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群星閃耀之時——塔羅牌中的三國英雄

關燈
人拿着三刃刀奮力搏殺,被潮水般的魏軍士兵團團圍住,他的背後就是蜀軍的大纛。

     蜀漢最後的主帥。

     那一瞬間我确實是被感動了。

     第十三位死神司馬懿 死神意味着終結,是一切事情的結尾,就象《黑客帝國》的那句廣告詞:everythingthathasabeginninghasaend。

    (萬事有始必有終,又譯:出來混,早晚要還的)。

    終結并不意味着結束,往往還隐含着新的開始。

     三分歸晉,盡管司馬宣王沒等到孫皓來降的一天,但他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國終結者,其餘司馬家的小輩不過拾其餘蔭,不足為論。

     三國既沒,晉朝初興,暗合了死神牌面。

    不過說實在的,我對晉朝實在沒什麼好感,這個從一開始就暮氣沉沉的國家毫無新朝氣象,無怪很快就被北方少數民族兄弟趕到了長江南邊,然後被一個号稱漢室宗親的劉裕捏掉了,不過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第十四位節制荀彧 節制意味着自我約束,平淡,也充滿了對承諾的期望。

     荀彧是個沉靜内斂的人,時人評價他&ldquo持心平正&rdquo、&ldquo謙沖節儉&rdquo、&ldquo德行周備&rdquo,在他身上幾乎感覺不到身處亂世的激情,所餘的惟有淡泊與持成。

    他不象郭嘉、賈诩等人一樣光芒四射,但那種&ldquo非正道不用心&rdquo的恢弘氣度卻是别人所無法比拟的。

     他不留财,俸祿賞賜都散給族人;他也不居功,曹操先後十幾次要授予他三公之位、封給食邑,都被謝絕了。

    功名利祿對荀彧來說,全無意義,他隻是在作自己認為是正道的事,如此而已。

    這位曹操幕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每次建言之後,即退至幕後,悄然無聲。

     然而誰也沒料到,這個當初提議奉天子于許都的荀彧,最後卻成了曹操授九錫的反對者。

    原來在他心中,一直默默地懷着對漢室的忠誠,并真心期待曹操能成為匡扶之臣。

    這份理想深藏在荀彧心裡,竟然連曹操都沒有發覺。

     兩人之間的矛盾最終以一種帶着濃重墨色的默契解決了。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盒,荀彧服藥自盡。

    整個過程沒有激烈的辯論,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抗争,甚至沒有一個悲壯的自殺方式,荀彧承襲慣常的低調,安靜地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臨終之前,他将自己以往的文稿條陳一一焚毀,不打算讓這些流傳于世。

    這個一生内斂的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未曾留下一句臧否的話語。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這一段,我總是聯想到周總理,想到那疊未着一字的白紙。

     第十五位惡魔賈诩 &ldquo惡魔&rdquo缺乏道德觀念,也沒有原則,它意味着随性的放蕩、個人主義以及狡黠。

    它往往誘惑人們,激發出他們内心陰暗面的欲望。

     賈诩這個人沒什麼道德上的束縛,也沒有理想或信念的鞭策,連命運似乎都與他無關。

    他是亂世之中一個無拘無束的人,憑借着自己的才智在險惡的政治漩渦裡飄來飄去,卻片葉不沾身,最後悠然做到了三公之位,活了七十多歲,還得以善終。

     不得不承認,賈诩的智謀是驚人的,那是一種惡魔般的智慧。

    苟活于亂世對于普通人來說,不算難事;但對于一個時刻處于政治大潮的高位者,卻需要無比的狡黠才行。

     隻因他一句話,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敗布殺允,萬千民衆複陷兵燹,天下由是大亂;也因他一句話,天子得以逃出生天,成全了&ldquo挾天子以令諸侯&rdquo的曹孟德。

    衆謂曹軍不能追,诩謂可追,結果曹軍大敗;衆議袁氏強盛,唯獨诩勸投曹,數月以後,遂有官渡之戰。

    那種直指人心的可怕洞察力簡直就如同惡魔賜予的一般。

     有意思的是從賈诩的仕途履曆中,我們看不出他有什麼抱負,也不知道他有何信念;他由董至李,由李至段,由段至張,再由張至曹,輾轉之間所求的不過是&ldquo家與身必俱全&rdquo,所行的不過是&ldquo救命之計&rdquo。

    即便是在後期,他也不跟高官顯貴來往,低調生活;連曹操咨詢他繼承人人選的時候,賈诩也不肯直接了當地表達意見。

    或許這就是他苟活于亂世的秘訣所在吧。

     賈诩的這種風格後人多有惡評,連時人都對此不屑;甚至在賈诩位列三公以後,孫權還嘲笑魏國舉人不當。

     &ldquo阖家平安,大小團圓,此生足矣。

    &rdquo 這個擁有惡魔般智慧的男人也許會這樣回答。

     第十六位塔董卓 塔的牌面上畫着一位國王,他被雷擊中,正從高塔上摔下來。

    這是一張不吉利的牌,象征着過于極端而導緻的毀滅。

     董卓無論在正史還是演義裡,都是個十足的暴君,他的殘暴行徑令所有同時代的人都為之震驚。

    這個體形肥碩的家夥似乎完全不知道何謂節制,把人性殘酷的一面表露的酣暢淋漓。

    最終這種暴虐讓他衆叛親離,走向毀滅。

    呂布的叛變雖說是有美人計的緣故,董卓扔出去的那一戟可也起了不小的影響。

     但是,莊姜曾經這麼評價董卓:&ldquo他可以說是三國裡最幸福的人了。

    天下第一美女被他睡了,天下第一名馬被他騎了,天下第一高手被他收了。

    &rdquo仔細想想,确實也是,董卓這一輩子完全由着自己性子暴虐胡來,想殺誰就殺誰,痛痛快快,最後作孽作到了頭,也是一刀剁下,死的痛快。

     老天真是何厚董卓,何薄孔明呐。

     第十七位星陸遜 星星是清新的希望之光,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憧憬,是天生的樂天派。

     希望之星永遠出現在危難之間,受命于敗軍之際,挽波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将傾。

    諸葛亮是這樣,陸遜也是。

    《三國志》裡,身為人臣而單獨立傳者唯有二人:一個是諸葛亮,一個就是陸伯言。

    兩個人是蜀吳山嶽之鎮,維系着一國興衰。

     不知道為什麼,陸遜在我心目中始終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大男孩,瘦弱但是聰明,戴着一副厚厚的眼睛,仿佛哈裡波特一般&mdash&mdash盡管他在成名的彜陵之戰時已經三十九歲,并且活到了六十二。

    大概是陸遜的遭遇實在太富有戲劇性了,讓人情不自禁地朝着最有趣的方向去想象。

     其實不光我這樣想,關羽也是這樣想的,劉備也是。

    在他們這些人眼中,陸遜這樣的年輕人根本不值得一提。

    結果他們錯了,兩員沙場老将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