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話本

關燈
取金爐心願。

    朝廷不奈何,隻得出榜招谕宋江等。

    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将門之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大夫诰敕,分注諸路巡檢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

    後遣宋江收方臘有功,封節度使。

     其五,為徽宗幸李師師家,曹輔進谏及張天覺隐去;其六,為道士林靈素進用及其死葬之異;其七,為臘月預賞元宵及元宵看燈之盛,皆平話體。

    其叙元宵看燈雲: 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去大内門直上一條紅綿繩上,飛下一個仙鶴兒來,口内銜一道诏書,有一員中使接得展開,奉聖旨:宣萬姓。

    有那快行家手中把着金字牌,喝道,“宣萬姓!”少刻,京師民有似雲浪,盡頭上戴着玉梅,雪柳,鬧蛾兒,直到鳌山下看燈。

    卻去宣德門直上有三四個貴官,……得了聖旨,交撒下金錢銀錢,與萬姓搶金錢。

    那教坊大使袁陶曾作詞,名做《撒金錢》: 頻瞻禮,喜升平又逢元宵佳緻。

    鳌山高聳翠,對端門珠玑交制,似嫦娥,降仙宮,乍臨凡世。

    恩露勻施,憑禦闌聖顔垂視。

    撒金錢,亂抛墜,萬姓推搶沒理會;告官裡,這失儀,且與免罪。

     是夜撒金錢後,萬姓各各遍遊市井,可謂是: 燈火熒煌天不夜,笙歌嘈雜地長春。

     後集則始自金人來運糧,以至京城陷為第八種;又自金兵入城,帝後北行受辱,以至高宗定都臨安為第九第十種,即取《南燼紀聞》《竊憤錄》及《續錄》〔7〕而小有删節,二書今俱在,或題辛棄疾〔8〕作,而宋人已以為僞書。

    卷末複有結論,雲“世之儒者謂高宗失恢複中原之機會者有二焉:建炎之初失其機者,潛善伯彥偷安于目前誤之也;紹興之後失其機者,秦桧為虜用間誤之也。

    失此二機,而中原之境土未複,君父之大仇未報,國家之大恥不能雪,此忠臣義士之所以扼腕,恨不食賊臣之肉而寝其皮也欤!”則亦南宋時桧黨失勢後士論之常套也。

     ※※※ 〔1〕《青瑣高議》及《青瑣摭遺》即《青瑣高議别集》,參看本卷第108頁注〔19〕。

     〔2〕《流紅記》見《青瑣高議》前集卷五。

    《趙飛燕外傳》,見《青瑣高議》前集卷七,“外傳”一作“别傳”。

    《韓魏公》,見《青瑣高議》後集卷二。

    《王榭》,見《青瑣高議别集》卷四。

     〔3〕《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一名《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三卷。

    日本有德富蘇峰成篑堂藏大字本《取經記》、三浦觀樹藏小字巾箱本《取經詩話》(後歸大倉喜七郎)。

    二者各有殘缺。

    一九一六年我國有影印本。

    《大宋宣和遺事》,簡稱《宣和遺事》,分元亨利貞四集,或前後二集。

    此書與《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均出宋元間,撰者未詳。

     〔4〕《燈花婆婆》等十五種參看本卷第16頁注〔49〕。

     〔5〕呂省元疑即呂中。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大事記講義》: “宋呂中撰,中字時可,泉州晉江人。

    淳祐中進士,遷國子監丞,兼崇政殿說書,徙肇慶教授。

    ” 〔6〕剽取之書當有十種這十種書大約是《續宋編年資治通鑒》、《九朝編年備要》、《錢塘遺事》、《賓退錄》、《建炎中興記》、《皇朝大事記講義》、《南燼紀聞》、《竊憤錄》、《竊憤續錄》、《林靈素傳》。

     〔7〕《南燼紀聞》一卷。

    《竊憤錄》、《續錄》,各一卷。

    二書皆記述宋徽、欽二帝被擄北行之事。

     〔8〕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軒,南宋曆城(今山東濟南)人。

    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等地安撫使,主張積極抗金。

    撰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