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篇 清之俠義小說及公案
關燈
小
中
大
由國子監祭酒簡放烏裡雅蘇台參贊大臣,未赴,又“改為學政,陛辭後即行赴任,辦了些疑難大案,政聲載道,位極人臣,不能盡述”。
因此複有人作續書三十二回,文意并拙,且未完,雲有二續,序題“不計年月無名氏”〔6〕蓋光緒二十年頃北京書估之所造也。
《三俠五義》出于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原名《忠烈俠義傳》,百二十回,首署“石玉昆〔7〕述”,而序則雲問竹主人原藏,入迷道人編訂,皆不詳為何如人。
凡此流著作,雖意在叙勇俠之士,遊行村市,安良除暴,為國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為中樞,以總領一切豪俊,其在《三俠五義》者曰包拯。
拯字希仁,以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其間嘗除天章閣待制,又除龍圖閣學土,權知開封府,立朝剛毅,關節不到,世人比之閻羅,有傳在《宋史》(三百十六)。
而民間所傳,則行事率怪異,元人雜劇中已有包公“斷立太後”及“審烏盆鬼”〔8〕諸異說;明人又作短書十卷曰《龍圖公案》〔9〕,亦名《包公案》,記拯借私訪夢兆鬼語等以斷奇案六十三事,然文意甚拙,蓋僅識文字者所為。
後又演為大部,仍稱《龍圖公案》,則組織加密,首尾通連,即為《三俠五義》藍本矣。
〔10〕《三俠五義》開篇,即叙宋真宗未有子,而劉李二妃俱娠,約立舉子者為正宮。
劉乃與宮監郭槐密謀,俟李生子,即易以剝皮之狸貓,謂生怪物。
太子則付宮人寇珠,命缢而棄諸水,寇珠不忍,竊授陳林,匿八大王所,雲是第三子,始得長育。
劉又讒李妃去之,忠宦多死。
真宗無子,既崩,八王第三子乃入承大統,即仁宗也。
書由是即進叙包拯降生,惟以前案為下文伏線而已。
複次,則述拯婚宦及斷案事迹,往往取他人故事,并附著之。
比知開封,乃于民間遇李妃,發“狸貓換子”舊案,時仁宗始知李為真母,迎以歸。
拯又以忠誠之行,感化豪客,如三俠,即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以及五鼠,為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等,率為盜俠,縱橫江湖間,或則偶入京師,戲盜禦物,人亦莫能制,顧皆先後傾心,投誠受職,協誅強暴,人民大安。
後襄陽王趙珏謀反,匿其黨之盟書于沖霄樓,五鼠從巡按顔查散探訪,而白玉堂遽獨往盜之,遂墜銅網陣而死;書至此亦完。
其中人物之見于史者,惟包拯八王等數人;故事亦多非實有,五鼠雖明人之《龍圖公案》及《西洋記》皆載及,而并雲物怪,與此之為義士者不同,宗藩謀反,仁宗時實未有,此殆因明宸濠事〔11〕而影響附會之矣。
至于構設事端,頗傷稚弱,而獨于寫草野豪傑,辄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态,雜以诙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
值世間方飽于妖異之說,脂粉之談,而此遂以粗豪脫略見長,于說部中露頭角也。
……馬漢道,“喝酒是小事,但不知錦毛鼠是怎麼個人?”……展爺便将陷空島的衆人說出,又将綽号兒說與衆人聽了。
公孫先生在旁,聽得明白,猛然省悟道,“此人來找大哥,卻是要與大哥合氣的。
”展爺道,“他與我素無仇隙,與我合什麼氣呢?”公孫策道,“大哥,你自想想,他們五人号稱‘五鼠’,你卻号稱‘禦貓’,焉有貓兒不捕鼠之理?這明是嗔大哥号稱禦貓之故,所以知道他要與大哥合氣。
”展爺道,“賢弟所說,似乎有理。
但我這‘禦貓’,乃聖上所賜,非是劣兄有意稱‘貓’,要欺壓朋友。
他若真個為此事而來,劣兄甘拜下風,從此後不稱禦貓,也未為不可。
”衆人尚未答言,惟趙虎正在豪飲之間,……卻有些不服氣,拿着酒杯,立起身來道,“大哥,你老素昔膽量過人,今日何自餒如此?這‘禦貓’二字,乃聖上所賜,如何改得?傥若是那個甚麼白糖咧,黑糖咧,他不來便罷,他若來時,我燒一壺開開的水,把他沖着喝了,也去去我的滞氣。
”展爺連忙擺手說,“四弟悄言。
豈不聞‘窗外有耳’?”剛說至此,隻聽得拍的一聲,從外面飛進一物,不偏不歪,正打在趙虎擎的那個酒杯之上,隻聽當啷啷一聲,将酒杯打了個粉碎。
趙爺唬了一跳,衆人無不驚駭。
隻見展爺早已出席,将槅扇虛掩,回身複又将燈吹滅,便把外衣脫下,裡面卻是早已結束停當的。
