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禁宮巨變

關燈
殺臣等,乞娘娘救助。

    ” 何太後道:“你們為什麼不親去大将軍府請罪求情呢?” 張讓哭道:“若臣等去大将軍府,隻怕立刻便化為圾粉了。

    萬望娘娘宣大将軍入宮,喻以大義,饒恕我們,若大将軍不肯依從,臣等立刻在娘娘面前以死謝罪便了。

    ” 何太後見張讓等人痛哭流涕,意态甚誠,便答應宣召何進進入官,替他們求情。

     何進奉召,毫不考慮,便欲入官。

    他的主簿陳琳卻十分機警,立即阻止何進道:“此必乃十常侍之謀,将軍進宮,必兇多吉少。

    ” 何進大笑道:“此小兒之見,我掌天下兵馬大權,十常侍有多大的膽了,敢對我不利?況且此乃太後親筆诏書,太後是我的胞妹,我有何憂哉。

    ” 何進不聽陳琳所勸,施然入長樂宮見何太後。

    當他進入宮門時,突見張讓、段圭等人,率五十刀斧手一擁而出,把何進團團圍祝張讓怒罵道:“何進。

    董後無罪,為什麼你竟毒殺?你本屠沽小輩,若非我等保薦于天子,你有今日之權貴麼?你竟不思圖報,反欲加害我等。

    你說我等奸惡,請問清正者又是誰?” 何進無言以對,欲奪門而出,早被刀斧手亂刀斬殺,屍身斷為數截。

     此時何進旗下的将領袁紹、曹操二人,聞訊闖入官中,接應何進。

    但久候未出,袁紹便隔着宮門大呼道:“請大将軍上車回府。

    ” 張讓此時在宮門牆樓上出現,他一手将何進的人頭扔了下來,大聲喝道:“何進謀反,已伏誅也。

    你們可速退,概不追究。

    ” 袁紹大怒,厲聲道:“閹宦奸賊,謀殺大臣。

    欲誅此奸賊者,速來助陣。

    ”何進的部将吳匡,便在宮門外放起火來,袁紹、曹操等,領兵突入宮内,見宮中閹宦太監,無分大小,一律斬殺。

    十常俘中的趙忠、程曠、夏憚、郭勝四人,被追殺至翠花樓,剁成肉泥。

     官中火焰沖天。

    張讓、段圭等人,知大勢已去,便劫持何太後和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從宮中的秘道,逃去北宮,又挾持少帝和陳留王劉協,逃去洛陽北面的北邙山。

     袁紹入宮不見少帝,大怒之下,下令分頭斬殺十常侍所有家族。

    官中不少無須之人,均被誤殺。

     後來,張讓等人,在北邙山附近,被朝廷官兵截祝張讓、段圭見大勢已去,投河自荊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被救,兩入返京城時,同乘一馬。

    恰好應了當時流傳的一首民謠:“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

    ” 不久,地位相當于丞相的司徒大人王允,以及太尉楊彪,和禦林軍的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等人,領兵五百,均前來迎候護駕。

    此時,出奔的少帝劉辯年僅十四歲,而與少帝劉協一同出奔的陳留王劉協年僅九歲,兄弟二人卻頗有情義,同乘一馬。

     車駕走至半途,距都城洛陽尚有十裡,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沖出一隊兵馬。

    百宮失色,少帝劉辯口不能語。

    袁紹見狀,馳馬而出,大喝道:“來者何人?” 兵馬隊中,一癡肥将軍馳馬而出,唱道:“天子何在?”少帝劉辯吓得連話也不會說了。

     此時,年僅九歲的陳留王劉協,卻拍馬上前,喝斥道:“你是何人?敢驚擾聖駕?”癡肥将軍大聲道:“我乃西涼刺史董卓,率兵前來接應。

    ” 劉協道:“你是前來護駕,還是劫駕,”董卓無奈道:“特來護駕。

    ” 劉協道:“大膽。

    既然前來護駕,天子在此,為何尚不下馬拜迎?” 董卓不料劉協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膽量,心中不由暗暗驚奇,便有輕少帝而重劉協之心,他果然下馬,拜迎于道旁,劉協隻好以言撫慰,令他随行護駕返都。

     當日車駕返宮,何太後早被中郎将盧植救出,宮中的大火,亦被救熄了。

    檢點宮中,最貴重的傳國之寶玉玺竟然不翼而飛,宮中之人,均感驚駭。

    朝中大臣,亦驚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西涼刺史董卓,卻洋洋自得,自恃擁二十萬西涼大軍,大将軍何進又已身亡,他身為西涼州牧,無人可以禁制,便屯兵于洛陽域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恐不安,出入宮廷,更肆無忌憚。

     禦林軍統領之一的後軍校尉鮑信,聽聞董卓肆虐,便來見袁紹,道董卓必有異心,宜速除去。

    袁紹道:“朝廷剛剛安定下來,不宜于輕舉妄動。

    況且董卓手握二十萬重兵,萬一事敗,我等勢必無一幸免。

    ”鮑信不服氣,又前去司徒府見王允,說及前事,不料王充辦不敢決斷。

    鮑信知朝廷百官,人人皆欲保命,不敢與董卓抗衡。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