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文學的原理》譯者附記〔1〕
關燈
小
中
大
這是六年以前,片上先生〔2〕赴俄國遊學,路過北京,在北京大學所講的一場演講;當時譯者也曾往聽,但後來可有筆記在刊物上揭載,卻記不清楚了。今年三月,作者逝世,有論文一本,作為遺著刊印出來,此篇即在内,也許還是作者自記的罷,便譯存于《壁下譯叢》中以留一種紀念。
演講中有時說得頗曲折晦澀,幾處是不相連貫的,這是因為那時不得不如此的緣故,仔細一看,意義自明。其中所舉的幾種作品,除《我們》〔3〕一篇外,現在中國也都有譯本,很容易拿來參考了。今寫出如下——
《傀儡家庭》,潘家洵〔4〕譯。在《易蔔生集》卷一内。《世界叢書》〔5〕之一。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
《海上夫人》〔6〕(文中改稱《海的女人》),楊熙初譯。《共學社叢書》〔7〕之一。發行所同上。
《呆伊凡故事》,耿濟之〔8〕等譯。在《托爾斯泰短篇集》内。
發行所同上。
《十二個》,胡學〔9〕譯。《未名叢刊》〔10〕之一。北京北新書局發行。
一九二八年十月九日,譯者附記。
※※※
〔1〕本篇連同《北歐文學的原理》的譯文,最初印入《壁下譯叢》。
〔2〕片上先生即片上伸。
〔3〕《我們》蘇聯早期文學團體“鍛冶場”詩人蓋拉西莫夫(L.Q.MIHNXPmTJ,1889—1939)所作短詩,有畫室(馮雪峰)譯文,載譯詩集《流冰》中,一九二九年二月上海水沫書店出版。
〔4〕《傀儡家庭》又譯《娜拉》、《玩偶之家》,易蔔生一八七九年所作劇本。潘家洵,字介泉,江蘇吳縣人,新潮社社員,曾在北京大學任教。譯有《易蔔生集》第一、二集,共收劇本五種。
〔5〕《世界叢書》上海商務印書館在二十年代提倡新文化運動的一種叢書,其中有《現代小說譯叢》、《現代日本小說集》等。
〔6〕《海上夫人》易蔔生一八八八年所作劇本。
〔7〕《共學社叢書》上海商務印書館在二十年代提倡新文化運動的一種叢書,其中有翻譯的俄國小說多種及《俄國戲曲集》十種。
〔8〕《呆伊凡故事》列夫·托爾斯泰根據民間故事改寫的作品,中譯本收入《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集》,為《共學社叢書》之一,瞿秋白、耿濟之合譯。耿濟之(1899—1947),上海人,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翻譯工作者,曾譯有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多種。
〔9〕《十二個》長詩,俄國詩人勃洛克(E.E.aUT],1880—1921)作,胡學譯,曾經魯迅校訂,一九二六年八月北京北新書局出版,為《未名叢刊》之一。胡學,即胡成才,浙江龍遊人,一九二四年在北京大學俄文系畢業,曾留學蘇聯。
〔10〕《未名叢刊》魯迅編輯的一種叢書,專收翻譯文學,先由北新書局出版,後改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演講中有時說得頗曲折晦澀,幾處是不相連貫的,這是因為那時不得不如此的緣故,仔細一看,意義自明。其中所舉的幾種作品,除《我們》〔3〕一篇外,現在中國也都有譯本,很容易拿來參考了。今寫出如下——
《傀儡家庭》,潘家洵〔4〕譯。在《易蔔生集》卷一内。《世界叢書》〔5〕之一。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
《海上夫人》〔6〕(文中改稱《海的女人》),楊熙初譯。《共學社叢書》〔7〕之一。發行所同上。
《呆伊凡故事》,耿濟之〔8〕等譯。在《托爾斯泰短篇集》内。
發行所同上。
《十二個》,胡學〔9〕譯。《未名叢刊》〔10〕之一。北京北新書局發行。
一九二八年十月九日,譯者附記。
※※※
〔1〕本篇連同《北歐文學的原理》的譯文,最初印入《壁下譯叢》。
〔2〕片上先生即片上伸。
〔3〕《我們》蘇聯早期文學團體“鍛冶場”詩人蓋拉西莫夫(L.Q.MIHNXPmTJ,1889—1939)所作短詩,有畫室(馮雪峰)譯文,載譯詩集《流冰》中,一九二九年二月上海水沫書店出版。
〔4〕《傀儡家庭》又譯《娜拉》、《玩偶之家》,易蔔生一八七九年所作劇本。潘家洵,字介泉,江蘇吳縣人,新潮社社員,曾在北京大學任教。譯有《易蔔生集》第一、二集,共收劇本五種。
〔5〕《世界叢書》上海商務印書館在二十年代提倡新文化運動的一種叢書,其中有《現代小說譯叢》、《現代日本小說集》等。
〔6〕《海上夫人》易蔔生一八八八年所作劇本。
〔7〕《共學社叢書》上海商務印書館在二十年代提倡新文化運動的一種叢書,其中有翻譯的俄國小說多種及《俄國戲曲集》十種。
〔8〕《呆伊凡故事》列夫·托爾斯泰根據民間故事改寫的作品,中譯本收入《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集》,為《共學社叢書》之一,瞿秋白、耿濟之合譯。耿濟之(1899—1947),上海人,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翻譯工作者,曾譯有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多種。
〔9〕《十二個》長詩,俄國詩人勃洛克(E.E.aUT],1880—1921)作,胡學譯,曾經魯迅校訂,一九二六年八月北京北新書局出版,為《未名叢刊》之一。胡學,即胡成才,浙江龍遊人,一九二四年在北京大學俄文系畢業,曾留學蘇聯。
〔10〕《未名叢刊》魯迅編輯的一種叢書,專收翻譯文學,先由北新書局出版,後改由北京未名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