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關燈
小
中
大
。
他永遠把自己保持在一切是非的漩渦之外,他不幹預任何事體,他不得罪任何一個人,就連三歲娃娃,他也不去碰他一下。
他今天來拜壽的目的不過是一種職業上的應酬,找機會坐在徐總經理附近,好讓他知道勇某人到了。
徐義德曉得他是一個怕惹是生非的人,和江菊霞談話無須避開他,有了他坐在旁邊反而可以起一種掩護的作用。
三個人沉默地坐在那兒,誰也不吭氣。
朱延年和馬慕韓談的很起勁,嗓門又高,顯得他們這兒三個更加冷靜得可怕。
朱瑞芳眼睛對着勇複基,有意不看江菊霞,暗中卻又不時睨視她一眼。
她把江菊霞冷落在一邊,打破沉默,對勇複基說: “近來廠裡很忙嗎?” 勇複基恭恭敬敬地欠着身子說: “是的,很忙,很忙。
” “你們的生活好嗎?” “很好,”勇複基兩隻手交叉地放在膝上,有點拘謹地說,“現在生活很好,很好。
” 勇複基這樣小心翼翼地簡單答複問題,使朱瑞芳很難談下去。
江菊霞聽到這些公式的寒暄也感到膩味。
東客廳左邊的書房裡忽然爆裂開一陣喝彩的掌聲,吸引了客廳裡客人的注意。
一會兒,這掌聲消逝了,大家又安靜地談論自己的題目。
這掌聲救了江菊霞。
她自言自語地說:“啥事體呀?這樣高興!”她很自然地站了起來,眼睛盯着書房的門,沒有和朱瑞芳勇複基他們打招呼,悄悄地走去。
朱瑞芳指着她的背影問勇複基: “他們剛才談啥?” “我不曉得。
” “給我講,沒有關系,你坐在這裡,哪能不曉得他們談啥哩。
” “談啥?我聽到一些……” 朱瑞芳聚精會神地在聽勇複基談。
她希望在他嘴裡能夠發現一些秘密。
勇複基說: “他們談改選委員會的問題……” 朱瑞芳聽他說這個,大為失望,淡淡地說: “這個我曉得,我在後面聽見的。
” “啊!”勇複基吃了一驚,暗自想她在哪個後面聽見的呢?講話得小心一點,别弄出岔子來。
這不是一般的是非,這是徐總經理家裡的事體,别沾邊,有啥差池,那是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職業的。
他警告自己要小心,要留神。
“這以前他們談啥?” “這個,”他擡起頭來,仿佛在仔細回想,半晌,說,“我不曉得。
” “你坐在這裡,哪能不曉得呢?” “是呀,坐在這裡,哪能不曉得呢?”他反問自己。
他想,對朱瑞芳不可得罪,她就是徐守仁的母親,而徐守仁是徐總經理的愛子啊。
“你一定曉得,說吧。
” “我聽是聽到一些,就是聽不清楚,好像老是在講棉紡公會棉紡公會……” “他們兩人在談自己的事體沒有?”朱瑞芳點他一句。
“沒有,”他說出口,又怕徐總經理将來親自說出什麼來,那不是得罪了朱瑞芳,說勇複基不好嗎?他改口道,“我沒有聽見,他們兩人談話的聲音很低,我坐在這裡聽不清楚……” “聲音很低,”這個情況吸引了朱瑞芳的注意,啥事體不可告人?要低聲談呢?她滿懷興趣地追問: “你聽到他們低聲談些啥?再低,你總會聽到一句兩句的。
” “這個,”勇複基的眼睛裡露出了驚惶的神色,想了想,說,“這個,我真沒聽見。
” “一點也沒聽到?”朱瑞芳不信任地問。
“真的一點也沒聽到。
”勇複基堅持不卷進是非的漩渦裡去。
他把剛才聽到徐總經理約江菊霞上餘山去玩的話隐瞞起來,一點也不敢洩露。
“你這人,……”朱瑞芳忍耐不住,有些生氣了。
她心裡說:你這個怕事鬼,三槍打不出一個悶屁來。
朱瑞芳沒有再問,勇複基也沒有再說,隻是沉默地坐着。
兩人又陷入一種尴尬的局面裡。
朱延年手裡拿着一本福佑藥房總結書和計劃書。
這是他在最近一個禮拜之内趕制出來的精心傑作。
