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方天畫戟

關燈
當日,董卓于朝中按劍逼朝中大臣廢立漢帝,司隸校尉袁紹曾毅然挺身而出表示反對,幾乎被董卓殺害,袁紹一怒之上,于宮門挂印棄官而去,袁紹返回故鄉河南的汝陽,之後又前去他袁家勢力最大的地域——冀州,出任董卓為收買他而封的渤海守之職。

     袁紹在勃海,秘密招兵買馬,很快便建立起一支數萬人的軍隊,成為袁紹與天下英雄争鋒競逐的本錢。

    他的胞弟袁術,原本任朝廷的虎贲中郎将,見其兄出逃,亦逃亡到河南的南陽地區,招兵聚衆,經過一番勵精圖治的整頓,終于成了當地的土霸王。

     袁紹心中極恨董卓,因此接到曹操所發的讨伐董卓檄文,便聚集旗下文武将官,統帶大軍三萬,離開渤海大營,前來與曹操會合。

     袁紹大軍抵達陳留(在河南汗封地區陳留縣),曹操當日便與袁紹會面。

    兩人曾于朝廷共事,又一同1宮誅殺宦官,志趣相投,談笑甚歡。

    而且兩人均受董卓逼害,對董卓同仇敵忾,因此二人很快便商妥,共發讨伐董卓檄文,号召天下各州郡地方統帥,出兵會盟,共同讨伐董卓。

    很快,讨伐董卓的檄文,便向各州郡發下去了。

     這一篇讨伐董卓的檄文大意道:“今紹、操等以大義告示天下:董卓欺騙天地,拭君滅國,淫亂宮廷,殘害生靈,惡如豺狼,罪行滔天!我等奉天子密诏,大集義兵,誓志掃清華夏,剿除群兇。

    望各地響應,各舉義兵,共讨國賊,扶持王室,拯救黎民,安撫百姓。

    檄文到日,請即奉行興兵。

    ” 讨伐董卓的檄文,說得大義凜然,令人振奮。

    各地州郡豪傑紛紛響應。

     第一路諸侯,是袁紹之弟,南陽大守(河南南陽地區)袁術,統兵二萬,前來會合。

     第二路諸侯是冀州刺史(河北南部、山西東南部地區)韓馥,帶兵一萬,前來會盟。

     第三路是穎州刺史(河南南部、安穩北部)孔由。

    統兵一萬,開赴陳留。

     第四路是充州刺史(北部、山東西南部)劉岱,統兵一萬五千,前來響應。

     第五路是河内太守(即河南腹地)王匡統兵一萬,響應讨伐董卓。

     第六路是曹操軍所在地的陳留太守張邈,派兵加入曹操的軍隊。

     第七路是東郡太守(今河南淮陽地區)喬瑁,兵力有一萬。

     第八路是山陽太守(山東省金鄉縣一帶地區)袁遺,帶兵一萬,前來會盟。

     第九路是濟北郡相(相當于太守,今山東濟水以北地區)鮑信,領兵一萬,前來會盟。

     第十路是北海太守(山東省昌樂縣一帶)孔融,統兵一萬五千,向陳留開發。

     第十一路是廣陵太守(江蘇省江都縣地區)張超,統兵一萬,前來會盟。

     第十二路是徐州刺史(山東省郯城縣一帶)陶廉,統兵一萬會盟。

     第十三路是西涼太守(甘肅省西北部敦煌、酒泉一帶,亦即董卓的起家之地)馬騰,統一萬五千西涼兵前來助陣。

     第十四路是北平太守(河北、北京一帶)公孫瓒,統兵一萬五千,南下會盟。

     第十五路是上黨太守(山西省東南部衷治縣一帶)張揚,統兵一萬,西行會盟。

     第十六路是長沙太守(湖南長沙地區)孫堅,率兵一萬五千,前來助陣。

     上述十六路大軍,皆應召而來,向陳留、洛陽一帶進發,前來會盟。

    加上袁紹、曹操的二路,共計十八路諸侯,總兵力達三十萬,前來陳留會盟,讨伐董卓,聲勢十分浩大,而上述十八路諸侯,也就是日後逐鹿中原的十八路英雄好漢了,因此詳列于前,往下自有詳細叙述。

     十六路諸侯豪傑,分東、南、西、北四路,向洛陽都城方向進發,其中北平太守公孫瓒,曾與劉備同拜學于盧植處,和劉備情同兄弟。

    公孫瓒喜穿一身白戰袍,騎白色駿馬,北平又屬“遼西”,因此當時人稱公孫瓒為“遼西白馬将軍”。

    他統兵一萬五千人,一路南下,路經德州平原(今山東省陵縣)地域時,忽遇上一位故人。

     公孫瓒在白馬上遠遠望見,在桑樹林中,閃出一面黃旗,卻僅得數騎,馳奔而出。

    公孫瓒仔細一看,原來來人竟是昔日的同窗好友劉備,劉備身邊還有兩名英偉大漢,三五随從。

     那二名英偉大漢,自然便是關羽和張飛,但公孫瓒離開涿縣已久,根本不認識關、張二人。

     公孫瓒見是劉備,十分高興,連忙問道:“賢弟為何在此出現?”劉備長歎一聲道:“小弟逃難,在此地隐身。

    聞公孫兄大軍至此,特來迎候。

    ” 公孫瓒伸手一指關羽、張飛二人,道:“這兩位壯士是什麼人?” 劉備道:“乃小弟之結義兄弟關羽、張飛也。

    ” 公孫瓒喜道:“聞說賢弟破黃巾賊時,有義弟二人,出力不少,便是這兩位壯士麼?” 劉備道:“的确如此。

    ” 公孫瓒十分欣賞,問道:“他二人現居什麼職位?” 劉備道:“乃布衣草民之身。

    ” 公孫瓒歎道:“如此真可謂埋沒英雄也!如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皆前去讨伐,賢弟何不帶同關、張二位壯士,一同前去;為匡扶漢室出力,亦可趁此機會建功立業,你以為如何?” 劉備忙道:“天下英雄有此壯舉,劉備豈敢落後?願一同前去。

    ”公孫瓒大喜。

     此時張飛在劉備身後,恨恨的對關羽道:“當日若允許我一槍刺殺董卓老賊,又何來今日之禍亂也。

    ” 關羽忙悄聲勸解道:“此一時彼一時也,事已至此,抱怨無益,還是放開心懷,跟随兄長一道前去殺賊吧。

    ”張飛這才不再發狠。

     當下劉備率關羽、張飛二人,投入公孫瓒的遼西大軍,一同開赴陳留,曹操派人迎候。

     此時各路諸侯陸續趕到,各自安營下寨,三十萬大軍,分布了近三百餘裡地方。

    各路大軍的首腦,均前來曹操的大營相會。

    曹操下令宰牛殺豬,盛宴款待各路諸侯,趁機商議進軍讨伐董卓之策。

     河内太守王匡首先進言道:“我等既以匡扶漢室為大義,彼此同心,何不推立盟主,以定約束機制,再行進兵讨賊呢?” 衆諸侯一聽,皆同聲附和,但誰當盟主,各路諸侯卻各有心計,誰也不願搶先表态。

     曹操見狀,心中不由一凜,暗道:眼見各路諸侯表面前來加盟,但心中卻各懷算計,若彼此異心,讨伐董卓大事豈非未戰先潰敗嗎?那天機隐俠雖然暗示我曹操是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