼓勵之計,隻怕被其識破也。

    ” 孔明微笑道:“如今曹操勢大如日中天,江東直接受曹操威協,其下一目标,必定是江東孫權,此點孫權方面必已有判斷。

    江東力求自保,亦必定不得不與我聯合,此舉乃各取其利,不容江東猶豫也,隻要曹操與孫權互相吞并之勢已成,便于我軍十分有利,若江東勝,則共同消滅曹軍,以取荊州,若曹軍勝,則我趁勢揮軍東進,以攻取江東,江南之地。

    ” 孔明在此時所論,便是他在赤壁之戰前夕,為劉備制定的戰略大計了。

    而日後情勢的發展,亦基本按孔明的戰略大計演進。

    諸葛孔明的洞察先機,運用機謀,于絕對的劣勢中,周旋于兩大強勢之間,從中制造有利的戰機,他對兵略機謀的靈活運用,簡直已達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正商議間,忽報江東孫權派魯肅前來吊喪,他的舟船已泊江夏岸邊了。

     孔明一聽便笑道:“我計可以實施了。

    ”他一頓,間劉琦道:“當日孫策去世,荊州有派人往江東吊喪嗎?” 劉琦道:“江東與我家有殺人世仇,怎會有吊喪之通禮?” 孔明笑道:“如此,則魯肅此行,井非前來吊喪,而是實地探聽我軍及曹軍動态也。

    ” 孔明又轉向劉備道:“等會魯肅到來,若問曹操的動靜,主公隻說不知,他再三追問,主公便說可問諸葛亮。

    ”劉備欣然稱是。

     不一會,魯肅果然已抵江夏劉琦府衙,向劉琦慰問一番,劉琦便請魯肅與劉備相見。

    劉備、劉琦請魯肅入後堂飲酒相叙,一杯未飲完,魯肅迫不及待說道:“久聞劉皇叔大名,無機會拜見,今日幸會,甚感快慰,近日聽聞皇叔與曹操惡戰,必知其虛實,務請皇叔說好嗎?” 劉備一聽,便依孔明安排,微歎口氣道:“劉備兵微将寡,聞曹軍将至便須撤退,怎知其虛實?” 魯肅忙道:“但聽聞皇叔有諸葛孔明相助,神機妙算,一場大火,将曹軍燒得失魂落魄,為甚卻說不知曹軍虛實呢?” 劉備道:“一切均由孔明定計,欲知其詳,除非問孔明了。

    ” 魯肅一聽,便忙道:“孔明在此麼?請引魯肅與其相見。

    ” 劉備也沒推辭,便派人請孔明出來,與魯肅見面。

    兩人互作禮拜,魯肅便又急道:“魯肅素聞卧龍先生之名,令兄諸葛瑾亦在江東參政,久欲拜見,今日幸會,目下曹操之勢,敢請先生指點一二。

    ” 孔明微笑道:“曹操之奸計,我已盡悉,可惜力量微弱,未能破之,故唯有避開了。

    ” 魯肅道:“然則劉皇叔留在此地便滿足了麼?” 孔明道:“皇叔與蒼梧大守吳臣有交情,準備前去投奔。

    ” 魯肅一聽,不由微一怔,不解道:“吳臣糧少兵微,自身難保,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