他早就風聞徐總經理要給三太太林宛芝做三十大壽,工商界有名人物必然前來捧場,這是他發展福佑藥房業務的絕妙機會。
他在工商界的曆史淺,地位低,人頭不熟,許多工商界一、二流人物不知道朱延年其人。
參加了星二聚餐會以後,認識了一些人,也不過泛泛之交,談不上往來,更提不到友誼。
即使工商界朋友對新藥業有興趣,誰願意投資福佑藥房?誰又對朱延年信任呢?他整整思索了兩天兩夜,幾乎茶飯都要忘記了進,他要抓住這難得的好機會。
恰巧快過年了,他寫個年終總結,附上今後發展業務的計劃,這樣拿出來一方面顯得自然,有憑有據;另一方面也可以給福佑藥房吹噓一番,好取得工商界朋友的信任,投資的事就有苗頭了。
他邀請了嚴大律師,把童進和夏世富找來,加班加點,開了三個晚上的夜車,最後由嚴大律師殺青,連夜用打字機在薄薄的打字紙上打出。
封面和封底是重磅的米色道林紙,邊上打了兩個眼,用一根大紅絲帶拴起,在封面這邊打了一個蝴蝶結子。
他到徐公館來拜壽,本來隻帶了三本,一想,假使有許多人對福佑藥房有興趣,都要求投資,想先看看計劃書,不給他一本哪能行呢?他自己點頭說,應該多帶幾本,縱然不能全部用完,也是有備無患,免得臨時要沒有。
他于是又帶了三本,把兩個口袋裝得滿滿的。
他走進徐公館,拜了壽,就四處尋找工商界的人。
發現他們都在東客廳和書房裡,他就走過去,站在那裡随便搭讪着,給大家招呼。
有些人他并不認識,或者隻不過一面之緣,他也親熱地招呼,仿佛是多年的老朋友。
人家應付他一下,都談别的去了,有的則走進書房,把他撇在東客廳裡。
恰巧馬慕韓來了,他和柳惠光招呼他坐下,那邊走過來韓雲程,他是滬江紗廠的工程師,老闆娘過生日,他算得上半個主人。
徐總經理昨天就對滬江系統的人說過了,要他們幫助他招呼招呼客人。
寒暄了一陣之後,朱延年就從西裝口袋裡掏出福佑藥房的總結書和計劃書,拿在手裡,笑眯眯地望着馬慕韓說: “提起小号來,承大家幫忙,客戶擡舉,總算不錯。
統計往來客戶已遍及全國,東北到遼西,西北到天水、蘭州、迪化,西南到昆明,東南到福建,……都有客戶往來。
全國各地和本号建立聯系關系的有三千八百五十二戶,經常有聯系的也有一千九百四十二戶。
在戶數方面說,私營戶比重比較大;在營業額方面說,國營戶占的比重大。
拿今年六月份的營業額來說,就達到三十六個多億,目前還在發展,今年八月,為了照顧到廣大人民對X光器械的需要,我們福佑又特别設立了X光器械部,聘請中外X光器械專家主持這方面的事。
同時,為了面向生産,扶植小型廠商,以便為今後轉向工業生産打下基礎,小号今年九月和大利藥廠簽訂了合同,投資了約占大利藥廠資金總額的三分之二,使得大利藥廠繼續維持并擴大生産,好共同為人民醫藥事業服務。
” 馬慕韓見朱延年滔滔不絕地說下去,他聽出了神,恭維朱延年道: “福佑藥房的生意确是做得不錯,客戶遍及全國,可真不容易,現在又從商業注意到工業,朱先生的眼光遠大。
” 柳惠光聽朱延年叙說福佑藥房發達的情況,心中未免有點醋意,以嫉妒的眼光看着朱延年說下去。
“慕韓兄過于誇獎了,”朱延年表面顯得頗為謙虛,下面接着說的卻又表示出對他的贊美辭受之無愧了,“不過哩,這也是幾年來磨煉出來的,現在做生意眼光不能不放遠一點。
” “你們生意為啥做得這樣發達呢?”馬慕韓關心地問。
“是呀。
”韓工程師說,“聽說福佑藥房原來并不怎麼大啊。
”他想起梅佐賢說過福佑藥房開門,全靠徐總經理支持: 借了三百萬的現款,又擔保在銀行裡開了透支戶頭。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講起來也很簡單,小号創辦以來,就以樹立信譽,薄利多銷為經營原則,凡是外埠客戶來辦貨,小号一定按照當天最低市價發貨。
