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話,也走了。
屋裡就剩下他們倆了。
娟子側着身坐在炕沿上,垂着頭,濃黑的柔發遮着她那血紅血紅的臉蛋。
姜永泉習慣地把手插在衣服裡,來回溜達着。
過了一會,他坐在她身旁,很溫柔地說: &ldquo你累啦?&rdquo &ldquo不,不覺累。
&rdquo娟子的聲音有些顫抖。
她身子雖沒動,心卻跳蕩起來,象有火在燃燒。
他把手輕輕放在她的圓渾豐滿的肩膀上,幸福地微笑着,看着她那赤紅的臉腮,光滑的頸項。
娟子擡起頭,攏了攏頭發,她那對明媚的大黑眼睛,在密長的睫毛護庇下,恰似兩池碧清的泉水。
她緊看着他那消瘦的臉,由于過度勞累,臉上的顔色被燈光一映,更顯蒼白。
過分的激動使他的兩頰浮起紅暈,眼睛閃灼着幸福的光亮。
娟子的心房裡充滿了對他的熱愛,把手緊撫在他的手背上。
燈光漸漸暗下來,光線晃曳着,燈芯爆發出輕微的響聲。
&ldquo不,别管它了!&rdquo娟子見他要去挑燈芯,柔情地阻止道。
姜永泉略頓一霎。
她的眼睛告訴了他一切。
他沖動地抱住她的兩臂;娟子緊緊伏在他懷裡,用那烘熱潤濕的豐滿嘴唇,在他臉上急切地親吻着&hellip&hellip 燈火象個害臊的處女的眼睛,不好意思看眼前的情景似的,忽閃了一下,立刻熄滅了。
&ldquo秀娟,你這樣愛我,我心裡真&hellip&hellip&rdquo姜永泉緊摟着她,聲音有些發顫,&ldquo想想在舊社會裡象我這樣的窮漢子,連個媳婦都說不上。
而現在,你,你比誰都疼愛我!&rdquo 娟子把臉緊偎在他懷裡,用手撫摸着他的臂膀,懷着無比的幸福,溫愛地說: &ldquo還提這些做什麼呢。
永泉!我還不是有你來才走上革命的路嗎!這些都是有了黨才有的啊!&rdquo她忽然鼻子一酸,說不下去了。
&ldquo秀娟,你怎麼啦?&rdquo他覺得有熱淚滴在他胸脯上。
&ldquo唉,我是想,有多少好同志倒下去了啊!&rdquo娟子擦擦淚水,&ldquo媽剛說過,星梅是個多好的人呀!她多愛鐵功啊!可是&hellip&hellip&rdquo &ldquo是這樣,大娘說得很對很對!&rdquo姜永泉很激動地說,&ldquo沒有這些好同志的犧牲,也不會有咱們今天的幸福,中國也早亡了。
秀娟,咱們往後要更加勁工作,才對得起黨和死去的同志啊!&rdquo 娟子沒回答,隻是更緊些地靠着他。
他更用力地抱着她。
兩個人都感到對方的身上炙熱得厲害,象是在一個熔鐵爐裡的鐵流一樣,完全熔化在一起了,永遠也分不開了。
白雪皚皚的叢山,屹立在深黑色的星空中,宛如一個個銀質的巨人,俯瞰着村莊的動靜。
山村是一片黑藍色的夜幕,酣睡在甯靜的環山中。
就連在新年中最喜歡頑皮的孩子們,這時也甜甜地睡在母親的懷抱裡,做着明天怎樣玩耍的美夢。
惟獨從那三間茅草屋裡,還發出輕輕的、如同潺潺奔流的泉水一樣的話語聲。
兩顆緊貼在一起的心,象是糖,似是蜜,在永久地永久地散發着甜香&hellip&hellip 過了些日子,區政府遷走不久,專署①又遷來了。
①專署&mdash&mdash指膠東區專員公署。
晚上,在南沙河搭起台子,劇團準備演劇。
周圍十裡八裡村上的人,也都來了。
母親走到一看,黑壓壓的那末一大片人,無法擠進去,她就站在人們的後面。
