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的喜劇⑴

關燈
俄國的盲詩人愛羅先珂⑵君帶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後不久,便向我訴苦說:“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 這應該是真實的,但在我卻未曾感得;我住得久了,“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⑶,隻以為很是嚷嚷罷了。

    然而我之所謂嚷嚷,或者也就是他之所謂寂寞罷。

     我可是覺得在北京仿佛沒有春和秋。

    老于北京的人說,地氣北轉了,這裡在先是沒有這麼和暖。

    隻是我總以為沒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銜接起來,夏才去,冬又開始了。

     一日就是這冬末夏初的時候,而且是夜間,我偶而得了閑暇,去訪問愛羅先珂君。

    他一向寓在仲密君的家裡;這時一家的人都睡了覺了,天下很安靜。

    他獨自靠在自己的卧榻上,很高的眉棱在金黃色的長發之間微蹙了,是在想他舊遊之地的緬甸,緬甸的夏夜。

    “這樣的夜間,”他說,“在緬甸是遍地是音樂。

    房裡,草間,樹上,都有昆蟲吟叫,各種聲音,成為合奏,很神奇。

    其間時時夾着蛇鳴:‘嘶嘶!’可是也與蟲聲相和協……”他沉思了,似乎想要追想起那時的情景來。

     我開不得口。

    這樣奇妙的音樂,我在北京确乎未曾聽到過,所以即使如何愛國,也辯護不得,因為他雖然目無所見,耳朵是沒有聾的。

     “北京卻連蛙鳴也沒有……”他又歎息說。

     “蛙鳴是有的!”這歎息,卻使我勇猛起來了,于是抗議說,“到夏天,大雨之後,你便能聽到許多蝦蟆叫,那是都在溝裡面的,因為北京到處都有溝。

    ” “哦……” 過了幾天,我的話居然證實了,因為愛羅先珂君已經買到了十幾個科鬥子。

    他買來便放在他窗外的院子中央的小池裡。

    那池的長有三尺,寬有二尺,是仲密所掘,以種荷花的荷池。

    從這荷池裡,雖然從來沒有見過養出半朵荷花來,然而養蝦蟆卻實在是一個極合式的處所。

    科鬥成群結隊的在水裡面遊泳;愛羅先珂君也常常踱來訪他們。

    有時候,孩子告訴他說,“愛羅先珂先生,他們生了腳了。

    ”他便高興的微笑道,“哦!” 然而養成池沼的音樂家卻隻是愛羅先珂君的一件事。

    他是向來主張自食其力的,常說女人可以畜牧,男人就應該種田。

    所以遇到很熟的友人,他便要勸誘他就在院子裡種白菜;也屢次對仲密夫人勸告,勸伊養蜂,養雞,養豬,養牛,養駱駝。

    後來仲密家果然有了許多小雞,滿院飛跑,啄完了鋪地錦的嫩葉,大約也許就是這勸告的結果了。

     從此賣小雞的鄉下人也時常來,來一回便買幾隻,因為小雞是容易積食,發痧,很難得長壽的;而且有一匹還成了愛羅先珂君在北京所作唯一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