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說(上)
關燈
小
中
大
的,盛妝打扮,立于階下,向前插燭也似磕了四個頭。
……蔡禦史看見,欲進不能,欲退不舍,便說道,“四泉,你如何這等愛厚?恐使不得。
”西門慶笑道,“與昔日東山之遊,又何異乎?”蔡禦史道,“恐我不如安石之才,而君有王右軍之高緻矣。
”……因進入軒内,見文物依然,因索紙筆,就欲留題相贈。
西門慶即令書童将端溪硯研的墨濃濃的,拂下錦簽。
這蔡禦史終是狀元之才,拈筆在手,文不加點,字走龍蛇,燈下一揮而就,作詩一首。
……(第四十九回) 明小說之宣揚穢德者,人物每有所指,蓋借文字以報夙仇,而其是非,則殊難揣測。
沈德符謂《金瓶梅》亦斥時事,“蔡京父子則指分宜,林靈素則指陶仲文,朱勔則指陸炳,〔7〕其它亦各有所屬。
”則主要如西門慶,自當别有主名,即開篇所謂“有一處人家,先前怎地富貴,到後來煞甚凄涼,權謀術智,一毫也用不着,親友兄弟,一個也靠不着,享不過幾年的榮華,倒做了許多的話靶。
内中又有幾個鬥寵争強迎奸賣俏的,起先好不妖娆妩媚,到後來也免不得屍橫燈影,血染空房”(第一回)者是矣。
結末稍進,用釋家言,謂西門慶遺腹子孝哥方睡在永福寺方丈,普淨引其母及衆往,指以禅杖,孝哥“翻過身來,卻是西門慶,項帶沉枷,腰系鐵索。
複用禅杖隻一點,依舊還是孝哥兒睡在床上。
……原來孝哥兒即是西門慶托生”(第一百回)。
此之事狀,固若玮奇,然亦第謂種業留遺,累世如一,出離之道,惟在“明悟”而已。
若雲孝子銜酷,用此複仇,雖奇謀至行,足為此書生色,而證佐蓋阙,不能信也。
故就文辭與意象以觀《金瓶梅》,則不外描寫世情,盡其情僞,又緣衰世,萬事不綱,爰發苦言,每極峻急,然亦時涉隐曲,猥黩者多。
後或略其他文,專注此點,因予惡谥,謂之“淫書”;而在當時,實亦時尚。
成化時,方士李孜僧繼曉已以獻房中術驟貴,至嘉靖間而陶仲文以進紅鉛得幸于世宗,官至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少傅少保禮部尚書恭誠伯。
于是頹風漸及士流,都禦史盛端明布政使參議顧可學〔8〕皆以進士起家,而俱借“秋石方”緻大位。
瞬息顯榮,世俗所企羨,僥幸者多竭智力以求奇方,世間乃漸不以縱談閨帏方藥之事為恥。
風氣既變,并及文林,故自方士進用以來,方藥盛,妖心興,而小說亦多神魔之談,且每叙床第之事也。
然《金瓶梅》作者能文,故雖間雜猥詞,而其他佳處自在,至于末流,則著意所寫,專在性交,又越常情,如有狂疾,惟《肉蒲團》意想頗似李漁〔9〕,較為出類而已。
其尤下者則意欲媟語,而未能文,乃作小書,刊布于世,中經禁斷,今多不傳。
萬曆時又有名《玉嬌李》〔10〕者,雲亦出《金瓶梅》作者之手。
袁宏道曾聞大略,謂“與前書各設報應因果,武大後世化為淫夫,上蒸下報;潘金蓮亦作河間婦,終以極刑;西門慶則一騃憨男子,坐視妻妾外遇,以見輪回不爽”。
後沈德符見首卷,以為“穢黩百端,背倫蔑理,……其帝則稱完顔大定,而貴溪(夏言)〔11〕分宜(嚴嵩)相構,亦暗寓焉。
至嘉靖辛醜庶常諸公,則直書姓名,尤可駭怪。
……然筆鋒恣橫酣暢,似尤勝《金瓶梅》”(皆見《野獲編》二十五)。
今其書已佚,雖或偶有見者,而文章事迹,皆與袁沈之言不類,蓋後人影撰,非當時所見本也。
《續金瓶梅》前後集共六十四回,題“紫陽道人編”。
自言東漢時遼東三韓有仙人丁令威;後五百年而臨安西湖有仙人丁野鶴,臨化遺言,“說‘五百年後又有一人名丁野鶴,是我後身,來此相訪’。
後至明末,果有東海一人,名姓相同,來此罷官而去,自稱紫陽道人。
”(六十二回)卷首有《太上感應篇陰陽無字解》〔12〕,署“魯諸邑丁耀亢參解”,序有雲,“自奸杞焚予《天史》于南都,海桑既變,不複講因果事,今見聖天子欽頒《感應篇》,自制禦序,戒谕臣工。
”則《續金瓶梅》當成于清初,而丁耀亢即其撰人矣。
耀亢字西生,号野鶴,山東諸城人,弱冠為諸生,走江南與諸名士聯文社,既歸,郁郁不得志,作《天史
