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宋之話本

關燈
事,故叙述方始,而主意已明,耐得翁之所謂“提破”,吳自牧之所謂“捏合”,殆指此矣。

    凡其上半,謂之“得勝頭回”,頭回猶雲前回,聽說話者多軍民,故冠以吉語曰得勝,非因進講宮中,因有此名也。

    至于文式,則與《五代史平話》之鋪叙瑣事處頗相似,然較詳。

    《西山一窟鬼》述吳秀才一為鬼誘,至所遇無一非鬼,蓋本之《鬼董》〔10〕(四)之《樊生》,而描寫委曲瑣細,則雖明清演義亦無以過之,如其記訂婚之始雲: ……開學堂後,有一年之上,也罪過,那街上人家都把孩子們來與它教訓,頗有些趱足。

    當日正在學堂裡教書,隻聽得青布簾兒上鈴聲響,走将一個人入來。

    吳教授看那入來的人:不是别人,卻是十年前搬去的鄰舍王婆。

    原來那婆子是個“撮合山”,專靠做媒為生。

    吳教授相揖罷,道,“多時不見。

    而今婆婆在那裡住?”婆子道,“隻道教授忘了老媳婦,如今老媳婦在錢塘門裡沿城住。

    ”教授問,“婆婆高壽?”婆子道,“老媳婦犬馬之年七十有五。

    教授青春多少?”教授道,“小子二十有二。

    ” 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卻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價費多少心神;據我媳婦愚見,也少不得一個小娘子相伴。

    ”教授道,“我這裡也幾次問人來,卻沒這般頭腦。

    ”婆子道,“這個‘不是冤家不聚會’。

    好教官人得知,卻有一頭好親在這裡,一千貫錢房計,帶一個從嫁,又好人才,卻有一床樂器都會,又寫得算得,又是唓嗻大官府第出身,隻要嫁個讀書官人。

    教授卻是要也不?”教授聽得說罷,喜從天降,笑逐顔開,道,“若還真個有這人時,可知好哩!隻是這個小娘子如今在那裡?”…… 南宋亡,雜劇消歇,說話遂不複行,然話本蓋頗有存者,後人目染,仿以為書,雖已非口談,而猶存曩體,小說者流有《拍案驚奇》《醉醒石》〔11〕之屬,講史者流有《列國演義》《隋唐演義》〔12〕之屬,惟世間于此二科,漸不複知所嚴别,遂俱以“小說”為通名。

     ※※※ 〔1〕《唐太宗入冥記》見王重民等所輯《敦煌變文集》卷二。

     《孝子董永傳》,見《敦煌變文集》卷一,題《董永變文》。

    《秋胡小說》,見《敦煌變文集》卷二,題《秋胡變文》,現存者系殘本。

    《伍員入吳故事》,見《敦煌變文集》卷一,題《伍子胥變文》。

     〔2〕《維摩》全稱《維摩诘經講經文》,見《敦煌變文集》卷五,現共存殘卷六篇。

    《法華》,全稱《妙法蓮華經》,見《敦煌變文集》卷五,現存二篇。

    《釋迦八相成道記》,按《敦煌變文集》卷四《太子成道經》、《太子成道變文》、《八相變》及卷七《八相押座文》四篇,均叙釋迦成道故事,《釋迦八相成道記》似指此四篇而言。

    《目連入地獄故事》,見《敦煌變文集》卷六,題《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

     〔3〕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吳縣(今屬江蘇)人,曾任參知政事。

    撰有《範文正公集》。

    《唐相梁公碑文》,見《範文正公集》卷十一。

    據該書附錄《範文正公年譜》載,範仲淹于寶元元年(1038)自鄱陽赴潤州,“道由彭澤,谒狄梁公廟,慨慕名節,為之作記立碑。

    ” 〔4〕孟元老号幽蘭居士,宋代人,生平不詳(有說可能是為宋徽宗督造艮嶽的孟揆)。

    所撰《東京夢華錄》,十卷,成書于南宋初。

    内容追記北宋都城汴梁的城市、街坊、歲時、風俗、伎藝等。

     〔5〕吳自牧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不詳。

    所撰《夢粱錄》,二十卷,記南宋都城臨安郊廟宮殿、風俗、物産及百工雜戲等。

     〔6〕起今随今據《夢粱錄》卷二十,原作“起令随令”。

     〔7〕灌園耐得翁一作灌圃耐得翁,姓趙,南宋時人。

    所撰《都城紀勝》,一卷,分市井、瓦舍衆伎等十四類,記述當時都城臨安街坊店鋪、園林建築和瓦舍伎藝等。

     〔8〕周密(1232—1298)字公謹,号草窗。

    南宋濟南人,寓浙江吳興,曾任義烏縣令。

    所撰《武林舊事》,十卷,成書于宋亡以後,記述南宋都城臨安雜事,其中對民間伎藝記述頗詳。

     〔9〕《五代史平話》即《新編五代史平話》,全書概述五代興亡曆史。

    《通俗小說》,即《京本通俗小說》,話本集,殘本存九篇。

    江東老蟫(缪荃孫)跋雲:其中“定州三怪一回,破碎太甚;金主亮荒淫兩卷,過于穢亵;未敢傳摹。

    ”故現通行本隻七篇。

     〔10〕《鬼董》一名《鬼董狐》,五卷。

    作者姓沈,宋人。

     〔11〕《拍案驚奇》、《醉醒石》參看本書第二十一篇。

     〔12〕《列國演義》參看本書第十五篇。

    《隋唐演義》,參看本書第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