客戶都曉得福佑的價格的确比一般市價便宜,大家都願到福佑辦貨,因此客戶不斷增加。
為啥福佑藥房的貨價比别的字号便宜呢?因為我們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事開支,減低成本,壓低貨價。
同時,我們在服務态度方面确确實實做到負責、真誠、懇切和熱情,凡是外埠客戶有函電來,問上海行情,我們一一具體答複;或者是要購辦一些上海市面上買不到的藥物器械,像是山東省政府衛生廳要買離心機,西北衛生部要買高度顯微鏡,這些重要醫療器械,上海買不到,我們就設法到香港到國外去訂購,真正做到完全為客戶服務。
做生意主要靠信譽。
客戶和同業中有了信譽,業務必然會發達的。
在我們新藥業中,惠光兄最了解福佑的了。
惠光兄,我說,是啵?” 朱延年生怕馬慕韓覺得自己說的不夠懇切真實,他特地拉出柳惠光來撐他的腰。
柳惠光完全了解朱延年在新藥業是沒有信用的,誰聽說福佑藥房,誰見了朱延年,沒有一個不頭痛的。
因為有生意做,要和他往來,表面上不得不應付,骨子裡卻怕和他打交道,萬不得已時,也要百倍提高警惕。
不說别的,就拿福佑藥房和債權代表立的和解筆據來說,本來講三個月内償清全部債務,如不可能,得延期償清。
除了第一個月償付二成以外,第二個月的三成就沒有付足,其餘的款子整整拖欠了一年,經債權人再三再四地登門坐索,才陸陸續續地零零碎碎地付清。
一提起這件事,柳惠光就傷心。
現在朱延年當着他的面吹牛,真叫他哭笑不得,還要他證明福佑藥房和朱延年的信譽,天呀,這個話怎麼說呢?打狗看主面。
他反正不想多和朱延年往來了,但是,還有徐義德哩,他可是台面上的人物啊。
他無可奈何地笑了笑。
馬慕韓認為朱延年做生意講究信譽這一點很重要,他點點頭,說: “信譽确實很重要。
” 朱延年像是遇到了知己,他眉飛色舞地說: “慕韓兄同我的看法一緻,我非常高興。
”他轉過臉來看見韓工程師托着腮巴子好像在想啥,有點露出不大信任他所說的神情。
他解釋地望着韓工程師說,“當然,單靠信譽是不行的,小号還成立了業務研究會。
這個研究會主要研究三方面:首先研究藥物的地區差價,哪個地方大量生産便宜的藥用原料,我們及時采購,調節供應,減低成本。
其次,研究進口成藥原料價格上落問題,小号派專人長期駐留進口處,進口藥物滞銷價廉的辰光,我們及時收購,這樣不會因為旺季到來上漲,可以低廉供應客戶,供求不緻脫節。
對于公營機構在哪一季最需要的是什麼藥物,我們就事先準備,以便供應。
這是我們研究的第三方面。
根據業務研究會的研究,過年以後,我們準備派人到河南收購蓖麻子、純鹼,到蘇北收購芒硝,到皖北收購五倍子,到四川收購松節油、甘油、硬脂酸,到西安收購藥用棉花……” 朱延年一張口,就沒一個完。
馬慕韓不大願意聽他這些業務上的具體事情,想打斷他的話;一想到自己要在工商界樹立威信,團結廣大的工商界人士,應該有傾聽一切意見的雅量。
他于是用贊美來打斷他那流水般的談話,說: “福佑藥房的經營方針真不錯,加上朱先生這樣努力經營,前途一定遠大。
” 朱延年聽了這些贊美的辭句,他渾身的骨頭都有點酥了。
他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剛才努力介紹福佑藥房的情況立即收了顯著的效果,計劃中的目的已經閃現出希望。
他講得口渴,連忙喝了一口茶,急轉直下地轉到了正題: “今後除了投資工業,擴大X光器械部以外,還準備在迪化、成都這些地方設立分支機構。
