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
關燈
小
中
大
江東的孫權,均十分險惡,稍有差錯,便必全軍覆沒。
孔明隆中隐居的這一段日子,早已洞悉這一大片江北、江南、江東的地理形勢,目下險惡态勢,他豈會不了如指掌? 此時劉琦惶急,向孔明問計,孔明微一沉吟,便斷然說道:“目下江陵己不宜進攻,宜緊守江夏、夏口、漢津三大長江中遊要津。
雲長先率軍就近到漢津要道阻擊曹軍,我料主公知江陵不可進,必斜進漢津,雲長此舉,亦可順勢接應主公。
劉公子則遠赴夏口,點水軍開赴漢津接應。
江夏、夏口已不容有失,我定要保之,再徐圖抗曹大計。
” 劉琦和關公一聽,均立刻贊同,劉琦和孔明,連夜趕往夏口,點水軍駛去漢津接應。
關公則率江夏軍萬餘兵力,風馳電掣,從陸路直插漢津。
關公在漢津出口埋伏,果然不久曹洪便馳到了。
此時曹洪一見關公兵多勢衆,陣勢嚴整,他先前已吃過孔明火燒新野的大虧,連他自己亦被燒掉了一層臉皮,此刻見關公埋伏閃出,心中不由大駭,立即勒馬向身後諸将歎道:“今回又中孔明之計矣……大軍速退三十裡,待報知丞相再作打算……”曹洪已被孔明的神機妙算吓昏,他隻要稍遇埋伏,便如見鬼似的速速後退。
關公也不敢大意,略作追殺,便即迅速回馳,到另一面與劉備會合,劉備見到關公,獲悉孔明已作周詳部署,心中這才稍定。
關公已先于漢津準備了船隻,他接劉備等人後,便着副将率騎兵從陸路先返江夏,他自己親自護送劉備等,從水路開赴夏口。
運送劉備等人的戰船,駛了一段,将入夏口水道時,忽聽南面戰鼓震響,舟船無數,順風揚帆而來,劉備不由大驚,暗道:若是曹軍戰船則劉備必葬身大江了。
劉備正驚惶間,南面的戰船已然駛近,為首一隻大船,船頭上挺立一将,白袍銀铠,大呼道:“叔叔勿驚,小侄劉琦前來接應。
”而在劉琦身邊。
見一人綸巾道服,正是劉備望眼欲穿的先生孔明,劉備一見,心中這才大定,他不由以手加額,慶幸說道:“幸保先生不失,我必又轉危為安了。
” 孔明劉備過船相見,孔明斷然的作出部署,令關公率五千軍鎮守夏口,他自己和劉備、劉琦、張飛、趙子龍諸将,則先赴江夏,訓練江夏水軍,準備迎擊曹操大軍的進攻。
另一面,曹操親率四十萬大軍,于當陽長闆坡轉向西南面,直插百裡外的長江上遊要津江陵。
曹操大軍抵達江陵,劉表舊屬知不能抵抗,即出城投降。
曹操兵不血刃,便已占取江陵。
曹操心料曹洪的十萬大軍,必已追殲劉備的殘餘,并順勢攻取漢津。
他此時十分得意,雄心勃勃,向衆将道:“今荊州局勢已定,荊州軍三十萬水陸兵已為我用,我決進取江東孫權。
” 不料就在此時,漢津方面,曹洪派來報告的快馬,已入帳向曹操報道:“曹将軍向丞相禀報,他于漢津遇伏,被孔明預先伏下關公一支精兵所退,将軍雖然已攻取漢津,卻被關公将劉備接應送走,此時已據守江夏、夏口要津了。
” 曹操一聽,不由吃了一驚,心道孔明真神機妙算,他顯然已洞悉我的下一個目标,乃江東孫權!因此搶占江夏、夏口兩大要津,我欲迅速攻取江東大計,隻怕因此而受阻了。
曹操心中忖念,口中卻從容的笑道:“回去告知曹将軍,不必驚慌,我自有妙計破孔明。
暫時按兵勿動,一切依我調令行事。
” 曹洪派來的使者走後,曹操這才轉而向荀攸道:“今劉備已據江夏、夏口,他以兩地作為犄角之勢,易守難攻;且劉備有孔明相助,必東聯孫權,則成我心腹大患也,你以為當用何策破之?” 荀攸一聽,不由微歎口氣,道:“我所擔心的,正是一旦讓劉備逃脫,憑他的面子,江夏劉琦必全力相助以求自保。
而孔明洞悉先機,亦必先赴江東,尋求與孫權聯合抗我大軍進攻,若劉備、孫權兩者聯手,則丞相東取孫權的大計,便必定困難重重了。
” 曹操一聽,便知荀攸對曹洪追擊不力,放走劉備,十分不滿了。
但曹操對他的親将素來護短,極不欲再論究曹洪之失,便接口笑道:“幸而曹洪将漢津攻占,則長江中、上遊要津,要便穩據,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我不懼江東孫權了,但如何打破劉備與孫權的聯合,倒不得不花費一悉思量。
” 荀攸一聽,他深知曹操對他曹氏、夏侯氏親将護短的脾性,便不敢再在曹洪失策之事上糾纏,轉而道:“對江東孫權,宜軟硬兼施。
要先以大軍向其威懾,然後遣使往江東,請孫權出兵,與我共取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
如此,孫權必生驚懼,轉而降我,則大事徐圖可定也。
” 曹操點頭贊同荀攸之計,于是一面遣使往江東,勸孫權臣服,共取江夏。
另一面則調集大軍,将荊州軍分散插入曹軍中,共計馬軍、步軍、水軍八十多萬,向外虛稱百萬,水陸并進,沿長江而下,連營布防設寨三百多裡,聲勢十分浩大。
