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仙靈老人

關燈
席間,孔融把糜竺向劉備引見,又把徐州刺史陶謙被曹操攻伐的事,一向劉備說知。

    糜竺向劉備誠心哀求出兵救援。

     孔融趁機道:“玄德何不與我一道,馳援徐州?” 劉備道:“實不相瞞,我在平原郡隻留下一千弱兵,隻恐賊至,則無法保護城中百姓周全,因此援救徐州之事,隻好緩行了”孔融見劉備不肯同行,不悅道:“素聞玄德有仁義之心,難道竟見死不救嗎?” 劉備與孔融為鄰,見他有責怪之意,便隻好道:“若真要救援,劉備唯有向遼東公孫瓒處借兵三五千,随後開赴徐州。

    ” 孔融并不太瞧得起劉備,疑惑的說:“望劉公切勿失信埃”劉備不悅道:“孔公以為我劉備是什麼人,豈是那等失信悔約之輩?我若借得兵馬亦好,借不得亦好,均會趕至徐州與公會合。

    ” 孔融這才決定,由他先行領軍援救徐州陶謙。

    劉備也就率兵離城,向遼東而去。

     太史慈亦向孔融拜辭道:“母命難違,特來向公辭行。

    ” 孔融道:“将軍何不留下,為此間效力?” 太史慈道:“母親着我救急後即返,慈命難違,望孔公原諒。

    ”孔融知不能留,贈給太史慈大批财物,大史慈概不接受,單人匹馬,返家去了。

     孔融亦出兵開赴徐州。

     劉備趕抵遼東,見過同窗好友公孫瓒。

    劉備對公孫瓒主說及欲救徐州,向他借兵。

     公孫瓒道:“曹操與玄德你素來并無仇怨,何苦代人受過,得罪曹孟德呢?” 劉備道:“此事實出無奈,我與孔融的北海郡為鄰,孔融已去救援,若劉備不去,必惹孔融生怒,則将永無甯日。

    ” 公孫瓒一聽,甚為同情劉備的處境,但他此時正與袁術聯盟,抗衡袁紹,兵力也并不太足。

    公孫瓒對劉備道:“既然如此,我就借二千兵馬于你,以解目下之困吧。

    ” 劉備向公孫瓒拜謝了。

    不一會,有一英偉勃勃的少年将軍,率二千遼東兵前來劉備的營中,說是公孫瓒命撥入劉備軍中聽命。

     劉備一見少年将軍,心中便不由一陣欣喜,就如與他十分有緣,忙問少年将軍道:“将軍貴姓?何方人氏?” 少年将軍朗聲道:“我乃常山趙雲,字子龍,現下于公孫将軍旗下任校尉之職。

    ” 劉備與趙雲執手相見,欣慰說道:“劉備與趙子龍三生有緣,竟在此相遇,恨相識稍遲,未能與子龍共創大業也。

    ” 趙雲亦甚喜劉備的禮賢下士,兩人竟有一見如故的感覺。

    劉備把趙雲向關羽、張飛二人引介,關羽與張飛亦甚喜趙雲的英偉煥發,三人竟如知己相遇,十分快慰。

     當下劉備決定,自己先帶三千兵馬,開赴徐州,趙子龍則率二千遼東兵随後而進,以作策應,趙子龍拜别劉備,領軍去了。

     此時孔融已率軍趕抵徐州郡城郊外,但懾于曹操勢大、竟不敢靠前,遠遠的依山紮營,随時準備撤退。

    同時,由陳登求請的青州田楷,亦率軍趕到,不過亦同樣畏懼,于十裡外下寨,不敢輕進。

     雖然如此,曹操眼見兩路兵馬趕來救援徐州郡城,卻也不敢輕觑,分軍防衛,因此攻城的兵力減了不少,徐州郡城内的陶謙,頓時松了口氣,但感壓力減緩了。

     劉備領軍開到,趙子龍随後亦趕來。

    劉備前去拜見孔融,孔融才相信劉備果然沒有失約,并非違諾失信的小人,他對劉備才另眼相看。

     孔融對劉備道:“曹軍勢大,曹操又極善用兵,不可輕敵,宜先觀察敵情,再行進擊。

    ” 劉備卻自知己軍糧草兵力皆不足夠,隻宜速戰速決,決不能拖延,便對孔融道:“孔公所言,亦有道理,但隻恐徐州城中缺糧,難于久守,若城池一破,曹軍回師向我們反擊,将危及我方,因此劉備打算由雲長、子龍領軍四千,歸孔公調令。

     劉備則與張飛殺入曹營,入徐州城見陶府君商議破敵之計。

    ” 孔融見劉備勇于救援,不由大喜,當即答應劉備之建議,他與田楷軍會合,成犄角相護之勢,由雲長、子龍領兵兩面接應,與曹軍對峙。

     當天中午,劉備和張飛,統領一千兵馬,突然進擊,殺入曹軍營寨,正行之際,寨内一聲鼓響,馬軍步軍,如潮似浪,洶湧而出。

    當先一員大将,正是于禁,厲聲大喝道:“何處狂徒,敢擾我營寨。

    ” 張飛一見,也不發話,驟馬挺矛,直取于禁。

    于禁見張飛有如天降神兵,心中暗駭,隻好打起精神,奮力接住張飛厮殺。

    但于禁到底不敵張飛的神勇,兩人大戰了十數回合,于禁已感後力不繼,漸呈敗象。

    劉備見狀,趁機揮軍掩殺過來,于禁隻好虛晃一槍,斜刺而逃。

     劉備和張飛也不追殺,迳奔徐州城下,城樓上的陶謙見有援軍殺到,隻見一面紅旗,上書“平原劉玄德”五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