目前隻是有一個問題急待解決,就是業務日益擴展,利潤也不錯,原有資金有限,要想應付這樣龐大的經營規模,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困難。
所以,我們想擴大招股,或者貸款也可以,主要倚靠工商界有眼光的朋友支持這個為人民服務的事業。
慕韓兄是棉紡界的巨子,工商界的領袖人物,我想,一定樂于幫助小号的。
這是——”朱延年立刻把裝訂得非常美觀的福佑藥房的總結書和計劃書送到馬慕韓面前,眯着眼睛,微笑地望着他,期待他一個肯定的答複。
他說,“這是小号的總結書和計劃書,請指教指教。
” 馬慕韓一愣,恍然了解剛才朱延年那一番冗長談話的目的。
他對朱延年拱拱手,謙虛地說: “對不起,我對新藥業是外行。
” 他沒有接過去。
朱延年仍然把總結書和計劃書放在他的面前,說: “新藥業講起來也沒有啥了不起,我這個計劃書,誰都可以看懂的。
裡面的内容我剛才已經簡單談了一下,希望你看一遍,小号希望得到工商界前輩的更多的指教、更大的幫助。
” 柳惠光望着馬慕韓。
他久仰馬慕韓是一個年少有為、精明練達的人,這次碰到朱延年的手上,不知道會不會上他的當。
他有點替馬慕韓擔憂。
當着朱延年的面卻又不好戳破。
馬慕韓内心極不滿意朱延年不識時務,人家過三十大慶,正好大家盡興玩個痛快,不料他來做生意,徐公館變成了朱延年的交易所了。
他想起要團結各方面的人才,不好露出不滿的情緒來,隻是應付地說: “對于朱先生剛才談的經營方針和今後計劃,我個人完全贊成。
工商界應該有遠大的目光,這樣,才算得上是新時代的新型工商業家。
朱先生就是這樣的人才,非常欽佩。
” “過譽過譽。
今後希望慕韓兄多多提攜。
”朱延年指着重磅米色道林紙封面的總結書和計劃書說,“小号這次募股是一千萬一股,慕韓兄,你看,你來多少股呢?一百股怎麼樣?多一點也可以。
” “這個……”馬慕韓看出朱延年是屬于狗皮膏藥性質那一類的人,一粘上就撕不下來,不能再随便敷衍下去,但态度又不能轉的太快,也不能表示得過于露骨。
他看柳惠光不吭氣,便順水推舟,把問題放到柳惠光面前。
他不露聲色地說: “對新藥業,老實講,我是擀面杖吹火——一竅不通,并且,自己的精力也有限,辦廠都忙不過來,沒時間考慮經營其他企業。
倒是柳先生,聽說利華藥戶生意不錯,流動資金不少,正在找出路,你們兩位是同行,又是老朋友,我看,可以合作合作。
” “惠光兄願意合作,小弟同樣是無任歡迎的。
怎麼樣,惠光兄,你認多少股呢?” “我嗎?”柳惠光把臉轉向北面牆角那裡,這辰光,朱瑞芳正站在徐義德身後,緊張地聽他和江菊霞談話,此外,沒有一個新到的客人。
那就是說,沒有機會可以把這個問題岔開去,得要自己明确表示态度,回答馬慕韓摔過來的難題。
他想了想,說,“延年兄,你了解利華藥房是股份公司,幾位股東都是老實人,巴巴穩穩地做點小生意,從來不向外發展的,和老兄比起來,可以說是目光如豆。
我在店裡呢,是燈草拐杖,做不得主的。
” “這情形,我了解。
不過,小數目呢,隻要惠光兄肯幫忙,我想,也不大成問題。
” 柳惠光看朱延年粘到自己身上來了,想法從速推開,支吾地說:“你不要過份擡舉我。
擡的高,跌的重。
我确實沒有那個能力,利華這爿小店自顧不暇,哪有餘力投資福佑呢?我們不像慕韓兄,企業大,實力雄厚,福佑需要這點小數目,隻要慕韓兄指頭縫裡漏一點下來就行了。
” 馬慕韓聽到柳惠光這幾句話,見他也不含糊,至少也是在市面上混了二三十年的人了。
他這幾句話捧得馬慕韓心裡怪癢的。
但是,馬慕韓不上這個圈套,卻又不能顯得自己寒伧,轉彎抹角地說: “當然,福佑募這點股,講數目,不大;講交情,應該幫忙。
隻是兄弟經營的是棉紡業,一向沒過問新藥業,今後也不準備過問。
福佑募股或者貸款,應該找志同道合的人,錢倒
