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
關燈
小
中
大
孔明正沉吟間,探子人報,說曹操大軍,以許諸為先鋒,曹洪、曹仁統率十萬兵力,已逼近新野前沿陣地博望坡了!
劉備不由大驚,忙道:“既新野難守,不如立刻撤退城中,軍民到樊城堅守吧。
” 張飛一聽,大急道:“兵馬撤退容易,但若帶上城中民衆。
行動遲緩,隻怕未到樊城去,半路便被曹軍追到了,不如抛開城中民衆,迅速退入樊城去。
” 劉備道:“新野百姓,随我多年,我怎可一朝抛棄?若如此,我必大失天下民心矣。
” 孔明一聽,不由暗暗點頭,心想:“劉備所慮,雖有迂腐之失,但他目下處境,唯一可争取而自重的,便隻有人和之優勢而已,的确不能失去。
否則若荊州兵敗,劉備便難于天下立足了!看來唯今之計,隻能暫時的不以勝負為意,以争取天下民心的依附為先。
” 孔明主意已決,他不再猶豫,決然說道:“新野的确宜棄不宜守,但也不能輕易放棄,須于新野重挫曹軍的銳氣,以利于我軍從容而退。
新野城中的百姓也不宜抛棄不顧,宜讓其随我撤退為上策。
此舉唯有甚大風險,甚至招緻我軍的重大損失,但最終卻能赢得天下民心的歸附,為日後的創業進取大計奠定基矗因此我的安排,其中的難處,衆将均須體會,不可執着于暫時的勝負,而須着眼于長遠的未來。
”孔明于此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有意詳盡論析他定計所據的戰略大策,以便激勵諸将奮戰決心。
張飛自新野一役後,對孔明己傾心拜服,他一旦向誰拜服,便必誓死忠心跟随,決無反悔,因此他剛才雖情急之下,主張抛下新野百姓,以便輕身撤退,但聽孔明這一番論述,卻不由又真心信服。
孔明話音剛落,他便高聲叫道:“先生不必多說了!張飛誓依先生之計行事便是。
” 關公此時亦含笑點頭道:“先生不必猶豫,但有安排差遺,我等皆莫敢不從。
” 孔明欣然一笑,他深知情勢危急,已不容他稍有猶豫遲緩,便決然的下令,派人到城中張貼文告,向城中百姓曉谕道:“無分男女老幼,但願意跟随劉玄德退的,即于今日下午動身出發,不得自誤。
”又派孫乾往漢水河邊調撥部分船隻,供城中百姓逃難撤退所用,再派人将城中各官吏家屬,由糜竺護送,先行赴樊城。
孔明對關公道:“雲長率一千兵馬,到白河上遊埋伏,須帶備布袋,内裝沙土,先堵截白河之水;待明日三更後,但聽下遊人喊馬嘶,便取起布袋,放水向下遊淹去;同時順勢殺将下來,接應下遊之軍。
” 關公領令,毫不遲疑,疾步而出,率一千兵馬,依計先赴白河上遊去了。
孔明又道:“翼德帶一千兵馬,于白河博陵渡口埋伏,此處水勢最緩,曹軍被淹,必由此而上岸,即可乘勢殺敵,不得有誤。
” 張飛見孔明重用他,心中十分高興,他向孔明大叫:“先生放心!翼德必将曹軍殺個鬼哭神号。
”說罷即疾步沖出,率兵去了。
孔明又對趙子龍道:“子龍引軍三千,分作四隊,自率一隊伏于東門外,其餘三隊分伏西、南、北三門,預先于城中屋宇上面,埋藏硫硝等易燃之物,曹軍入城,必占據民房休歇,且明日黃昏之後,必有大風刮起。
待大風起時,便令西、南。
北三門伏兵,射火箭入城。
待城中火勢熾旺,便于城外呐喊助威,曹軍必心虛膽怯,倉皇逃奔,你親守之東門可留一條通道,待曹軍由東門逃出,便于東門外随後追殺,不可戀戰,天明即立刻收軍,與關、張二人會合,撤往樊城!子龍,你明白其中的要旨麼?”孔明未了,忽地問了一句。
趙子龍深知,這是義兄特地向他傅授用兵之法了,他微一沉吟,即含笑道:“子龍明白,此乃軍師火燒新野之計也。
” 趙子龍說罷,即轉身疾出,到城中布置指揮埋伏,準備施行孔明火燒新野的計策。
孔明又令糜芳、劉封兩将,帶二千軍馬,一半持紅旗,一半持青旗,于新野城外鵲尾坡屯駐,但見曹軍追到,紅旗軍在左,青旗軍在右,一齊走動;曹軍必生疑心,不敢追來;二人但見城中火起,便可追殺敗兵,然後即往白河上遊接應,糜芳。
劉封二人,亦領令去了。
孔明分調布置妥當,即向劉備道:“主公可與我到城外鵲尾山腰守候,阻緩曹軍入城的時間,亦令其心煩意亂,以利趙子龍施計。
” 劉備見孔明隻留下他的師妹雕雪在身邊,随行的兵力亦僅得五百,不由有點擔心,對孔明道:“先生乃軍中棟梁,卻隻留五百兵力,更無大将守護,萬一有失則我軍亡矣。
” 孔明一聽,從容一笑,并未答話。
他身旁的雕雪不由格格笑道:“劉将軍放心吧!我師哥他若非為保存新野百姓生命,及為劉将軍的創業大計,他孤身一人啊!就算曹軍百萬,又能耐他何也。
