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白兔龍穴

關燈
亂臣賊子董卓被誅殺,曝屍街頭,消息很快傳遍長安城。

     宮廷内外的士卒高呼萬歲,滿城民衆,上街慶賀。

    更奇特的是,自董卓橫屍街頭當日,長安城上空,連綿多時的陰雨天氣當即轉晴,日月生輝,微風不起,就如天兆也來助民間之慶。

     龐德公這位一代天機隐俠,在這段時間進行的“匡扶漢室、力保一統”的驚天大計,在諸葛亮、貂蟬、王允等人的配合下,順利達成,立建奇功,亦為天下臣民、百姓蒼生帶來一絲希望。

     不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機大勢,卻仍在急劇的演進,并不因龐德公等一批有志之士的人謀而逆轉。

     誅殺董卓的事,發生于漢獻帝初平三年的四月,經此兵變,王允聯合呂布及一班朝臣,勉強穩住了朝廷的亂局。

     但長安城的百姓,僅度過兩個月安定的日子,朝廷又發生驚人劇變。

     自董卓伏誅,漢獻帝劉協,将司徒王允封為相當于丞相的尚書令,處理朝政。

    又封呂布為奮威将軍,統率朝廷三軍。

     王允與呂布,一文一武,共掌朝政。

    若兩人處政得法,則天下或會漸入穩固安定。

     但王允與呂布均是記仇心極重之人,并無為相為帥的海量胸襟。

     王允掌丞相事後,便下令追究董卓的舊臣黨羽,或囚或殺,董卓的舊部皆惶惶不可終日。

     董卓言聽汁從的女婿李儒,是玉允第一個要誅殺洩恨的人。

    李儒卻早就逃到城外的陝州,聚集董卓的舊部兵馬,如大将李催、郭汜等,抗拒朝廷的追逼。

     呂布派李肅領兵進攻陝州的李儒,卻被李催、郭汜二将擊敗,隻身潛返長安。

     呂布見李肅隻身大敗逃回,怒責道:“你挫我銳氣,該死。

    ”李肅本來已因殺董卓有功不被朝廷升官而怨恨,此時被呂布斥責,心火暴熾,反唇相譏。

    呂布怎忍受得了,當即喝令軍士,把李肅推出軍中轅門,斬首示衆。

    李肅一生屢勸人反,最後終落得被他勸反之人所斬的下常呂布斬了李肅,打算自己親自領兵前去讨伐李儒。

     李儒聞訊,懼呂布的威勇,心中驚惶。

    他所部将士,亦生怯意,一夜數次驚呼大叫,草木皆兵。

    李儒知不可再守,便私下帶數名親兵,棄營遁走。

    不料他的親兵胡奇兒,貪圖富貴,刺死李儒,斬了李儒的首級,向呂布進獻。

     呂布又下令讨伐董卓的舊部李催、郭汜等人。

     李催、郭汜知不為朝廷所容,便立下死念。

    拼命反抗,率大軍搶先進攻長安。

     呂布登城拒守,彼此相持八日。

    呂布部下的蜀兵生變,打開城門,放李催、郭汜大軍殺入。

     呂布持戟反複沖殺,雖然多次殺敵多人,但他的部将亦損失不少,不得已殺開一條血路,離城而去。

    臨行派人請王允同行,但王允拒絕,決與長安共存亡。

    呂布無奈,隻好率數千兵馬,東出武關,投奔袁術去了。

     李催、郭汜見呂布已逃,便率軍進攻宮門,王允率衛士死守宮外,被亂軍殺死于宮門之下。

     李催、郭汜率兵進入宮門,殺官吏平民等萬餘人,又逼漢獻帝就範,自請官号。

    漢獻帝無法,隻好下旨封李催為揚武将軍,郭汜為揚烈将軍,同掌朝政。

    于是,漢室朝廷,又落入李催、郭汜兩亂臣賊将手中了。

     李催、郭汜二人,為替董卓報仇,下令屠城三日,城中朝臣、百姓,被殘殺者不下萬人。

    長安城百姓,紛紛出城逃難,途中母棄親兒,人食老幼之肉,鳥啄人腸,銜挂枯枝,慘絕人寰。

     李催、郭汜又追尋董卓的屍骨,将其葬于董卓自築的眉塢,逼漢獻帝及朝中百官前赴拜祭,一時間天昏地暗,日月失色。

     此時天機隐俠龐德公已攜同貂蟬、諸葛亮兩徒,隐居于荊州蚬山,以觀天下之勢。

     龐德公乍聞長安城再生劇變,不由仰天長歎。

    他又知李催、郭汜把董卓的殘存屍骨葬于眉塢,忍不住便趕去查察。

     龐德公趕到董卓于長安城郊自築的行宮——眉塢,但見眉塢甚得風水法度,不由跌足歎道:“董卓在此居停數年,已得陽宅龍氣庇蔭,雖然陽氣被我所破,其陽宅龍氣威力,仍蔭他得入土為安,亦因此而令李催、郭汜二人兵變成功也,我千算萬算,竟失察于此,莫非當真天機大勢已不可逆轉了麼?” 龐德公心中感觸萬分,他一步掠至董卓的墓前,但見墓前巨大石碑上刻:“漢太師董公卓之墓”八個金漆字。

    龐德公不由恨怨交集,他戟指痛罵道:“天機如此,是天道無公理,地脈若容此賊人葬,是地無靈氣矣。

    ” 龐德公話音未落,天際突地響起霹靂,董卓的墓門無風自開,一道閃電疾奔而入,轟隆一聲,将董卓的棺木、屍骨,連同築起的墓地,全部震成粉未,又再刮起一陣猛烈的怪風,把一堆粉未卷飛而去,再也無影元蹤。

    後世的地理家評斷,此乃“天不容惡人之葬”的典型例子。

     不過,天機隐俠龐德公雖然以他的驚天神通,緩了一緩天機大勢的演行,最終仍難達成他“匡扶漢室、拯救萬民”的宏願,這一切均對龐德公打擊甚大。

    他亦開始顯得心灰意冷,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欲以人謀去逆轉天機大勢之念,到底是否癡人說夢了? 事實上,天下大勢的演變,亦一一證實了龐德公的疑慮。

     董卓的被誅,但立刻又有李催、郭汜之亂。

    朝廷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