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龍脈分峙

關燈
回去,必難容身,不如率軍返回涿郡,暫且安頓,徐圖進取可也。

    ” 劉備心想:時勢如此,亦隻有暫時按兵不動,方為上策,于是同意關雲長的主意,率軍向涿郡進發。

     劉備率軍一路折向北行,走了二日,忽然聽聞山後喊殺打鬥之聲震耳。

    劉備和關雲長、張飛縱馬躍上山崗,向喊殺聲處望去,隻見朝廷官兵已然潰敗,後面的黃巾軍瘋狂追殺,旗上大書“天公将軍”四字。

    劉備一見,即對關、張二人道:“這是黃巾主帥張角之軍,不可錯失此殺敵時機。

    ” 于是三人率軍殺出,張角正追殺官軍,把官軍的主帥董卓團團圍困,突然被劉備等人率軍攔腰沖殺,卒不及防,黃巾軍大亂,張角慌忙下令退軍五十裡,再圖破官軍之計。

     劉備、關雲長、張飛三人,奮力救出董卓,返回董卓的帥營。

     董卓起初對劉備等和顔相向,待返回他的帥營,驚魂已定,便忽然問劉備道:“你現居何官職?” 劉備道:“劉備尚是一介布衣,并無官職在身。

    ” 董卓一聽,神色立刻一變,微哼一聲,井不賜座,也不再答理劉備等人。

     劉備無奈告退,走出帥營,張飛早已恨得牙癢癢的,此時再也按捺不住,猛地一挺丈八蛇矛,怒道:“我等浴血奮戰,救了這姓董的家夥,他竟然如此怠慢我等,等我把他一矛戮殺,以消心頭之恨。

    ”說時便欲挺矛入帳,刺殺董卓。

     劉備和關羽不約而同阻住張飛道:“董卓到底是朝廷命官,殺他便即反叛,豈能莽為?” 張飛大叫道:“若不殺他,便須在他帳下受他奴役,我決不甘心,二位兄長若要留此,我自己另行投奔别處好了。

    ” 劉備聽了,吃了一驚,他亦知留在董卓帳下,決難有作為的了,便決然道:“我兄弟三人,情同手足,義同生死,豈能分離?不如一齊投奔他處便了。

     張飛這才稍解怒氣,勉強同意劉備的決定,兄弟三人,經一番商議,決定投奔朱僬。

     朱僬本為皇甫嵩副将,大敗黃巾軍副帥張寶、張梁後,皇甫嵩便分兵朱僬,命他追擊張寶,皇甫嵩自己則與曹操一道,進攻張梁。

     當晚劉備領軍投奔朱僬,朱僬為人比董卓豁達,又知劉備是中郎将盧植的的門生,便熱情相待,沒宴置酒,連張飛亦甚感滿意。

     此時張寶正統領八萬黃巾軍,屯駐山後,與朱僬對峙。

     朱僬命劉備為先鋒,沿攻張寶,兩軍擺開陣勢,張寶令副将高升,出馬拼戰劉備,劉各令張飛出馬迎戰,張飛橫槍躍馬,直取高升,不出二個回合,張飛撾矛一刺,便把高升挑落于馬下。

     劉備趁勢揮軍沖殺過去,張寶在馬上披髦執劍,作起法術,隻見風雷大作,一股妖氣,從天而降,黑氣中似有千軍萬馬殺來,劉備軍登時心慌意亂,呼喊一聲,敗下陣來,劉備率敗軍回返軍營,向朱僬請罪,朱僬并未深責,反而安慰劉備道:“此乃黃巾施妖法‘書紙成兵’也,非戰之罪,明日我準備豬羊狗血,令軍士伏于山頭,敵若施妖法,當頭潑下,其妖術必定破解。

    ” 劉備依朱僬之計,令關羽、張飛二人,率軍一千、帶備豬狗羊血,伏于山後高處,準備破敵妖法。

     第二天,黃巾軍張寶擂響戰鼓,向朱僬軍挑戰。

    劉備依計領軍出戰,交鋒之際,張寶果然再度施法,風雷大作,飛沙走石,黑氣遮天,滾滾人馬,自天而降,十分可怕。

    劉備立刻領軍疾退,張寶率軍追殺過來,快到山頭,關羽、張飛率伏軍,張飛率伏軍,,從高處潑下豬羊狗血,灑向張寶的“天兵天将”,半空中登時飛飛揚揚,人紙馬紛紛落下,風雷靜息,沙石沉寂。

     張寶法術被破,連忙下令退軍。

     就在此時,右面關羽,左面張飛,二面夾攻沖殺下來,後面的劉備、朱僬,亦趁勢揮軍,掩殺過來,黃巾軍頓時潰敗。

     劉備遠遠望見“地公将軍”旗号,知是張寶,他意于建功立業,便拍馬疾沖而來。

    張寶見狀,不敢接戰,落荒而逃。

    劉備急忙搭箭,嗤的一聲,正中張寶左臂。

     張寶帶箭而逃,搶入陽城,堅守不出。

     朱僬下令大軍圍住陽城攻打,但張寶下令死守,朱僬竟屢攻不下,在陽城兩軍僵持住了。

     此時,忽有探子回報,說皇甫嵩因董卓屢敗于黃巾張角,已取董卓的帥位代之,率軍猛烈攻打,張角忽然暴斃,張角三弟張粱繼帥位,與皇甫嵩大戰,皇甫嵩七戰七勝,斬張梁于曲陽城。

    皇甫嵩平亂大捷,奏報朝廷。

    朝廷加封皇甫嵩為車騎将軍,兼冀州牧,掌冀州軍政大權。

    皇甫嵩又奏報朝廷,說原中郎将盧植有功無罪,朝廷準盧植官複原職。

    而曹操亦平亂有功,封為濟南相成為濟南郡長官。

    探子又報稱皇甫嵩不日将班師回朝,赴新任所去了。

     朱僬聞報,十分焦急,下令全力攻打陽城。

    不久黃巾軍有人斬了張寶的人頭來獻降,朱僬得以攻克陽城,又收複被黃巾軍攻取的數郡,黃巾之亂,終于大緻平定。

    在連番的征戰中,劉備與關羽、張飛出力甚大,朱僬向朝廷奏報戰功,倒也如實向朝廷奏知。

    但久而未接朝廷封令,隻好先行率軍班師,馳返京都洛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