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白兔龍穴
關燈
小
中
大
天下人心惶惶。
當日聯合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更加速了各自逐鹿天下的野心。
北平太守白馬将軍公孫瓒,占據遼州。
祁鄉候、原十八路讨伐董卓盟軍之主袁紹,占據河北部分、山西、山東大部的渤海廣大地區。
袁紹的弟弟袁術,則占據南陽地域。
劉表割據荊州地區。
孫堅自得朝廷玉玺,亦占據了長沙地域。
張魯的五鬥米道教,則占據益州為主。
劉漳則占據漢中地區稱雄。
而與龐德公曾有甚深淵源的曹操,亦正在艱苦創立自己的地盤。
當時的黃巾餘部仍然堅持戰鬥,充州刺史劉岱,出讨黃中餘部,戰敗而死,黃中勢力複熾,兵力号稱百萬。
當時在山東、河北擔任東郡太守的曹操,治下有二十城,是秦取魏國而命名的治郡。
曹操此時族下的兵力僅得二萬人,是十八路諸侯中較弱的一位。
挾持漢獻帝,自任大将軍的李催,聞訊與郭汜商量,郭汜道:“黃中亂于山東,我們鞭長莫及,若要破賊,便非得東郡大守曹操出兵讨伐不可也。
” 李催道:“曹操曾為讨伐董卓盟軍發起人,他如何肯聽我們令旨?” 郭汜笑道:“如今天子在我們手上,你難道忘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典故嗎?” 李催猛烈醒悟,喜道:“如此甚妙!我這就要獻帝頒诏,令曹操讨伐黃巾便是。
” 不一日,漢廷朝使果然來到東郡,向曹操下達獻帝诏書,令曹操出兵讨伐山東黃巾亂軍,同時亦令濟北郡相鮑信領軍會同讨賊。
曹操接閱獻帝诏書,便欣然領旨,把漢使打發走了。
曹操的兄弟曹仁道:“此乃竊國之賊他催、郭汜二人之好計,欲借黃巾之手,殺滅諸侯之力也,兄長怎可輕易接旨行事?” 曹操大笑道:“他們欲惜刀殺人,令我與黃巾鬥個兩敗俱傷之計,我豈不知?但我亦深知目下大勢,如逆境行舟,不進則退。
因此我決意借此奉旨進軍良機,名正言順,趁機擴大我的實力。
” 曹仁一聽,這才醒悟,歎道:“兄長高見,真乃亂世之英雄也。
” 曹操毫不猶豫,當即統兵二萬,由兄弟曹洪留守東郡,自己親率曹仁、夏侯淵、諸親将,趁充州刺史劉岱戰死之機,揮軍進駐充州郡。
不一日,濟北郡相鮑信,亦領軍一萬五千,前來助陣。
曹操大喜,盛情招待鮑信。
曹操聯同鮑信,統軍三萬五千,向黃巾軍發動攻擊。
黃中軍兵力強大,号稱百萬,實際兵力亦達五十萬。
強弱十分懸殊,曹操屢戰屢敗,但依然屢敗屢戰。
幾經艱苦拼戰,才把反攻的黃巾軍一部擊敗。
但濟北郡相鮑信,原為十八路諸侯之一,卻于是役戰死了。
曹操為鮑信舉行盛大下葬儀式,哀恸哭祭,令鮑信的部屬十分感佩,于是轉歸曹操的旗下。
是役黃巾軍亦有數萬降兵歸降曹操,曹操一概加以善待,絕不虜殺,收編入曹軍,與原來舊部一視同仁。
于是甚得黃巾軍降兵感激,傳聞出去,黃巾軍的軍心開始動搖了。
曹操見軍心因哀而大振,深知軍心士氣可用,便趁機統領新編的十萬大軍,向山東西南部的黃巾軍重鎮青州發動進攻。
青州的黃巾軍不敵曹操的哀兵,大敗潰散,因曹軍中有大半是原黃巾軍将士,曹操善待降兵的仁義己傳遍山東一帶,因此黃巾軍有大半兵力,歸降曹操,為數竟達三十萬之衆。
曹操對降兵一律善待,老弱者發路費讓其回鄉度日,精壯者則收編人曹軍各營,為數亦達二十多萬。