民兵隊長鐵鎖&mdash&mdash一個二十多歲熱情能幹的青年&mdash&mdash看到她,親切地招呼道: &ldquo大媽,快到頭裡去坐。
位子早準備好啦!&rdquo 母親知道,不論開會演劇,最前面的一塊地方,總是鋪着幹草,專門留給抗屬坐。
她笑着推辭道: &ldquo算了吧,鐵鎖。
這末多人進去挺費事的。
誰坐了還不一樣。
&rdquo 鐵鎖哪裡肯,就拉着母親,向人們招呼。
大家聽說是抗屬來了,自動閃出一條縫,母親順利地進去了。
花子同她父親已坐在那裡,忙招呼母親坐下來。
這時帷幕還緊緊地閉着,幕裡的七八盞用大泥沙碗裝着豆油點起的燈光,透過紫紅色的幕布,映照在台下每張仰着的快樂的臉上。
秀子領着兒童團唱完一支歌,就向青婦隊拉歌子。
青婦隊長玉子也跳起來,向兒童團反拉。
接着民兵,青救會也向青婦隊進攻。
直搞得玉子那象山雀一樣靈巧的小嘴,也沒話說了,隻好領着婦女們唱了一個&hellip&hellip 正熱鬧着,軍隊排着整齊的行列走進來。
于是,各團體的目标都轉向軍隊了。
他們也不客氣,就雄壯有力地唱起來。
歌聲此起彼落,歡笑聲響自各方,會場上洋溢着節日般的快樂氣氛。
一個小男演員,在熱烈的掌聲中,報告了節目。
頃刻,幕内風雨雷聲大作,槍聲響成一片,把台子都震動了。
緊接着,幕布急驟地拉開了。
在人們的心情十分緊張的時刻,眼前出現一條在野草中急浪滾滾的河流。
一群八路軍戰士沖出來。
其中有的是傷員,還有四五個女同志。
他們有的被背着,有的相互扶着,有的拄着棍子,都穿着濕漉漉的衣服,頂着瓢潑大雨,急遽地向前走着。
觀衆的神情全被抓住,心都在急促地說:&ldquo快走,快走!敵人趕上來啦!&rdquo當這群戰士突然怔住在河畔,台下的人也不由地&ldquo啊&rdquo了一聲,這可怎麼好啊!&hellip&hellip 毋庸再重複,這就是前面已講過的故事。
整個劇情都深深抓住每個觀衆的心,人們被其中的真實情節感動了。
花子緊靠在母親身上。
她深深敬愛那個女衛生隊長;愛那幾個為傷員不怕吃苦的女衛生員;愛那個不顧苦痛勇敢地給八路軍帶路、不知姓名的女孩子。
但更使她心弦激動的是王東海排長的舉動。
他為别人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深深打動這個農村青年女子的心!花子想,那時她在那裡多好啊!她會代替女衛生隊長背起那高大的王排長&mdash&mdash她自信自己比那女衛生隊長有力些;她更會代替身受重傷的他,緊緊抱着那位痛苦的小戰士。
可是現在晚了。
天哪!誰知這個人還活着沒有啊?!可惜劇沒演到他現在的情況就完了。
花子象為親人似的,擔上這份心事了&hellip&hellip 母親的心全被那女孩子的姐姐&mdash&mdash趙星梅這個名字抓住了。
&ldquo真是她?不,同名的人也有啊!能這末巧?不,是她,一定是&hellip&hellip&rdquo她反來複去地想着,到底決定不下。
她盼望着那個給八路軍帶路的女孩子真的是星梅的妹妹,她一定要打聽清楚。
接着開始演第二個劇&mdash&mdash&ldquo鋸大缸&rdquo。
一個鋸缸的老漢,挑着擔子,随着有節奏的鑼鼓聲走出來。