他永遠把自己保持在一切是非的漩渦之外,他不幹預任何事體,他不得罪任何一個人,就連三歲娃娃,他也不去碰他一下。
他今天來拜壽的目的不過是一種職業上的應酬,找機會坐在徐總經理附近,好讓他知道勇某人到了。
徐義德曉得他是一個怕惹是生非的人,和江菊霞談話無須避開他,有了他坐在旁邊反而可以起一種掩護的作用。
三個人沉默地坐在那兒,誰也不吭氣。
朱延年和馬慕韓談的很起勁,嗓門又高,顯得他們這兒三個更加冷靜得可怕。
朱瑞芳眼睛對着勇複基,有意不看江菊霞,暗中卻又不時睨視她一眼。
她把江菊霞冷落在一邊,打破沉默,對勇複基說: “近來廠裡很忙嗎?” 勇複基恭恭敬敬地欠着身子說: “是的,很忙,很忙。
” “你們的生活好嗎?” “很好,”勇複基兩隻手交叉地放在膝上,有點拘謹地說,“現在生活很好,很好。
” 勇複基這樣小心翼翼地簡單答複問題,使朱瑞芳很難談下去。
江菊霞聽到這些公式的寒暄也感到膩味。
東客廳左邊的書房裡忽然爆裂開一陣喝彩的掌聲,吸引了客廳裡客人的注意。
一會兒,這掌聲消逝了,大家又安靜地談論自己的題目。
這掌聲救了江菊霞。
她自言自語地說:“啥事體呀?這樣高興!”她很自然地站了起來,眼睛盯着書房的門,沒有和朱瑞芳勇複基他們打招呼,悄悄地走去。
朱瑞芳指着她的背影問勇複基: “他們剛才談啥?” “我不曉得。
” “給我講,沒有關系,你坐在這裡,哪能不曉得他們談啥哩。
” “談啥?我聽到一些……” 朱瑞芳聚精會神地在聽勇複基談。
她希望在他嘴裡能夠發現一些秘密。
勇複基說: “他們談改選委員會的問題……” 朱瑞芳聽他說這個,大為失望,淡淡地說: “這個我曉得,我在後面聽見的。
” “啊!”勇複基吃了一驚,暗自想她在哪個後面聽見的呢?講話得小心一點,别弄出岔子來。
這不是一般的是非,這是徐總經理家裡的事體,别沾邊,有啥差池,那是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職業的。
他警告自己要小心,要留神。
“這以前他們談啥?” “這個,”他擡起頭來,仿佛在仔細回想,半晌,說,“我不曉得。
” “你坐在這裡,哪能不曉得呢?” “是呀,坐在這裡,哪能不曉得呢?”他反問自己。
他想,對朱瑞芳不可得罪,她就是徐守仁的母親,而徐守仁是徐總經理的愛子啊。
“你一定曉得,說吧。
” “我聽是聽到一些,就是聽不清楚,好像老是在講棉紡公會棉紡公會……” “他們兩人在談自己的事體沒有?”朱瑞芳點他一句。
“沒有,”他說出口,又怕徐總經理将來親自說出什麼來,那不是得罪了朱瑞芳,說勇複基不好嗎?他改口道,“我沒有聽見,他們兩人談話的聲音很低,我坐在這裡聽不清楚……” “聲音很低,”這個情況吸引了朱瑞芳的注意,啥事體不可告人?要低聲談呢?她滿懷興趣地追問: “你聽到他們低聲談些啥?再低,你總會聽到一句兩句的。
” “這個,”勇複基的眼睛裡露出了驚惶的神色,想了想,說,“這個,我真沒聽見。
” “一點也沒聽到?”朱瑞芳不信任地問。
“真的一點也沒聽到。
”勇複基堅持不卷進是非的漩渦裡去。
他把剛才聽到徐總經理約江菊霞上餘山去玩的話隐瞞起來,一點也不敢洩露。
“你這人,……”朱瑞芳忍耐不住,有些生氣了。
她心裡說:你這個怕事鬼,三槍打不出一個悶屁來。
朱瑞芳沒有再問,勇複基也沒有再說,隻是沉默地坐着。
兩人又陷入一種尴尬的局面裡。
朱延年手裡拿着一本福佑藥房總結書和計劃書。
這是他在最近一個禮拜之内趕制出來的精心傑作。
他早就風聞徐總經理要給三太太林宛芝做三十大壽,工商界有名人物必然前來捧場,這是他發展福佑藥房業務的絕妙機會。