……蔡禦史看見,欲進不能,欲退不舍,便說道,“四泉,你如何這等愛厚?恐使不得。
”西門慶笑道,“與昔日東山之遊,又何異乎?”蔡禦史道,“恐我不如安石之才,而君有王右軍之高緻矣。
”……因進入軒内,見文物依然,因索紙筆,就欲留題相贈。
西門慶即令書童将端溪硯研的墨濃濃的,拂下錦簽。
這蔡禦史終是狀元之才,拈筆在手,文不加點,字走龍蛇,燈下一揮而就,作詩一首。
……(第四十九回) 明小說之宣揚穢德者,人物每有所指,蓋借文字以報夙仇,而其是非,則殊難揣測。
沈德符謂《金瓶梅》亦斥時事,“蔡京父子則指分宜,林靈素則指陶仲文,朱勔則指陸炳,〔7〕其它亦各有所屬。
”則主要如西門慶,自當别有主名,即開篇所謂“有一處人家,先前怎地富貴,到後來煞甚凄涼,權謀術智,一毫也用不着,親友兄弟,一個也靠不着,享不過幾年的榮華,倒做了許多的話靶。
内中又有幾個鬥寵争強迎奸賣俏的,起先好不妖娆妩媚,到後來也免不得屍橫燈影,血染空房”(第一回)者是矣。
結末稍進,用釋家言,謂西門慶遺腹子孝哥方睡在永福寺方丈,普淨引其母及衆往,指以禅杖,孝哥“翻過身來,卻是西門慶,項帶沉枷,腰系鐵索。
複用禅杖隻一點,依舊還是孝哥兒睡在床上。
……原來孝哥兒即是西門慶托生”(第一百回)。
此之事狀,固若玮奇,然亦第謂種業留遺,累世如一,出離之道,惟在“明悟”而已。
若雲孝子銜酷,用此複仇,雖奇謀至行,足為此書生色,而證佐蓋阙,不能信也。
故就文辭與意象以觀《金瓶梅》,則不外描寫世情,盡其情僞,又緣衰世,萬事不綱,爰發苦言,每極峻急,然亦時涉隐曲,猥黩者多。
後或略其他文,專注此點,因予惡谥,謂之“淫書”;而在當時,實亦時尚。
成化時,方士李孜僧繼曉已以獻房中術驟貴,至嘉靖間而陶仲文以進紅鉛得幸于世宗,官至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少傅少保禮部尚書恭誠伯。
于是頹風漸及士流,都禦史盛端明布政使參議顧可學〔8〕皆以進士起家,而俱借“秋石方”緻大位。
瞬息顯榮,世俗所企羨,僥幸者多竭智力以求奇方,世間乃漸不以縱談閨帏方藥之事為恥。
風氣既變,并及文林,故自方士進用以來,方藥盛,妖心興,而小說亦多神魔之談,且每叙床第之事也。
然《金瓶梅》作者能文,故雖間雜猥詞,而其他佳處自在,至于末流,則著意所寫,專在性交,又越常情,如有狂疾,惟《肉蒲團》意想頗似李漁〔9〕,較為出類而已。
其尤下者則意欲媟語,而未能文,乃作小書,刊布于世,中經禁斷,今多不傳。
萬曆時又有名《玉嬌李》〔10〕者,雲亦出《金瓶梅》作者之手。
袁宏道曾聞大略,謂“與前書各設報應因果,武大後世化為淫夫,上蒸下報;潘金蓮亦作河間婦,終以極刑;西門慶則一騃憨男子,坐視妻妾外遇,以見輪回不爽”。
後沈德符見首卷,以為“穢黩百端,背倫蔑理,……其帝則稱完顔大定,而貴溪(夏言)〔11〕分宜(嚴嵩)相構,亦暗寓焉。
至嘉靖辛醜庶常諸公,則直書姓名,尤可駭怪。
……然筆鋒恣橫酣暢,似尤勝《金瓶梅》”(皆見《野獲編》二十五)。
今其書已佚,雖或偶有見者,而文章事迹,皆與袁沈之言不類,蓋後人影撰,非當時所見本也。
《續金瓶梅》前後集共六十四回,題“紫陽道人編”。
自言東漢時遼東三韓有仙人丁令威;後五百年而臨安西湖有仙人丁野鶴,臨化遺言,“說‘五百年後又有一人名丁野鶴,是我後身,來此相訪’。
後至明末,果有東海一人,名姓相同,來此罷官而去,自稱紫陽道人。
”(六十二回)卷首有《太上感應篇陰陽無字解》〔12〕,署“魯諸邑丁耀亢參解”,序有雲,“自奸杞焚予《天史》于南都,海桑既變,不複講因果事,今見聖天子欽頒《感應篇》,自制禦序,戒谕臣工。
”則《續金瓶梅》當成于清初,而丁耀亢即其撰人矣。
耀亢字西生,号野鶴,山東諸城人,弱冠為諸生,走江南與諸名士聯文社,既歸,郁郁不得志,作《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