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
關燈
小
中
大
當日夏侯惇慘敗而回,赴許昌見曹操,他自縛去見,伏地請曹操将他處死,曹操與夏侯惇有同宗之親,見狀怒火先就消了一半,他令夏侯惇起來,又令人替他松綁。
夏侯惇道:“諸葛亮用兵如神,享中其計,緻大敗而回。
” 曹操道:“諒這諸葛亮寂寂無聞,草野村夫而已,僥幸取勝,不足為憂。
我決親統大軍,先取荊州,再克江東孫權。
” 曹操當即下令,調動大軍五十萬,分作五軍,第一軍由曹仁、曹洪統領;第二軍由張遼、張郃統率;第三軍由夏侯淵、夏侯惇領兵;第四軍則由于禁、李典統率;第五軍由曹操統率,五軍兵力,均達十萬人,又令許褚率三千精騎,作先鋒直插荊州。
曹操将屆出兵之日,赴許昌依附曹操的名士孔融,向曹操勸阻,說劉備、劉表皆漢室宗親,不宜征伐,曹操不聽,孔融被逐出,不由歎道:“以此不仁伐至仁之師,怎能不敗?” 曹操獲悉,認為孔融在他出師前競作此不吉祥之語,大怒道:“你咒我必敗,我先要你滿門皆滅。
” 于是,孔融及二子,以及家小百餘人,竟被曹操下令斬于市示衆,以示警誡。
曹操斷然下令,大軍出發,浩浩蕩蕩,殺奔荊州而來,天下莫不震動。
荊州百姓,因懼曹操血屠徐州的殘暴,均驚恐惶惶,擔心大難将至了。
就在此時,劉表在荊州襄陽場中,病況果然漸沉重。
他忽心有所觸,自感時日無多,又擔心曹操來犯,荊州無人可抵禦,便派人赴新野,召請劉備趕赴襄陽城。
孔明聞訊,主張劉備盡快去襄陽城,在劉表去世前,搶先占先機,以免荊州落入蔡氏族人手中,新野方面,則由他和趙子龍負責鎮守,防範曹操的進攻。
劉備于是不敢再猶豫,由關公,張飛二人親自護送,趕去襄陽。
劉備等抵襄陽劉表府衙,劉表卧在病榻上,執着劉備的手道:“我已病人膏盲,知不久于人世了,今唯有托孤于賢弟,我的兒子無能,恐不能繼承荊州大業,我去世後,賢弟可助則助,若不可助,則請賢弟自為荊州之主。
” 劉備心慌意亂,忙道:“劉備自會竭力匡扶劉琦賢侄為荊州新主,豈敢自領荊州?兄長放心好了。
” 劉備話音未落,蔡瑁已疾奔而進,說曹操親統五十萬大軍,已殺奔荊州而來,新野首當其沖,請劉備立刻回返新野布防,劉表一聽,登時手足發顫,作聲不得。
劉備見情勢危急,也不敢再逗留,隻好率關公、張飛二人,連夜馳返新野。
劉表被曹操進犯荊州的消息,吓得吐出大口鮮血,他已知面臨最後關頭,于是秘密寫下遺囑,令劉備佐長子劉琦為荊州新主;又派人緊急召劉琦趕回,接掌荊州。
不料劉表的一舉一動,均已被蔡夫人嚴密監視,她獲悉劉表秘密遺囑内容,不由大怒,下令關上内門,由她胞弟蔡瑁,及心腹張允二人把守,任何人不許再内進。
劉琦在江夏接報,知父親病危,連忙趕回襄陽。
但在内堂大門前面,被蔡瑁率兵擋住,以舅父的身分斥道:“公子奉命鎮地江夏,責任重大,怎可擅離職守?若東吳趁機攻犯,則公子錯失大矣!你若進去見主公,必惹主公生氣,加重病情,你罪大也。
快返回江夏去吧。
” 劉琦心性懦弱,又毫無主見,一聽便無可奈何,隻好在内堂門外,大哭一場,然後便上馬返回江夏去了。
劉表在病榻上,盼劉琦到來,但直等了半夜,仍不見劉琦進來。
他心知必是蔡族中人作梗,但他此時連起床亦不可能,身邊連一個親随也沒有,一切均已被蔡夫人姐弟二人控制,他還有什麼辦法?到第二天五更時分,劉表又急又痛,大叫三聲“我死不瞑目。
”便就此逝去了。
劉表剛逝,蔡瑁便一手操縱,立蔡夫人的親子劉琮為荊州新主。
蔡氏族人,分統荊州軍權,荊州實際上便落人蔡族人之後了。
不久曹操大軍已逼近荊州,蔡瑁、張允二将,竟力主将荊州獻給曹操,以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荊州劉表舊臣雖有人反對,但立刻被蔡瑁殺了,其餘尚有誰敢抗拒?于是蔡瑁即令劉琮寫了降書,派人送到進抵宛城的曹操。
曹操自然喜出望外,答應隻要劉琮投降,便封他為荊州牧。
不料蔡瑁派出的送降書人宋忠,在回來的途中,被關公截獲,得知荊州已生驚變,連忙将宋忠提去見劉備。
劉備獲悉一切,不由又驚又恨,但又無可奈何,孔明道:“如今唯有搶先一步,率兵攻入襄陽,取占荊州,主公為荊州之主。
” 劉備猶豫道:“但劉表已立遺囑,令劉琦為荊州新主,我于此時捉其子而奪其地,天下人必認劉備乃忘恩負義之徒了!我怎可為之?” 孔明不由微歎口氣,心想:荊州先前不趁劉表意動時占取,便已失先機,此時曹操大軍壓境,取之已無益,的确會令人誤會,則便失人和了!他心中有點煩躁,不由道:“但若曹軍攻到,卻如何是好?” 劉備長歎一聲道:“事已至此,悔之已晚,不如放棄新野,退入樊城堅守吧。