他唱道: 張老漢我挑起擔子下四鄉 鋸碟子鋸碗鋸大缸 今天我不上别處去呀 一心要去王官莊 王官莊有個馮大娘 她是抗日的好榜樣 大兒子參加了八路軍 大女兒是區裡的婦救會長 二女兒兒童團裡團長當 小兒子也在兒童團裡扛戳槍 她全家抗日真模範哪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花子禁不住推推母親,歡欣地說: &ldquo大嫂,你聽,這不是說的你嗎?&rdquo 母親心裡也很詫異,嘴上卻說: &ldquo哪裡的話,人家是演劇,同名同姓的多着呢。
&rdquo 她們一聽鋸缸匠叫道:&ldquo馮大娘來了。
&rdquo就趕忙朝台子看去。
啊,可不真是馮大娘來了! 台上出現一個老大娘,簡直和母親一模一樣。
似乎她的頭發也是灰裡帶白,眼角上也有皺褶,嘴唇兩旁也有象母親一樣深細的紋條,而下颚右方那顆豆大的黑痣,也是給人一種慈善溫和的印象,可就是她那雙大腳沒搞成小的,否則,真是&ldquo如來佛&rdquo也難辨出的&ldquo真假孫悟空&rdquo了。
台下的人們一陣轟動,齊聲喝彩。
有的人真以為是母親在台上了。
那馮大娘手提着細柳條編成的小籃兒,和鋸缸的老漢對扭着唱起來: 日頭高照天氣爽 馮大娘我上街走一趟 街頭一見鋸缸匠 上前招呼走的忙 叫一聲鋸缸的好老張 今天你又來下鄉 俺家可沒有打碎的缸 嗳喲喲 你的飯碗可難保長 就在這時,走上兩個八路軍的炊事員。
他兩人擡着一口破缸,唱道: 咱們真是太浪當 公雞飛到牆頭上 蹬下石頭打破老大娘的缸 咱人民軍隊損物要賠償 你我快把缸鋸好 按市折價送給老大娘 四個人碰到一起。
戰士耍花錢鋸缸,馮大娘堅決不依。
互相争執不下,各講各的理由,忽然鋸缸匠高唱道: 不要吵了 那面來了婦救會長 兩個戰士立刻向婦救會長
屋裡就剩下他們倆了。
娟子側着身坐在炕沿上,垂着頭,濃黑的柔發遮着她那血紅血紅的臉蛋。
姜永泉習慣地把手插在衣服裡,來回溜達着。
過了一會,他坐在她身旁,很溫柔地說: &ldquo你累啦?&rdquo &ldquo不,不覺累。
&rdquo娟子的聲音有些顫抖。
她身子雖沒動,心卻跳蕩起來,象有火在燃燒。
他把手輕輕放在她的圓渾豐滿的肩膀上,幸福地微笑着,看着她那赤紅的臉腮,光滑的頸項。
娟子擡起頭,攏了攏頭發,她那對明媚的大黑眼睛,在密長的睫毛護庇下,恰似兩池碧清的泉水。
她緊看着他那消瘦的臉,由于過度勞累,臉上的顔色被燈光一映,更顯蒼白。
過分的激動使他的兩頰浮起紅暈,眼睛閃灼着幸福的光亮。
娟子的心房裡充滿了對他的熱愛,把手緊撫在他的手背上。
燈光漸漸暗下來,光線晃曳着,燈芯爆發出輕微的響聲。
&ldquo不,别管它了!&rdquo娟子見他要去挑燈芯,柔情地阻止道。
姜永泉略頓一霎。
她的眼睛告訴了他一切。
他沖動地抱住她的兩臂;娟子緊緊伏在他懷裡,用那烘熱潤濕的豐滿嘴唇,在他臉上急切地親吻着&hellip&hellip 燈火象個害臊的處女的眼睛,不好意思看眼前的情景似的,忽閃了一下,立刻熄滅了。
&ldquo秀娟,你這樣愛我,我心裡真&hellip&hellip&rdquo姜永泉緊摟着她,聲音有些發顫,&ldquo想想在舊社會裡象我這樣的窮漢子,連個媳婦都說不上。
而現在,你,你比誰都疼愛我!&rdquo 娟子把臉緊偎在他懷裡,用手撫摸着他的臂膀,懷着無比的幸福,溫愛地說: &ldquo還提這些做什麼呢。
永泉!我還不是有你來才走上革命的路嗎!這些都是有了黨才有的啊!&rdquo她忽然鼻子一酸,說不下去了。
