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說及後來選本
關燈
小
中
大
愛,再不相舍;從此金鳳更不接客。
正是: 悲莫悲兮生别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自此戎昱政事之暇,遊于西湖之上,每每與金鳳盤桓行樂。
……(卷九《韓晉公人奁兩贈》) 《醉醒石》〔10〕十五回,題“東魯古狂生編輯”。
所記惟李微化虎事在唐時,餘悉明代,且及崇祯朝事,蓋其時之作也。
文筆頗刻露,然以過于簡煉,故平話習氣,時複逼人;至于垂教誡,好評議,則尤甚于《西湖二集》。
宋市人小說,雖亦間參訓喻,然主意則在述市井間事,用以娛心;及明人拟作末流,乃诰誡連篇,喧而奪主,且多豔稱榮遇,回護士人,故形式僅存而精神與宋迥異矣。
如第十四回記淮南莫翁以女嫁蘇秀才,久而女嫌蘇貧,自求去,再醮為酒家婦。
而蘇即聯捷成進士,榮歸過酒家前,見女當垆,下轎揖之,女貌不動而心甚苦,又不堪衆人笑罵,遂自經死,即所謂大為寒士吐氣者也。
……見櫃邊坐着一個端端正正袅袅婷婷婦人,卻正是莫氏。
蘇進士見了道,“我且去見他一見,看他怎生待我。
”叫住了轎,打著傘,穿著公服,竟到店中。
那店主人正在那廂數錢,穿著兩截衣服,見個官來,躲了。
那莫氏見下轎,已認得是蘇進士了,卻也不羞不惱,打著臉。
蘇進士向前,恭恭敬敬的作上一揖。
他道,“你做你的官,我賣我的酒。
”身也不動。
蘇進士一笑而去。
覆水無收日,去婦無還時, 相逢但一笑,且為立遲遲。
我想莫氏之心豈能無動,但做了這絕性絕義的事,便做到滿面歡容,欣然相接,讨不得個喜而複合;更做到含悲飲泣,牽衣自咎,料讨不得個憐而複收,倒不如硬著,一束兩開,倒也幹淨。
他那心裡,未嘗不悔當時造次,總是無可奈何: 心裡悲酸暗自嗟,幾回悔是昔時差, 移将上苑琳琅樹,卻作門前桃李花。
結末有論,以為“生前贻譏死後贻臭”,“是朱買臣妻子之後一人”。
引論稍恕,科罪似在男子之“不安貧賤”者之下,然亦終不可宥雲: 若論婦人,讀文字,達道理甚少,如何能有大見解,大矜持?況且或至饑寒相逼,彼此相形,旁觀嘲笑難堪,親族炎涼難耐,抓不來榜上一個名字,灑不去身上一件藍皮,激不起一個慣淹蹇不遭際的夫婿,盡堪痛哭,如何叫他不要怨嗟。
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眼睜睜這個窮秀才尚活在,更去抱了一人,難道沒有旦夕恩情?忒殺蔑去倫理!這朱買臣妻,所以贻笑千古。
《喻世》等三言在清初蓋尚通行,王士祯(《香祖筆記》十)雲“《警世通言》有《拗相公》一篇,述王安石罷相歸金陵事,極快人意,乃因盧多遜谪嶺南事而稍附益之”。
〔11〕其非異書可知。
後乃漸晦,然其小分,則又由選本流傳至今。
其本曰《今古奇觀》,凡四十卷四十回,序謂“三言”與《拍案驚奇》合之共二百事,觀覽難周,故抱甕老人選刻為此本。
據《宋明通俗小說流傳表》,則取《古今小說》者十八篇,〔12〕取《醒世恒言》者十一篇(第一,二,七,八,十五至十七,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取《拍案驚奇》者七篇(第九,十,十八,二十九,三十七,三十九,四十回),二刻三篇。
三言二拍,印本今頗難觏,可借此窺見其大略也。
至成書之頃,當在崇祯時,其與三言二拍之時代關系,鹽谷溫曾為之立表(《明的小說“三言”》)如下: 天啟1辛酉古今小說 |F喻世明言 4甲子警世通言 5 6 7丁卯醒世恒言拍案驚奇(初) 崇祯1 2 3 4 5壬申拍案驚奇(二) | 17今古奇觀 《今古奇聞》〔13〕二十二卷,卷一事,題“東壁山房主人編次”。
其所錄頗陵雜,有《醒世恒言》之文四篇(《十五貫戲言成大禍》,《陳多壽生死夫妻》,《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劉小官雌雄兄弟》),别一篇為《西湖佳話》之《梅嶼恨迹》〔14〕,餘未詳所從出〔15〕。
文中有“發逆”字,故當為清鹹豐同治時書。
《續今古奇觀》三十卷,亦一卷一事,無撰人名。
其書全收《今古奇觀》選餘之《拍案驚奇》二十九篇。
而以《今古奇聞》一篇(《康友仁輕财重義得科名》)足卷數,殆不足稱選本,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江蘇巡撫丁日昌〔