” 劉備并不知道,孔明身負天機門的天機無為絕頂神功,就連他驚為神将的趙子龍,亦曾仰賴孔明施展神功救助呢! 他因此一聽雕雪所言,還以為雕雪是女娃兒的心
” 張飛一聽,大急道:“兵馬撤退容易,但若帶上城中民衆。
行動遲緩,隻怕未到樊城去,半路便被曹軍追到了,不如抛開城中民衆,迅速退入樊城去。
” 劉備道:“新野百姓,随我多年,我怎可一朝抛棄?若如此,我必大失天下民心矣。
” 孔明一聽,不由暗暗點頭,心想:“劉備所慮,雖有迂腐之失,但他目下處境,唯一可争取而自重的,便隻有人和之優勢而已,的确不能失去。
否則若荊州兵敗,劉備便難于天下立足了!看來唯今之計,隻能暫時的不以勝負為意,以争取天下民心的依附為先。
” 孔明主意已決,他不再猶豫,決然說道:“新野的确宜棄不宜守,但也不能輕易放棄,須于新野重挫曹軍的銳氣,以利于我軍從容而退。
新野城中的百姓也不宜抛棄不顧,宜讓其随我撤退為上策。
此舉唯有甚大風險,甚至招緻我軍的重大損失,但最終卻能赢得天下民心的歸附,為日後的創業進取大計奠定基矗因此我的安排,其中的難處,衆将均須體會,不可執着于暫時的勝負,而須着眼于長遠的未來。
”孔明于此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有意詳盡論析他定計所據的戰略大策,以便激勵諸将奮戰決心。
張飛自新野一役後,對孔明己傾心拜服,他一旦向誰拜服,便必誓死忠心跟随,決無反悔,因此他剛才雖情急之下,主張抛下新野百姓,以便輕身撤退,但聽孔明這一番論述,卻不由又真心信服。
孔明話音剛落,他便高聲叫道:“先生不必多說了!張飛誓依先生之計行事便是。
” 關公此時亦含笑點頭道:“先生不必猶豫,但有安排差遺,我等皆莫敢不從。
” 孔明欣然一笑,他深知情勢危急,已不容他稍有猶豫遲緩,便決然的下令,派人到城中張貼文告,向城中百姓曉谕道:“無分男女老幼,但願意跟随劉玄德退的,即于今日下午動身出發,不得自誤。
”又派孫乾往漢水河邊調撥部分船隻,供城中百姓逃難撤退所用,再派人将城中各官吏家屬,由糜竺護送,先行赴樊城。
孔明對關公道:“雲長率一千兵馬,到白河上遊埋伏,須帶備布袋,内裝沙土,先堵截白河之水;待明日三更後,但聽下遊人喊馬嘶,便取起布袋,放水向下遊淹去;同時順勢殺将下來,接應下遊之軍。
” 關公領令,毫不遲疑,疾步而出,率一千兵馬,依計先赴白河上遊去了。
孔明又道:“翼德帶一千兵馬,于白河博陵渡口埋伏,此處水勢最緩,曹軍被淹,必由此而上岸,即可乘勢殺敵,不得有誤。
” 張飛見孔明重用他,心中十分高興,他向孔明大叫:“先生放心!翼德必将曹軍殺個鬼哭神号。
”說罷即疾步沖出,率兵去了。
孔明又對趙子龍道:“子龍引軍三千,分作四隊,自率一隊伏于東門外,其餘三隊分伏西、南、北三門,預先于城中屋宇上面,埋藏硫硝等易燃之物,曹軍入城,必占據民房休歇,且明日黃昏之後,必有大風刮起。
待大風起時,便令西、南。
北三門伏兵,射火箭入城。
待城中火勢熾旺,便于城外呐喊助威,曹軍必心虛膽怯,倉皇逃奔,你親守之東門可留一條通道,待曹軍由東門逃出,便于東門外随後追殺,不可戀戰,天明即立刻收軍,與關、張二人會合,撤往樊城!子龍,你明白其中的要旨麼?”孔明未了,忽地問了一句。
趙子龍深知,這是義兄特地向他傅授用兵之法了,他微一沉吟,即含笑道:“子龍明白,此乃軍師火燒新野之計也。
” 趙子龍說罷,即轉身疾出,到城中布置指揮埋伏,準備施行孔明火燒新野的計策。
孔明又令糜芳、劉封兩将,帶二千軍馬,一半持紅旗,一半持青旗,于新野城外鵲尾坡屯駐,但見曹軍追到,紅旗軍在左,青旗軍在右,一齊走動;曹軍必生疑心,不敢追來;二人但見城中火起,便可追殺敗兵,然後即往白河上遊接應,糜芳。
劉封二人,亦領令去了。
孔明分調布置妥當,即向劉備道:“主公可與我到城外鵲尾山腰守候,阻緩曹軍入城的時間,亦令其心煩意亂,以利趙子龍施計。
” 劉備見孔明隻留下他的師妹雕雪在身邊,随行的兵力亦僅得五百,不由有點擔心,對孔明道:“先生乃軍中棟梁,卻隻留五百兵力,更無大将守護,萬一有失則我軍亡矣。
” 孔明一聽,從容一笑,并未答話。
他身旁的雕雪不由格格笑道:“劉将軍放心吧!我師哥他若非為保存新野百姓生命,及為劉将軍的創業大計,他孤身一人啊!就算曹軍百萬,又能耐他何也。
” 劉備并不知道,孔明身負天機門的天機無為絕頂神功,就連他驚為神将的趙子龍,亦曾仰賴孔明施展神功救助呢! 他因此一聽雕雪所言,還以為雕雪是女娃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