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仙靈老人

關燈
大字,不由大喜,連忙下令開城門,放劉備和張飛的兵馬進城。

     劉備和張飛入城,然後一道同赴徐州府衙。

    陶謙設宴招待劉備和張飛,一面又以酒食犒勞劉備帶來的一千平原兵。

     陶謙見劉備果然以仁義為本,又儀表軒昂,心胸豁達,不由十分欣賞。

    他思忖自己已一度瀕臨絕境,也再無心留戀官位,便命糜竺把徐州刺史的官印取了出來,呈送劉備。

     劉備吃驚道:“陶公此系何意?” 陶謙道:“當今天下大亂,朝綱不振,玄德乃漢室宗親,理該匡扶漢室。

    老夫已年邁,無能為朝廷馳驅效力矣!今誠心将徐州讓獻于公,幸勿推辭,老夫自會表奏朝廷,以正名份。

    ” 劉備一聽,連忙站起,向陶謙拜揖道:“劉備功微德薄,勉為平原縣令,尚且怕不稱職,我來助公,全因大義所在,絕無他念,若有異心,皇天不佑。

    ” 陶謙道:“這是老夫誠心讓獻,玄德萬勿再推辭。

    ”陶謙推讓再三,劉備決計不肯接受。

    陶謙的幕僚糜竺見狀,便道:“如今兵臨城下,且先議退敵之計,待戰事平定,再細商此事不遲也。

    ”陶謙這才不再堅持。

     劉備道:“劉備與曹操曾有一面之緣,當先寫一書,勸曹和解,若他不從,再行厮殺,則名正言順。

    ”陶謙欣然同意了。

     于是派出使者,把劉備勸和的書函,送入曹操軍營。

     曹操接到劉備書函,他此時也忘了劉備是什麼人了,不由大罵道:“劉備是什麼人?竟敢以書柬勸和?書中更有譏諷之意,十分可恨,來人,先把送信人斬了,再全力攻城。

    ” 曹操的随軍謀士郭嘉進言道:“劉備遠道來救援陶謙,又先禮後兵,甚有法度。

    主公宜以好言相答,以令其心怠慢,再揮軍進攻,徐州城可破也。

    ”曹操同意郭嘉的建議,先令好好款待來使,候取回音。

     就在此時,卻有探馬飛奔而至,向曹操報告:“呂布奉袁紹之命,率軍已攻破充州,把濮陽占據了。

    ”曹操一聽後方大營被襲,不由大吃一驚。

     原來當日呂布謀殺董卓後,被董卓的部将李催、郭汜率軍攻入長安,呂布隻好投奔袁術,但袁術卻讨厭呂布反複無常,拒絕他的投效。

    呂布無奈,隻好改投與袁術作對的袁紹。

     袁紹正等将用,便把呂布收納了,但呂布傲慢袁紹手下将士,袁紹怒而欲殺呂布,呂布隻好又四處逃亡,終投到陳留大守張邈的帳下。

    恰好此時與曹操不和的縣令陳官,前來投奔張邈,陳宮挑起張邈割據稱雄的野心,于是與呂布聯手,進攻曹操的大本營充州。

    曹操的主力已開赴徐州複仇,後方空虛,被呂布連破多重城池,連充州郡治濮陽亦被呂布攻破了。

    僅剩鄄城、東阿、範縣三城,因苟彧、程昱施計死守,勉強保祝曹操的弟弟曹仁與呂布交鋒,屢戰屢敗,情勢十分危急。

     曹操接報,不由變色驚道:“充州是我的根據地,老家若失,我豈非成了無根之木嗎?不得不先回救。

    ” 郭嘉道:“當今之勢,确須以鞏固後方作為根本,主公何不趁機賣個人情給劉備,然後迅速退軍回救充州呢?” 曹操立刻同意了,于是把劉備派來的使者召來,即時答應和解退兵。

     待劉備使者前腳剛出,曹操已下令二十五萬大軍,後衛作前鋒,火速回師救援充州去了。

     陶謙見曹軍盡退,不由大喜過望,以為憑劉備一書,竟可退曹操二十五萬大軍,對劉備自然備加敬重。

    當下陶謙把在城外駐守的孔融、田楷、關羽、趙雲諸人,迎入徐州城,大擺宴席,賀徐州危難化解之功。

     席間,陶謙又重提舊議,堅決要把徐州刺史之位,讓給劉備。

    劉備卻深知憑他此時的實力,根本未足以鎮守徐州,因此決不答應。

     陶謙哭道:“若你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埃”關羽亦道:“既然陶府君誠意相讓,兄長可領徐州政務之事。

    ” 張飛道:“并非我等強要他州郡,他好意相讓,何必推辭。

    ” 劉備決然道:“你等要劉備作不義之人嗎?徐州太守相讓,劉備決不肯受。

    ” 陶謙見劉備意決,不好再勉強,隻好退而求其次,道:“目下曹軍勢大,徐州之危雖然暫解,但不久曹軍必去而複至,徐州危矣,玄德若堅不肯領受徐州政務,可否暫駐徐州城郊小沛,以保徐州百姓呢?” 衆人均力勸劉備駐小沛,以助陶謙抵禦曹操,劉備思忖一會,這才點頭答應了。

     于是劉備率關羽、張飛、趙雲等,駐軍小沛。

    趙雲見徐州之危已解,便向劉備拜辭。

    劉備雖然十分不舍,但趙雲是公孫瓒的部屬,不便強留,隻好揮淚送别。

     自此,劉備便留在小沛屯駐,操練兵馬養精蓄銳,一面防禦曹操的再度進攻,一面審度天下大勢,以圖謀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