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龍将入世

關燈
救援烏巢。

    ” 謀士郭圖卻附和袁紹,道:“攻打曹操的大營,勢必迫使曹操引軍回救,如此則烏巢之圍自解也。

    ” 張郃一再申辯,力主先救烏巢,袁紹後來采取折衷辦法,決定依然派主力大軍,由張郃率領,進攻曹操的大營,而派小部輕騎去救援烏巢。

     張郃無奈,隻好率三萬大軍,前去攻打曹軍的官渡大營,但曹軍官渡大營十分堅固,張郃屢攻不下。

     另一面,曹操在烏巢,正全力攻打淳于瓊,忽報袁紹的輕騎已逼近,有将領請求分兵阻擊,曹操卻毅然決然說道:“不可。

    先集中全力攻陷烏巢,待敵軍到達我軍背後,再來報告吧。

    ” 曹操指揮将士,拼命沖殺,終于大破袁軍,殺了淳于瓊,把烏巢的袁軍糧草物資,全部燒毀。

     烏巢糧草被毀的消息傳到前線,袁軍将士知糧草已斷,軍心動搖,内部立刻分裂,謀土郭圖主張先攻曹操大營,為推卸罪責,競惡人先告狀,向袁紹進讒言道:“張郃對烏巢之敗幸災樂禍,出言不遜,辱罵主公。

    ”袁紹大怒,欲殺張郃。

     張郃十分氣憤,下令将進攻曹軍的器械全部燒毀,向曹操投降。

    曹操乘勢出擊,袁軍大敗,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僅帶了八百親兵逃返河北。

     在曹操夜襲烏巢的當晚,本來被袁紹拘禁于軍中的謀士沮授,仰觀天象,忽見大白星逆勢而行,直犯鬥、牛二宿,光華灼灼、嘯嘯銳鳴。

    沮授見狀,暗道:大白逆行而犯鬥、牛,乃主北面之主必遭敗亡,景象已呈兇兆,我等的奇禍到了,亡在旦夕,我的屍首也不知落于何處? 不久袁紹果然兵敗如山倒,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沮授本人,亦被曹軍俘虜,因欲逃走而被殺。

    天象之奇,玄妙萬分。

     此次大戰,曹操在兵法上起碼有三點優于袁紹。

    其一是出奇制勝,曹操抓住糧草是雙方勝敗的關鍵,不惜冒險夜襲烏巢,而袁紹不知防範,用錯兵力,以至烏巢彼毀;其二是英勇果決,曹操在夜襲烏巢未克,袁紹的援救輕騎逼近時,并不驚惶失措分兵阻擊,而是集中全力,且先行攻陷烏巢,取得決定性的戰役勝利;其三是捕捉戰機,曹操善于捕捉戰機,敢于向敵之軟腹命脈處出擊,而袁紹卻錯失戰機,在大好優勢下,不敢奇襲許昌,直擊曹操的軟腹命脈之地,令曹操得以集中全力,于官渡要塞捕捉夜襲烏巢的戰要。

     天機運勢的演行軌迹,兵法人謀的優勝,造成了三國官渡之戰的結局,曹操以三萬兵力,一舉戰勝袁紹南攻的十萬大軍,令袁紹全軍覆沒。

     官渡之戰後,曹操己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大局,袁紹在河北隻剩下殘餘勢力,曹操采用了郭嘉“急之則相保、緩之則内亂生”的分析,故意在大軍壓境,圍而不攻,任由袁紹的諸子自相殘殺,到時機成熟,即逐一擊破,在六年間共進行了黎陽、邺城、南皮、幽州、壺關等五個戰役,均大獲全勝,袁紹在北方的青、翼、并、幽四州,全部落人曹操的手上。

     至此,大一統的曹魏之國,已雄武地呈現于中華九州的大地上了! 另一方面,當日投在袁紹軍中的劉備,因已與關公、張飛失散,手下無兵無将,根本不被袁紹放在眼内,當劉備得知關公的消息後,預料剛愎自用的袁紹,必敗于善于用兵的曹操手下,便先謀退路,趁袁紹命他率兵偷襲曹操的後方時,趁機溜走,不知所蹤。

    袁紹當時雄心勃勃,一心要消滅曹操,一統天下,因此對劉備的遁逃,隻是輕蔑的罵了一句:“敗軍之人,留此又有何益。

    ”根本不以為意。

     而此時關公已過五關、斬六将,千裡奔波,抵達北方的一座小城。

    沿途又收降了周倉,以及義子關平等人。

    小城原來已被張飛占領,他當日與劉備在徐州失散後,帶着一千兵馬,無處容身,便幹脆攻下一座小城,暫且居祝張飛初時懷疑關公已反叛了劉備,大怒欲殺關公。

    後來獲悉真相,才向關公大哭迎接,拜伏于地。

    不久,劉備聞訊,趕來小城,桃園結義的劉、關、張三人,曆盡劫難,終于又再度重逢聚首,兵馬合計有四五千人。

     這或許是三分天下的天機大勢演行的必然結果。

    因為當時若劉備失去關公、張飛二人之助,就有如失去左、右手,根本不可能立足于天地之間,也根本不可能再走向創基立業的坦途,三分天下的奇格,也就不會發生了,這便是天機大勢演行的奇妙之處。

     與此同時,在南面的長江一帶,曾得曆代傳國玉玺,其祖墓被天機隐俠龐德公判斷為赤龍地脈的孫堅、果然難以抵禦赤龍地脈的殺氣,在攻打荊州時,被據占荊州的劉表部将黃祖一箭射死。

    孫堅的長子孫策,懷着為父報仇的決心,投靠到袁術手下,攻打劉表。

    後來又以助袁術平定江東為藉口,從壽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