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關燈
徐義德站在那裡實在難受,她一句話一句話就像是一根一根犀利的針刺在他身上,痛在心裡,表面上卻要保持鎮靜,又不好和她逗氣,更不好走開。

    他希望有人救他一把。

    可是馮永祥和林宛芝談的很高興,梅佐賢聽得入神,仿佛有意識把他放在這狼狽不堪的境地裡。

    他恨不得把這個盆景砸碎,怪老王為啥不把它收起來,移到玻璃暖房裡也比放在陽台旁邊強。

    他急得滿頭是汗,馮永祥的叫聲救了他: “德公,客人來了,快來招呼!” 徐義德連忙離開江菊霞和唐仲笙,走到陽台那邊,恰巧馬慕韓和金懋廉、柳惠光他們一同從客廳走出來。

    馬慕韓握着徐義德的手,說: “進門沒見到主人,以為走錯了地方。

    請客,怎麼主人不在家呢?” “裡面熱,外邊涼快些,”徐義德招呼大家坐下,抱歉地說,“有失遠迎。

    ” “都是自己人,不要客氣。

    ”馮永祥用右手向大家一指,最後拍一下自己胸脯,顯得和馬慕韓他們十分熟悉。

    他看見唐仲笙陪着江菊霞站在盆景那邊不動,便大聲叫道,“你們看,我們江大姐忽然變成詩人了,在遊山逛水,欣賞大自然的美妙風景哩。

    ” 江菊霞本來不想過來,給馮永祥一說,她隻好和唐仲笙一道過來,指着馮永祥說: “阿永,你又在編我故事?” “看了那麼久風景,作了多少詩啊?” “哎喲,我這樣的人不懂詩,怎麼會做詩呢?不像你,讀了不少文學作品,不但讀魯迅的詩文,連托爾斯泰的小說都可以講的頭頭是道。

    ” “阿永是才子!”唐仲笙給江菊霞幫腔。

     “我?說不上。

    ”馮永祥搖搖頭,說,“你們剛才站在那兒,一位是佳人,一位是才子,真叫做天生一對,地生一雙,世上絕無僅有的佳偶!” 江菊霞把臉一沉,質問道: “阿永,你是請我來吃飯的,還是來吃我豆腐的?” 馮永祥一看苗頭不對,今天江菊霞的火氣來得個大,他慌忙笑臉賠罪道: “不敢,不敢。

    你是我和德公的貴賓。

    言語之間有啥冒犯的地方,還望大姐原諒則個……” 他向江菊霞拱拱手。

    她噗哧一聲笑了: “對你這樣的人,真沒辦法。

    看你那個嬉皮笑臉的樣子,多大的脾氣也發不上。

    ” 梅佐賢非常佩服馮永祥在工商界活動的能力,憑資本,他無産無業;講業務,他不會經營;談經曆,他很年青;但是到處吃的開,兜的轉,啥場合都看見他。

    梅佐賢欽佩地說: “永祥兄本事高強,能硬能軟,啥事體一到他手裡,就辦得十分妥帖;多麼複雜的問題,給他一講,就非常明白透徹; 真是了不起!永祥兄,啥辰光得閑,收我做個徒弟。

    ” “梅廠長,你的本事也不含糊,我倒想向你學習哩!” “你們兩位别互相标榜啦,我們都很欽佩。

    ”馬慕韓看看表,問馮永祥,“信老的電話昨天打通了沒有?怎麼過了一刻鐘還沒有來?” “他昨天自己接的。

    ” “要不要打個電話催一下?” “也好……” 馮永祥剛站起來,潘宏福推開陽台的門,笑嘻嘻地說: “不用打電話,我爸爸來了。

    ” 潘信誠慢騰騰地一步一步邁進來,他那對飽經世故的眼睛,能夠洞察一切細微的事物,向大家望了望,一邊微微點點頭,然後不慌不忙地坐在靠牆的一張紅漆皮椅子上。

    緊跟着走進來的是宋其文,坐在他對面。

    大家都圍着紅圓桌子坐下,成了個橢圓形。

    潘信誠對馬慕韓說: “這麼熱的天,你們到北京去開會,可辛苦了。

    ” “我們年青,沒關系。

    ” “那倒是的,上了年紀的人就不中用了,”潘信誠接連咳了兩聲,掏出雪白手帕來吐了口痰,說,“歲數不饒人啊,叫我去北京開會,我就吃不消。

    ” 潘宏福知道爸爸對“五反”運動不滿意,他們弟兄幾個經營的幾爿廠,那筆“五反”退款數字大得驚人,足足夠辦一個廠。

    雖說政府從寬處理,核減了一部分,還可以慢慢退,但究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啊。

    潘信誠怕到北京去不好講話,推托身體不好,請假沒去。

    潘宏福生怕别人不相信爸爸的話,站在爸爸旁邊連忙補充道: “爸爸在家裡也很少走動,老是躺在躺椅上,閉目養神,連話也不大講。

    ” “信老今年快六十了吧。

    ”徐義德不大了解潘信誠的底細,關心地問。

     “他比我大兩歲,我今年恰巧六十,信老六十二……”宋其文代潘信誠回答。

     “六十二歲的高齡,有這樣的精神,也不容易了。

    ……” 徐義德沒說完,金懋廉插上來說: “誰也比不過德公,到現在一根白頭發也沒有,真是越過越年青了。

    ” 江菊霞聽金懋廉的贊美,暗中仔細地瞟了徐義德一眼:的确仍然沒有一根白發,如徐義德所說“蒙了不白之冤”,英俊潇灑,精神飽滿,看上去不過四十來歲,絕對不像快五十的人了。