&ldquo秀娟,你怎麼啦?&rdquo他覺得有熱淚滴在他胸脯上。
&ldquo唉,我是想,有多少好同志倒下去了啊!&rdquo娟子擦擦淚水,&ldquo媽剛說過,星梅是個多好的人呀!她多愛鐵功啊!可是&hellip&hellip&rdquo &ldquo是這樣,大娘說得很對很對!&rdquo姜永泉很激動地說,&ldquo沒有這些好同志的犧牲,也不會有咱們今天的幸福,中國也早亡了。
秀娟,咱們往後要更加勁工作,才對得起黨和死去的同志啊!&rdquo 娟子沒回答,隻是更緊些地靠着他。
他更用力地抱着她。
兩個人都感到對方的身上炙熱得厲害,象是在一個熔鐵爐裡的鐵流一樣,完全熔化在一起了,永遠也分不開了。
白雪皚皚的叢山,屹立在深黑色的星空中,宛如一個個銀質的巨人,俯瞰着村莊的動靜。
山村是一片黑藍色的夜幕,酣睡在甯靜的環山中。
就連在新年中最喜歡頑皮的孩子們,這時也甜甜地睡在母親的懷抱裡,做着明天怎樣玩耍的美夢。
惟獨從那三間茅草屋裡,還發出輕輕的、如同潺潺奔流的泉水一樣的話語聲。
兩顆緊貼在一起的心,象是糖,似是蜜,在永久地永久地散發着甜香&hellip&hellip 過了些日子,區政府遷走不久,專署①又遷來了。
①專署&mdash&mdash指膠東區專員公署。
晚上,在南沙河搭起台子,劇團準備演劇。
周圍十裡八裡村上的人,也都來了。
母親走到一看,黑壓壓的那末一大片人,無法擠進去,她就站在人們的後面。
民兵隊長鐵鎖&mdash&mdash一個二十多歲熱情能幹的青年&mdash&mdash看到她,親切地招呼道: &ldquo大媽,快到頭裡去坐。
位子早準備好啦!&rdquo 母親知道,不論開會演劇,最前面的一塊地方,總是鋪着幹草,專門留給抗屬坐。
她笑着推辭道: &ldquo算了吧,鐵鎖。
這末多人進去挺費事的。
誰坐了還不一樣。
&rdquo 鐵鎖哪裡肯,就拉着母親,向人們招呼。
大家聽說是抗屬來了,自動閃出一條縫,母親順利地進去了。
花子同她父親已坐在那裡,忙招呼母親坐下來。
這時帷幕還緊緊地閉着,幕裡的七八盞用大泥沙碗裝着豆油點起的燈光,透過紫紅色的幕布,映照在台下每張仰着的快樂的臉上。
秀子領着兒童團唱完一支歌,就向青婦隊拉歌子。
青婦隊長玉子也跳起來,向兒童團反拉。
接着民兵,青救會也向青婦隊進攻。
直搞得玉子那象山雀一樣靈巧的小嘴,也沒話說了,隻好領着婦女們唱了一個&hellip&hellip 正熱鬧着,軍隊排着整齊的行列走進來。
于是,各團體的目标都轉向軍隊了。
他們也不客氣,就雄壯有力地唱起來。
歌聲此起彼落,歡笑聲響自各方,會場上洋溢着節日般的快樂氣氛。
一個小男演員,在熱烈的掌聲中,報告了節目。
頃刻,幕内風雨雷聲大作,槍聲響成一片,把台子都震動了。
緊接着,幕布急驟地拉開了。
在人們的心情十分緊張的時刻,眼前出現一條在野草中急浪滾滾的河流。
一群八路軍戰士沖出來。
其中有的是傷員,還有四五個女同志。
他們有的被背着,有的相互扶着,有的拄着棍子,都穿着濕漉漉的衣服,頂着瓢潑大雨,急遽地向前走着。
觀衆的神情全被抓住,心都在急促地說:&ldquo快走,快走!敵人趕上來啦!&rdquo當這群戰士突然怔住在河畔,台下的人也不由地&ldquo啊&rdquo了一聲,這可怎麼好啊!&hellip&hellip 毋庸再重複,這就是前面已講過的故事。