曹操令曹仁。
夏侯淵二将任督訓大将,訓練原青州黃巾降兵,頓成一支訓練有素、能征善戰的雄師,号為“青州兵”。
青州兵感佩曹操的仁善,對曹操十分忠心,遂成曹操逐鹿中原、争霸天下最有力的精兵。
曹操于充州又招賢納士,不久有叔侄二人來投,為叔者姓荀名彧,原為袁紹幕僚,不被重用,便改投曹操。
其侄名攸,曾官拜黃門侍郎,亦為海内名士。
曹操與叔侄二人論計,甚為投契,不由大悅,喜道:“令叔侄二人,皆為我之張子房埃”立刻将二人納入帥營,封荀彧為行軍司馬,荀攸為正行軍教授,共同為曹操出謀策劃。
荀彧感激曹操的知遇之恩,又向曹操舉薦了一位足智多謀之上,姓郭名嘉。
曹操大喜,親赴郭嘉府上拜求。
郭嘉感曹操之盛情,答應出山為曹操效力,曹操封郭嘉為行軍參贊。
于是,曹操營中,文官謀士大增。
武将方面,不久有一将軍引數百人,前來投奔,此将姓于名禁,武藝不凡,曹操命為典軍校尉。
過了兩日,曹操親将夏侯惇又引一大漢來投。
曹操見此人威武不凡,身如鐵塔,不由奇道:“此壯士乃何人?” 夏侯惇道:“他是陳留人,姓典名韋,神力驚人。
曾于張邈營中效力,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狩獵為生。
夏侯惇于山中打獵,見他正追逐一頭吊睛白額猛虎,越澗一躍而過,猛虎竟吓得蹲伏不動,以示降服……便将他引來見主公。
” 曹操奇道:“他真有如此神勇?” 夏候惇笑道:“典韋曾為朋友殺仇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其身。
他善使兩枝鐵戟,各重八十斤,馬上施展。
揮舞如飛。
” 曹操大奇道:“請壯士
當日聯合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更加速了各自逐鹿天下的野心。
北平太守白馬将軍公孫瓒,占據遼州。
祁鄉候、原十八路讨伐董卓盟軍之主袁紹,占據河北部分、山西、山東大部的渤海廣大地區。
袁紹的弟弟袁術,則占據南陽地域。
劉表割據荊州地區。
孫堅自得朝廷玉玺,亦占據了長沙地域。
張魯的五鬥米道教,則占據益州為主。
劉漳則占據漢中地區稱雄。
而與龐德公曾有甚深淵源的曹操,亦正在艱苦創立自己的地盤。
當時的黃巾餘部仍然堅持戰鬥,充州刺史劉岱,出讨黃中餘部,戰敗而死,黃中勢力複熾,兵力号稱百萬。
當時在山東、河北擔任東郡太守的曹操,治下有二十城,是秦取魏國而命名的治郡。
曹操此時族下的兵力僅得二萬人,是十八路諸侯中較弱的一位。
挾持漢獻帝,自任大将軍的李催,聞訊與郭汜商量,郭汜道:“黃中亂于山東,我們鞭長莫及,若要破賊,便非得東郡大守曹操出兵讨伐不可也。
” 李催道:“曹操曾為讨伐董卓盟軍發起人,他如何肯聽我們令旨?” 郭汜笑道:“如今天子在我們手上,你難道忘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典故嗎?” 李催猛烈醒悟,喜道:“如此甚妙!我這就要獻帝頒诏,令曹操讨伐黃巾便是。
” 不一日,漢廷朝使果然來到東郡,向曹操下達獻帝诏書,令曹操出兵讨伐山東黃巾亂軍,同時亦令濟北郡相鮑信領軍會同讨賊。
曹操接閱獻帝诏書,便欣然領旨,把漢使打發走了。