    她怕人發現,把眼光收回,望着自己手上的粉紅色的挑花的紗手帕,靜聽潘信誠說話: “要是早兩年,我這次一定上北京,見見中央首長,聽聽報告,對中央的政策方針可以體會得深切些;可是精神不濟,”他摸着下巴垂下的肉摺,感歎地說,“皮都發松了,稍微走動一下,就感到累。

    不像其老,一年上兩三趟北京,一點也不在乎。

    ” “我麼,也比過去差了,不過底子還好,這副舊機器還可以用兩年。

    ”宋其文摸一摸下巴的胡須,很滿意自己的身體還過的去。

     “這次會聽說開的很好,”梅佐賢望着太陽漸漸落下去,夕陽的光輝反映在花園外邊的幾座紅色的洋房的玻璃窗上,閃閃地發着耀眼的光芒,照在草地上顯得有點綠裡發紅。

    他看時間不早,怕這些大老闆們漫無邊際的閑扯下去,耽誤了正事。

    徐義德不好開口,他不露痕迹地從側面把話題拉過來,說,“你們當代表參加,這是非常幸福的事。

    ” 金懋廉很關心這次會,特别很關心會後工商界的情緒。

    工商界不活躍起來,他的信通銀行也沒法放手做生意。

    他接上去說: “聽說陳市長在南京和大家見了面……” “陳市長怎麼到南京去了?”林宛芝低聲問江菊霞。

     “陳市長是華東軍區司令員,司令部在南京,他時常到南京去的。

    ” “哦,”林宛芝自己感到慚愧,和工商界頭面人物在一道,更顯得知道的事情太少了。

     “其老,你談談吧。

    ”馬慕韓說。

     “不,我的記性不好,當時也沒做筆記,慕韓老弟,還是你講吧。

    ” 馬慕韓端起桌子上的一杯黃澄澄的冰凍橘子汁,一飲而盡,精神一振,慢條斯理地說: “老實說,我們上了火車心還是噗咚噗咚跳個不停,代表們情緒很不安定。

    我們上次在新雅酒樓談的那一大堆問題,沒一個人放心得下。

    大家都擔心私營企業沒有前途,我們民族資産階級永遠被鬥下去,既沒有政治地位,又沒有經濟利益,到北京去開會,還得講話,可是這次誰也不願意發言,怕說錯了,又要犯錯誤……” “慕韓老弟所見極是。

    ”潘信誠聽他的口氣,像是了解了上海工商界的心理,不像過去一直走偏鋒,隻顧自己往上爬,對政府首長盡說些好聽的話,不管工商界的死活。

    他當了代表究竟和過去不同了。

    潘信誠忍不住贊揚了他一句。

     馬慕韓非常重視潘信誠的誇獎。

    但他眉宇間還有着當時憂郁的神情,繼續說道: “我們是低着頭離開上海的,火車開了,每個人都是心事重重,不了解這次上北京,前途究竟怎麼樣。

    ” “大家都很擔心,在車上,連話也不大談……” 他想起當時的情景,不禁深深地歎息了一聲。

    柳惠光低下了頭。

    梅佐賢吃驚的眼光望着徐義德,好像問他怎麼現在的調子還這麼低呢?徐義德這時正聚精會神盯着馬慕韓,沒有注意到梅佐賢的眼光。

    林宛芝拉着江菊霞的手,附着她的耳朵,小聲小氣的問: “想不到工商界有這麼大的心事,不是說這次北京的會開的不錯嗎?” “别忙,你聽慕韓說下去。

    ”江菊霞早知道風聲,胸有成竹地說。

     “一到了南京,情形就變了。

    ”馬慕韓說到這裡,眉頭開朗,聲音也高了。

    柳惠光擡起頭來。

    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馬慕韓的身上,他說,“下了火車,到了城裡,住進招待所,省委統戰部長來了,晚上陳市長請大家吃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 馬慕韓講到這裡,有意賣一個關子,不說下去,他又喝了一口橘子汁。

    大家的頭都伸過來,生怕漏了一句半句的。

    梅佐賢不好擠到頭面人物前面,他走到馬慕韓旁邊,扶着他的椅子靠背,留心地聽。

    宋其文從旁點了一下: “妙的還在後頭哩!” “慕韓老弟,快說呀。

    ” “大姐呀,小弟言來聽根由……”馮永祥哼了這一句京劇腔,問馬慕韓,“要不要我給老兄拉胡琴?” 馬慕韓搖搖手。

    馮永祥說: “那麼,你就自拉自唱,往下講吧。

    ” “陳市長給大家做了報告……” 宋其文打斷馬慕韓的話,說: “不,陳市長不是說了,這次是和大家談談家常,擺擺龍門陣……” “對,是談家常,”馬慕韓更正說,“不過,講談心,恐怕更恰當。

    陳市長對我們工商界存在的問題完全清楚。

    信老,我們在新雅酒樓談的那些問題,陳市長好像都曉得。

    他一開頭,把我們心裡要講的話都說出來了……” “啊!”潘信誠不禁有點吃驚,他誤以為那次在新雅酒樓有人把談話的内容彙報給陳市長,感到今後在工商界朋友面前講話也得小心,别再給彙報上去。

    但一想那天參加的人,和政府首長比較接近的除了馮永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