他在工商界的曆史淺,地位低,人頭不熟,許多工商界一、二流人物不知道朱延年其人。
參加了星二聚餐會以後,認識了一些人,也不過泛泛之交,談不上往來,更提不到友誼。
即使工商界朋友對新藥業有興趣,誰願意投資福佑藥房?誰又對朱延年信任呢?他整整思索了兩天兩夜,幾乎茶飯都要忘記了進,他要抓住這難得的好機會。
恰巧快過年了,他寫個年終總結,附上今後發展業務的計劃,這樣拿出來一方面顯得自然,有憑有據;另一方面也可以給福佑藥房吹噓一番,好取得工商界朋友的信任,投資的事就有苗頭了。
他邀請了嚴大律師,把童進和夏世富找來,加班加點,開了三個晚上的夜車,最後由嚴大律師殺青,連夜用打字機在薄薄的打字紙上打出。
封面和封底是重磅的米色道林紙,邊上打了兩個眼,用一根大紅絲帶拴起,在封面這邊打了一個蝴蝶結子。
他到徐公館來拜壽,本來隻帶了三本,一想,假使有許多人對福佑藥房有興趣,都要求投資,想先看看計劃書,不給他一本哪能行呢?他自己點頭說,應該多帶幾本,縱然不能全部用完,也是有備無患,免得臨時要沒有。
他于是又帶了三本,把兩個口袋裝得滿滿的。
他走進徐公館,拜了壽,就四處尋找工商界的人。
發現他們都在東客廳和書房裡,他就走過去,站在那裡随便搭讪着,給大家招呼。
有些人他并不認識,或者隻不過一面之緣,他也親熱地招呼,仿佛是多年的老朋友。
人家應付他一下,都談别的去了,有的則走進書房,把他撇在東客廳裡。
恰巧馬慕韓來了,他和柳惠光招呼他坐下,那邊走過來韓雲程,他是滬江紗廠的工程師,老闆娘過生日,他算得上半個主人。
徐總經理昨天就對滬江系統的人說過了,要他們幫助他招呼招呼客人。
寒暄了一陣之後,朱延年就從西裝口袋裡掏出福佑藥房的總結書和計劃書,拿在手裡,笑眯眯地望着馬慕韓說: “提起小号來,承大家幫忙,客戶擡舉,總算不錯。
統計往來客戶已遍及全國,東北到遼西,西北到天水、蘭州、迪化,西南到昆明,東南到福建,……都有客戶往來。
全國各地和本号建立聯系關系的有三千八百五十二戶,經常有聯系的也有一千九百四十二戶。
在戶數方面說,私營戶比重比較大;在營業額方面說,國營戶占的比重大。
拿今年六月份的營業額來說,就達到三十六個多億,目前還在發展,今年八月,為了照顧到廣大人民對X光器械的需要,我們福佑又特别設立了X光器械部,聘請中外X光器械專家主持這方面的事。
同時,為了面向生産,扶植小型廠商,以便為今後轉向工業生産打下基礎,小号今年九月和大利藥廠簽訂了合同,投資了約占大利藥廠資金總額的三分之二,使得大利藥廠繼續維持并擴大生産,好共同為人民醫藥事業服務。
” 馬慕韓見朱延年滔滔不絕地說下去,他聽出了神,恭維朱延年道: “福佑藥房的生意确是做得不錯,客戶遍及全國,可真不容易,現在又從商業注意到工業,朱先生的眼光遠大。
” 柳惠光聽朱延年叙說福佑藥房發達的情況,心中未免有點醋意,以嫉妒的眼光看着朱延年說下去。
“慕韓兄過于誇獎了,”朱延年表面顯得頗為謙虛,下面接着說的卻又表示出對他的贊美辭受之無愧了,“不過哩,這也是幾年來磨煉出來的,現在做生意眼光不能不放遠一點。
” “你們生意為啥做得這樣發達呢?”馬慕韓關心地問。
“是呀。
”韓工程師說,“聽說福佑藥房原來并不怎麼大啊。
”他想起梅佐賢說過福佑藥房開門,全靠徐總經理支持: 借了三百萬的現款,又擔保在銀行裡開了透支戶頭。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講起來也很簡單,小号創辦以來,就以樹立信譽,薄利多銷為經營原則,凡是外埠客戶來辦貨,小号一定按照當天最低市價發貨。
客戶都曉得福佑的價格的确比一般市價便宜,大家都願到福佑辦貨,因此客戶不斷增加。
