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澹的煙霭裡》譯者附記〔1〕
關燈
小
中
大
安特來夫(LeonidAndrejev)以一八七一年生于阿萊勒〔2〕,後來到墨斯科學法律,所過的都是十分困苦的生涯。他也做文章,得了戈理奇(Gorky)的推助,漸漸出了名,終于成為二十世紀初俄國有名的著作者。一九一九年大變動〔3〕的時候,他想離開祖國到美洲去,沒有如意,凍餓而死了〔4〕。
他有許多短篇和幾種戲劇,将十九世紀末俄人的心裡的煩悶與生活的暗淡,都描寫在這裡面。尤其有名的是反對戰争的《紅笑》和反對死刑的《七個絞刑的人們》。歐洲大戰時,他又有一種有名的長篇《大時代中一個小人物的自白》。
安特來夫的創作裡,又都含着嚴肅的現實性以及深刻和纖細,使象征印象主義與寫實主義相調和。俄國作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如他的創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與外面表現之差,而現出靈肉一緻的境地。他的著作是雖然很有象征印象氣息,而仍然不失其現實性的。
這一篇《黯澹的煙霭裡》是一九○○年作。克羅綏克〔5〕說“這篇的主人公大約是革命黨。用了分明的字句來說,在俄國的檢查上是不許的。這篇故事的價值,在有許多部分都很高妙的寫出一個俄國的革命黨來。”但這是俄國的革命黨,所以他那堅決猛烈冷靜的态度,從我們中國人的眼睛看起來,未免覺得很異樣。
一九二一年九月八日譯者記。
※※※
〔1〕本篇連同《黯澹的煙霭裡》的譯文,均收入《現代小說譯叢》第一集。
〔2〕阿萊勒。通譯奧廖爾,位于莫斯科西南的城市。
〔3〕指十月革命後蘇聯反抗國際武裝幹涉及與國内反動派的鬥争。
〔4〕一九一九年安德烈夫流亡國外,同年九月在去美國途中,因心髒麻痹症死于芬蘭的赫爾辛基。
〔5〕克羅綏克(J.Karasek.1871—1951)通譯卡拉塞克,捷克詩人、批評家。著有《死的對話》、《流放者之島》等,又編有《斯拉夫文學史》等。
他有許多短篇和幾種戲劇,将十九世紀末俄人的心裡的煩悶與生活的暗淡,都描寫在這裡面。尤其有名的是反對戰争的《紅笑》和反對死刑的《七個絞刑的人們》。歐洲大戰時,他又有一種有名的長篇《大時代中一個小人物的自白》。
安特來夫的創作裡,又都含着嚴肅的現實性以及深刻和纖細,使象征印象主義與寫實主義相調和。俄國作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如他的創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與外面表現之差,而現出靈肉一緻的境地。他的著作是雖然很有象征印象氣息,而仍然不失其現實性的。
這一篇《黯澹的煙霭裡》是一九○○年作。克羅綏克〔5〕說“這篇的主人公大約是革命黨。用了分明的字句來說,在俄國的檢查上是不許的。這篇故事的價值,在有許多部分都很高妙的寫出一個俄國的革命黨來。”但這是俄國的革命黨,所以他那堅決猛烈冷靜的态度,從我們中國人的眼睛看起來,未免覺得很異樣。
一九二一年九月八日譯者記。
※※※
〔1〕本篇連同《黯澹的煙霭裡》的譯文,均收入《現代小說譯叢》第一集。
〔2〕阿萊勒。通譯奧廖爾,位于莫斯科西南的城市。
〔3〕指十月革命後蘇聯反抗國際武裝幹涉及與國内反動派的鬥争。
〔4〕一九一九年安德烈夫流亡國外,同年九月在去美國途中,因心髒麻痹症死于芬蘭的赫爾辛基。
〔5〕克羅綏克(J.Karasek.1871—1951)通譯卡拉塞克,捷克詩人、批評家。著有《死的對話》、《流放者之島》等,又編有《斯拉夫文學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