整個劇情都深深抓住每個觀衆的心,人們被其中的真實情節感動了。
花子緊靠在母親身上。
她深深敬愛那個女衛生隊長;愛那幾個為傷員不怕吃苦的女衛生員;愛那個不顧苦痛勇敢地給八路軍帶路、不知姓名的女孩子。
但更使她心弦激動的是王東海排長的舉動。
他為别人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深深打動這個農村青年女子的心!花子想,那時她在那裡多好啊!她會代替女衛生隊長背起那高大的王排長&mdash&mdash她自信自己比那女衛生隊長有力些;她更會代替身受重傷的他,緊緊抱着那位痛苦的小戰士。
可是現在晚了。
天哪!誰知這個人還活着沒有啊?!可惜劇沒演到他現在的情況就完了。
花子象為親人似的,擔上這份心事了&hellip&hellip 母親的心全被那女孩子的姐姐&mdash&mdash趙星梅這個名字抓住了。
&ldquo真是她?不,同名的人也有啊!能這末巧?不,是她,一定是&hellip&hellip&rdquo她反來複去地想着,到底決定不下。
她盼望着那個給八路軍帶路的女孩子真的是星梅的妹妹,她一定要打聽清楚。
接着開始演第二個劇&mdash&mdash&ldquo鋸大缸&rdquo。
一個鋸缸的老漢,挑着擔子,随着有節奏的鑼鼓聲走出來。
他唱道: 張老漢我挑起擔子下四鄉 鋸碟子鋸碗鋸大缸 今天我不上别處去呀 一心要去王官莊 王官莊有個馮大娘 她是抗日的好榜樣 大兒子參加了八路軍 大女兒是區裡的婦救會長 二女兒兒童團裡團長當 小兒子也在兒童團裡扛戳槍 她全家抗日真模範哪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花子禁不住推推母親,歡欣地說: &ldquo大嫂,你聽,這不是說的你嗎?&rdquo 母親心裡也很詫異,嘴上卻說: &ldquo哪裡的話,人家是演劇,同名同姓的多着呢。
&rdquo 她們一聽鋸缸匠叫道:&ldquo馮大娘來了。
&rdquo就趕忙朝台子看去。
啊,可不真是馮大娘來了! 台上出現一個老大娘,簡直和母親一模一樣。
似乎她的頭發也是灰裡帶白,眼角上也有皺褶,嘴唇兩旁也有象母親一樣深細的紋條,而下颚右方那顆豆大的黑痣,也是給人一種慈善溫和的印象,可就是她那雙大腳沒搞成小的,否則,真是&ldquo如來佛&rdquo也難辨出的&ldquo真假孫悟空&rdquo了。
台下的人們一陣轟動,齊聲喝彩。
有的人真以為是母親在台上了。
那馮大娘手提着細柳條編成的小籃兒,和鋸缸的老漢對扭着唱起來: 日頭高照天氣爽 馮大娘我上街走一趟 街頭一見鋸缸匠 上前招呼走的忙 叫一聲鋸缸的好老張 今天你又來下鄉 俺家可沒有打碎的缸 嗳喲喲 你的飯碗可難保長 就在這時,走上兩個八路軍的炊事員。
他兩人擡着一口破缸,唱道: 咱們真是太浪當 公雞飛到牆頭上 蹬下石頭打破老大娘的缸 咱人民軍隊損物要賠償 你我快把缸鋸好 按市折價送給老大娘 四個人碰到一起。
戰士耍花錢鋸缸,馮大娘堅決不依。
互相争執不下,各講各的理由,忽然鋸缸匠高唱道: 不要吵了 那面來了婦救會長 兩個戰士立刻向婦救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