為啥福佑藥房的貨價比别的字号便宜呢?因為我們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事開支,減低成本,壓低貨價。
同時,我們在服務态度方面确确實實做到負責、真誠、懇切和熱情,凡是外埠客戶有函電來,問上海行情,我們一一具體答複;或者是要購辦一些上海市面上買不到的藥物器械,像是山東省政府衛生廳要買離心機,西北衛生部要買高度顯微鏡,這些重要醫療器械,上海買不到,我們就設法到香港到國外去訂購,真正做到完全為客戶服務。
做生意主要靠信譽。
客戶和同業中有了信譽,業務必然會發達的。
在我們新藥業中,惠光兄最了解福佑的了。
惠光兄,我說,是啵?” 朱延年生怕馬慕韓覺得自己說的不夠懇切真實,他特地拉出柳惠光來撐他的腰。
柳惠光完全了解朱延年在新藥業是沒有信用的,誰聽說福佑藥房,誰見了朱延年,沒有一個不頭痛的。
因為有生意做,要和他往來,表面上不得不應付,骨子裡卻怕和他打交道,萬不得已時,也要百倍提高警惕。
不說别的,就拿福佑藥房和債權代表立的和解筆據來說,本來講三個月内償清全部債務,如不可能,得延期償清。
除了第一個月償付二成以外,第二個月的三成就沒有付足,其餘的款子整整拖欠了一年,經債權人再三再四地登門坐索,才陸陸續續地零零碎碎地付清。
一提起這件事,柳惠光就傷心。
現在朱延年當着他的面吹牛,真叫他哭笑不得,還要他證明福佑藥房和朱延年的信譽,天呀,這個話怎麼說呢?打狗看主面。
他反正不想多和朱延年往來了,但是,還有徐義德哩,他可是台面上的人物啊。
他無可奈何地笑了笑。
馬慕韓認為朱延年做生意講究信譽這一點很重要,他點點頭,說: “信譽确實很重要。
” 朱延年像是遇到了知己,他眉飛色舞地說: “慕韓兄同我的看法一緻,我非常高興。
”他轉過臉來看見韓工程師托着腮巴子好像在想啥,有點露出不大信任他所說的神情。
他解釋地望着韓工程師說,“當然,單靠信譽是不行的,小号還成立了業務研究會。
這個研究會主要研究三方面:首先研究藥物的地區差價,哪個地方大量生産便宜的藥用原料,我們及時采購,調節供應,減低成本。
其次,研究進口成藥原料價格上落問題,小号派專人長期駐留進口處,進口藥物滞銷價廉的辰光,我們及時收購,這樣不會因為旺季到來上漲,可以低廉供應客戶,供求不緻脫節。
對于公營機構在哪一季最需要的是什麼藥物,我們就事先準備,以便供應。
這是我們研究的第三方面。
根據業務研究會的研究,過年以後,我們準備派人到河南收購蓖麻子、純鹼,到蘇北收購芒硝,到皖北收購五倍子,到四川收購松節油、甘油、硬脂酸,到西安收購藥用棉花……” 朱延年一張口,就沒一個完。
馬慕韓不大願意聽他這些業務上的具體事情,想打斷他的話;一想到自己要在工商界樹立威信,團結廣大的工商界人士,應該有傾聽一切意見的雅量。
他于是用贊美來打斷他那流水般的談話,說: “福佑藥房的經營方針真不錯,加上朱先生這樣努力經營,前途一定遠大。
” 朱延年聽了這些贊美的辭句,他渾身的骨頭都有點酥了。
他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剛才努力介紹福佑藥房的情況立即收了顯著的效果,計劃中的目的已經閃現出希望。
他講得口渴,連忙喝了一口茶,急轉直下地轉到了正題: “今後除了投資工業,擴大X光器械部以外,還準備在迪化、成都這些地方設立分支機構。
目前隻是有一個問題急待解決,就是業務日益擴展,利潤也不錯,原有資金有限,要想應付這樣龐大的經營規模,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困難。