”
夏侯惇道:“諸葛亮用兵如神,享中其計,緻大敗而回。
” 曹操道:“諒這諸葛亮寂寂無聞,草野村夫而已,僥幸取勝,不足為憂。
我決親統大軍,先取荊州,再克江東孫權。
” 曹操當即下令,調動大軍五十萬,分作五軍,第一軍由曹仁、曹洪統領;第二軍由張遼、張郃統率;第三軍由夏侯淵、夏侯惇領兵;第四軍則由于禁、李典統率;第五軍由曹操統率,五軍兵力,均達十萬人,又令許褚率三千精騎,作先鋒直插荊州。
曹操将屆出兵之日,赴許昌依附曹操的名士孔融,向曹操勸阻,說劉備、劉表皆漢室宗親,不宜征伐,曹操不聽,孔融被逐出,不由歎道:“以此不仁伐至仁之師,怎能不敗?” 曹操獲悉,認為孔融在他出師前競作此不吉祥之語,大怒道:“你咒我必敗,我先要你滿門皆滅。
” 于是,孔融及二子,以及家小百餘人,竟被曹操下令斬于市示衆,以示警誡。
曹操斷然下令,大軍出發,浩浩蕩蕩,殺奔荊州而來,天下莫不震動。
荊州百姓,因懼曹操血屠徐州的殘暴,均驚恐惶惶,擔心大難将至了。
就在此時,劉表在荊州襄陽場中,病況果然漸沉重。
他忽心有所觸,自感時日無多,又擔心曹操來犯,荊州無人可抵禦,便派人赴新野,召請劉備趕赴襄陽城。
孔明聞訊,主張劉備盡快去襄陽城,在劉表去世前,搶先占先機,以免荊州落入蔡氏族人手中,新野方面,則由他和趙子龍負責鎮守,防範曹操的進攻。
劉備于是不敢再猶豫,由關公,張飛二人親自護送,趕去襄陽。
劉備等抵襄陽劉表府衙,劉表卧在病榻上,執着劉備的手道:“我已病人膏盲,知不久于人世了,今唯有托孤于賢弟,我的兒子無能,恐不能繼承荊州大業,我去世後,賢弟可助則助,若不可助,則請賢弟自為荊州之主。
” 劉備心慌意亂,忙道:“劉備自會竭力匡扶劉琦賢侄為荊州新主,豈敢自領荊州?兄長放心好了。
” 劉備話音未落,蔡瑁已疾奔而進,說曹操親統五十萬大軍,已殺奔荊州而來,新野首當其沖,請劉備立刻回返新野布防,劉表一聽,登時手足發顫,作聲不得。
劉備見情勢危急,也不敢再逗留,隻好率關公、張飛二人,連夜馳返新野。
劉表被曹操進犯荊州的消息,吓得吐出大口鮮血,他已知面臨最後關頭,于是秘密寫下遺囑,令劉備佐長子劉琦為荊州新主;又派人緊急召劉琦趕回,接掌荊州。
不料劉表的一舉一動,均已被蔡夫人嚴密監視,她獲悉劉表秘密遺囑内容,不由大怒,下令關上内門,由她胞弟蔡瑁,及心腹張允二人把守,任何人不許再内進。
劉琦在江夏接報,知父親病危,連忙趕回襄陽。
但在内堂大門前面,被蔡瑁率兵擋住,以舅父的身分斥道:“公子奉命鎮地江夏,責任重大,怎可擅離職守?若東吳趁機攻犯,則公子錯失大矣!你若進去見主公,必惹主公生氣,加重病情,你罪大也。
快返回江夏去吧。
” 劉琦心性懦弱,又毫無主見,一聽便無可奈何,隻好在内堂門外,大哭一場,然後便上馬返回江夏去了。
劉表在病榻上,盼劉琦到來,但直等了半夜,仍不見劉琦進來。
他心知必是蔡族中人作梗,但他此時連起床亦不可能,身邊連一個親随也沒有,一切均已被蔡夫人姐弟二人控制,他還有什麼辦法?到第二天五更時分,劉表又急又痛,大叫三聲“我死不瞑目。
”便就此逝去了。
劉表剛逝,蔡瑁便一手操縱,立蔡夫人的親子劉琮為荊州新主。
蔡氏族人,分統荊州軍權,荊州實際上便落人蔡族人之後了。
不久曹操大軍已逼近荊州,蔡瑁、張允二将,竟力主将荊州獻給曹操,以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荊州劉表舊臣雖有人反對,但立刻被蔡瑁殺了,其餘尚有誰敢抗拒?于是蔡瑁即令劉琮寫了降書,派人送到進抵宛城的曹操。
曹操自然喜出望外,答應隻要劉琮投降,便封他為荊州牧。
不料蔡瑁派出的送降書人宋忠,在回來的途中,被關公截獲,得知荊州已生驚變,連忙将宋忠提去見劉備。
劉備獲悉一切,不由又驚又恨,但又無可奈何,孔明道:“如今唯有搶先一步,率兵攻入襄陽,取占荊州,主公為荊州之主。
” 劉備猶豫道:“但劉表已立遺囑,令劉琦為荊州新主,我于此時捉其子而奪其地,天下人必認劉備乃忘恩負義之徒了!我怎可為之?” 孔明不由微歎口氣,心想:荊州先前不趁劉表意動時占取,便已失先機,此時曹操大軍壓境,取之已無益,的确會令人誤會,則便失人和了!他心中有點煩躁,不由道:“但若曹軍攻到,卻如何是好?” 劉備長歎一聲道:“事已至此,悔之已晚,不如放棄新野,退入樊城堅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