曹操的兄弟曹仁道:“此乃竊國之賊他催、郭汜二人之好計,欲借黃巾之手,殺滅諸侯之力也,兄長怎可輕易接旨行事?” 曹操大笑道:“他們欲惜刀殺人,令我與黃巾鬥個兩敗俱傷之計,我豈不知?但我亦深知目下大勢,如逆境行舟,不進則退。
因此我決意借此奉旨進軍良機,名正言順,趁機擴大我的實力。
” 曹仁一聽,這才醒悟,歎道:“兄長高見,真乃亂世之英雄也。
” 曹操毫不猶豫,當即統兵二萬,由兄弟曹洪留守東郡,自己親率曹仁、夏侯淵、諸親将,趁充州刺史劉岱戰死之機,揮軍進駐充州郡。
不一日,濟北郡相鮑信,亦領軍一萬五千,前來助陣。
曹操大喜,盛情招待鮑信。
曹操聯同鮑信,統軍三萬五千,向黃巾軍發動攻擊。
黃中軍兵力強大,号稱百萬,實際兵力亦達五十萬。
強弱十分懸殊,曹操屢戰屢敗,但依然屢敗屢戰。
幾經艱苦拼戰,才把反攻的黃巾軍一部擊敗。
但濟北郡相鮑信,原為十八路諸侯之一,卻于是役戰死了。
曹操為鮑信舉行盛大下葬儀式,哀恸哭祭,令鮑信的部屬十分感佩,于是轉歸曹操的旗下。
是役黃巾軍亦有數萬降兵歸降曹操,曹操一概加以善待,絕不虜殺,收編入曹軍,與原來舊部一視同仁。
于是甚得黃巾軍降兵感激,傳聞出去,黃巾軍的軍心開始動搖了。
曹操見軍心因哀而大振,深知軍心士氣可用,便趁機統領新編的十萬大軍,向山東西南部的黃巾軍重鎮青州發動進攻。
青州的黃巾軍不敵曹操的哀兵,大敗潰散,因曹軍中有大半是原黃巾軍将士,曹操善待降兵的仁義己傳遍山東一帶,因此黃巾軍有大半兵力,歸降曹操,為數竟達三十萬之衆。
曹操對降兵一律善待,老弱者發路費讓其回鄉度日,精壯者則收編人曹軍各營,為數亦達二十多萬。
曹操令曹仁。
夏侯淵二将任督訓大将,訓練原青州黃巾降兵,頓成一支訓練有素、能征善戰的雄師,号為“青州兵”。
青州兵感佩曹操的仁善,對曹操十分忠心,遂成曹操逐鹿中原、争霸天下最有力的精兵。
曹操于充州又招賢納士,不久有叔侄二人來投,為叔者姓荀名彧,原為袁紹幕僚,不被重用,便改投曹操。
其侄名攸,曾官拜黃門侍郎,亦為海内名士。
曹操與叔侄二人論計,甚為投契,不由大悅,喜道:“令叔侄二人,皆為我之張子房埃”立刻将二人納入帥營,封荀彧為行軍司馬,荀攸為正行軍教授,共同為曹操出謀策劃。
荀彧感激曹操的知遇之恩,又向曹操舉薦了一位足智多謀之上,姓郭名嘉。
曹操大喜,親赴郭嘉府上拜求。
郭嘉感曹操之盛情,答應出山為曹操效力,曹操封郭嘉為行軍參贊。
于是,曹操營中,文官謀士大增。
武将方面,不久有一将軍引數百人,前來投奔,此将姓于名禁,武藝不凡,曹操命為典軍校尉。
過了兩日,曹操親将夏侯惇又引一大漢來投。
曹操見此人威武不凡,身如鐵塔,不由奇道:“此壯士乃何人?” 夏侯惇道:“他是陳留人,姓典名韋,神力驚人。
曾于張邈營中效力,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狩獵為生。
夏侯惇于山中打獵,見他正追逐一頭吊睛白額猛虎,越澗一躍而過,猛虎竟吓得蹲伏不動,以示降服……便将他引來見主公。
” 曹操奇道:“他真有如此神勇?” 夏候惇笑道:“典韋曾為朋友殺仇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其身。
他善使兩枝鐵戟,各重八十斤,馬上施展。
揮舞如飛。
” 曹操大奇道:“請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