所以,我們想擴大招股,或者貸款也可以,主要倚靠工商界有眼光的朋友支持這個為人民服務的事業。
慕韓兄是棉紡界的巨子,工商界的領袖人物,我想,一定樂于幫助小号的。
這是——”朱延年立刻把裝訂得非常美觀的福佑藥房的總結書和計劃書送到馬慕韓面前,眯着眼睛,微笑地望着他,期待他一個肯定的答複。
他說,“這是小号的總結書和計劃書,請指教指教。
” 馬慕韓一愣,恍然了解剛才朱延年那一番冗長談話的目的。
他對朱延年拱拱手,謙虛地說: “對不起,我對新藥業是外行。
” 他沒有接過去。
朱延年仍然把總結書和計劃書放在他的面前,說: “新藥業講起來也沒有啥了不起,我這個計劃書,誰都可以看懂的。
裡面的内容我剛才已經簡單談了一下,希望你看一遍,小号希望得到工商界前輩的更多的指教、更大的幫助。
” 柳惠光望着馬慕韓。
他久仰馬慕韓是一個年少有為、精明練達的人,這次碰到朱延年的手上,不知道會不會上他的當。
他有點替馬慕韓擔憂。
當着朱延年的面卻又不好戳破。
馬慕韓内心極不滿意朱延年不識時務,人家過三十大慶,正好大家盡興玩個痛快,不料他來做生意,徐公館變成了朱延年的交易所了。
他想起要團結各方面的人才,不好露出不滿的情緒來,隻是應付地說: “對于朱先生剛才談的經營方針和今後計劃,我個人完全贊成。
工商界應該有遠大的目光,這樣,才算得上是新時代的新型工商業家。
朱先生就是這樣的人才,非常欽佩。
” “過譽過譽。
今後希望慕韓兄多多提攜。
”朱延年指着重磅米色道林紙封面的總結書和計劃書說,“小号這次募股是一千萬一股,慕韓兄,你看,你來多少股呢?一百股怎麼樣?多一點也可以。
” “這個……”馬慕韓看出朱延年是屬于狗皮膏藥性質那一類的人,一粘上就撕不下來,不能再随便敷衍下去,但态度又不能轉的太快,也不能表示得過于露骨。
他看柳惠光不吭氣,便順水推舟,把問題放到柳惠光面前。
他不露聲色地說: “對新藥業,老實講,我是擀面杖吹火——一竅不通,并且,自己的精力也有限,辦廠都忙不過來,沒時間考慮經營其他企業。
倒是柳先生,聽說利華藥戶生意不錯,流動資金不少,正在找出路,你們兩位是同行,又是老朋友,我看,可以合作合作。
” “惠光兄願意合作,小弟同樣是無任歡迎的。
怎麼樣,惠光兄,你認多少股呢?” “我嗎?”柳惠光把臉轉向北面牆角那裡,這辰光,朱瑞芳正站在徐義德身後,緊張地聽他和江菊霞談話,此外,沒有一個新到的客人。
那就是說,沒有機會可以把這個問題岔開去,得要自己明确表示态度,回答馬慕韓摔過來的難題。
他想了想,說,“延年兄,你了解利華藥房是股份公司,幾位股東都是老實人,巴巴穩穩地做點小生意,從來不向外發展的,和老兄比起來,可以說是目光如豆。
我在店裡呢,是燈草拐杖,做不得主的。
” “這情形,我了解。
不過,小數目呢,隻要惠光兄肯幫忙,我想,也不大成問題。
” 柳惠光看朱延年粘到自己身上來了,想法從速推開,支吾地說:“你不要過份擡舉我。
擡的高,跌的重。
我确實沒有那個能力,利華這爿小店自顧不暇,哪有餘力投資福佑呢?我們不像慕韓兄,企業大,實力雄厚,福佑需要這點小數目,隻要慕韓兄指頭縫裡漏一點下來就行了。
” 馬慕韓聽到柳惠光這幾句話,見他也不含糊,至少也是在市面上混了二三十年的人了。
他這幾句話捧得馬慕韓心裡怪癢的。
但是,馬慕韓不上這個圈套,卻又不能顯得自己寒伧,轉彎抹角地說: “當然,福佑募這點股,講數目,不大;講交情,應該幫忙。
隻是兄弟經營的是棉紡業,一向沒過問新藥業,今後也不準備過問。
福佑募股或者貸款,應該找志同道合的人,錢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