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⑴
關燈
小
中
大
;抖了一會,就大起來,堆在我身上。
萬分沉重,動彈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
我曉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掙紮出來,出了一身汗。
可是偏要說, “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将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十一 太陽也不出,門也不開,日日是兩頓飯。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曉得妹子死掉的緣故,也全在他。
那時我妹子才五歲,可愛可憐的樣子,還在眼前。
母親哭個不住,他卻勸母親不要哭;大約因為自己吃了,哭起來不免有點過意不去。
如果還能過意不去,…… 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親知道沒有,我可不得而知。
母親想也知道;不過哭的時候,卻并沒有說明,大約也以為應當的了。
記得我四五歲時,坐在堂前乘涼,大哥說爺娘生病,做兒子的須割下一片肉來,煮熟了請他吃,⑽才算好人;母親也沒有說不行。
一片吃得,整個的自然也吃得。
但是那天的哭法,現在想起來,實在還教人傷心,這真是奇極的事! 十二 不能想了。
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務,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飯菜裡,暗暗給我們吃。
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曆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十三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注釋⑴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作者首次采用了“魯迅”這一筆名。
它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封建禮教的小說。
作者除在本書(《呐喊》)《自序》中提及它産生的緣由外,又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指出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可以參看。
⑵候補:清代官制,通過科舉或捐納等途徑取得官銜,但還沒有實際職務的中下級官員,由吏部抽簽分發到某部或某省,聽候委用,稱為候補。
⑶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這裡比喻我國封建主義統治的長久曆史。
⑷“本草什麼”:指《本草綱目》,明代醫學家李時珍(1518—1593)的藥物學著作,共五十二卷。
該書曾經提到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中以人肉醫治痨的記載,并表示了異議。
這裡說李時珍的書“明明寫着人肉可以煎吃”,當是“狂人”的“記中語誤”。
⑸“易子而食”:語見《左傳》宣公十五年,是宋将華元對楚将子反叙說宋國都城被楚軍圍困時的慘狀:“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⑹“食肉寝皮”: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晉國州綽對齊莊公說:“然二子者,譬于禽獸,臣食其肉而寝處其皮矣。
”(按:“二子”指齊國的殖綽和郭最,他們曾被州綽俘虜過。
)⑺“海乙那”:英語hyena的音譯,即鬣狗(又名土狼),一種食肉獸,常跟在獅虎等猛獸之後,以它們吃剩的獸類的殘屍為食。
⑻易牙:春秋時齊國人,善于調味。
據《管子·小稱》:“夫易牙以調和事公(按:指齊桓公),公曰‘惟蒸嬰兒之未嘗’,于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
”桀、纣各為我國夏朝和商朝的最後一代君主,易牙和他們不是同時代人。
這裡說的“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纣吃”,也是“狂人”“語頗錯雜無倫次”的表現。
⑼徐錫林:隐指徐錫麟(1873—1907),字伯荪,浙江紹興人,清末革命團體光複會的重要成員。
一九○七年與秋瑾準備在浙、皖兩省同時起義。
七月六日,他以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身份為掩護,乘學堂舉行畢業典禮之機刺死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攻占軍械局,彈盡被捕,當日慘遭殺害,心肝被恩銘的衛隊挖出炒食。
⑽指“割股療親”,即割取自己的股肉煎藥,以醫治父母的重病。
這是封建社會的一種愚孝行為。
《宋史·選舉志一》:“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
”
萬分沉重,動彈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
我曉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掙紮出來,出了一身汗。
可是偏要說, “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将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十一 太陽也不出,門也不開,日日是兩頓飯。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曉得妹子死掉的緣故,也全在他。
那時我妹子才五歲,可愛可憐的樣子,還在眼前。
母親哭個不住,他卻勸母親不要哭;大約因為自己吃了,哭起來不免有點過意不去。
如果還能過意不去,…… 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親知道沒有,我可不得而知。
母親想也知道;不過哭的時候,卻并沒有說明,大約也以為應當的了。
記得我四五歲時,坐在堂前乘涼,大哥說爺娘生病,做兒子的須割下一片肉來,煮熟了請他吃,⑽才算好人;母親也沒有說不行。
一片吃得,整個的自然也吃得。
但是那天的哭法,現在想起來,實在還教人傷心,這真是奇極的事! 十二 不能想了。
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務,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飯菜裡,暗暗給我們吃。
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曆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十三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注釋⑴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作者首次采用了“魯迅”這一筆名。
它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封建禮教的小說。
作者除在本書(《呐喊》)《自序》中提及它産生的緣由外,又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指出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可以參看。
⑵候補:清代官制,通過科舉或捐納等途徑取得官銜,但還沒有實際職務的中下級官員,由吏部抽簽分發到某部或某省,聽候委用,稱為候補。
⑶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這裡比喻我國封建主義統治的長久曆史。
⑷“本草什麼”:指《本草綱目》,明代醫學家李時珍(1518—1593)的藥物學著作,共五十二卷。
該書曾經提到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中以人肉醫治痨的記載,并表示了異議。
這裡說李時珍的書“明明寫着人肉可以煎吃”,當是“狂人”的“記中語誤”。
⑸“易子而食”:語見《左傳》宣公十五年,是宋将華元對楚将子反叙說宋國都城被楚軍圍困時的慘狀:“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⑹“食肉寝皮”: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晉國州綽對齊莊公說:“然二子者,譬于禽獸,臣食其肉而寝處其皮矣。
”(按:“二子”指齊國的殖綽和郭最,他們曾被州綽俘虜過。
)⑺“海乙那”:英語hyena的音譯,即鬣狗(又名土狼),一種食肉獸,常跟在獅虎等猛獸之後,以它們吃剩的獸類的殘屍為食。
⑻易牙:春秋時齊國人,善于調味。
據《管子·小稱》:“夫易牙以調和事公(按:指齊桓公),公曰‘惟蒸嬰兒之未嘗’,于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
”桀、纣各為我國夏朝和商朝的最後一代君主,易牙和他們不是同時代人。
這裡說的“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纣吃”,也是“狂人”“語頗錯雜無倫次”的表現。
⑼徐錫林:隐指徐錫麟(1873—1907),字伯荪,浙江紹興人,清末革命團體光複會的重要成員。
一九○七年與秋瑾準備在浙、皖兩省同時起義。
七月六日,他以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身份為掩護,乘學堂舉行畢業典禮之機刺死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攻占軍械局,彈盡被捕,當日慘遭殺害,心肝被恩銘的衛隊挖出炒食。
⑽指“割股療親”,即割取自己的股肉煎藥,以醫治父母的重病。
這是封建社會的一種愚孝行為。
《宋史·選舉志一》:“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
”