暗暗将寶劍拿在手中,卻把槅扇假做一開,隻聽拍的一聲,又是一物打在槅扇上。
展爺這才把槅扇一開,随着
因此複有人作續書三十二回,文意并拙,且未完,雲有二續,序題“不計年月無名氏”〔6〕蓋光緒二十年頃北京書估之所造也。
《三俠五義》出于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原名《忠烈俠義傳》,百二十回,首署“石玉昆〔7〕述”,而序則雲問竹主人原藏,入迷道人編訂,皆不詳為何如人。
凡此流著作,雖意在叙勇俠之士,遊行村市,安良除暴,為國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為中樞,以總領一切豪俊,其在《三俠五義》者曰包拯。
拯字希仁,以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其間嘗除天章閣待制,又除龍圖閣學土,權知開封府,立朝剛毅,關節不到,世人比之閻羅,有傳在《宋史》(三百十六)。
而民間所傳,則行事率怪異,元人雜劇中已有包公“斷立太後”及“審烏盆鬼”〔8〕諸異說;明人又作短書十卷曰《龍圖公案》〔9〕,亦名《包公案》,記拯借私訪夢兆鬼語等以斷奇案六十三事,然文意甚拙,蓋僅識文字者所為。
後又演為大部,仍稱《龍圖公案》,則組織加密,首尾通連,即為《三俠五義》藍本矣。
〔10〕《三俠五義》開篇,即叙宋真宗未有子,而劉李二妃俱娠,約立舉子者為正宮。
劉乃與宮監郭槐密謀,俟李生子,即易以剝皮之狸貓,謂生怪物。
太子則付宮人寇珠,命缢而棄諸水,寇珠不忍,竊授陳林,匿八大王所,雲是第三子,始得長育。
劉又讒李妃去之,忠宦多死。
真宗無子,既崩,八王第三子乃入承大統,即仁宗也。
書由是即進叙包拯降生,惟以前案為下文伏線而已。
複次,則述拯婚宦及斷案事迹,往往取他人故事,并附著之。
比知開封,乃于民間遇李妃,發“狸貓換子”舊案,時仁宗始知李為真母,迎以歸。
拯又以忠誠之行,感化豪客,如三俠,即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以及五鼠,為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等,率為盜俠,縱橫江湖間,或則偶入京師,戲盜禦物,人亦莫能制,顧皆先後傾心,投誠受職,協誅強暴,人民大安。
後襄陽王趙珏謀反,匿其黨之盟書于沖霄樓,五鼠從巡按顔查散探訪,而白玉堂遽獨往盜之,遂墜銅網陣而死;書至此亦完。
其中人物之見于史者,惟包拯八王等數人;故事亦多非實有,五鼠雖明人之《龍圖公案》及《西洋記》皆載及,而并雲物怪,與此之為義士者不同,宗藩謀反,仁宗時實未有,此殆因明宸濠事〔11〕而影響附會之矣。
至于構設事端,頗傷稚弱,而獨于寫草野豪傑,辄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态,雜以诙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
值世間方飽于妖異之說,脂粉之談,而此遂以粗豪脫略見長,于說部中露頭角也。
……馬漢道,“喝酒是小事,但不知錦毛鼠是怎麼個人?”……展爺便将陷空島的衆人說出,又将綽号兒說與衆人聽了。
公孫先生在旁,聽得明白,猛然省悟道,“此人來找大哥,卻是要與大哥合氣的。
”展爺道,“他與我素無仇隙,與我合什麼氣呢?”公孫策道,“大哥,你自想想,他們五人号稱‘五鼠’,你卻号稱‘禦貓’,焉有貓兒不捕鼠之理?這明是嗔大哥号稱禦貓之故,所以知道他要與大哥合氣。
”展爺道,“賢弟所說,似乎有理。
但我這‘禦貓’,乃聖上所賜,非是劣兄有意稱‘貓’,要欺壓朋友。
他若真個為此事而來,劣兄甘拜下風,從此後不稱禦貓,也未為不可。
”衆人尚未答言,惟趙虎正在豪飲之間,……卻有些不服氣,拿着酒杯,立起身來道,“大哥,你老素昔膽量過人,今日何自餒如此?這‘禦貓’二字,乃聖上所賜,如何改得?傥若是那個甚麼白糖咧,黑糖咧,他不來便罷,他若來時,我燒一壺開開的水,把他沖着喝了,也去去我的滞氣。
”展爺連忙擺手說,“四弟悄言。
豈不聞‘窗外有耳’?”剛說至此,隻聽得拍的一聲,從外面飛進一物,不偏不歪,正打在趙虎擎的那個酒杯之上,隻聽當啷啷一聲,将酒杯打了個粉碎。
趙爺唬了一跳,衆人無不驚駭。
隻見展爺早已出席,将槅扇虛掩,回身複又将燈吹滅,便把外衣脫下,裡面卻是早已結束停當的。
暗暗将寶劍拿在手中,卻把槅扇假做一開,隻聽拍的一聲,又是一物打在槅扇上。
展爺這才把槅扇一開,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