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1〕

關燈
花兒。

    ”他又連畫上幾個圓圈,這才歇了手,隻見她還是笑迷迷的挂着眼淚對他看。

    他忽而覺得,她那可愛的天真的臉,正像五年前的她的母親,通紅的嘴唇尤其像,不過縮小了輪廓。

    那時也是晴朗的冬天,她聽得他說決計反抗一切阻礙,為她犧牲的時候,也就這樣笑迷迷的挂着眼淚對他看。

    他惘然的坐着,仿佛有些醉了。

     “阿阿,可愛的嘴唇……”他想。

     門幕忽然挂起。

    劈柴運進來了。

     他也忽然驚醒,一定睛,隻見孩子還是挂着眼淚,而且張開了通紅的嘴唇對他看。

    “嘴唇……”他向旁邊一瞥,劈柴正在進來,“……恐怕将來也就是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而且兩隻眼睛陰凄凄的……。

    ”他想着,随即粗暴的抓起那寫着一行題目和一堆算草的綠格紙來,揉了幾揉,又展開來給她拭去了眼淚和鼻涕。

    “好孩子,自己玩去罷。

    ”他一面推開她,說;一面就将紙團用力的擲在紙簍裡。

     但他又立刻覺得對于孩子有些抱歉了,重複回頭,目送着她獨自茕茕的出去;耳朵裡聽得木片聲。

    他想要定一定神,便又回轉頭,閉了眼睛,息了雜念,平心靜氣的坐着。

    他看見眼前浮出一朵扁圓的烏花,橙黃心,從左眼的左角漂到右,消失了;接着一朵明綠花,墨綠色的心;接着一座六株的白菜堆,屹然的向他疊成一個很大的A字。

    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八日。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二四年三月一日上海《婦女雜志》月刊第十卷第三号。

     本文發表時篇末有作者的《附記》如下:“我于去年在《晨報副刊》上看見許欽文君的《理想的伴侶》的時候,就忽而想到這一篇的大意,且以為倘用了他的筆法來寫,倒是很合式的;然而也不過單是這樣想。

    到昨天,又忽而想起來,又适值沒有别的事,于是就這樣的寫下來了。

    隻是到末後,又似乎漸漸的出了軌,因為過于沉悶些。

    我覺得他的作品的收束,大抵是不至于如此沉悶的。

    但就大體而言,也仍然不能說不是“拟”。

    二月十八日燈下,在北京記。

    ” 許欽文,浙江紹興人,當時的青年作家。

    著有短篇小說集《故鄉》等。

    他的《理想的伴侶》是因一九二三年八月《婦女雜志》第九卷第八号刊出的“我之理想的配偶”征文啟事而寫的一篇諷刺小說,載于同年九月九日北京《晨報副刊》。

     〔2〕指當時一些報刊關于戀愛、婚姻、家庭問題的讨論。

    如一九二三年五、六月間《晨報副刊》進行的“愛情定則”的讨論;《婦女雜志》關于理想配偶的征文以及出版“配偶選擇号”(第九卷第十一号)等。

     〔3〕關于江浙等地的戰争,當指江蘇軍閥齊燮元與浙江軍閥盧永祥的對峙;直系軍閥孫傳芳與福建軍閥王永泉等人的戰争;四川軍閥楊森對熊克武的戰争;廣東軍閥陳炯明與桂系、滇系軍閥的戰争;湖南軍閥趙恒惕對譚延笥的戰争。

     〔4〕綁票舊時盜匪把人劫走,強迫被劫持者的親屬出錢贖買,稱為綁票。

    當時山東、河南是土匪頭子孫美瑤、“老洋人”等活動的地區,經常發生這類事件。

     〔5〕關于羅馬字母代替小說中人名地名問題,一九二三年六月至九月間《晨報副刊》上曾有過争論。

    八月二十六日該刊所載鄭兆松的《羅馬字母問題的小小結束》認為:“小說裡羼用些羅馬字母,不認識羅馬文字的大多數民衆看來,就會産生出一種厭惡的情感,至少,也足以減少它們的普遍性。

    ” 〔6〕察哈爾指當時的察哈爾特别區。

    一九二八年改設省。

    一九五二年撤銷,分别并入河北、山西兩省和内蒙古自治區。

     〔7〕裴倫(G.G.Byron,1788—1824)通譯拜倫,英國詩人。

    著有長詩《唐·璜》、詩劇《曼佛雷特》等。

    吉支(J.Keats,1795—1821),通譯濟慈,英國詩人。

    著有《為和平而寫的十四行詩》、長詩《伊莎貝拉》等。

     〔8〕《理想之良人》即四幕劇《AnIdealHusband》,英國王爾德(O.Wilde,1856—1900)著。

    該劇在“五四”前被譯成中文,曾連載于《新青年》第一卷第二、三、四、六号和第二卷第二号。

     〔9〕關于西洋人稱贊中國菜,作者曾在《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中這樣說過:“近年嘗聽到本國人和外國人頌揚中國菜,說是怎樣可口,怎樣衛生,世界上第一,宇宙間第n。

    但我實在不知道怎樣的是中國菜。

    我們有幾處是嚼蔥蒜和雜和面餅,有幾處是用醋,辣椒,腌菜下飯;還有許多人是隻能舐黑鹽,還有許多人是連黑鹽也沒得舐。

    中外人士以為可口,衛生,第一而第n的,當然不是這些;應該是闊人,上等人所吃的肴馔。

    ” 〔10〕這三行英文的意思是:“我親愛的,請。

    ”“你請先吃,我親愛的。

    ”“不,你請!” 〔11〕“中庸之道”儒家學說。

    據宋代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 〔12〕這一行英文的意思是:“請進來,我親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