正是: 悲莫悲兮生别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自此戎昱政事之暇,遊于西湖之上,每每與金鳳盤桓行樂。
……(卷九《韓晉公人奁兩贈》) 《醉醒石》〔10〕十五回,題“東魯古狂生編輯”。
所記惟李微化虎事在唐時,餘悉明代,且及崇祯朝事,蓋其時之作也。
文筆頗刻露,然以過于簡煉,故平話習氣,時複逼人;至于垂教誡,好評議,則尤甚于《西湖二集》。
宋市人小說,雖亦間參訓喻,然主意則在述市井間事,用以娛心;及明人拟作末流,乃诰誡連篇,喧而奪主,且多豔稱榮遇,回護士人,故形式僅存而精神與宋迥異矣。
如第十四回記淮南莫翁以女嫁蘇秀才,久而女嫌蘇貧,自求去,再醮為酒家婦。
而蘇即聯捷成進士,榮歸過酒家前,見女當垆,下轎揖之,女貌不動而心甚苦,又不堪衆人笑罵,遂自經死,即所謂大為寒士吐氣者也。
……見櫃邊坐着一個端端正正袅袅婷婷婦人,卻正是莫氏。
蘇進士見了道,“我且去見他一見,看他怎生待我。
”叫住了轎,打著傘,穿著公服,竟到店中。
那店主人正在那廂數錢,穿著兩截衣服,見個官來,躲了。
那莫氏見下轎,已認得是蘇進士了,卻也不羞不惱,打著臉。
蘇進士向前,恭恭敬敬的作上一揖。
他道,“你做你的官,我賣我的酒。
”身也不動。
蘇進士一笑而去。
覆水無收日,去婦無還時, 相逢但一笑,且為立遲遲。
我想莫氏之心豈能無動,但做了這絕性絕義的事,便做到滿面歡容,欣然相接,讨不得個喜而複合;更做到含悲飲泣,牽衣自咎,料讨不得個憐而複收,倒不如硬著,一束兩開,倒也幹淨。
他那心裡,未嘗不悔當時造次,總是無可奈何: 心裡悲酸暗自嗟,幾回悔是昔時差, 移将上苑琳琅樹,卻作門前桃李花。
結末有論,以為“生前贻譏死後贻臭”,“是朱買臣妻子之後一人”。
引論稍恕,科罪似在男子之“不安貧賤”者之下,然亦終不可宥雲: 若論婦人,讀文字,達道理甚少,如何能有大見解,大矜持?況且或至饑寒相逼,彼此相形,旁觀嘲笑難堪,親族炎涼難耐,抓不來榜上一個名字,灑不去身上一件藍皮,激不起一個慣淹蹇不遭際的夫婿,盡堪痛哭,如何叫他不要怨嗟。
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眼睜睜這個窮秀才尚活在,更去抱了一人,難道沒有旦夕恩情?忒殺蔑去倫理!這朱買臣妻,所以贻笑千古。
《喻世》等三言在清初蓋尚通行,王士祯(《香祖筆記》十)雲“《警世通言》有《拗相公》一篇,述王安石罷相歸金陵事,極快人意,乃因盧多遜谪嶺南事而稍附益之”。
〔11〕其非異書可知。
後乃漸晦,然其小分,則又由選本流傳至今。
其本曰《今古奇觀》,凡四十卷四十回,序謂“三言”與《拍案驚奇》合之共二百事,觀覽難周,故抱甕老人選刻為此本。
據《宋明通俗小說流傳表》,則取《古今小說》者十八篇,〔12〕取《醒世恒言》者十一篇(第一,二,七,八,十五至十七,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取《拍案驚奇》者七篇(第九,十,十八,二十九,三十七,三十九,四十回),二刻三篇。
三言二拍,印本今頗難觏,可借此窺見其大略也。
至成書之頃,當在崇祯時,其與三言二拍之時代關系,鹽谷溫曾為之立表(《明的小說“三言”》)如下: 天啟1辛酉古今小說 |F喻世明言 4甲子警世通言 5 6 7丁卯醒世恒言拍案驚奇(初) 崇祯1 2 3 4 5壬申拍案驚奇(二) | 17今古奇觀 《今古奇聞》〔13〕二十二卷,卷一事,題“東壁山房主人編次”。
其所錄頗陵雜,有《醒世恒言》之文四篇(《十五貫戲言成大禍》,《陳多壽生死夫妻》,《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劉小官雌雄兄弟》),别一篇為《西湖佳話》之《梅嶼恨迹》〔14〕,餘未詳所從出〔15〕。
文中有“發逆”字,故當為清鹹豐同治時書。
《續今古奇觀》三十卷,亦一卷一事,無撰人名。
其書全收《今古奇觀》選餘之《拍案驚奇》二十九篇。
而以《今古奇聞》一篇(《康友仁輕财重義得科名》)足卷數,殆不足稱選本,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江蘇巡撫丁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