孔明隆中隐居的這一段日子,早已洞悉這一大片江北、江南、江東的地理形勢,目下險惡态勢,他豈會不了如指掌? 此時劉琦惶急,向孔明問計,孔明微一沉吟,便斷然說道:“目下江陵己不宜進攻,宜緊守江夏、夏口、漢津三大長江中遊要津。
雲長先率軍就近到漢津要道阻擊曹軍,我料主公知江陵不可進,必斜進漢津,雲長此舉,亦可順勢接應主公。
劉公子則遠赴夏口,點水軍開赴漢津接應。
江夏、夏口已不容有失,我定要保之,再徐圖抗曹大計。
” 劉琦和關公一聽,均立刻贊同,劉琦和孔明,連夜趕往夏口,點水軍駛去漢津接應。
關公則率江夏軍萬餘兵力,風馳電掣,從陸路直插漢津。
關公在漢津出口埋伏,果然不久曹洪便馳到了。
此時曹洪一見關公兵多勢衆,陣勢嚴整,他先前已吃過孔明火燒新野的大虧,連他自己亦被燒掉了一層臉皮,此刻見關公埋伏閃出,心中不由大駭,立即勒馬向身後諸将歎道:“今回又中孔明之計矣……大軍速退三十裡,待報知丞相再作打算……”曹洪已被孔明的神機妙算吓昏,他隻要稍遇埋伏,便如見鬼似的速速後退。
關公也不敢大意,略作追殺,便即迅速回馳,到另一面與劉備會合,劉備見到關公,獲悉孔明已作周詳部署,心中這才稍定。
關公已先于漢津準備了船隻,他接劉備等人後,便着副将率騎兵從陸路先返江夏,他自己親自護送劉備等,從水路開赴夏口。
運送劉備等人的戰船,駛了一段,将入夏口水道時,忽聽南面戰鼓震響,舟船無數,順風揚帆而來,劉備不由大驚,暗道:若是曹軍戰船則劉備必葬身大江了。
劉備正驚惶間,南面的戰船已然駛近,為首一隻大船,船頭上挺立一将,白袍銀铠,大呼道:“叔叔勿驚,小侄劉琦前來接應。
”而在劉琦身邊。
見一人綸巾道服,正是劉備望眼欲穿的先生孔明,劉備一見,心中這才大定,他不由以手加額,慶幸說道:“幸保先生不失,我必又轉危為安了。
” 孔明劉備過船相見,孔明斷然的作出部署,令關公率五千軍鎮守夏口,他自己和劉備、劉琦、張飛、趙子龍諸将,則先赴江夏,訓練江夏水軍,準備迎擊曹操大軍的進攻。
另一面,曹操親率四十萬大軍,于當陽長闆坡轉向西南面,直插百裡外的長江上遊要津江陵。
曹操大軍抵達江陵,劉表舊屬知不能抵抗,即出城投降。
曹操兵不血刃,便已占取江陵。
曹操心料曹洪的十萬大軍,必已追殲劉備的殘餘,并順勢攻取漢津。
他此時十分得意,雄心勃勃,向衆将道:“今荊州局勢已定,荊州軍三十萬水陸兵已為我用,我決進取江東孫權。
” 不料就在此時,漢津方面,曹洪派來報告的快馬,已入帳向曹操報道:“曹将軍向丞相禀報,他于漢津遇伏,被孔明預先伏下關公一支精兵所退,将軍雖然已攻取漢津,卻被關公将劉備接應送走,此時已據守江夏、夏口要津了。
” 曹操一聽,不由吃了一驚,心道孔明真神機妙算,他顯然已洞悉我的下一個目标,乃江東孫權!因此搶占江夏、夏口兩大要津,我欲迅速攻取江東大計,隻怕因此而受阻了。
曹操心中忖念,口中卻從容的笑道:“回去告知曹将軍,不必驚慌,我自有妙計破孔明。
暫時按兵勿動,一切依我調令行事。
” 曹洪派來的使者走後,曹操這才轉而向荀攸道:“今劉備已據江夏、夏口,他以兩地作為犄角之勢,易守難攻;且劉備有孔明相助,必東聯孫權,則成我心腹大患也,你以為當用何策破之?” 荀攸一聽,不由微歎口氣,道:“我所擔心的,正是一旦讓劉備逃脫,憑他的面子,江夏劉琦必全力相助以求自保。
而孔明洞悉先機,亦必先赴江東,尋求與孫權聯合抗我大軍進攻,若劉備、孫權兩者聯手,則丞相東取孫權的大計,便必定困難重重了。
” 曹操一聽,便知荀攸對曹洪追擊不力,放走劉備,十分不滿了。
但曹操對他的親将素來護短,極不欲再論究曹洪之失,便接口笑道:“幸而曹洪将漢津攻占,則長江中、上遊要津,要便穩據,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我不懼江東孫權了,但如何打破劉備與孫權的聯合,倒不得不花費一悉思量。
” 荀攸一聽,他深知曹操對他曹氏、夏侯氏親将護短的脾性,便不敢再在曹洪失策之事上糾纏,轉而道:“對江東孫權,宜軟硬兼施。
要先以大軍向其威懾,然後遣使往江東,請孫權出兵,與我共取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
如此,孫權必生驚懼,轉而降我,則大事徐圖可定也。
” 曹操點頭贊同荀攸之計,于是一面遣使往江東,勸孫權臣服,共取江夏。
另一面則調集大軍,将荊州軍分散插入曹軍中,共計馬軍、步軍、水軍八十多萬,向外虛稱百萬,水陸并進,沿長江而下,連營布防設寨三百多裡,聲勢十分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